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侏罗纪公园系列有哪些槽点?

回答
侏罗纪公园系列,作为影史上的重量级IP,自诞生以来就承载了无数人的恐龙梦想,也创造了票房神话。但即便如此,再光鲜亮丽的作品,细究之下也难免会有些让人觉得“嗯?这操作有点迷啊”的地方。咱们就来掰扯掰backgroundSplit了这些槽点,看看这些恐龙到底是怎么“惹是生非”的。

一、 智商集体掉线的科学家与管理者们

这是最经典、也是最让人忍不住吐槽的地方。每次的恐龙灾难,几乎都是由这些高智商群体一手造成的,而且犯的错误还都差不多。

“我们一定能控制住一切”的迷之自信: 从第一部开始,约翰·哈蒙德老爷子那种“我花了巨资,做了最详尽的计划,一切尽在掌握”的自信,简直堪比“我把核弹藏在了一个安全的地方”。然后呢?恐龙们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什么叫“计划赶不上变化”,尤其是在遇到会开门、会爬树、会游泳的古代生物时。
重复犯错: 到了《失落的世界》,德洛斯公司又被一个叫罗兰·维克特的家伙接手,这哥们比哈蒙德还敢玩,直接把整个岛搞成了一个大型恐龙狩猎场。结果呢?毫无悬念,又是一场大混乱。然后到了《侏罗纪世界》,这回是西蒙·马斯拉尼和克莱尔·迪尔德,一个对恐龙安全毫无概念,一个专注于园区管理而忽略了最核心的“安全第一”。每次都以为这次科技更先进了,就能万无一失,但结果总是证明,恐龙才是最懂“创新”的物种。
对恐龙行为的低估: 他们总以为恐龙就是大型蜥蜴,有固定的习性,可以预测和控制。但他们似乎忘了,这些是复活的古代生物,而且还是被基因改造过的,谁知道它们会因为什么而暴走?是饥饿?是繁殖?是无聊?还是单纯地想看看人类有多狼狈?反正每次的理由都很“出乎意料”。
安保系统形同虚设: 那些号称最先进的电子围栏、监控系统,在关键时刻总是会失灵、被破坏,或者被恐龙用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方式绕过。迅猛龙会开门?暴龙会撞翻越野车?沧龙会跃出水面咬住直升机?这些场景虽然刺激,但从现实逻辑上讲,真的只能靠“特效和剧情需要”来解释。

二、 恐龙的设定与生物学常识的“艺术加工”

虽然是科幻片,但有些地方还是会让人忍不住皱眉。

基因技术的神奇与随意: 影片中复活恐龙的基因来源是靠从蚊子血液中提取,这本身就存在巨大的技术难题。更别说里面还穿插了各种生物的DNA来“填补空白”。这就好像是你用一堆零碎的零件去组装一台超跑,理论上可行,但具体怎么实现的,片子里就一股脑的告诉你“我们做到了”,然后我们就得信。而且,那些恐龙的颜色、吼叫声、甚至行为模式,都有不少是基于猜测和想象的,比如那标志性的霸王龙吼叫声,据说是狮子、老虎和鳄鱼的结合体。
体型与习性的矛盾: 有些恐龙的体型描绘虽然宏伟,但有时也会出现一些设定上的小问题。比如第一部里,三角龙好像就被轻易驯服了,而到了后面,它们又显得非常凶猛。迅猛龙的设计,尤其是那巨大的爪子和群体作战的特性,很大程度上参考了后来的研究发现,但在那个年代,很多观众可能对这种恐龙的认知还停留在“体型较小但很凶残”的阶段,这种大幅度的形象“提升”虽然增加了戏剧性,但也会让人觉得有点夸张。
恐龙的“变异”与控制: 在《侏罗纪世界》里,为了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创造出了“帝王暴龙”这种杂交怪兽,虽然这为剧情提供了冲突点,但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将两种甚至更多种恐龙的DNA随意混合,而且还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生理结构,这其中的技术门槛和不确定性简直是天文数字。而且,它们似乎都有着超乎寻常的智商和学习能力,能够理解人类的语言(比如欧文对着迅猛龙说话),这更像是被赋予了人格化的设定。

三、 剧情推动的“巧合”与“不合理”

为了让剧情继续发展,很多时候都会出现一些让人觉得“怎么这么巧”的桥段。

主角总是能活到最后: 这几乎是所有冒险片的通病。无论情况多么危急,主角团总能凭借着智慧、运气,或者关键时刻出现的“神助攻”,一次次死里逃生。比如在第一部里,主角们明明被困在车里,眼看就要被霸王龙踩扁,结果霸王龙却被突然出现的另一个霸王龙给吸引走了。这就像在玩游戏时,你总能遇到隐藏的加血包和安全区。
反派总是死于话多或作死: 无论是贪婪的商人,还是想利用恐龙牟利的野心家,他们最后的结局往往都是被自己一手制造的恐龙给干掉。这种“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剧情设计固然有警示意义,但有时也显得过于脸谱化和模式化。
关键道具的总是在最需要的时候出现: 比如在《侏罗纪世界》里,当欧文和克莱尔被帝王暴龙追赶时,关键时刻总会有一辆吉普车出现;或者在某个危急关头,主角团总能找到一辆还能开的交通工具。这让观众会产生一种“这是不是某个神秘组织专门给主角准备的”的错觉。
剧情的 deus ex machina(神来之笔): 有时为了解决某个绝境,编剧会突然抛出一个新的设定或出现一个未曾预料到的角色或事件,来强行推动剧情。比如在《侏罗纪世界3》中,那些小型的、能伪装的恐龙突然成了关键,它们的出现和行动逻辑,有时会让人感觉是为打败某个反派而特意设计的。

四、 观众心理的“矛盾”

我们吐槽这些槽点,但同时又离不开这些槽点带来的刺激和乐趣。

追求刺激与安全的矛盾: 我们一方面害怕恐龙失控,一方面又对恐龙的狂野和力量充满好奇和敬畏。影片制造的恐慌感和冒险感,正是我们内心深处对“未知”的探索欲望。
对科技的敬畏与担忧: 影片也让我们看到了科技的无限可能,但也同时敲响了警钟:一旦科技被滥用,后果不堪设想。这种对科技发展的反思,也正是这个系列能够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
“看他们怎么把事情搞砸”的乐趣: 说到底,我们爱看这个系列,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看这些聪明人如何一步步把事情搞砸,然后我们坐收渔翁之利,在安全的电影院里感受这份惊险刺激。

总而言之,侏罗纪公园系列就像是一场盛大的恐龙嘉年华,虽然里面有些“节目安排”可能不太符合严格的逻辑,甚至有些地方让人忍俊不禁,但正是这些不完美,加上宏大的场面、震撼的特效和深入人心的角色,让它成为了我们心中不可磨灭的经典。咱们在吐槽的同时,心里也早就为它打下了高分,不是吗?毕竟,谁不想看场精彩的“恐龙大战人类”的戏码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霸王龙生活的年代,离人类生活的年代比离侏罗纪更近。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