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牧部落的骑射手骑射战术的战斗力其实经常被高估。
首先,游牧部落的骑射手装备普遍较差,铁器严重缺乏,盔甲、刀枪都要比定居民族的要差,只有弓箭的制作水平较高。
其次,游牧部落往往纪律性差,互不统属,各路部落首领挂靠在某一可汗的旗下,有油水可以捞大家一块上,碰到硬骨头,谁啃谁傻逼,打了败仗,反正俺们六条腿几匹马轮换逃得快,谁想断后送死大家精神上支持。胜则躁进,败则涂地。和纪律严明的正规骑兵作战其实基本上都是会失败的。
最后,由于武德过于充沛,常常会侧漏,自己人之间经常为了一群牛羊或者战利品或者一块草场打起来,内讧频繁,很容易被敌人收买。
游牧部落战术的精髓在于机动性和突然性。对着敌人防御薄弱的后方大肆杀掠破坏敌人后勤供应,不断骚扰敌人翼侧,乘敌人懈怠不注意的时候发起突然进攻。
骑射一般都是轻骑到敌人阵前大约二三十米的地方射箭,再远的地方射箭杀伤力有限。理论上百步穿杨是可行的,但是能够做到的人百里挑一,而且射了几箭以后人就累的不行了。
罗马和帕提亚的战争中,一开始罗马人没有见识过这种战术,克拉苏惨败全军覆没。等到罗马人对于骑射战术熟悉以后,很快就摸索出了克制的办法,组建了轻步兵,使用弓箭和标枪,在军团重步兵的掩护下保持队形(这一点极其重要)和帕提亚人对射,骑射手和轻步兵对射根本占不到便宜,除非骑射手拿起刀枪发动冲锋,可是罗马人还会在地上到处扔铁蒺藜来迟滞帕提亚人骑兵的冲锋(这招欧洲人一直用到近代),等到帕提亚人攻势衰竭以后,再以纪律严明的军团步兵和骑兵配合对其指挥中枢发起致命冲锋。帕提亚人和罗马人的近两百年征战中,其实帕提亚是处于下风的,首都泰西封几次被攻陷。
总体来说,游牧部落骑射手和西方的军队一直是有来有往。
十字军东征时期,十字军的后方翼侧永远被穆斯林的骑射手骚扰,不胜其烦,如果某个伯爵男爵忍不住一路追击,不小心追进了山谷,那么就只能GG了;而十字军如果在比较狭窄的战场上捕捉到穆斯林军队的主力,铁甲骑士一个冲锋,穆斯林军队就立刻土崩瓦解了;狮心王在行军作战中始终注意保持队形,弓弩手和长枪兵下马骑士混编,严禁无脑冲锋,萨拉丁的骑射手始终拿十字军没有办法,而狮心王也始终在海岸附近徘徊,后勤由热那亚人保障,从来不敢让自己的军队深入内地,大家事实上打了一个平手。
蒙古西征其实并不是光靠骑射手,蒙古军队是当时世界上军纪最最严格的,除了轻骑兵还有不错的重骑兵和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攻城武器,蒙古将领们经验丰富,作战指挥周密,各级将官严格服从命令,再加上游牧民族特有的长途越野生存能力,所以打遍欧亚大陆。
但是,蒙古人的这种状态并没有持续太多时间,很快蒙古人也逐渐腐化战斗力削弱。阿音扎鲁特战役失败以后,伊儿汗国在和马穆鲁克王朝的几十年战争中始终没有占到便宜。
14世纪以后金帐汗国与东欧国家的疆界基本上就大致定了下来,鞑靼人已经不能够像以前那样随心所欲地攻城略地了,只能保持对俄罗斯各公国的宗主权和南俄草原的占领。金帐汗国的札尼别汗被弑杀以后,开启内讧模式,但是鞑靼人仍然依靠骑兵机动性在辽阔的原野上到处掠人为奴。
事实上,光靠骑射手,只能够进行骚扰,解决战斗关键还是要靠重骑兵。在西欧战场一般比较狭窄,多障碍物,不是特别适合轻骑兵作战,但是在相对干旱的东欧大平原上,从德涅斯特河到乌拉尔河,视野开阔,地势平坦,非常适合蒙古、鞑靼骑兵机动作战。
1380年库利科沃战役,莫斯科大公国为此准备多年,还赢得很艰难,3年后新的金帐汗脱脱迷失大军开到,莫斯科大公国失败再度称臣。
100年后的金帐汗阿合马已经不敢独自进攻莫斯科了,眼巴巴地在莫斯科郊外的乌格拉河边等立陶宛的援军,等不到就只能走为上策。20多年后末代金帐汗被克里米亚人所杀,金帐汗国彻底灭亡。
金帐汗国虽然灭亡,但是分立出来的几个汗国,克里米亚、喀山、阿斯特拉罕、诺盖、西伯利亚还都有一定实力,最强的是克里米亚汗国,16世纪几乎每年从波兰俄罗斯摩尔多瓦等国捕获上万人卖为奴隶,死者更多。
1572年克里米亚汗德夫来特·格来乘俄罗斯政局不稳,攻陷莫斯科,俘虏了15万人,整个莫斯科尸骸满路。但是当沙俄的政局稳定之后,德夫来特·格来汗纠集了更多的鞑靼骑兵想再度攻打莫斯科就注定要失败了。
这个时候,火绳枪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了,虽然操作复杂,但是能够在100米的距离有效射穿盔甲。一群看上去又蠢又笨的家伙训练几个月后可以轻松杀死身经百战、苦练多年的骑射老兵,火绳枪兵和长枪兵混编,互相配合,游牧骑射手不论在远程射击还是贴身肉搏都处于下风了。而波兰人的翼骑兵或者是hussar已经能够在野战中依靠列队冲锋轻易击溃纪律涣散、装备粗劣的鞑靼人了。
差不多同一时期,叶尔马克远征西伯利亚汗国,800哥萨克把古楚姆汗的上万鞑靼人像撵兔子一样完爆,如入无人之境。虽然古楚姆汗依靠民众支持,打出伊斯兰圣战旗帜,最后靠游击战打死了叶尔马克,但是再也无力抵挡沙俄的第二次进攻。
这一时期的俄国,虽然能够在正面击败鞑靼人,但是毕竟疲于应付,仍然需要建造长城来防范克里米亚鞑靼人的入侵。伊凡雷帝时期,沙俄在图拉、梁赞、别尔哥罗德、沃罗涅日等当时的边境地带都建造过长城,来抵御克里米亚鞑靼人的入侵。
到了17世纪,欧洲的枪炮技术和方阵战术越发成熟。土尔扈特部骁勇善战不屈不挠,一路西迁打败了鞑靼人、哈萨克人、巴什基尔人、诺盖人。在1643年土尔扈特汗和鄂尔勒克集中了整个部落的兵力围攻阿斯特拉罕,但是仍然在俄军的枪炮下惨败,和鄂尔勒克战败阵亡,土尔扈特部被迫向沙俄称臣。
1648年开始的乌克兰哥萨克大起义中,克里米亚鞑靼人乘着乌克兰哥萨克大举反抗波兰人的机会,被乌克兰哥萨克人请来当援军,乘机在乌克兰大肆掠奴,这以后克里米亚鞑靼人再也难以做这样的大买卖了。
就在雅克萨战役前,沙俄两次攻打克里米亚汗国。克里米亚鞑靼人根本不敢还击,只能放火烧毁草原,退守克里木半岛入口处的彼列科普要塞,依靠奥斯曼土耳其的帮助,用城墙壕沟大炮来防守,虽然俄军的进攻最后因为后勤补给问题而失败,但是攻守之势已经完全颠倒过来。乌克兰和伏尔加河流域的哥萨克人实力越来越强,在大篷车的掩护下,哥萨克人也能够依靠火枪和长矛在空旷的草原上打败鞑靼人了。到了17世纪后期,克里米亚鞑靼人的奴隶生意越来越难做了!
到了18世纪,燧发枪、纸壳子弹、刺刀普及以后,鞑靼人彻底没有了任何优势。不论是远距离射击还是贴身肉搏,都被西方军队完爆。1735—1739年的第四次俄土战争中,俄军强行穿越了沼泽地带,攻陷彼列科普要塞,在克里木半岛扫荡了一圈。鞑靼人的骑射手只能远远地跟随,偶尔骚扰一下也是伤亡惨重,再也不能对西方近代化的军队造成任何实质性的威胁。
由于火力密度的差异,步兵不被冲垮的话骑兵是永远打不过步兵的。骑兵与步兵交战的变数,不是骑兵有多强,而是步兵有多弱。
而近代西方也有纪律性不行,总被冲垮的军队。别忘了,机枪出现前只是步兵变强了,骑兵并没有变弱。不管蒙古骑兵有多水,欧洲总还是有一冲就垮的渣渣步兵的。。。。。
所以,如果遇见被一冲就垮的德意志小邦军队(当年德意志军队的名声可以参考现代阿拉伯)。怕是到德意志被普鲁士蛮子篡国之前都能打过。。。。。
所谓的近代军队打败传统军队的问题,和士兵个体战斗力水平关系不大,近代军队战胜古代军队更多是军队组织上战胜了传统军队。何况,蒙古骑兵横行的时代那都什么年代了,拿破仑那都什么年代了?真以为17世纪以后那些穷的吃不上饭的武装牧民能类比12世纪横行的蒙古帝国??斗兽棋也得按照基本法呀,你咋不让秦军去打有导弹和原子弹的PLA呢。这种明显反智的提问竟然还能有讨论的价值,可见楼里的那些人本质上也是小学生的思维。何况,你提出的问题在语法上就有毛病,强行提出单拿一个兵种去挑战某个时代的军队的问题.................................。这是人干的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