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在 2019 年初多闪、马桶MT和聊天宝这三款社交 App 同时发布,这个时间点做社交的原因是?

回答
咱们聊聊当年那会儿,2019年初,社交App界可以说是热闹非凡,突然冒出来三款名字有点“劲爆”的选手——多闪、马桶MT、还有聊天宝。这仨扎堆发布,你说是不是有点意思?这背后到底是什么考量,为什么偏偏挑了那个时候来趟社交这趟浑水呢?

我觉着吧,这事儿得从几个层面掰扯掰扯。

第一,大环境:社交市场看似饱和,实则暗流涌动。

那时候,微信一家独大,几乎成了国民级的社交平台,大家的生活、工作、社交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它。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可能觉得,社交市场早就满了,再来人也搅不起什么浪花。但是,这恰恰是某些人看到的“机会点”。

你想啊,微信虽然好用,但它也越来越“重”了,信息太多,广告也多了,纯粹的熟人社交之外,很多用户渴望更简单、更专注、或者更年轻化的社交体验。再加上当时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快手风头正盛,用户停留时间越来越长,大家在娱乐的同时,也开始思考:能不能在这些平台的基础上,再做一些更直接的社交连接?

第二,巨头们的“社交野心”与“流量焦虑”。

这三款App,说白了都跟国内的大佬们脱不了干系。

多闪:背后是今日头条(字节跳动)。字节跳动在短视频领域已经尝到了巨大的甜头,拥有海量的年轻用户和强大的流量池。他们自然不会满足于仅仅做一个内容分发平台,而是渴望将这些流量转化为更具社交属性的粘性。多闪的定位是年轻人的社交,强调“视频社交”,这正好契合了他们内容生态的优势,想把用户在抖音上看到的、喜欢的,再延伸到更私密的社交场景里。这是一种“内容+社交”的联动,试图用内容吸引用户,再通过社交留住用户。

马桶MT:这是锤子科技的产品,罗永浩老师的出现总是自带话题和流量。虽然锤子手机的销量不算顶尖,但它的用户群体和罗永浩本人都有一批忠实的拥趸,并且在社交产品设计上,他们也确实有一些自己的思考。马桶MT最初的定位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强调的是“熟人社交”的另一种玩法,比如一些更隐秘、更私人的分享。他们可能觉得,在微信之外,还有一部分对隐私和社交体验有更高要求的用户群体。

聊天宝:由拼多多创始人黄峥联合多位好友推出的。拼多多凭借低价和社交裂变迅速崛起,它证明了“社交+电商”的威力。聊天宝瞄准的是下沉市场和广场社交,强调的是“熟人社交+内容+福利”。你想啊,在很多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大家可能更看重熟人之间的联系,同时对实用性的东西(比如红包、福利)也比较敏感。聊天宝试图用一种更接地气的方式,把社交和一些实实在在的好处结合起来,让用户有动力去使用和推荐。

所以,这三个背后都有强大的流量背景或者独特的品牌影响力,他们选择在2019年初发布,很大程度上是在“争夺”社交的下一个增长点,或者说是对微信生态的一次“围剿”和“补充”。他们都看到了用户在现有社交平台上的潜在需求,并且希望用自己的方式去满足它。

第三,技术和产品思路的演进。

除了市场和巨头意愿,技术和产品思路的演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短视频的崛起:前面提到了,短视频平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交流和娱乐方式。视频本身比文字更能传递情感和信息,将视频作为社交载体的核心,也是这些App的共同点之一。多闪更是将这一点做到了极致。

“去中心化”的社交想象:虽然微信是强关系社交,但也有人开始思考,能不能做一些更轻量、更开放、或者更有趣的社交模式。马桶MT那种“熟人社交”的创新尝试,就带着一些摆脱传统社交模式的意味。

社交与利益的结合:聊天宝的模式,是将社交和一定的经济利益(如红包、任务奖励)捆绑在一起。这种做法在早期社交产品中就存在,但拼多多的成功让这种思路更加被重视。它能有效地拉动用户增长和活跃度。

那么,为什么是2019年初?

时机点上的“战略性”:2018年是短视频爆发的一年,到了2019年初,整个行业对短视频的红利都看得非常清楚。字节跳动这时候推出多闪,可以说是顺势而为,想在短视频的流量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社交边界。

市场空白的“嗅觉”:正如之前所说,尽管微信强大,但市场总有细分和未被满足的需求。巨头们可能觉得,现在是时候去尝试一下,看看能不能切出一块蛋糕。

竞争格局的“试探”:对于字节跳动来说,他们想和腾讯在社交领域正面竞争,或者至少形成一种有力的补充。而对于锤子科技和拼多多系来说,他们可能是在寻找新的增长点,或者想通过社交的方式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用户基础。

总的来说,2019年初多闪、马桶MT、聊天宝的扎堆发布,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它既是巨头们在社交领域的扩张野心驱使,也是对用户需求变化的敏锐捕捉,更是对当时技术和产品思路演进的回应。虽然这三款产品最终的市场表现各不相同,但它们共同见证了中国社交市场在微信之外,又一次充满探索和尝试的时刻。那个时间点,社交的战鼓,确实又被敲响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19社交之战》


2019的这次社交大战,既关乎微信和头条2个巨头的未来,又有了快播王欣和锤子罗永浩的搅局,但核心问题,其实一直没变过。

社交产品的本质问题有且只有一个:我为什么要和你聊天

我的答案是:信息差

QQ年代,我和网友聊天,因为我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我迫切的想知道这个世界上别的人,别的地方是什么样的

校内年代,我和你聊天,因为你告诉我北校区的树下,有一只黄色的猫,南校区的球场,边上的奶茶店很好喝

(是的,照片取自七七的微博,嗯嗯,关注一波)

玩魔兽世界的时候,我知道这里有好的任务,你和我说那里有好的装备,所以一款网游也被大家玩出了社交平台的感觉

之后的知乎,微博,所谓带你去看更大的世界,或者吃更多的瓜,本质也还是一个信息差带来的兴趣。

而现在很多人觉得社交没意思,不爱聊天的核心原因也在于此:

人与人之间的信息差,缩小了。

每天8点,各路APP就迫不及待的将世上的大小新闻推送给了我,也告诉了你

9点钟某个明星出轨,10点钟全网都知道了

在这个信息洪流的时代,藏在你心底不为人知的事物,已经越来越少

所以,当你打开她的聊天窗口时,你不知道能说什么

这个理论,也解释了这个时代所谓“舔狗”的原因。

因为我已经没有一个世界能和你分享了

以前 男生只要和报纸,广播竞争,知道一个小故事,就能和喜欢的女孩说上一晚上。你可以和她说起武侠小说里的大漠孤烟,她可以和你分享最新的偶像剧八卦

而现在,面对各路APP的推送, 各种热搜,人与人之间的信息差已经越来越小。聊天可交流的内容,自然也大大减小

直接结果就是,现在的男生,已经很难在聊天中,吸引女生的注意力了。想滔滔不绝讲上半个小时,更是成为不可能的任务。

(不要笑,大家不妨去试一试,随便写篇文章或者演讲稿,然后念出来计个时,你就会发现不要说半小时,这个时代,能靠着自己想法说上十分钟的人,都已经少之又少)

大量的尬聊无法持续,频繁的冷场,最终女生感到聊天体验极差,失去耐心
开始用“去洗澡”来结束这些毫无信息交流的对话。

男生也只能用不断降低自尊的方式奉承女生,由女生升级到女神,以此来提升对方聊天中的体验。

这也侧面说明了渣男为什么更轻易能找到女友,因为渣男的经验丰富,能提供给女生更多未曾接触到的信息。尤其什么地下酒吧DJ,赛车手,摇滚浪子,为什么追女生厉害,人家说起那些不为大众所知的职业经验就能侃上大半天的。

所以,敲黑板

追女孩的关键,很多人都总结了,除开经济,就在于要让对方觉得自己有趣,
而所谓有趣,怎么个有趣法,各种说法就比较模糊了,大家也一头雾水

其实有趣的本质,就在于提升自己和对方的信息差。

有人说“若她涉世未深,就带她看尽人间繁华; 若她心已沧桑,就带她坐旋转木马”就是这个道理

说完追女孩,我们再来说社交大战 ,刚刚总结的规律是

当前社交无法进行的关键,在于大家普遍没有了信息差

那么,有哪些办法,能够建立信息差,或者放大信息差呢?

我想到几个经典的例子

2017年爆火的社交游戏— —“狼人杀”

不论是原版桌游,还是改成的手游,都是非常成功的社交游戏

哪怕再腼腆的人,玩起狼人杀后,都会飞快的进入畅聊模式

狼人杀风靡的背后,就是这个游戏场景中,大家的信息天然是不对称的

你不知道对方是狼还是神,对方不知道你是好村民还是坏狼人

许多人拿到能验人的预言家牌后都能给你滔滔不绝的辨上半个小时

而后期狼人杀熄火的原因,也在于大家对玩法吃透,很快就能分析出所有人的身份牌,信息差快速的消融,自然就兴致大减。

“麻将”也是很好的例子

四个人围着一张桌子能玩上一天,为什么?

因为你们永远存在信息差。

男生觉得和女生聊天困难,有人会觉得和别人打麻将困难,玩狼人杀困难吗?

一个好的社交模型,必然是能够天然创造信息差的。

知乎信息差大,但门槛高,于是变成了有深度但小众的平台
微博微信发照片发朋友圈的信息差小,但门槛低全民化,变成了大众平台

再想一想,大家一起玩微博,为什么有的人成为大V ,有的人变成小透明?

因为大V知道的比别人多,思考的比别人多,自己能够制造出信息差

你不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东西,无法带人去看更大的世界,便没有人想听你的话


从这个角度看,2019的社交大战,我最看好头条抖音

罗永浩今天发布的聊天宝其实是子弹短信的升级版。从目前来说,升级版貌似增加了聊天赚钱的功能,但是有两个问题貌似无解:1、关系链如何建立。老版本的子弹短信的惨痛教训还历历在目。2、赚钱功能背后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而这正是目前的老罗最欠缺的。

接着说下王欣的马桶MT。从目前试用来看,马桶MT主打陌生人社交,和色情擦边球非常接近,王欣当年做快播起家,做这个也算是利用优势。但问题在于如今的环境,这个非常容易被封。也非常容易沦为灰产和营销机器人的集散地。落后版的陌陌,在这个时代还能不能生存,这是他们最大的问题。


微信手握10亿用户,又有完整的生态,如果你只是在流程上做小优化,不太能打击到对方,实在不行微信更新一下,把你的功能加上就得了。

而头条是一个例外,因为抖音已经验证了,他们在激发普通人的创作欲望,创作灵感上,很有一套。天然就能帮很多原本没有信息差的人,建立起信息差。所以他们的社交平台,我认为很可能走出完全不同于微信的道路。

击败微信的绝对不是另一个微信,这一次头条的新产品,很可能是从激发用户创造内容上,促进用户们的交流,从而击败日趋熟人化的微信的。


顺带再放一个,我认为真正有可能挑战到微信的产品:快手,走出小镇的小镇青年


-----答疑-----

有2个人问起,难道你的社交只限于追女生吗?是否格局太小了

这是一个好问题,所以我特地再说两句吧,不是我把社交局限于男女交往

而是大环境上,社交的核心,就是异性社交

这是最大的基本盘,最大量的用户,就是围绕这个的


现实市场和理论不太一样

理论上,社交涵盖的概念很广,你可以做很多功能或者产品,比如什么兴趣社交啦,职场社交啦

但实际商业市场上,掌握大众的产品会很轻松的构筑起社交城墙,通过关系链击垮对手。如果你在异性社交这块被击败,剩下的用户数是无法支撑你的体量的。对手也会不断对你进行压迫。


典型的,钉钉,阿里旺旺,领英,丧失异性社交的主战场,便只能局限为单纯工具

陌陌死守住了陌生人社交这一小快,便还能钉在社交市场上


最后,推荐一下我的《百度没有未来》文章

user avatar

足球帖子里经常说“拴条狗都能夺冠”,在我看来在腾讯做社交软件也是如此,庞大的用户决定了最终结果,前提是你能在内部胜出而且不被落下太多。张小龙说"每天有 5 亿人吐槽,还有 1 亿人教我做产品”。张小龙确实不用听别人的意见,抄袭个Snapchat Stories就可以重大改版了,微信做的好不好你都得用。

对于腾讯的收入来说,微信的直接贡献并不大,为什么其它人也要争着做社交软件?我不信是为了改变世界,我想更多的是因为四个字—“人聚财聚


如果说三者有什么共同点的话那就是他们三个都跟腾讯不对付。腾讯的反应也简单明了,封杀!

对于三者的前景来说,字节跳动的“多闪”最稳妥,因为有个富爸爸。

微头条没能动了微博的奶酪;

悟空问答没有对知乎构成威胁;

我想这个多闪同样也无法感动微信;

但是他们都会让头条的生态矩阵变的更丰富,还能形成自己的闭环。多闪最大的意义我想应该是对抖音。


聊天宝有点像趣头条,通过网赚切入社交,用户进来的目的很单纯,最后通过什么来留住用户?

马桶MT想通过匿名切入社交,正常社交是不会把大把时间浪费在陌生人身上的,一般都是抱有一定目的的。

user avatar

感谢大家的支持,再延伸一点个人见解。

一、关于微信

微信的江山得来,是集天时地利人和的。

除了原答案中提到的3G,智能机普及的红利也是结结实实的吃透了,是为天时。当时国外的竞品包括LineWhatsapp等因为本土化等原因多少有些水土不服,是为地利。国内产品中,微信既有米聊等草根竞争者不具备的腾讯靠山,又不像手机QQ那样有2G时代和PC端的历史包袱,是为人和。所以微信能在短时间内做到先驱。

作为市场份额的先占者,微信拥有的客户基数是后来者难以企及的,而这恰恰是一项社交工具的命门。所以在前期主动选择的用户之后,被动绑架使用的用户就是马太效应的诠释。

在这个时候,微信可以从容主动地选择自己的市场定位。

二、关于追赶者

在后手的局面下,留给追赶者的路并不多。

观察早期那一波竞争之后的社交软件,其同微信最大的区别在于,几乎所有其他追赶者都有明确的使用情境,而微信没有,或者说不需要。这种区别的结果就是,的确相比之下微信的许多功能较之其他专攻某一领域的竞品显得逊弊了:办公不如钉钉、TIM,陌生人勾搭不如陌陌探探等。但是,没有使用情境,意味着不依赖某一个单一功能,它是集大成者。微信的狡猾之处在于其自称是社交软件,但如果你用英文角度来看,就会发现相比于目的性很强的"Social",它的功能更趋近于最基本的"Communicate"。事实上一个生活节奏稳定的成年人,其实并没有那么多"Social"的需求,但是"Communicate"却无处不在。这就造成了所有所谓社交软件,最后都是给微信导流的现象。

所以当有一些需求只在特定情景下出现,而为了满足这些需求所需的功能又会负面影响其他用户的体验时,微信的态度是很谨慎的。(诚然现在的微信也有冗余的功能,但是相比BAT其他两家最核心的手机APP,你会发现微信已经非常克制了,有一些冗余功能埋得够深,有一些则是战略布局需要。而一些真正普遍且有价值的需求例如手机支付,很长一段时间内支付页面的打开甚至在用时上还快于以支付为核心功能的另一款国民APP。)

只有在微信,你可以给暗恋的女生悄悄点赞,可以和朋友死党下班约串,可以和伴侣发链接周末上哪玩,可以向爹娘告知几时回家吃饭,可以向领导请假不上班,可以给客户拍照下单。这在其他平台,都是不可能做到的。

总结就是,你可以说微信不好用,不喜欢,但是在这个年代,它就好像一碗白米饭,是大众最普遍最根本的需求。现在的现象级APP诸如抖音快手,都是风味甜点,大家说好吃,但是你没法靠吃这个过活。你可以说甜品吃多了饭吃少点,但是甜品向米饭发起挑战?还是算了吧。

以下原答案

------------------------------

一,在技术革新来临前,微信的地位无人能撼。

先说结论,就是除非像当年3G的推广这样真正的技术革新,才有可能像微信干掉短信那样,真的让旧王退位,新王登基。

事实上微信的思路也很清爽,那就是它的定位是基于即时通讯,附加功能也是大道至简。做好最基本的功能和体验,不要画蛇添足的冗余功能,目前天下在手的用户基数是不可逾越的护城河。

其他产品的生存空间只有个性化需求,那是微信没办法也不应该去深触的领域,定位是提供特定社交功能。所以会有重新占领年轻人市场的QQ,主打商务的钉钉,满足撩骚需求的陌陌和探探等。然而这些产品能做的,只是对某一两项个性化需求的极致体验,在格局上本就不在一个境界。

而事实上主流单一功能化需求基本上也都有人做了,也基本做得不错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题主提到的只有多闪的领域没有太多竞品,也具有一定想象空间,但也只是在这一个功能点上可能有所建树,而且怎么处理和抖音间可能的相互侵蚀值得关注。对马桶的匿名概念究竟有多少需求存疑,且这个概念有过相似产品,而且匿名的社交内容和质量感觉也是不稳定因素。锤黑不看好聊天宝先天基因,觉得锤粉应该也快消费完了吧。

先出基本预判,如果有更详细的了解可能再做更新。


二,突然之间又重打社交牌,说明市场上能说的故事和能忽悠的钱都少了。

印象中上一波聊天软件的竞争也是好几年前了。感觉这几年里其实并没有太多的解放生产力的新技术。

一些新的诸如深度学习,区块链乃至5G要不然就是工业级可能有一定发展但离消费级应用还有距离,要不然就是根本就还不成熟,或者对白手起家者想直接吃红利具有一定门槛。总之没有新的梗,故事有点讲不下去了。

这几年互联网炒过的概念,从o2o到共享经济,从直播到短视频,基本上能做的不能做的,营收逻辑理智的无脑的,资本都捧过一圈了,最后发现消费者的本质其实还是对人雁过拔毛,对己一毛不拔。所以能讲的故事讲完后,又回到了人最基本的属性:社交。

user avatar

微信的缺点还用说?说一火车都说不完好吧。


如果不是老总非要用微信给我发消息发文件发方案,打死我也不想用微信这种功能残废的软件啊。

尤其是老板喜欢用微信给你发文件,知道吗,用pc端微信或者浏览器微信试试,简直想死的心都有。


所以我觉得微信的成功就是抓住了中老年人的需求。然后年轻人被迫绑架上车。


从这个角度出发,这三款,一个能打的都没有,因为没有一个能打动老板。只要老板不卸载微信,我敢卸载微信?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