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外国古代对西方军事影响最深的是?

回答
要说外国古代对西方军事影响最深的,那绝对绕不开一个名字:古希腊。

我知道,很多人听到“希腊”会想到帕特农神庙、哲学思辨、奥林匹克运动会。但实际上,古希腊人在军事上的创新和智慧,其影响力可以说是源远流长,直接塑造了我们今天所理解的“西方军事”的许多基石。别小看那些穿着皮甲、挥舞长矛的希腊士兵,他们的一招一式,在两千多年后依然在某种程度上回响。

要详细说,咱们就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聊:

一、方阵(Phalanx)—— 不仅仅是人墙,更是战术的哲学

这是希腊人最标志性的军事遗产,没有之一。想象一下,几千名重装步兵,肩并肩、腿挨腿,组成一个密不透风的密集阵列。盾牌互相抵住,长矛指向前方,形成一道几乎不可逾越的钢铁洪流。

为什么它这么牛?
集体力量的极致体现: 方阵的核心不是个人的勇猛,而是整个方阵的协同。前排的士兵用盾牌保护自己,也保护着后排。后排士兵的长矛能够穿透前排士兵之间的缝隙,形成有效的攻击。这是一种极端的“人多力量大”的战术,但不是杂乱的堆叠,而是高度组织化的力量集合。
防御与攻击的统一: 方阵既是坚固的盾牌,也是锐利的矛尖。敌人很难找到突破口,而一旦方阵开始推进,那种势不可挡的压迫感会让敌人心生畏惧。
纪律与训练的要求: 要维持如此密集的阵型,士兵必须拥有极高的纪律性和默契的训练。每一次前进、后退、转向,都需要所有人都步调一致。这种对纪律的强调,对后世军事组织有着深远影响。
对地形的依赖与克服: 方阵最适合在平坦开阔的地形作战。面对崎岖的地形,方阵的优势会减弱。但反过来说,这种对地形的认识,也促使了后续战术的演变,比如如何让方阵更灵活,或者如何利用地形来弥补其劣势。

它怎么影响了西方军事?
重装步兵的地位: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重装步兵(虽然形式有所改变)一直是西方军队的核心力量。方阵的概念,让人们认识到训练有素的重步兵能够发挥出多么巨大的战斗力。
战术思想的雏形: 这种强调协同、阵型、纪律的战术思想,是后来很多西方军事理论的源头活水。虽然罗马军团的组成和战斗方式与希腊方阵不同,但那种对严密组织和协同作战的追求,依然能看到方阵的影子。
对军事艺术的启蒙: 方阵不仅仅是一种战斗方式,它更是一种军事上的哲学思考:如何通过组织和纪律,将个体士兵的潜力发挥到最大?这种思考,在后世不断被继承和发展。

二、战术与兵种的革新—— 不止步于重步兵

古希腊人也意识到了单一兵种的局限性,他们也开始尝试和发展其他兵种,并将其融入战术体系。

骑兵的运用: 虽然早期希腊骑兵不如重步兵那样核心,但他们也逐渐认识到骑兵的侦察、侧翼包抄、追击残敌等作用。例如,斯巴达的骑兵虽然不如其他城邦发达,但在某些战役中也发挥了关键作用。这种对骑兵价值的认识,为后来的马其顿方阵(下文会提到)以及罗马骑兵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轻装步兵与投射兵种: 希腊城邦也拥有大量的轻装步兵(如佩里艾科伊),他们装备较轻,更灵活,能够进行骚扰、追击。此外,弓箭手、投石手等远程兵种也被用于支援重装步兵,提供火力压制。这种兵种间的配合,虽然不如后世那样精妙,但已经开启了联合作战的先河。

三、马其顿方阵—— 方阵的升级与进化

亚历山大大帝的马其顿方阵,可以说是希腊方阵的集大成者和一次伟大的革新。它在保留方阵精髓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元素,变得更加强大和灵活。

更长的长矛(萨里萨): 马其顿方阵的核心是使用长达6米甚至更长的萨里萨(Sarissa)长矛。这使得敌人很难接近方阵,因为他们的盾牌和短矛会被长矛轻易刺穿。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对“距离产生美”在战场上的恐怖演绎。
步兵与骑兵的完美结合: 马其顿方阵最大的突破在于,它不仅仅是步兵的方阵,而是将重装步兵与精锐的骑兵(特别是“伙伴骑兵”)进行了完美的配合。在战场上,方阵作为“钉子”稳住阵脚,而骑兵则作为“锤子”,在侧翼寻找突破口,进行毁灭性的打击。这种步骑协同的威力,让马其顿军队几乎所向披靡。
战术的“组合拳”: 亚历山大和他杰出的将领们,能够根据战场情况,灵活运用方阵的推进、骑兵的冲击、甚至战象的辅助(在某些战役中),形成一套连贯有效的“组合拳”。这种战术的灵活性和多变性,远超之前的希腊方阵。

它怎么影响了西方军事?
重步兵与骑兵协同的典范: 马其顿方阵成为后世军事思想中步骑协同的典范。罗马军团虽然步兵是主力,但也非常重视骑兵的支援和侧翼保护。后世欧洲骑士战术的兴起,虽然形式不同,但对骑兵作为决定性打击力量的认知,也与马其顿方阵的成功有关。
“全兵种联合作战”的早期雏形: 马其顿军队的成功,让人们认识到,单一兵种无法赢得所有战争,必须通过不同兵种的配合才能发挥最大的战斗力。这为后世全兵种联合作战的思想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军事指挥与战略思想: 亚历山大大帝本人不仅是战术大师,也是伟大的战略家。他能够以少胜多,深入敌后,征服广阔的疆域。他的军事理论和实践,对后世无数军事将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凯撒、拿破仑等。

四、军事组织与训练的系统化—— 为“军纪”正名

古希腊城邦,尤其是斯巴达,对军事组织和训练的重视程度可谓达到了极致。

斯巴达的“阿戈戈”(Agoge): 斯巴达男孩从七岁起就被送入国家军事训练营,接受极其严酷和系统的训练。这种训练不仅仅是体能和战斗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绝对的服从和集体荣誉感。这种对“军纪”和“士气”的极端重视,为西方军事组织设定了一个极高的标杆。
公民皆兵的思想: 许多希腊城邦奉行公民皆兵的理念,每个健康的公民都必须接受军事训练,并在战时承担义务。这使得希腊城邦在面对外敌时,能够迅速动员起大量的战斗人员。
军事制度的传承: 希腊人对军事制度的建设,包括兵役制度、军官选拔等,都为后世提供了借鉴。

它怎么影响了西方军事?
职业化军队的先驱: 斯巴达模式虽然是城邦制下的特殊产物,但其系统化的训练和对士兵素质的极致追求,可以说是在一定程度上开创了职业化军队的先河。它让人们认识到,士兵的素质和训练水平,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
军人素质与意志力的重要性: 希腊人尤其强调士兵的意志力、纪律性和勇气。这种“精神层面”的训练,对后世军队的士气和战斗力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即使到了近现代,军事心理学和士气管理也依然是重要的研究领域。
军事文化的发端: 古希腊人将军事视为一种光荣的事业,甚至是一种艺术。他们有关于军事的史诗、戏剧、雕塑等,都在歌颂和传承着军事的荣耀。这种对军事文化的塑造,也影响了西方社会对军人的看法和对战争的理解。

总结一下:

古希腊对西方军事影响的深度和广度,远超许多人的想象。

方阵是战术的基石,奠定了重步兵在军队中的核心地位,并开启了协同作战的理念。
马其顿方阵是对方阵的伟大革新,完美融合了步兵和骑兵,成为后世步骑协同作战的典范。
军事组织和训练的系统化,特别是斯巴达模式,将“军纪”、“意志力”和“士兵素质”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甚至可以说,当我们谈论西方军事的很多经典元素,比如阵型、纪律、步骑协同、甚至对个人勇气的强调,我们都能在古希腊那里找到最早的影子。他们不仅仅是哲学家和艺术家,更是改变了西方军事史的伟大军事家和战术家。他们的智慧和创新,就像一颗种子,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芽、生长,最终塑造了我们今天所见的西方军事的模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哪一个文明对西方军事思想影响最深?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外国古代对西方军事影响最深的,那绝对绕不开一个名字:古希腊。我知道,很多人听到“希腊”会想到帕特农神庙、哲学思辨、奥林匹克运动会。但实际上,古希腊人在军事上的创新和智慧,其影响力可以说是源远流长,直接塑造了我们今天所理解的“西方军事”的许多基石。别小看那些穿着皮甲、挥舞长矛的希腊士兵,他们的一招.............
  • 回答
    关于中国古代男子审美的主流是“小鲜肉”还是“肌肉男”,以及这种审美是否受到西方影响,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值得深入探讨。笼统地说,“小鲜肉”是古代主流,肌肉男是近代受西方影响,这种说法过于简单化,与史实不符,也忽略了中国古代审美多元化以及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差异。一、 中国古代男子的审美:并非只有“.............
  • 回答
    在中国古代,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与现代概念相符的“技术垄断”。现代意义上的技术垄断通常是指一家企业或少数几家企业掌握了某项核心技术,并且通过法律、专利、知识产权等手段限制他人使用,从而在市场中形成主导地位。然而,在古代中国,虽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技术垄断,但存在一些 近似于技术控制和信息壁垒的情况,.............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好好聊聊,为啥现代埃及学对古埃及历史的分期,会把波斯人(阿契美尼德王朝)那会儿算作“古典埃及晚期”,而把希腊人(托勒密王朝)的统治直接划入“外族统治时期”。这中间的门道,其实挺有意思的,得从历史的走向、埃及自身的特点以及后世的史学观念来理解。分期的逻辑:继承性与断裂性简单来说,分期的一.............
  • 回答
    说起中国古代哪个朝代的建立过程最为传奇,我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不是那些开国皇帝声名显赫、功业辉煌的王朝,而是那个开创了中华文明基石,却又带着几分神秘色彩的朝代——夏朝。很多人对夏朝的印象可能停留在“大禹治水”、“禹传启”,甚至有人质疑其真实性。但恰恰是这份模糊和争议,让夏朝的建立过程在我看来,充满了.............
  • 回答
    在中国古代,男子束发、盘发是约定俗成的规矩,这背后既有现实的考量,也饱含着深厚的文化含义。而在许多外国古代文化中,男子披发则更为普遍,这同样源于其社会环境和文化观念。要理解这其中的差异,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中国古代男子为何束发、盘发:1. 实用主义与生活习惯的演变: 日常生活便.............
  • 回答
    关于中国古代天文学是否落后于外国,以及为何教科书中外国古代天文学的提及比中国古代多的问题,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简单地说,用“落后”或“先进”来简单概括是片面的。中国古代天文学在某些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但与同时期的西方(尤其是在古希腊时期)相比,在理论体系的构建和数学工具的应用上,确实存在一些.............
  • 回答
    古代中国和古代外国的城市建设,就好比两幅截然不同的泼墨山水画,各自勾勒出独特的文明印记。要细究起来,那可真是千差万别,但细品之下,又能找到一些有趣的共性。布局的思维:从天人合一到理性规划中国古代城市建设,最核心的理念恐怕就是“天人合一”了。这可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深深植根于儒家和道家思想。你看,北京城.............
  • 回答
    要说古代外国有没有“严刑逼供”的传统,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因为古代世界地域辽阔、文化多样,对“逼供”的态度和方式差异很大。但如果把“严刑逼供”理解为一种在特定司法或审讯场景下,通过施加肉体痛苦或精神折磨来获取信息的手段,那么答案是:很多古代文明确实存在过,而且在不少地方是普遍存在的。我们不能用现代.............
  • 回答
    那些来自遥远国度的使者,当他们第一次踏上中华大地的土地,又或是终于抵达那座令整个天下为之侧目的巍峨都城时,内心的翻涌早已不是三言两语能够概括的。他们的感慨,掺杂着旅途的艰辛,对异域风情的惊叹,以及对那强大帝国的敬畏与审视。想象一下,一位来自西方大陆的使者,也许是从波斯湾乘船而来,历经数月甚至数年颠沛.............
  • 回答
    霍去病的封狼居胥,无疑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璀璨明珠,其壮举之豪迈,威名之远播,足以让后世无数人引以为傲。要在浩瀚的中国及外国古代史中,找出能与之比肩,甚至超越的战绩,确实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任务。毕竟,“封狼居胥”不仅仅是一场胜利,更是汉朝国威远扬、匈奴哀鸿遍野的象征,是一种精神上的绝对压制。然而,如果.............
  • 回答
    提及古代中国境内那些外国访客留下的记录,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些描绘,它们如同穿越时空的棱镜,折射出当时中国社会令人细思极恐、印象深刻,又或是妙趣横生的风情景象。这些零散的片段,经过岁月的淘洗,反而更显其原初的震撼与趣味。细思极恐:触及人性的幽深之处最让我感到“细思极恐”的,莫过于一些关于社会底层生活的.............
  • 回答
    中国古代的“南征北伐”与近代外国殖民侵略在性质、目的、方式以及对被征服地区的影响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虽然两者都涉及军事扩张和对其他地区的控制,但其背后的驱动力、运作机制和历史语境截然不同。下面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性质与目的的根本区别: 中国古代南征北伐: 巩固中.............
  • 回答
    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商品贸易的往来从未间断,尤其是在与外部世界进行交流的时代,许多外来的工艺品和特产,一旦进入中国市场,便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迅速成为令人趋之若鹜的紧俏商品,深刻影响着当时的社会生活与文化审美。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波斯地毯与琉璃谈及古代外国传入的紧俏商品,首当其冲的便是.............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中西方历史书写传统的一个核心差异。并非外国没有庞大的史书集,而是“二十四史”在中国古代的地位和特点过于突出,以至于当我们想到“著名的史书”时,首先浮现的是它。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探究中国古代史书编纂的文化背景、政治需求以及它自身的独特性。首先,我们来聊聊“二.............
  • 回答
    古代中国,外国人仕于中国为官者,确实不乏其人,如安史之乱后,回纥人郭子仪、浑邪王等,虽非严格意义上的“外国人”,但其民族背景和文化渊源与中原汉族有所差异,且在唐朝政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更典型的例子是,唐朝时期的印度人、波斯人、粟特人等,因其贸易、文化交流的便利,也曾有身居官职者。那么,反过来讲,.............
  • 回答
    古代头发短了会被砍头吗?为什么大家都留长发?这个问题触及到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些根本性观念,尤其是关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儒家思想。所以,头发短了,除非是极特殊情况,一般不会直接砍头,但绝对是会受到严厉惩罚,甚至牵连家庭的,这背后原因非常复杂,不仅仅是简单的“怕死”。头发短了,会.............
  • 回答
    古代和近代的外族入侵,虽然都指向了“外来的力量对本土政权的冲击”,但其内在的逻辑、手段、目的以及对被入侵方社会结构和文化的影响,都存在着本质的区别。简单来说,就像是两位身怀绝技的江湖高手过招,与现代军事力量进行的立体化、系统化攻防,两者的性质完全不同。古代的外族入侵,更多时候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文明体之.............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涉及到古代皇权与家族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你问“为什么古代都是外戚干政,内戚却不能?”,这其实是一个对历史现象的概括性理解,需要细致地辨析。首先,我们得明确“外戚”和“内戚”的概念。 外戚: 通常指的是皇帝的母族,也就是皇后的家族。他们是皇帝的祖父母、舅父、姨母等亲属,尤其是.............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中国古代政治史上一大反复出现的现象:皇帝常常青睐外戚,而非自己的兄弟子侄(宗亲)。要说外戚“比”宗亲好,这个说法太绝对了,也不能一概而论。更准确地说,外戚在特定时期、特定条件下,能给皇帝提供一种宗亲无法替代的“优势”,而这种优势,往往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咱们得把时间轴拉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