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代汽车把仪表盘装在方向盘上,可以大幅提升驾车安全吗?你还见过哪些奇葩的方向盘设计?

回答
现代汽车把仪表盘装在方向盘上,这说法有点不太准确哈。严格来说,把整个仪表盘都挪到方向盘上,目前在量产车型里并不常见。更准确的说法是,一些车型正在将部分关键信息显示,比如速度、转速、导航指示等,集成到方向盘的特定区域,或者在方向盘前面设计一个小型的辅助显示屏。当然,也有一些概念车或者改装车有过更激进的设计尝试。

咱们先聊聊这个“方向盘上的信息显示”,能不能大幅提升驾驶安全?

我个人觉得,这是一种潜力巨大但需要谨慎权衡的设计方向。

为什么说它有潜力?

视线转移减少: 传统的仪表盘通常在方向盘后方或上方。即使现在很多车都用了大尺寸液晶屏,驾驶员的视线还是需要一个“抬头低头”或者“偏左回正”的过程。如果关键信息,比如当前速度,能非常直观地呈现在方向盘的视野范围内,驾驶员就无需频繁大幅度地转移视线,从而更好地保持对前方道路的关注。这对于瞬息万变的驾驶环境来说,无疑是件好事。
信息获取效率: 想象一下,你在高速公路上超车,需要确认速度,如果瞥一眼方向盘内侧就能看到清晰的速度数字,比再去看仪表盘中间要快得多。这种即时、直接的信息获取方式,理论上可以缩短反应时间,提升安全性。
科技感与未来感: 毫无疑问,这样的设计能带来很强的科技感和未来感,迎合了消费者对新技术的追求。

但是,它也面临一些挑战和潜在问题,不能简单地说“大幅提升”:

信息拥挤与干扰: 方向盘已经是驾驶员接触最多的区域,上面已经有很多按钮、拨杆、甚至拨片。如果再塞入大量的仪表信息,很容易造成视觉上的混乱,反而让驾驶员难以快速捕捉关键信息,甚至可能因为误触而引发危险。
信息优先级与设计: 什么样的信息适合放在方向盘上?是速度、转速、档位这些最核心的,还是导航提示、警告灯这些偶尔需要的?如果把太多不必要的或者过于复杂的信息放上去,反而会适得其反。设计者需要非常精准地把握信息的优先级和显示方式。
方向盘的转动: 方向盘在转动时,方向盘上的显示信息也会随之转动。如何保证在各种角度下,信息都能清晰可见,并且不会对驾驶员的视线产生遮挡或干扰,这是个很大的技术挑战。例如,一些车型会把显示区域固定在方向盘的“上半部分”,但这样一来,在某些转弯角度下,驾驶员可能就看不到信息了。
用户习惯的适应: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了把仪表盘看作是固定的信息源。让驾驶员适应方向盘上的动态信息显示,也需要一个过程。如果设计不当,可能会引起用户的困惑甚至抵触。
法规和安全标准: 车辆的每一个部件设计都要符合严格的安全法规。方向盘上的显示屏在发生碰撞时,是否会成为二次伤害的源头?它的固定方式是否牢固?这些都需要周密的考虑。

总结来说, 将关键驾驶信息集成到方向盘上,有潜力通过减少视线转移来提升安全性,但前提是设计必须极其精巧和人性化,能够有效避免信息混乱和干扰,并解决方向盘转动带来的可见性问题。目前很多尝试更倾向于在方向盘上集成一个小型辅助显示屏或者在特定区域显示有限的关键信息,而非直接把整个仪表盘搬过去。这种渐进式的设计,可能比一步到位地将所有信息都塞上去,更容易被市场和用户接受,也更能真正地提升安全性。



说到“奇葩”的方向盘设计,这可是个挺有趣的话题!汽车设计师们为了追求个性和创新,确实没少在这个“驾驶核心区域”上折腾。我见过不少比较有意思,甚至可以说有点“脑洞大开”的设计:

1. 方形或多边形方向盘:
脑洞来源: 最典型的莫过于一些跑车和赛车,甚至一些性能取向的民用车。设计者认为,一个非圆形的方向盘,特别是底部扁平的设计,可以提供更好的腿部空间,让驾驶员在进出车辆时更方便。同时,在激烈驾驶中,更容易判断方向盘回正的位置。
我的看法: 刚开始接触的时候,确实会觉得有点别扭,尤其是方向盘在转动时,握持感和转向的连贯性会有些许影响。但习惯了之后,尤其是在赛道驾驶时,它带来的明确回正指示和更好的腿部空间是显而易见的优势。不过,在日常城市驾驶中,尤其是低速挪车时,那种熟悉的圆润握感可能更让人安心。这有点像是在说,为了追求极致的性能,是可以牺牲一部分日常的舒适性的。

2. 带“显示屏”的方向盘(不只是集成信息,而是真的小屏幕):
脑洞来源: 一些概念车或者高端车型,在方向盘的中央气囊盖区域,直接集成了一个小型的触控屏幕,可以显示车辆的某些基本信息、导航指令,甚至用来控制一些车辆功能。还有的把液晶屏直接嵌入到方向盘的某个辐条上。
我的看法: 这绝对是走向未来方向盘设计的一个大胆尝试。想象一下,在驾驶过程中,你无需再大幅度移动视线去操作中控屏,只需要在方向盘上完成一些简单的交互。这在理论上可以大大减少驾驶员的注意力分散。但问题也很多:
误触风险: 方向盘是经常被双手紧握甚至上下移动的,在这个区域操作触控屏,很容易因为手部动作的晃动而导致误触,这在驾驶过程中是极其危险的。
耐用性与集成度: 方向盘需要承受各种力道的转向,同时还要兼顾电子元件的耐用性和集成度,这是个巨大的技术挑战。
信息过载: 如果把太多信息和操作都集中在方向盘上,很容易让这个本应专注于“驾驶操作”的区域变得“臃肿”。

3. “轭式”方向盘 (Yoke Steering Wheel):
脑洞来源: 最出名的莫过于特斯拉的Cybertruck和Model S Plaid等车型。它取消了方向盘的下半部分,变成了一个类似飞机驾驶杆的造型。设计初衷是为了提供更好的视野,尤其是可以看到方向盘前面的仪表盘,以及在转向时,轭式设计减少了打方向盘的角度,理论上能更快速地完成转向。
我的看法: 这绝对是“奇葩”中的翘楚!
视野优势: 确实,取消了方向盘下半部分,在看仪表盘和前方路况时,视野确实会开阔一些,特别是对于身高较高的驾驶员来说。
转向效率: 在低速掉头或者频繁小角度转向时,由于转向比的匹配,它能让你更少地转动“方向盘”,理论上效率更高。
但!这是个巨大的“但”! 在大多数驾驶场景下,尤其是在高速行驶中,或者需要大角度转向(比如泊车、紧急避让)时,它的操控感非常糟糕。你无法获得一个连续、完整的圆周握持感,双手在转向过程中需要频繁地进行“换手”动作,这不仅不自然,而且在紧急情况下非常容易出错。而且,很多人吐槽它在转弯时,总感觉握不住,方向盘的力度感和反馈也因为造型的改变而变得古怪。它更像是一个为了炫技和标新立异的设计,而非真正优化了驾驶体验。

4. 集成大量触控按钮的方向盘:
脑洞来源: 一些新款车型,为了追求内饰的极简设计,将中控面板上的很多功能都集成到了方向盘的触控区域。
我的看法: 我觉得这是最反人类的设计之一。方向盘上的按钮,最理想的状态是盲操可见,也就是你不需要低头,单凭手感就能知道按的是什么功能。但当这些按钮变成一堆平滑的触控区域,而且没有明确的物理反馈时,驾驶员就必须低头去看,或者用手指在上面摸索,这等于是在驾驶过程中强行增加了额外的分心行为。特别是当这些触控区域还容易误触时,那简直就是安全隐患。

总的来说,方向盘的设计永远是汽车工程师和设计师们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如何在安全、功能、操控感和美学之间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点,这需要他们不断地去探索和创新。但有时候,创新确实会走向一些“奇葩”的极端,结果嘛,就见仁见智了。我个人还是偏爱那些经过时间考验,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能提供良好反馈和操控感的经典设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觉得这个和行车安全有什么关联。真要说视线角度下移的话,盯方向盘向下偏离的角度比盯仪表还要大。这方面还是HUD有优势。和安全性有关联的议题是安全气囊的打开方式,不过现代已经在专利文件里说明了这个不会影响安全气囊了。

仪表放在方向盘里这也不是很新鲜的事情,差一点就走上量产的M-Byte就是这么设计的,逛车展和零部件展的话应该对这种带屏幕的方向盘见怪不怪了。

再往前还有一款车将一个机械仪表放在方向盘中间的:

但是这绝对不是一个无用的设计,不过我想它的着眼点并不在安全,而是造型和用户体验,尤其是在自动驾驶工况下的用户体验。

在使用传统的仪表布局时,仪表板一定是要带有一堆仪表的,但是如果将所有仪表都丢在方向盘上,那么仪表板就可以非常干净、简洁,就像你家客厅的茶几一样。而在进入自动驾驶工况后,为了增加车内的空间,一种很有可能的操作就是将方向盘收起。固定式仪表的话,此时仍然会杵在IP上,这和“将自动驾驶条件下的汽车内饰作为扩展家居空间”的大趋势显然是违和的。

所以,后来的一些厂商就开始考虑弱化这种需要在驾驶工况和自动驾驶工况之间切换的汽车内饰当中仪表的存在感了。

而将仪表集成在方向盘里,完全不用考虑这个问题,进入自动驾驶工况后方向盘折叠收起,仪表跟着走你,留下一个干干净净的仪表板当茶几用,这大概是这个专利背后的思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现代汽车把仪表盘装在方向盘上,这说法有点不太准确哈。严格来说,把整个仪表盘都挪到方向盘上,目前在量产车型里并不常见。更准确的说法是,一些车型正在将部分关键信息显示,比如速度、转速、导航指示等,集成到方向盘的特定区域,或者在方向盘前面设计一个小型的辅助显示屏。当然,也有一些概念车或者改装车有过更激进的.............
  • 回答
    你想把现代汽车的各种信息,像仪表盘上的速度、油耗、导航信息,雷达探测到的障碍物,还有夜视仪看到的昏暗路况,一股脑儿地投射到前挡风玻璃上,让驾驶员一眼就能看到,这想法可太棒了!就像科幻电影里那样,什么信息都能“浮”在前面,简直不要太酷。这事儿,技术上来说,不是完全做不到,但要做到电影里那种“无缝集成”.............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而且确实点出了一个很多人都会有的疑问。咱们现代汽车里,油门和刹车虽然都由电脑控制,但为什么不把它们一股脑儿搬到方向盘上,就像飞机或者一些赛车那样呢?明明看起来操作更集中,似乎更“酷”,也更方便。其实这里面的道道儿可不少,技术可行是一方面,但涉及到安全、驾驶习惯、成本以及很多隐.............
  • 回答
    好的,咱们聊聊现代汽车那个叫“CVVD”的技术,也就是连续可变气门正时技术。这玩意儿听起来挺玄乎,但说白了,就是让发动机工作起来更聪明,更省油,动力也更好。CVVD是个啥?你可以把发动机的进气门和排气门想象成发动机的“呼吸系统”。传统的发动机,这些“呼吸”的时间点(也就是气门正时)基本是固定的,就像.............
  • 回答
    现代汽车在印度产量累计突破1000万辆,这绝对是汽车界的一件大事,尤其是在印度这样一个潜力巨大又充满挑战的市场。这件事的意义远不止一个简单的数字增长,它背后折射出的是现代汽车在印度市场深耕细作的战略眼光,以及其产品和服务如何契合印度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一、深耕细作的成果:从“新人”到“巨头”的蜕变.............
  • 回答
    汽车行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机器人领域拓展疆域。小米、特斯拉、小鹏等新势力纷纷宣布进军机器人研发,而老牌劲旅如现代汽车则通过收购波士顿动力,直接抢占技术高地。这股跨界浪潮席卷而来,不禁让人好奇:这究竟是汽车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还是资本逐利的短期噱头?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剥开表面的热闹,深入探.............
  • 回答
    .......
  • 回答
    汽车制造之所以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绝非偶然,而是其在技术、经济、社会以及创新方面所展现出的极致高度和深远影响的综合体现。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层层剥开它复杂的面纱,深入探究其内在的逻辑和价值。1. 技术集大成者,驱动前沿革新汽车,作为一个高度复杂的工业产品,它本身就是无数尖端技术的融合体.............
  • 回答
    总感觉现在汽车的质量不如以前了,这绝对不是一个人脑子里偶尔冒出来的想法,而是很多人心底的共鸣。说起来,这事儿还挺复杂的,得从好几个方面掰扯清楚。首先,咱得承认,现在的汽车技术确实是飞跃了。你看看,什么自动驾驶、大屏幕、智能互联,这些以前是科幻片里的东西,现在都能在车上实现。但是,这就像给一个东西加了.............
  • 回答
    《流浪地球》里的那些巨型车辆,在地球表面上能跑,在我们现实世界的汽车面前,那简直就是科幻中的科幻。想要让现在的汽车也能在那种极端环境下撒野,那可不是换个轮胎那么简单,而是需要解决一系列堪比“造卫星”级别的技术难点。一、 超乎想象的动力与传动系统想象一下,电影里那辆能拖动一座城市的超级卡车,它需要的动.............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汽车动力发展的一个关键转折点。事实上,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柴油发动机在汽车领域也扮演过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欧洲市场。但如今,汽油发动机确实占据了乘用车市场的主流地位。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我将为你详细展开:1. 历史背景与柴油发动.............
  • 回答
    奥迪汽车如今为人熟知的那些流畅、动感且充满未来感的“大嘴”前脸和犀利的灯光设计,其奠基者并非一人,而是经历了一个演变和集大成者的过程。但如果要追溯一个关键人物和重要的转折点,德斯蒙德·吉尔斯(Dezign) 的贡献无疑是里程碑式的,他尤其在奥迪 A6 (C5) 和 A4 (B5) 等车型的设计中留下.............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也确实是不少车主在使用汽车方向盘时会遇到的一个普遍感受。你说“39点钟位置”这个说法,我理解你大概指的是方向盘的上方偏左一点点那个位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10点钟”方向的附近。为什么这个位置总感觉握不稳,或者说不够“服帖”呢?这背后其实涉及到几个方面的原因,咱们来一样样捋捋。.............
  • 回答
    混动汽车,或者说混合动力汽车,如今绝对是汽车市场中最受瞩目、发展也最迅猛的领域之一。要说它是不是“最成熟的阶段”,这得分几个维度来看。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已经从一个“尝鲜”的技术,变成了主流趋势,而且还在不断进化。混动汽车的“现在进行时”:百花齐放,市场渗透率节节攀升过去几年,混动汽车的市场表现可以用.............
  • 回答
    共享汽车撞死人事故的责任认定,以及平台和车辆本身需要承担的责任,是个复杂但又非常贴近现实的问题。我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话题,尽量说得透彻点。一、 共享汽车撞死人事故责任认定:谁的责任?事故发生后,责任认定是整个事件处理的核心。通常情况下,交警会根据现场情况、证据(包括监控录像、车辆数据、目击者证词等).............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来聊聊为什么卡诺循环给出的效率极限是40%,而现在有些汽车发动机却能声称超过这个数字。首先,我们得明白卡诺循环是怎么回事。卡诺循环是理论上最完美的、最理想的热机循环,它由四个可逆过程组成:1. 等温膨胀: 工作物质(比如气体)从高温热源吸收热量,并在恒定温度下膨.............
  • 回答
    关于SUV,手动挡和自动挡哪个更省油这个问题,其实并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因为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车辆本身的设定、驾驶者的习惯、路况等等。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方面来剖析一下这个问题,看看它们各自的优劣之处。从技术原理上讲,手动挡的优势在哪里?早些年,人们普遍认为手动挡更省油,这主要.............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把现代科技的尖端和历史悠久的伙伴放在一起比较,咱们就好好掰扯掰扯。要说“聪明省心”,这俩家伙的路数可差太多了,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分析。自动驾驶汽车:科技的集大成者,但仍是“工具”先说说咱们这会儿的新鲜玩意儿——自动驾驶汽车。这玩意儿之所以能跑起来,背后是无数的传感器、高性能的计算单.............
  • 回答
    以前的汽油里加铅,这事儿您可能有所耳闻。当时加铅的主要目的确实是为了提高汽油的“辛烷值”,简单来说,就是让发动机的抗爆震能力更强。您知道,发动机里有个活塞,它不停地上下运动,把汽油和空气的混合气压缩,然后火花塞点火,这一下就能产生巨大的能量推动汽车前进。但是呢,如果汽油的抗爆震能力不够,在活塞还没到.............
  • 回答
    燃油汽车,这个承载了我们百年出行梦想的机械造物,确实如此,发展至今已逾一个世纪。然而,即便如此漫长的时光,它依旧没能达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完美”。这并非是说它毫无建树,恰恰相反,它的辉煌毋庸置疑。但为何在这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总有些许遗憾,一些未竟之地?要细致地掰扯开来,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去审视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