问题

西方军队的步兵现在还有单手提枪跃进这种战术动作吗?

回答
在现代西方军队的步兵战术中,“单手提枪跃进”这种动作,如果按照字面意思,即士兵像老电影里那样,用一只手轻松提起步枪向前小跑,这种经典的、可以说是有些浪漫化的动作,基本上已经不再是常规训练和实战中的主要战术动作了。

这背后有几个非常实际的原因,主要是由现代战争的特点、武器装备的进步以及对士兵安全和效率的更高要求所决定的。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战场从来都不是演播室。即使是过去,士兵们也并非时时刻刻都能保持电影里那种潇洒的姿态。但不可否认,在某些特定时期和特定环境下,单手提枪的动作确实存在,并且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为什么过去会有这种动作,或者说它的基础是什么?

武器的轻便性相对较高(但与现代相比): 回到二战时期,士兵们使用的步枪,比如美国的M1加兰德或者苏联的莫辛纳甘,虽然也有一定重量,但相对而言,其整体设计更注重简洁和可靠。而且,当时的射击频率和战术节奏与现在有很大不同。
“抓握”优势: 在某些情况下,单手握持步枪可以让你另一只手保持自由,例如使用手榴弹、操作装备(如电台、医疗包)、抓取掩体、甚至只是为了更方便地攀爬或穿越障碍。
掩护与快速移动的结合: 当没有直接交火压力,或者需要快速从一个较低的掩体转移到另一个掩体时,单手提起枪支可以让你更快地完成动作,同时保持枪口朝前,进入射击姿态的时间大大缩短。这是一种在速度和准备状态之间的权衡。

为什么现代西方军队基本不再使用这种“电影式”的单手提枪跃进?

1. 现代武器的重量和复杂性:
自动步枪的重量: 现在的制式步枪,比如美国的M4卡宾枪、M16系列,或者欧洲军队普遍使用的HK416、FN SCAR等,虽然比早期的老式步枪要轻巧,但如果加上各种附件——光学瞄准镜、激光指示器、战术灯、握把、消音器等——其重量会显著增加。长时间单手提起这样一套系统会非常吃力,而且容易导致动作变形,影响稳定性和射击精度。
武器的平衡性: 现代步枪的设计更加注重人机工程学和整体平衡,但重心可能分布得与老式步枪不同。单手随意提起可能难以保持最佳的射击姿态。

2. 战术的演变与对精确射击的要求:
交战距离和精确度: 现代战场上的交战距离可能很近,但对首发命中的要求极高。士兵需要时刻保持武器处于随时可以精确射击的状态。单手持枪跃进,尤其是快速奔跑时,武器的晃动会非常大,影响射击稳定性。双手持枪,特别是利用枪托抵肩,是保证射击稳定性和精度的基本要求。
射击的连续性: 现代步兵战术强调小队协同和压制火力。当需要进行射击时,士兵需要能够迅速地将武器举至肩部,找到目标,并进行精确射击。单手提起枪支再举枪的过程,会比双手持枪更慢,而且精度更差。

3. “高位持枪”的优势与现代战术:
随时准备射击(Ready Sight / High Port): 现代步兵训练强调的是“高位持枪”或者说“随时准备射击”的状态。这通常是指将步枪保持在身体前上方,枪口朝前或朝上,枪身靠近身体,方便迅速反应。这种持枪姿态,几乎都是双手完成的,握住护木和手枪式握把,枪托可能在肩部附近,但不是紧抵肩膀。即使在快速移动中,这种姿态也比单手提枪更稳定,更能适应不同的地形和障碍。
减少意外走火和接触: 双手持枪,即使在移动中,也能更好地控制武器,避免枪口在不经意间触碰到地面、墙壁或其他障碍物,减少意外走火的风险,也避免了枪身受到不必要的损伤。

4. 士兵的负重与装备:
现代士兵身上装备非常多:防弹背心、头盔、各种弹药包、水壶、通信设备、夜视仪等等。这些负重本身就很大,如果再要分出一个手来单手提枪,不仅会影响整体的重心和平衡,还会消耗更多的体力。

5. 训练的侧重点不同:
现代军事训练更注重实用性和效率。士兵被训练如何快速而稳定地从各种姿势进入射击状态,如何在复杂地形中有效地移动和进行火力支援。这套训练体系更倾向于利用双手协同操作武器,以获得最佳的射击准备和控制。

那么,现在步兵在执行战术动作时,枪是怎么持握的?

交替使用: 在没有敌情或敌情不明的情况下,士兵可能会在双手持枪“随时准备射击”状态和“单手托持”状态之间切换。比如,需要跨越一道矮墙时,可能暂时用一只手提住枪身,另一只手辅助攀爬。但一旦越过障碍,或者遇到可能的威胁,会立刻恢复到双手持枪的稳定状态。
肩部悬挂但双手靠近: 许多士兵会选择将枪支通过背带(sling)挂在身上,但即使挂着,双手也会自然地放在护木和握把上,保持一种随时可以抓握并举起射击的状态,而不是完全让枪支悬空或者单手随意提起。
“安全持枪”(Safe Carry): 在行进中,尤其是在非战斗区域或低威胁环境中,可能会有更放松的持枪方式,但即使如此,为了应对突发情况,双手也会习惯性地靠近或握住武器。

总结来说, 如果你看到现代西方军队的士兵以电影里那种“单手潇洒提枪跃进”的方式出现,那很可能是在一些非军事场合的表演、影视作品的还原,或者是极少数在特定、低强度环境下的个人习惯,但绝不是他们的标准战术动作。现代步兵更注重的是稳固、高效、快速响应的射击准备和移动,而这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双手对武器的稳定控制。他们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持枪方式,但核心原则是随时准备进入有效的射击状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个走为打

一个打为走

栓动步枪年代,步枪火力密度低,冲击过程中步兵行进间射击,效果极差。步枪火力要形成对敌威胁,最好的方式就是卧倒,卧姿射击;分队内交替掩护前进。日军和解放军步兵,支援火力不强,用快速灵活的机动,为步兵发扬火力创造条件。

美军正好相反,人家火力充足旺盛,靠火力压制给步兵冲击创造条件。就算这样,人家美军从二战到越战,强调的也是步枪手双手持枪跃进,只有自动步枪/轻机枪射手是行进间射击压制,人家步枪手的冲击速度并不慢。现在那种跟在装甲车辆后面或者CQB中,排排坐吃果果乌龟爬的队形,完全是被低烈度治安战惯坏了。高烈度作战,这是死路一条。

说到解放军,之所以持枪冲击姿势改变;这个锅要95来背。95的无托构型加上那个名为“护翼”实为提把的部件,再不改姿势,实在不好用。03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现代西方军队的步兵战术中,“单手提枪跃进”这种动作,如果按照字面意思,即士兵像老电影里那样,用一只手轻松提起步枪向前小跑,这种经典的、可以说是有些浪漫化的动作,基本上已经不再是常规训练和实战中的主要战术动作了。这背后有几个非常实际的原因,主要是由现代战争的特点、武器装备的进步以及对士兵安全和效率的.............
  • 回答
    蒙古骑兵,尤其是他们令人胆寒的骑射部队,在那个冷兵器时代绝对是战场上的噩梦。然而,即便是这样一支精锐的骑兵,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西方军事技术和战术的进步,也会遇到越来越强劲的对手,甚至会感到吃力。要说蒙古骑兵真正开始感到吃力,甚至在某些战役中遭遇失败,那大概要从 14世纪末期到15世纪初期 的西方军.............
  • 回答
    .......
  • 回答
    西方军队在历史上之所以普遍采用对杀形式,并且在阵地战和军阵对战中倾向于直接杀到对方崩溃,这背后涉及了多方面的原因,包括军事思想、技术发展、社会结构、文化传统以及地理环境等。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因素:一、 军事思想与作战哲学 荣誉与勇气(Chivalry and Courage): 中世纪以.............
  • 回答
    近代中国,这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璀璨文明的古老国度,在19世纪和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确实呈现出一种“任何西方军队都无法真正征服”的复杂图景。这并非说中国在军事上能与西方列强正面抗衡,而是说,从国家整体的生存、文化延续以及最终的民族复兴来看,西方军事力量始终未能实现其殖民者所期望的彻底征服。要理解这一.............
  • 回答
    标枪与弓弩的战争效果对比,以及为何西方历史上有大量投枪军队而中国相对较少,这背后涉及了地形、战术、技术发展以及文化适应等多个层面。我们不妨深入剖析一下。标枪作为战争武器的效果:精准、穿透与战术的灵活性标枪,特别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军用标枪,在战场上绝非简单的“扔棍子”。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 回答
    1958年的法国,一个被视为西方民主制典范的国家,却遭遇了一场差点动摇共和国根基的军队内乱。这次事件并非突如其来,而是多年来积压的政治、社会以及战争创伤交织的产物。要理解这场危机,我们需要深入法国当时复杂的背景。首先,要回到法国经历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后的痛苦遗产。战争期间,法国的迅速溃败和随之而来.............
  • 回答
    要说外国古代对西方军事影响最深的,那绝对绕不开一个名字:古希腊。我知道,很多人听到“希腊”会想到帕特农神庙、哲学思辨、奥林匹克运动会。但实际上,古希腊人在军事上的创新和智慧,其影响力可以说是源远流长,直接塑造了我们今天所理解的“西方军事”的许多基石。别小看那些穿着皮甲、挥舞长矛的希腊士兵,他们的一招.............
  • 回答
    咱们聊聊中国古代和西方古代在投石车使用上的那点事儿,这其中的差别可不是一点半点,挺有意思的。我觉得吧,中国人玩投石车,总感觉没像西方人那样把这玩意儿当成攻城利器里的头牌,甚至有些时候还显得有点边缘化。要说起来,这背后原因可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说道说道。首先,得看咱们两边造城墙的思路就不一样。中国.............
  • 回答
    越南阮朝前期,法国人百多禄(JeanBaptiste Louis Ordinaire, 笔名 Louis de Carné)确实曾协助阮朝建立和训练西式军队。这段历史发生在19世纪中叶,当时越南正处于动荡之中,西方列强的影响力逐渐增强。百多禄的背景与参与百多禄并非一个独立的军事教官,他更多是作为法国.............
  • 回答
    西方援助乌克兰的武器,从踏上欧洲大陆的那一刻起,到抵达乌克兰前线部队手中的过程,确实是一条相当漫长且复杂的物流链。这不仅仅是简单的“送货上门”,而是涉及到政治协调、安全保障、军事规划和实际操作等多个层面。我们可以把这个过程大致分解成几个关键的环节来理解:第一步:决策与援助协议的达成这一切的起点,是各.............
  • 回答
    从美国独立战争的硝烟散尽到南北战争那场同胞相残的血腥冲突,这九十年间,美国的军事领域经历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这不仅仅是武器装备的简单升级,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组织架构乃至于战争形态的深刻演进。一、 从独立战争的粗犷到南北战争的工业化战争雏形独立战争时期,美国军队还是一支由民兵和少量正规军组成的、装备.............
  • 回答
    明末清初,中国军事水平与西方世界的差距,这个问题可以说是个非常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绝非一句“差距拉大”就能简单概括的。与其说是“拉大”,不如说是“固化”或“开始显现出无法弥合的裂痕”,尤其是在技术层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明朝末年和清朝初期,我们谈论的“西方”并非铁板一块。此时的西方世界正.............
  • 回答
    沙特阿拉伯当前的军事实力,如果以“西方一流军事大国”作为标杆来衡量,情况是比较复杂的,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更准确地说,沙特阿拉伯拥有一个庞大且装备精良的军事力量,在区域内具有显著优势,但在与西方真正的一流军事强国(如美国、俄罗斯等)相比时,仍存在一些关键性的差距。沙特军事力量的优势与特.............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为什么不少西方历史战略游戏里,中国和日本常常被描绘成有着扩张野心的国家。这背后其实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的,得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得明白游戏设计者想给玩家提供什么样的体验。历史战略游戏,尤其是一些大型的4X(Explore, Expand, Exploit, Exterm.............
  • 回答
    要说中国历史上有没有能与西欧骑士相提并论的军队,答案是肯定的,但需要我们深入理解“西欧骑士”的含义,以及中国古代军队在不同时代的特点。简单地将两者划等号是片面的,因为它们在形成背景、社会功能、军事思想乃至装备上都有着显著的差异。首先,我们得明确西欧骑士的特质。欧洲骑士不仅仅是战士,他们更是一种社会阶.............
  • 回答
    关于东亚能否在政治、文化、经济和军事领域取代当今西方的霸权,这是一个充满复杂性和长期性的话题。它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而是需要我们深入剖析东亚各国的潜力、面临的挑战,以及西方世界自身的变化。一、 经济层面:潜力巨大,但挑战犹存从经济体量和增长潜力来看,东亚无疑已经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以.............
  • 回答
    在西方中世纪的平民部队中,“军士”(sergeant)这个词确实承载了许多与后世“士官”相似的职责和地位,但要说完全等同,则需要更细致地辨析。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中世纪军队的运作体系,以及“军士”这个词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所代表的含义。首先,我们要明白中世纪平民部队的组成并非铁板一块。它通常包括.............
  • 回答
    17世纪的西方,在军事方面对当时的中国确实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种因素长期累积的结果。要详细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层面来看:一、火器技术的飞跃与普及这是17世纪西方军事优势最直观也是最核心的一点。 步枪的进化: 17世纪是滑膛枪(如火绳枪、 the matchlock .............
  • 回答
    北宋末年西军的战斗力:扫平方腊易,鏖战辽金难北宋末年,提起“西军”,在当时的宋朝朝野上下,无疑是一个响亮且备受瞩目的军事力量。从其战功赫赫的西北边疆,到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西军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然而,这支曾经被寄予厚望的精锐之师,在面对北方强大的辽、金王朝时,却屡战屡败,最终未能挽救北宋的灭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