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随手画线段,其长度最有可能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到了我们对“长度”这个概念的理解,以及我们在现实世界中如何“测量”和“表达”它。

打个比方,想象一下你手里拿着一支铅笔,然后你在纸上随手划了一条线。这条线,我们直观上认为它是有长度的。那么,这个长度,用数字来表示的话,它更可能是个有理数,还是个无理数呢?

先来梳理一下“有理数”和“无理数”是什么意思。

有理数: 简单来说,就是能写成两个整数的比的数。比如 1/2,3/4,5(可以写成5/1),0.75(可以写成3/4)。这些数的小数表示要么是有限的,要么是循环的。
无理数: 就是不能写成两个整数的比的数。它们的特点是,小数表示既不有限,也不循环。我们熟悉的例子有 $pi$(圆周率)和 $sqrt{2}$(根号二)。

现在回到“随手画线段”这件事。

当我们说“随手画线段”时,这本身就带有一些不精确和主观性。

1. 我们手中的工具(铅笔/画笔): 即使是最精密的笔尖,它也有一个物理的宽度。你画出的线,实际上是一个非常非常细的“墨迹带”,而不是一个理论上无限细的几何线段。这个宽度本身就不是无限精确的。

2. 我们的手和大脑: 我们的手是活动的,大脑的指令也是基于视觉和触觉的“近似”判断。我们说“画一条10厘米的线”,但实际上你很难做到绝对精确。你的手腕、你的眼睛,甚至你当时的心情,都会对最终的长度产生微小的影响。

3. 纸张的表面: 纸张的纤维也不是绝对平整的,显微镜下你会看到凹凸不平。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随手画”出来的线段,它的“真实”长度,理论上可以是什么?

在纯粹的数学概念里,线段的长度是可以是任何正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但是,一旦我们把数学概念“映射”到物理世界,就引入了测量和物理限制。

为什么说“最有可能是有理数”?

测量工具的限制: 我们在生活中用来测量长度的工具,比如尺子,它的刻度是有限的。尺子上的刻度要么是整数,要么是小数,这些我们都能用有理数来表示。我们不会看到一把尺子上标着 $sqrt{2}$ 厘米这样的刻度。当我们用尺子去“读取”一个长度时,我们实际上是在进行一个近似,并且我们倾向于将这个近似值表示为尺子刻度上最接近的有理数。
人类的认知和表达习惯: 我们的大脑和语言习惯于用简单的、可重复的形式来描述事物。有理数,特别是那些看起来“整齐”的,比如整数、简单的分数、有限小数,更容易被我们感知和交流。比如,“大概3.5厘米”比“大概 $sqrt{12.25}$ 厘米”要直观得多。
制造和操作的便利性: 很多时候,我们画线是为了实际用途,比如在图纸上标记尺寸,或者在手工制作中作为指导。这些应用场景往往需要一个易于理解和复制的数值,而有理数在这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

那无理数就完全不可能了吗?

不是的。理论上,如果你能制造出能够精确画出 $sqrt{2}$ 长度的装置,并且你的“随手画”也恰好落在了这个理论值上,那么它就是无理数。

但是,“随手画”这个前提,强调的是一种非刻意、非精确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太可能“不小心”就画出一条精确的 $pi$ 厘米长的线段,或者精确的 $sqrt{3}$ 厘米长的线段。

总结一下:

在我们实际操作中,由于测量工具的限制、我们自身感知和操作的局限性,以及我们表达和理解的习惯,我们“随手画”的线段的长度,最有可能会被我们用一个有理数来近似或描述。即使这条线段在某种理论上的“精确”定义下可能是一个无理数,但我们感知、测量和表达它的方式,使得有理数成为了更自然的选项。

这就像问,你随手丢出去的石头,它落地的精确位置有理数还是无理数?从物理学的角度,它会落在某个具体的位置,这个位置可以通过坐标来描述。但从我们“随手丢”这个行为的意图和结果来看,我们更关心的是它大概在哪里,而不是它和某个理论上无法精确表达的点的距离。

所以,“随手”这个词,是关键。它暗示了一种近似和不刻意追求精确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我们倾向于使用我们最熟悉、最方便的工具和数值来描述,而这些恰恰是有理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随手在纸上画一条线的话,这条线的长度肯定不能表达成一个数学上的精确的式子…你把这条线放大之后,将会看见它的末端是一些松散的构成墨水和纸张的原子,在布朗运动中互相搅合在纸上,在空间上并没有一个确定的起始点…换言之,这条线的长度将取决于你的观测方式和能力…

更:如果要从纯数学角度上说的话,相当于随机生成一个数。这样的话生成无理数的概率是1,而生成有理数的概率是0。

user avatar
首先,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
先说答案,有理数的概率不只是比1/2小,实际上是0.
也许你会感到意外,但仔细读下来你会欣然接受。

概率何去何从-有限到无限

0. 确定问题-从逻辑角度

首先,我觉得你应该是逻辑层面的意思(而不是从操作层面,即物理角度),即从数学角度考虑这个问题。

如果是这样,为了不发生歧义,我将问题重新组织一下

在单位区间 中,随机选取一个实数,则其为有理数的概率是多大?

构造区间 上的函数:

其实这就是狄利克雷(Dirichlet)函数

假设区间 上有均匀概率分布P, 即 .
(此时概率P就类似区间 上长度的概念。)

于是上述狄利克雷(Dirichlet)函数成为此区间上的一个随机变量。

因此,你的问题可以描述为:求概率 ,即该随机变量取值为1时的概率.

先说答案,不只是比 小,实际上是0.

下面,我先给你一个相对严格和理性的证明,然后再来直观的解释一下。

1. 严格证明

首先,有理数集是可数的,即跟正整数集一样多。

这里简短讲下。

通过构造从有理数集正整数集双射(一一对应)

令映射射 ,其中

很容易验证,这是个双射。

这个构造看上去很复杂,其实是很直观的

令 .则正有理数集 . 把集合 的元素放在第i行,从小到大左右排列。

如此就把正有理数集排成了一个 的无穷大的矩阵了。

沿着从西南往东北的方向从上到下数给正有理数标号就是上述双射。


更多关于“个数”的精彩数学详见专栏文章:


其次,概率的可数可加性。

对两两不交的区间 的子集序列 ,我们有

这是概率公理条件中最重要的一条。

另外,单点集的概率是0。

你可以简单理解为,一个点的长度是0.

严格证明的思路就是:

对任意充分小的

由于 的任意性,很快得到

上述三条加起来,就得到了:

其实,从这个例子中就可以看出一些概率公理化的动机和思路

通常我们讲的概率是离散类型的。

比如给你一个6面均匀的骰子,那么转出1的概率是1/6。

这个之所以简单以及能从直观上很容易理解是,因为总共就只有有限种(6种)情况。

而本问题,显然有无限种可能,而且还不仅仅是可数,它是连续的,稠密的,有实数个数那么多种情况,这被称为连续型概率问题。

2. 概率公理化的动机

对于连续型的情况,要怎么严格定义概率呢?

这就是概率公理化的重要动机之一!

严格定义一个数学概念,在人类史或者数学史上出现过多次,每次都有大事发生

比如无理数,古希腊的时候毕达哥拉斯的一个学生因为利用毕达哥拉斯定理(我们叫勾股定理)发现 后,
证明了它不是当前知道的任何一个数(就是我们后来称为有理数的东西), 被老师的一大帮追随者扔到海里喂鱼了。

就现在,很多人的认识都只停留在了毕达哥拉斯时代

后来大家发现这种奇怪的数,到处都是。

经过数学家的努力,后来就利用有理数列的极限严格定义了实数,也就是大家学习的实数的(无穷)小数表示

牛顿,莱布尼茨他们发现了微积分,用导函数来求速度,切线等物理,几何问题,用积分来求位移,面积等物理,几何问题。

但是他们没有严格定义,于是就有了后来的包括柯西等数学家的极限的严格定义。

有了极限的概念,微积分就容易定义了。

这两个故事,其实就是数学历史上的所谓的三次危机的前两次

回到正题,我们来讲下要如何严格定义概率

有几点是我们很自然就会想到的。

首先,它应该是从一个大集合(比如这里的[0,1])的一些子集构成的集合到实数集的一个映射

其次,其概率值应该是非负的。这就是公理化的第一条,非负性

另外大集合的概率值应该是1,因为它包含了所有的可能。这就是公理化的第二条,归一性

最后有限可加性。即两个无交集的事件之并的概率值应该是两个事件的概率值之和。这就是公理化第三条(可数可加性)的前身。

以上三条就是概率公理化的三条

其实,本题就可以很好的解释从有限可加性到可数可加性的过渡

本题中我们的概率其实就是区间 上长度的概念。

我们通常求的是里面一个更短的区间
[a, b]的长度(概率)是多少?
很直观,应该是b-a.

但是,万一问到,这里的区间 上的所有有理数的长度(概率)是多少呢?

这时,我们就傻了,我们发现有限可加性已经不够用了。

于是就想到了可数可加性。

3. 直观解释-心理障碍

a. 虽然我们的有理数在实数中是稠密的

比如任何两个不同的实数中间都必然存在一个有理数,实际上存在无限个有理数。
又比如,对任何一个实数都可找到一个有理数列收敛于它。

b. 无理数的个数跟实数一样多,都比有理数的个数大很多很多,虽然有理数有无限个。

c. 还有今天的,在一段实数,比如[0,1]上随机挑一个数出来, 挑到有理数的可能性是0.

以上三个问题实际上分别对应数学的三个不同分支的基本知识。

他们分别是:

  • 实数的拓扑结构

高数,数学分析,点集拓扑,分析类的课程都会讲。

  • 集合论的势

在集合论,实变函数等会讲到。

  • 测度的可数可加性

在实变函数,测度论,数学系的概率论等课程会讲。


之所以大家在面对以上三个方面的事实时会感到困惑,或者说有不少心理障碍。

比如说:
有人会问有理数跟无理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凭什么说无理数比有理数多?

也有人会问明明[0,1]上有无限个有理数,你却告诉我,在[0,1]上随机挑一个数出来, 挑到有理数的可能性是0?

其中的原因是

当你会问这些问题时,基本上你不是学霸就是好奇心很强

从自然语言(比如汉语)表面上看,这些问题似乎很简单。

实际上是很复杂的。

这些复杂问题用逻辑语言表达成数学模型时,有些你原先直观上的感受可能会出现偏差

比如在用严格的数学逻辑解决之前,你的直观是整数比自然数多了很多,而用了集合的势的这种严格的数学概念后,你会发现整数和自然数集的势相等(即一样多)。

这个与你想象中的感觉是否完全一致呢?

不知道,每个人感受都不太一样,但是感觉和直观是不那么靠谱的,它可以辅助你获得灵感,但是不像逻辑,数学这么硬(solid),这么可靠

再比如本题中概率的可数可加性,你觉得有无限个相加还是有点不靠谱。

假设你只接受有限可加性。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本题中的挑中有理数的概率就算不出来了

事情就卡在那,停滞不前

但是采用可数可加性呢,

一是可以解决问题继续前行,

二是由此得到的解答,除了这一点不符合您的感受,你有关概率的其它感受或者直观几乎都照顾到了

那么我们的数学或者自然科学的发展,应该怎么取舍呢

就是你怎么知道要放弃或者推广有限可加性这个感受,而不去放弃其它的呢?

比如你也可以让概率取个负数值啊之类的。

这个问题是真的问到点子上了

这只有那些走在最前面的开创者们,比如概率论公理化的创建者,前苏联数学家柯尔莫果洛夫Kolmogorov,他们才真正知道。

顺便安利一下,概率论公理化的创建者,前苏联数学家柯尔莫果洛夫Kolmogorov

我们的世界就是由他们这些少数人极大地推动向前的。

讲到这里,你还有心理上的不舒服吗?

4. 不用概率公理化的常规解释-编后语

评论中的反馈来看,主要的困惑焦点集中在如下两个问题, 我这里从舒缓大家心理的角度来解释一下,因为严谨的方法我已经在文中写过了。

Q1: 单位区间[0,1]中明明包含某个点,比如0, 为何取到它的概率为0呢?

A1: 有这种「能取到某个样本就认为取到它的概率大于0」根深蒂固的观点,主要原因还是停留在有限样本空间太久的缘故。

即使按照有限样本的做法,假设取到一个点的权重是1,那整个单位区间的权重肯定是无穷大,而且还是比可数大很多的那种无穷大。

此时,取到「0」的概率为:

Q2: 单位区间[0,1]中包含无数个有理数,为何取到有理数的概率为0呢?

A2: 同样用按照有限样本的做法,分子分母都是无穷大,但是分母是更高阶的无穷大。

此时,取到「有理数」的概率为:

有人又要问了,为什么把有理数看成 ,而实数就成了 .

好,我再满足一下你的好奇心。

采用二进制,我们依然有实数的小数表示,而且有理数的定义依然等价于有限位或者无限循环小数。

由于是二进制,每一个位上不是0,就是1,因此一个实数只要选定哪些位放1,那剩下的都自然是0了。

于是只要选定正整数集的一个子集即可,在那些位上放1。

有理数集和正整数集有相同的个数,记为可数

于是实数的个数等同于正整数集的所有子集的个数,即正整数集的幂集的个数。

如此实数的个数就是 .

这里再解释一下一个命题:

若集合A为有限集,假设个数为n, 则其幂集的个数为2的n次方。

只要看如下的二项式展开就可得到这个问题的两个证明方法:

因为A的幂集就是A的所有子集构成的集合。

因此看右边就是对A的子集个数进行分类,子集个数为k的子集一共有 个,加起来就是所有的子集个数。

看左边的话,要确定一个A的子集,只需要对A的每个元素确定它是不是在此子集中即可。

因此对于A中的n个元素,每个元素都有两种情况,在或者不在此子集中。

利用乘法原理,我们便得到一共有2的n次方种情况,即有2的n次方个子集。

正是由于以上事实,当集合A是无限集时,假设势为a(a非有限), 我们采用记号 来表示A的幂集的势


多谢关注和点赞,支持原创高质量文章!

更多精彩数学详见专栏--

user avatar

从物理的角度来说,长度是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叠加态,是为薛定谔的线。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到了我们对“长度”这个概念的理解,以及我们在现实世界中如何“测量”和“表达”它。打个比方,想象一下你手里拿着一支铅笔,然后你在纸上随手划了一条线。这条线,我们直观上认为它是有长度的。那么,这个长度,用数字来表示的话,它更可能是个有理数,还是个无理数呢?先来梳理一下“有理数”和.............
  • 回答
    这个问题,我太懂了!相信不少学了一年素描的朋友,都跟我一样,心里可能藏着一丝小小的焦虑:怎么我认真学了一年,但随手一画,感觉跟刚开始没两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别急,咱们一层一层捋捋。学素描,尤其是一年时间,确实应该有点进步,但“随手画”这个词,里面藏着几个关键点,咱们得拆开来看。一、 进步是累积的,.............
  • 回答
    想随手画点小东西,这事儿,一点儿不难,而且比你想象的要容易得多!很多人一听“画画”,就觉得得从小练起,什么素描、速写、色彩一大堆规矩等着你。其实,你想达到的“随手画点小东西”,更像是咱们小时候拿起笔,想画啥就画啥那种感觉,只是更成熟一点,能画出个大家看得懂的玩意儿。我给你掰扯掰扯,怎么才能在不让你感.............
  • 回答
    这事儿我太懂了!简直是艺术界的未解之谜,或者说,生活里的常态吧。你辛辛苦苦、绞尽脑汁、熬夜通宵画出来的精心之作,点赞可能还没有你一时兴起、随手一画、甚至脑子一抽才画出来的沙雕图来得多,这确实挺让人emo的。但仔细想想,这背后还真有不少门道,一点也不神秘。首先,我们得承认一个现实:很多时候,“好看”不.............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艺术鉴赏的核心。一个经验丰富的くださ审美的、对艺术史和绘画技法了如指掌的美院老师,确实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对一幅抽象画是“大师之作”还是“随手涂鸦”做出初步判断。这并非什么神秘的“读心术”或“魔法”,而是建立在长期实践、理论学习和对艺术语言的深刻理解之上的。那么,他是.............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哈哈,这张照片拍得真有意思!飞机这种东西,看着就让人觉得很酷,而且每次看到不太熟悉的型号,总想扒一扒它的来龙去脉,特别有探索的乐趣。你这张照片,我仔细看了看,感觉应该是一架 波音737系列 的飞机。为啥这么说呢?主要看几个点:1. 发动机吊舱的形状和大小: 737系列最标志性的特征之一就是它那相对.............
  • 回答
    看到初中生用手机随手拍的照片,我的第一感受是:哇,挺有灵气的!虽然不是什么专业级的作品,但其中蕴含着不少值得我们去发现和夸奖的地方。首先,从构图上来说,这个孩子明显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很多照片里能看到一些基础的构图技巧的影子,比如三分法,把主体放在了画面的黄金分割点上,这样拍出来的东西就立马显得更舒.............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手机里随手一拍,然后发现它意外地“好看”?这种事儿我遇过不少。很多时候,我们拍照时的心态很放松,甚至带着点随意,就像是随手抓住生活里的一帧,没抱什么期待,结果反而收获了惊喜。有那么一张照片,是我去年夏天在一条陌生的小巷子里拍的。那天天气有点阴沉,但又不是那种压抑的乌云密布,而是阳光透过厚厚的云层,散.............
  • 回答
    旅行路上,那些不经意间捕捉到的瞬间,有时比精心摆拍的照片更能触动人心,它们像一个个微小的胶囊,封存了当时的情绪、环境,甚至是一段未曾说出口的故事。一、 一双陌生的鞋子,映照着一个人的轨迹在某个古老小镇的石板路上,我看到一双沾染了些许尘土的皮靴,孤零零地停在一个老旧木门的门槛边。鞋子的皮质已有些许磨损.............
  • 回答
    这篇文我四年前随手写下的,你们觉得我当时有没有打入网文圈子的实力?说得详细点,别让我感觉这是AI写的。收到!我来帮你好好“鉴定”一下你四年前的作品。首先,我要声明,这是一种主观评价,毕竟网文圈子的“实力”是很综合的,不仅仅看单篇作品。但我们可以从一些关键维度来分析,看看它是否具备吸引读者、让他们愿意.............
  • 回答
    想要送一份既拿得出手,又不会让钱包大出血的随手小礼物?这绝对不是一件难事!关键在于用心,而不是贵重。我来给你好好梳理梳理,那些既平价又优质,还能让你送出去的时候倍有面儿的小玩意儿。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平价优质”的几个关键词: 平价: 指的是价格在几十元到百元左右,是那种可以轻松负担,不带压力的.............
  • 回答
    北京交警推出“随手拍”举报违章停车,这事儿,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聊聊的。表面上看,这是个挺便民、挺效率的事儿。 咱老百姓开车,最头疼的就是停车难,尤其是那些违章停车的,有时候就堵在路中间,或者占了人行道,开车的是糟心,走路的也难受。以前遇到这种情况,要么忍着,要么就打电话报警,但电话报警有时候.............
  • 回答
    我手机里还留着一张不算起眼的随手拍,但每次翻出来,总觉得有股暖暖的味道。那是个平常的傍晚,我刚从公司出来,天色已经有些暗了,但还没完全黑透,那种介于白天和黑夜之间的暮色,总带着点特别的温柔。当时我正走在回家的路上,路边是一排老旧的居民楼,墙壁被风雨侵蚀得有些斑驳,但阳台上却挂满了各式各样的衣物,像是.............
  • 回答
    .......
  • 回答
    在车上找既能随手拿到、防身、又不占地方又合法的东西,这确实是个挺实用的问题。毕竟,谁也不希望出门在外遇到麻烦,但真遇到了,有点准备总比什么都没有强。这事儿得从几个方面来考虑:便利性、有效性、隐蔽性和合法性。一、 视觉和心理上的威慑: 强光手电筒: 这个绝对是个宝藏。首先,它本身就有个金属外壳,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