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把现代人丢在侏罗纪,能活多久?

回答
将一个现代人丢在侏罗纪,其生存时间的长短将取决于一系列极其严酷的因素,并且可以肯定的是,存活时间会非常非常短,甚至可能只有几分钟到几小时。 如果我们假设这位现代人没有任何事先准备,衣衫褴褛,且对史前环境一无所知,那么结局将是灾难性的。

以下是详细的分析,涵盖了可能导致死亡的各个方面:

一、 直接的致命危险(几秒到几分钟)

食肉恐龙的捕食: 侏罗纪以巨大的食肉恐龙而闻名,例如异特龙(Allosaurus)、角鼻龙(Ceratosaurus)以及其他各种体型的掠食者。
嗅觉和听觉: 恐龙的嗅觉和听觉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灵敏得多。现代人身上的气味(汗液、香水、食物残渣等)可能会在很远的距离就被感知到。一旦被发现,即使是体型较小的恐龙也可能因为其锋利的牙齿、爪子和速度而构成致命威胁。
视觉: 虽然关于恐龙视觉的精确程度仍有争议,但许多现代研究表明,一些恐龙可能拥有良好的视觉。人类在开阔地带的出现很容易被发现。
攻击方式: 恐龙的攻击方式可能是迅猛的扑杀、撕咬或直接吞食。人类在这些巨兽面前的脆弱性不言而喻。
环境因素的即时影响:
窒息或缺氧: 侏罗纪的空气成分与现代不同。虽然早期侏罗纪的氧气含量可能接近现代水平,但随着时间推移,一些时期的氧气含量可能略有下降,而二氧化碳含量可能上升。即使氧气含量没有显著差异,人类也可能因为不适应全新的微生物环境而迅速出现呼吸道不适,甚至导致肺部感染。
环境毒素: 史前植物和土壤可能含有现代人类从未接触过的毒素或刺激物。吸入空气中漂浮的孢子、花粉或火山灰,或接触到某些植物的汁液,都可能引发严重的过敏反应或中毒。
温度和湿度: 侏罗纪的气候普遍比现代温暖湿润,特别是在内陆地区。一个衣衫褴褛的现代人可能会迅速面临过热(中暑)或由于湿度过高导致的体温调节失衡。

二、 快速致命的间接威胁(几分钟到几小时)

疾病和病原体: 这是最容易被忽视但却极其致命的因素。
细菌和病毒: 侏罗纪的微生物环境与现代截然不同。人类免疫系统从未接触过这些古老的病原体,也无法产生任何抵抗力。哪怕是今天看来无害的细菌,在史前环境下的繁殖速度和致病性都可能完全未知。一个简单的划伤就可能导致极其严重的感染,迅速蔓延至全身,在没有抗生素的情况下,死亡是必然的。
寄生虫: 史前环境中存在各种寄生虫,包括寄生在植物、水源和动物体内的。现代人对此毫无免疫力,接触到任何被污染的食物、水源或被寄生虫携带的生物(如昆虫)都可能导致迅速且严重的寄生虫感染,侵蚀身体,导致衰竭和死亡。
水源和食物中毒:
不可饮用的水源: 史前河流和湖泊可能富含各种细菌、病毒、寄生虫卵以及溶解的矿物质或火山物质。现代人饮用这些水,即使看起来清澈,也极有可能立即引起严重的肠道疾病(腹泻、呕吐、脱水),在没有干净水源和医疗的情况下,这可能在几小时内致命。
有毒植物和动物: 侏罗纪拥有大量未知的植物和动物。许多植物可能含有剧毒,而动物也可能含有毒素(例如某些毒蛇或节肢动物),或者其肉类在储存不当的情况下会迅速变质产生毒素。现代人无法辨别何为可食用的,也无法知道如何安全地处理它们。误食有毒物质将是迅速的死亡催化剂。
环境不适和身体衰竭:
饥渴: 即使避开了上述直接危险,人类也需要食物和水来维持生命。寻找可安全饮用的水和可食用的食物是极其困难的任务。长时间的饥渴会导致身体极度虚弱,行动能力下降,更容易成为猎物的目标。
失温或过热: 在没有庇护所和合适的衣物的情况下,人体难以适应史前环境剧烈的温度变化(白天炎热,夜晚可能寒冷)。失温或过热都会迅速削弱身体机能。
心理压力: 极度的孤独、恐惧和对未知环境的绝望感会严重影响人的心理状态,导致判断力下降,行动失误,从而增加死亡的风险。

三、 中长期威胁(如果在最初的几小时内幸存下来,但可能性微乎其微)

如果奇迹般地避开了所有直接的致命威胁,那么接下来还有更多难以克服的挑战:

受伤和感染: 即使是轻微的擦伤或割伤,在充满细菌的史前环境中也极易感染,并且在没有消毒和抗生素的情况下,伤口可能迅速恶化,导致坏死性筋膜炎或其他致命感染。
缺乏基本生存技能: 现代人缺乏野外生存所需的一切技能:生火、搭建庇护所、追踪猎物、制作工具、辨别可食用植物、处理伤口等等。即使是最基础的生存活动,对他们来说也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缺乏工具和保护: 没有刀具、火种、防身武器、合适的衣物或鞋子,现代人完全暴露在严酷的环境和潜在的危险中。

结论:

将一个毫无准备的现代人丢进侏罗纪,其生存时间极有可能是以分钟甚至秒来计算的。最有可能的结局是:

1. 在被任何恐龙发现并捕食之前,就因为接触到未知的病原体,或者饮用了被污染的水而感染致命疾病。
2. 由于无法辨别食物而误食有毒植物,迅速中毒身亡。
3. 被某种小型但具有攻击性的史前生物(如巨型节肢动物或小型掠食恐龙)轻易制服。
4. 环境的极端变化(如中暑、失温)迅速击垮其身体机能。

即使是非常强壮和有求生经验的人,在没有现代工具和知识的情况下,在恐龙横行的侏罗纪文明的生存机会也接近于零。史前世界是一个完全不同的生态系统,它对不适应它的生物是极端不友好的,而现代人类是其中最不适应的物种之一。

可以想象的“最乐观”情景(但仍然极不可能):

被丢在一个相对偏远且没有大型掠食者的区域。
恰好找到了一个清澈、无污染的天然泉水。
幸运地在极其短的时间内识别出几种无毒的浆果或可食用的根茎。
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找到了一个天然的、安全的避难所(如洞穴)。
同时,没有接触到任何致病的微生物。

即便如此,这种“乐观”情景也只能将生存时间延长到几个小时到一天。因为最终,饥饿、暴露于环境、不可避免的受伤、或者最终被某个被忽视的危险击垮,都会是无法避免的结局。

总而言之,现代人丢在侏罗纪,除非有某种强大的科幻机制(例如直接获得生存知识和装备),否则生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存活时间将极其短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回到侏罗纪,推荐去海滩上求生。

凭现代人的体力,抓个鸡都费劲,更不要说抓在地上嗖嗖跑的恐龙祖先了。运气不好碰到食肉龙,基本也就两腿一伸听天由命了。

所以,如果想求生,就要找不怎么会动的东西啦。

那么,自然有请我们的贝壳-双壳纲。

上图是白垩纪末的双壳类种类,在侏罗纪也相差不多。至少,翼蛤目的两位饱将:牡蛎,海扇均已出现:

于是,我们就可以烤生蚝、烤扇贝了,不仅不太会动好抓,甚至自己带碗,这不就是最佳入门粮嘛。



另外一员大将也不逞多让:腹足纲。


侏罗纪古腹足目、中腹足目出现的已经差不多了,退潮的海滩、石头缝里,肥美又自带容器的螺等您品尝。

侏罗纪吃螺还有一点好处:具有毒液和尖利齿舌的新腹足目要到白垩纪才出现,不必担心捡着捡着被咬了一口当场“豹“弊。




如果有时间,可以在沙滩上挖一个塘,像赶海人一样趁退潮寻宝:

潮水退去,你发现了几只菊石,可以吃鱿鱼类似的肉了:

仔细看看,又找到几只对虾:

还有一只螯虾:

运气好还能找到螃蟹,不过此时的你可能会嫌其肉少将它弃掉。

这张图是白垩纪末海洋中的甲壳动物种类,侏罗纪相差不多。

于是,你得到了麻辣小龙虾,油焖大虾和清蒸螃蟹:




运气更好的话,图上除个别真虾(经提醒,龙虾和螯虾都出现于白垩纪)都能吃到:


说不定还有些章鱼(石炭纪-现代)和鱿鱼(泥盆纪-现代)。

于是,铁板鱿鱼,爆头八爪来了:






鱼的话,侏罗纪鱼以全骨鱼为主,不太好抓,刺多不香,可以暂不考虑

唯独需要担心的便是海生蜥形纲,鱼龙不会没事做上岸吃你,那么便是...

???怎么是只乌龟?

于是,你吃了一顿龟肉,顺便收获了一口锅。

唯独需要担心的便是海生伪鳄,但无论如何,比起险象丛生的陆地,浅海无疑是莫名其妙就穿越的人的最好选择。

user avatar

每次遇到这种问题都很头疼。

侏罗纪时代、白垩纪时代,每次人们看到这样的词汇,都会觉得这些地质历史时代的时间和历史上的王朝比如汉朝、唐朝、宋朝之类的一样短。这样往往会给人造成一种印象,即侏罗纪中的恐龙或者其他的生物面貌似乎是不变的、地球是不变的、环境是不变的……

但是,一定要注意,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动态的地球,但是以人类一生哪怕是以人类文明的尺度来衡量,地球的海陆变化、气候变化、大气成分变化都微乎其微。

然而,地球又是一个古老的星球,一个具有极其漫长的历史的星球,一个长寿老人可以活100年,一万年相当于100个长寿老人的人生从头到尾连起来的时间长度,而一百万年相当于1万个长寿老人人的人生长度从头到尾连在一起。如果一个文明(假想的文明)有一万年之久,那么一百万年相当于一百个这样的文明轮回的时间长度。在这样漫长的时间尺度上,如果你在某一时间某一空间任选两点,这两个时间和地点的各种差异程度会相当之大。

那侏罗纪的时间长度,有多长呢?根据最新的国际地层年代表,侏罗纪开始于距今2.013亿年,结束于距今1.45亿年,时间长度为0.563亿年,5630万年。

5630万年,什么概念,长寿老人的寿命100年,一个文明(假想的)的时间长度有1万年,而侏罗纪有5630万年!相当于56万3千个长寿老人的寿命时间首尾相连,相当于5630个文明的时间长度。

在这5630万年内,到底该把现代人丢在哪个时刻呢?又丢在哪个地点呢?

是丢在1.93845925亿年前某一天的 40°49'53.34"N, 116°34'28.67"E 这个位置?(假设经纬度坐标参照当今地球固定,即海陆位置是变动的,经纬度系统是根据现在的地球不变的)

还是丢在1.57682634亿年前某一天的 34°20'12.74''S, 58°30'43.89''W 这个位置?

地球表面积对于人来说,还是相当广阔的,而且海洋覆盖了很大一部分,大部分情况下都有可能把人直接丢在海里淹死,如果是浅海还可能会被海生爬行动物吃掉。

所以这个问题,说是把现代人丢在侏罗纪能活多久,极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是丢在什么时候丢在哪里?而这个不确定性相当之大,存在的可能性相当之多。

但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尽量看看侏罗纪时期的环境情况以及生物面貌。

我们先看看侏罗纪的基本环境情况,大气成分以及气候。

一、大气成分

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可以对人体造成影响

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对人体究竟有什么影响呢?其实,只有当二氧化碳浓度达到50000ppm(5%)以上时,人才会出现很快失去意识的情况,如果要看长期对人健康造成的影响,10000ppm(1%)以上才对人的呼吸产生影响。如果在10000ppm以内,人的思维能力可能会受到影响但是人的健康不会受到影响。总之地质历史时期的二氧化碳浓度对于人来说应该是不会影响到健康的。[1][2][3]

氧气浓度低于19.5%时,人无法进行重体力活动,生存质量会大幅下降。

所以最好保证人类穿越的时间二氧化碳浓度低于1000ppm,氧气浓度大于19.5%

那么整个侏罗纪什么时间内可以保证这种情况呢?

先看看氧气浓度吧:

可以看到在侏罗纪的大部分时间内,氧气浓度都比现在要高,但是2009年的模型预测的氧气浓度则要远低于现在,这也是很多人认为侏罗纪时期氧气浓度低于现在的原因的来源之一。这张图来自于2018年的nature文章给出的GEOCARBSULFOR模型的结果,包括图中2018年COPSE模型的结果都预测了侏罗纪氧气的浓度比现在要高。可以看到黑线预测,在侏罗纪刚开始的一段时间,氧气浓度会高于25%,这对人类来说属于富氧环境。在高原上长期居住下到低海拔地区的人会出现醉氧症状,不知道生活在普通氧气浓度下的人突然到了氧气浓度更高的环境中会不会醉氧。

再看看二氧化碳:

可以看到,在整个侏罗纪时期,二氧化碳浓度都处于比较高的水平,二氧化碳浓度在1000ppm左右,小于2000ppm,远小于10000ppm(1%),这种浓度的二氧化碳对于人体来说几乎没有影响,但可能会使得人的思维水平下降。

总之,从大气成分来看,如果把一个人丢在侏罗纪时期,二氧化碳浓度以及氧气浓度都不会对这个人的健康造成十分剧烈的影响,导致一个人立即死亡。但是无论是二氧化碳浓度还是氧气浓度,可能都会高于现在的水平,但还是可以接受的。

二、气候

除了大气,再就是气候。不过要知道,相对于一个人类个体来说,地球是个很大的星球,如今地球上不同的地点气候也不同。在整个侏罗纪,同一地点在不同的时间气候肯定也是不同的,同一时间,当时地球上各个位置的气候肯定也不太一样。而且很可能也存在一定的一年内的季节变化。所以,如果穿越回侏罗纪,到底是穿越到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决定着你是干渴而死,还是沐浴着春风细雨享受着四季如春不冷不热的气候。

对于这方面,我们直接看侏罗纪不同时间的气候图。

上面两张图是侏罗纪时期的气候分区图,根据沉积岩以及化石复原的,比较准确。其中人类最适合居住的气候区域是暖温带(Warm Temperate)地区,干旱带(Arid)和热带(Tropical)地区都存在导致人类死亡的安全隐患,干旱地区的话更不容易找到水源,温度偏高,不会有人想生活在沙漠或者隔壁里。热带地区则可能存在着许多昆虫以及疾病,暴雨之类的天气也会比较多。凉温带(Cool Temperate)在温度低的季节温度会偏低一些,可能类似于现在的温带。暖温带有可能类似于现在的亚热带。当然,由于各个地区的海陆位置、海拔高度以及洋流的影响,在侏罗纪的各个时期地球上肯定还存在着更细的气候分区划分,这个就比较难以复原了,需要获取一个地点一年中降水量和温度的变化,但是以年为单位的沉积物记录在地球历史中是很少见的,更不用说比年小的了(月、天)。不过根据一些能够响应季节变换生长的化石还是有可能复原的。

总之,侏罗纪也不是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整个侏罗纪整个地球上都是一片热带雨林,气候炎热。实际上侏罗纪的地球上也存在沙漠、雨林、温带森林和亚热带森林等各种各样的气候景观。不同的位置也有不同的气候以及植被。回到侏罗纪时期遭遇到的不同气候条件都会大大影响一个人的生存事件长度。

三、生物

生物这一点最为重要,关系到一个人能够获取到的食物以及所面临的天敌。

先说天敌吧,对于现代人来说,在野外一只狼对单独一个人来说也是很危险的。侏罗纪时期,中到大型的兽脚类恐龙已经出现,其实哪怕是小型兽脚类恐龙,对于人类来说也是具有危险性的,能避开就避开吧。我们最好选择遇不到长度超过1米(恐龙有较长的尾巴,算上尾巴长度不超过1米的话一般体积不会很大)的兽脚类恐龙的地方,但是另一方面,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一般都会存在捕食者,即使一个地方的化石记录中只发现了植食动物没有发现肉食动物,也不代表这个地点当时的生物群中不存在捕食者,不如想想,如果把现代人丢在几千年前的地球上,当时地球还没被过度开发,大部分地球还是原始的环境,很难想象一个原始的地区不存在捕食者。但最主要的,还是一个地区的顶级捕食者是否能对人类造成致命的伤害。

如果穿越的地方存在比较大的植食动物,往往也会存在体积相当或者小一点的肉食动物。

这种环境通常都是不太适合人类生活下去的。比如我国四川的沙溪庙动物群,其中就存在着一些大型的兽脚类恐龙,比如属于异特龙类的永川龙。

如果穿越的地方都是一些小动物,那么顶级捕食者的个头也不会太大。

比如我们国家东北的道虎沟生物群,里面不存在体积很大的顶级捕食者,兽脚类恐龙基本上是一些带羽毛的小型兽脚类恐龙。道虎沟生物群当时也存在各种各样的翼龙,但是也没有体积超过人的,而且翼龙本身的体重太轻了,量级和人无法相比。如果能穿越回这样的生物群,生存的概率可能会大一些,起码没有太多天敌,不过道虎沟生物群中也存在各种各样的昆虫,可能这些昆虫会对人产生一定的影响,毕竟毒虫也是十分危险的。

如果穿越在侏罗纪的一个小岛上,很大的可能性上面没有体积很大的捕食者,所以生存的希望更大,不过不知道会不会存在海鳄之类的。还有在岛屿上求生最主要的是要获得淡水,这一点应该和现代的环境一样。

至于食物,侏罗纪时期的生态系统和今天已经比较相似了,当然最不同的地方在于植被和恐龙,植物是以裸子植物和蕨类为主,被子植物可能存在,但是你很有可能不认识,直到早白垩世才有一些很小的可以在显微镜下识别的被子植物出现。所以植食性食物应该是一些蕨类的嫩叶嫩枝和裸子植物的种子。

肉食的来源取决于一个人的能力了,对于大部分没啥捕猎技巧的人来说可能也就只能找到水边或者海边捡捡水生无脊椎动物吃了,当然不嫌弃的话那个时候肯定也有许多高蛋白的昆虫可以吃。注意一定要加热后再食用,防止寄生虫。

有捕猎能力的人还可以去捕捉各种小型哺乳动物、鱼、小型恐龙以及其他小型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对于再大一点的半个人大小甚至一个人大小或者比人还大的动物那就量力而为吧,捕捉这些动物肯定需要很高的技巧、力量、勇气,搞不好还会把自己搭进去。

总之,从生物角度来考虑,如果穿越回去的地方存在大型捕食者(比人大),则死亡的概率可能会很大,如果没有大型顶级捕食者,则生存几率会大大增加,但是说实话,在侏罗纪的地球上找到这样环境,会不会不太容易呢?这样看来,还是我们国家的道虎沟生物群最适合穿越啊。我们国家侏罗纪的禄丰动物群和沙溪庙动物群都存在体型很大的兽脚类恐龙,这显然是不适合穿越的。

四、个人能力与疾病

这个也没有限定,我觉得把大部分没有野外生存技能的健康的现代成年人丢在现在地球上的某个位置,很可能也活不了今天。如果是像德爷以及贝爷这样的野外生存专家,可能能撑很长一段时间甚至一辈子。鲁滨逊漂流记里面的鲁滨逊依靠自己的才智双手以及能获得的材料也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最大的敌人其实还是疾病,鲁滨逊遇到疟疾但是用烟叶治好了自己……(科学性存疑),德爷在一期挑战荒岛求生的节目中也遇到了疾病并使用了药品。对于侏罗纪是否存在一些能导致人类生病的细菌或者病毒,我们很难求证,毕竟那个时候的细菌病毒几乎不可能保存成化石流传下来。虽然现在导致我们生病的各种病毒和细菌以及真菌或者其他微生物在侏罗纪时期也有它们的祖先,但是要通过现代生物学手段推断这些微生物的祖先到底是什么样子实在是不可想象……不过大概率上当时应该还是存在能让人患上疾病的各种微生物,因为毕竟当时已经有各种哺乳动物或者哺乳动物的祖先存在,寄生虫说不定也是存在的,这也提醒我们在吃各种肉食的时候必须要做熟再吃。

参考

  1. ^ https://ehp.niehs.nih.gov/doi/10.1289/ehp.1104789
  2. ^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Susan_Rice/publication/228863103_Human_Health_Risk_Assessment_of_CO2_Survivors_of_Acute_High-Level_Exposure_and_Populations_Sensitive_to_Prolonged_Low-Level_Exposure/links/5526bb3b0cf229e6d635bcbf/Human-Health-Risk-Assessment-of-CO2-Survivors-of-Acute-High-Level-Exposure-and-Populations-Sensitive-to-Prolonged-Low-Level-Exposure.pdf
  3. ^ http://citeseerx.ist.psu.edu/viewdoc/download?doi=10.1.1.464.2827&rep=rep1&type=pdf
user avatar

首先不得不说扔到侏罗纪的话一群更新世老猎人表现肯定要比一群现代人好的多,毕竟现代人是真的不会石器制作和长矛投掷这样的恐怖直立猿基本功......

首先为了故事能够继续先假设这位倒了血霉的穿越者穿越后在岸上没有掉进海里喂鲨鱼(弓蛟)或者海爬。而且侏罗纪长达5500万年和整个新生代长度接近那本着省事起见就安排在侏罗纪晚期了

第一个问题是空气,侏罗纪大概率是个低氧环境对人不是特别友好,不过恐怖直立猿适应能力还蛮强的只要多坚持几天应该大概可能俺寻思是能够适应的。

第二个问题是食物,由于侏罗纪的植物和今天完全不一样,判断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且由于恐龙和人完全不同,恐龙吃啥你吃啥也是不可取的。因而能量的来源就只能是动物蛋白。之前 @古明地恋 提出可以去赶海然而即使是今天判断什么贝壳能吃什么螃蟹有毒的也是颇为复杂的一件事在什么都不认识的侏罗纪难度和风险只会更大。而且浅海动物可能会携带致命的雪卡毒素,所以食物唯一的选择变成了无论如何都能吃的脊椎动物......第一个选择是恐龙蛋,它们无论是看起来还是吃起来都像是大号鸡蛋,对了偷蛋前请搞清楚蛋的母亲是谁这很重要,更好的消息是蜥脚类是R对策的生物它们的蛋边走边下满地都是。另一个选择是长的像耗子的老祖宗们但是它们毕竟和人关系比较近有寄生虫和共患疾病的可能比较大外加可能的蝴蝶效应影响这里建议最好还是不要吃。

第三个问题是安全,显而易见有很多小恐龙和陆生鳄鱼对你这几十公斤肉很有兴趣,火堆能带来一时的安全却不能带来一世的安全,很多上新世的直立人晚上吃完晚饭在火堆边睡下后半夜惊醒发现有一只对你一身肉图谋不轨的巨颏虎的剑齿正顶在后脑勺.......

所以为了多活几天,这位倒了血霉的穿越者需要一样东西,它能带来稳定的肉食供应而且能赶走对你图谋不轨的小恐龙和鳄鱼。

这样工具大概就长这样,巨型食蜥王龙,侏罗纪最大的食肉恐龙成年平均12米6吨。不要笑,我很认真。食蜥王龙体重是人类的100倍这个比例接近最大的老虎和小兔子显而易见且众所周知的是老虎不会抓兔子吃,所以显而易见这些大型食肉恐龙也不会抓人吃。同样那些对你图谋不轨的小恐龙/鳄鱼并没有勇气靠近成年食蜥王龙,另外食蜥王龙这样的大家伙会经常猎杀以圆顶龙为代表的的长脖子,它一顿肯定吃不完(即使是弯龙剑龙它一顿也吃不完)还给尸体开了个洞方便蹭肉吃。自此三个基本问题被全部解决—侏罗纪比较热体温保持问题不大。

不要觉得跟着食蜥王龙蹭厨余苟活丢人,灰狼和非洲野猫在恐怖直立猿身边使用了同样的策略成为了全新世数量最多的食肉动物,这是和奋斗改变命运一样的huawei壬一样的狼性精神,不丢人。不过请注意现代人有伴侣动物需求所以猫狗是主子可以先吃饭,而你对食蜥王龙卵用没有只能吃剩饭,分清主从搞清楚自己的实际地位很重要。

大致的苟活流程如下:离开森林→在林缘平地找到蜥脚类到处乱下的蛋→找到长脖子→找到吃长脖子的食蜥王龙→发扬狼性精神

PS:食蜥王龙只在北美一小块有,请根据穿越地点自行替换成中华盗龙,永川龙,蛮龙或者到处都有的脆弱异特龙不过本者安全第一的原则请选择尽可能大的肉食恐龙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将一个现代人丢在侏罗纪,其生存时间的长短将取决于一系列极其严酷的因素,并且可以肯定的是,存活时间会非常非常短,甚至可能只有几分钟到几小时。 如果我们假设这位现代人没有任何事先准备,衣衫褴褛,且对史前环境一无所知,那么结局将是灾难性的。以下是详细的分析,涵盖了可能导致死亡的各个方面:一、 直接的致命危.............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忍不住脑洞大开的设想!如果把现代美女写真,那种经过精心打扮、滤镜加持、角度刁钻的“视觉盛宴”,突然呈现在明清时期的古人面前,他们的反应,我觉得会是复杂而多层次的,绝不会是简单的“惊为天人”或“嫌弃脚大”。首先,让我们试着代入一位明清时期的普通百姓,比如一位来自江南丝绸之府的富家公子,或.............
  • 回答
    且夫,吾辈尝思,若将今世之散文,搜罗其字,细究其义,逐字逐句,化为古人之语,再以古人所闻之腔调,徐徐道来,置于当世,则古人闻之,当何如也?吾以为,此景可怖,亦可笑。恐其惊也。今之散文,其所叙之事,包罗万象。或曰“手机”,此物古人闻所未闻,纵然以“掌中方寸,映天下万象”之类的言辞解释,亦难免其诡异。或.............
  • 回答
    如果把现代大白菜移植回西汉,它的命运会非常有趣,也绝非是单纯的“受欢迎”与否这么简单。这背后牵扯到当时的农业技术、饮食习惯、社会结构乃至文化观念。惊喜与挑战并存:现代大白菜的初体验首先,西汉人见到现代大白菜,绝对是带着惊奇的。想象一下,一颗颗紧实、饱满,叶片肥厚翠绿,甚至带着点淡淡的乳白色球状蔬菜,.............
  • 回答
    穿越小说主人公不把现代民主制度带到古代的原因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涉及技术、社会、政治、文化以及作者创作的考量。以下将详细阐述:一、 技术与物质基础的匮乏: 信息传播受限: 现代民主制度的运作高度依赖于信息的自由流通、公开透明以及广泛的参与。在古代,没有印刷术(或其普及程度极低)、互联网、广播、.............
  • 回答
    .......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直摆勾作为现代搏击的基础组合拳,确实比那些听起来“土气”的“王八拳”要讲究得多。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为什么直摆勾能成为搏击界的“硬通货”,而“王八拳”却难登大雅之堂。“王八拳”的时代背景与局限性首先,我们要理解“王八拳”这个称呼。它通常泛指那些比较粗糙、缺乏系统性训.............
  • 回答
    现代汽车把仪表盘装在方向盘上,这说法有点不太准确哈。严格来说,把整个仪表盘都挪到方向盘上,目前在量产车型里并不常见。更准确的说法是,一些车型正在将部分关键信息显示,比如速度、转速、导航指示等,集成到方向盘的特定区域,或者在方向盘前面设计一个小型的辅助显示屏。当然,也有一些概念车或者改装车有过更激进的.............
  • 回答
    现代伊朗人对古波斯和伊斯兰化之后的波斯,通常会将其视为一个悠久而连续的历史进程,而不是截然割裂的两个独立实体。当然,这种“整体性”的感受并非一成不变,不同人群、不同语境下,其侧重点和理解也会有所不同。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探讨:1. 民族认同与文化根基的延续: 语言是重要的纽带: 波.............
  • 回答
    将《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这一经典情节改编为现代版,需要在保留原作核心精神的同时,融入现代社会背景、科技元素和家族企业结构。以下是一个详细的现代版改编设想: 一、现代版背景设定1. 家族结构 贾母:改为“贾家集团”创始人,年迈但依然掌管家族企业,象征传统与权威的结合。 贾政:.............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好好聊聊,为啥现代埃及学对古埃及历史的分期,会把波斯人(阿契美尼德王朝)那会儿算作“古典埃及晚期”,而把希腊人(托勒密王朝)的统治直接划入“外族统治时期”。这中间的门道,其实挺有意思的,得从历史的走向、埃及自身的特点以及后世的史学观念来理解。分期的逻辑:继承性与断裂性简单来说,分期的一.............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也很复杂,涉及到历史、文化、科学认知、社会环境以及人才培养等多个层面。简单来说,并非现代中国人“不”想把古代中医进化成现代医学,而是这个过程遇到了诸多挑战,并且,现代医学本身就是一条独立发展、并且在世界范围内占据主导地位的科学体系。我们不能简单地用“进化”这个词来套用.............
  • 回答
    话说大唐盛世,皇帝旨意已下,唐三藏奉命前往西天取经。不同于往昔,这回的西天之路,起点依然是那繁华的长安城,但沿途所遇,却已非我们熟知的妖魔鬼怪。第一难:信号屏蔽下的迷失唐僧师徒一行,刚出长安城,就被一处方圆百里的“信号屏蔽区”给困住了。孙悟空火眼金睛,却辨不清方向;猪八戒拿出手机,却是一个信号也没有.............
  • 回答
    现代蝙蝠的诞生,那可是生命演化史上一出精彩的杂技表演,而且还不是一夜之间完成的。说它“单一基因改变”就有点儿把这出大戏简化成了一句Slogan了,事实远比这复杂和迷人得多。从地栖到翱翔:漫长的适应之路首先,得明白蝙蝠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们是有祖先的。要追溯蝙蝠的“老家”,科学家们把目光投向了古代的.............
  • 回答
    把二战时期的日本舰队换上现代中国的1130炮,这可不是一笔简单的账,它会彻底颠覆二战海战的格局,但日本舰队最终能否打赢二战海战,情况会变得极其复杂,很难简单地说“能”或“不能”。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1130炮的厉害之处。它是一种近程防空武器系统,火力极其密集,号称“密集阵”,每分钟能发射数千发炮弹,.............
  • 回答
    现代印度人对莫卧儿帝国的看法,无疑是复杂且多层次的,远非简单地将他们与英国人等同起来。虽然侵略和统治的印记都存在,但历史的厚重感、文化融合的深度以及社会经济影响的性质,使得印度人对这两段历史的感受和解读大相径庭。要理解这种差异,我们得从几个关键维度去剖析:1. 统治性质与持续时间: 莫卧儿帝国:.............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假设性问题,涉及到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伦理学等多个层面。如果将一个幼年尼安德特人(以下简称“尼安德特人婴儿”)如同智人婴儿一样在现代社会环境中进行养育,其最终能否完全适应现代社会,答案是:极有可能无法完全适应,但会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其适应的程度取决于许多未知因素和养育.............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科学、伦理以及科幻的边界。简单来说,理论上,如果能从考古发现的古人类 DNA 中成功还原出完整的、可操作的基因组,并且拥有足够先进的生殖技术,那么创造出古代与现代人类的“混血儿”是可能发生的。 但这背后涉及的技术难度、伦理争议和实际操作的可行性,都是极其复杂的。让我来更详.............
  • 回答
    这可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事儿。想象一下,一个顶着现代知识脑袋的人,拎着一堆现代“黑科技”的种子,突然出现在一片被锄头和牛犁统治的土地上,那场面,绝对是一场颠覆性的革命。首先,最直接的冲击,就是粮食产量。这绝不是小打小闹的增产,而是指数级的飞跃。 种子改良: 那些现代的杂交水稻、高产小麦、抗病玉.............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