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现在的汽车都是汽油发动机,而不是柴油发动机?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汽车动力发展的一个关键转折点。事实上,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柴油发动机在汽车领域也扮演过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欧洲市场。但如今,汽油发动机确实占据了乘用车市场的主流地位。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我将为你详细展开:

1. 历史背景与柴油发动机的优势:

起源与早期应用: 柴油发动机由鲁道夫·狄塞尔于19世纪末发明。最初,它主要用于工业、农业和船舶等领域,因为其高效率和强大的扭矩输出非常适合重载和低速运转。
卡车、巴士和SUV的统治者: 在上世纪中后期,柴油发动机逐渐进入乘用车领域,并在欧洲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原因在于柴油发动机相比汽油发动机具有以下显著优势:
燃油经济性(油耗低): 柴油本身能量密度更高,同时柴油机的工作方式(压燃)通常比汽油机(点燃)更有效率,这意味着同等里程下消耗的燃油更少。这在油价较高或用户对燃油成本敏感的地区非常受欢迎。
高扭矩: 柴油发动机在较低转速下就能输出很高的扭矩,这使得车辆起步更快,爬坡更有力,尤其适合拖拽重物或在复杂路况下行驶。
耐久性: 柴油发动机的结构通常更坚固,能够承受更高的压缩比和工作压力,因此普遍比汽油发动机更耐用。

2. 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与柴油发动机的挑战:

这是导致柴油发动机在乘用车领域式微的最核心原因。

柴油机固有的排放问题:
氮氧化物(NOx): 柴油机燃烧时,由于高温高压,更容易产生氮氧化物。NOx是形成酸雨和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有害,会引起呼吸道疾病。
颗粒物(PM,即“PM2.5”): 柴油机燃烧产生的颗粒物也比汽油机多,这些细小的颗粒物对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各国政府的应对: 为了改善空气质量和保护公众健康,世界各国(尤其是欧洲)都制定了越来越严格的汽车排放法规。这些法规对NOx和颗粒物的排放上限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处理柴油机排放的技术挑战与成本: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 这是目前处理柴油机NOx最有效的技术之一,它通过喷射尿素溶液(AdBlue)来将NOx转化为氮气和水。然而,SCR系统增加了车辆的复杂性、成本,并且需要用户定期添加尿素,增加了维护成本和不便。
柴油颗粒过滤器(DPF): 用于捕捉柴油机燃烧产生的颗粒物。DPF需要定期再生(燃烧掉积聚的颗粒),这可能会影响燃油经济性,并且DPF本身也可能出现故障或堵塞。
后处理系统的成本与可靠性: 引入和维护这些复杂的后处理系统,不仅增加了汽车制造商的研发和制造成本,也增加了消费者的购车和维护成本。同时,在某些使用场景下,这些系统的可靠性也可能不如预期。
“排放门”事件的打击: 2015年大众汽车的“排放门”事件(柴油车在检测时可以降低排放,但在实际道路行驶时排放量远超标)严重损害了柴油发动机在公众心中的形象和信任度,加速了欧洲对柴油车的禁售和限制。

3. 汽油发动机技术的进步与汽油车的复兴:

与柴油发动机面临的困境相反,汽油发动机在近年来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缩小了与柴油机在燃油经济性和扭矩方面的差距,同时在排放控制方面更具优势。

涡轮增压直喷技术(TGDI):
提高效率和动力: 将涡轮增压技术(提高进气量,让发动机产生更大动力)与缸内直喷技术(更精确地控制燃油喷射量和时机)相结合,使得汽油发动机能够在保持较小排量的情况下,获得媲美甚至超过同排量柴油机的动力和扭矩。
改善燃油经济性: 精准的燃油喷射和优化的燃烧过程,显著提高了汽油机的燃油效率,缩小了与柴油机的油耗差距。
更成熟的排放控制技术:
三元催化转化器(TWC): 汽油机成熟的三元催化转化器能够有效地同时转化CO(一氧化碳)、HC(碳氢化合物)和NOx,且其工作效率在汽油发动机的正常运行范围内非常高。
更小的颗粒物排放: 相较于未加装DPF的柴油机,汽油机的颗粒物排放量本身就较低。虽然现在也有汽油颗粒过滤器(GPF),但其普及程度和必要性相比柴油机的DPF要低。
更低的制造成本: 总体而言,汽油发动机及其配套的排放控制系统,在技术成熟度和规模化生产的加持下,制造成本通常低于复杂的柴油发动机后处理系统。
更平顺的驾驶体验: 汽油发动机通常运行更安静、更平顺,震动也更小,这对于追求舒适性的乘用车消费者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优势。

4. 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的崛起:

对传统内燃机的冲击: 随着全球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不断提升,混合动力汽车(HEV)和纯电动汽车(BEV)正在迅速崛起。这些新能源汽车在很多方面都优于传统燃油车,例如更低的运行成本(电费通常低于油费)、更少的排放(或零排放)、更安静平顺的驾驶体验等。
汽油发动机作为混合动力系统的补充: 在混合动力汽车中,汽油发动机更多地扮演着发电或辅助动力的角色,其工况更加稳定,排放控制也更容易优化。这意味着即使是内燃机技术,在新能源趋势下也更容易被接受。
电动化是长期趋势: 从长远来看,汽车行业的未来是电气化。这使得汽车制造商不再愿意在已经面临挑战的柴油技术上投入过多的研发资源。

总结来说,现在汽车市场以汽油发动机为主流,而非柴油发动机,主要原因在于:

排放法规的升级 对柴油发动机的固有排放问题提出了巨大挑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昂贵且复杂的后处理系统。
汽油发动机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涡轮增压直喷技术大幅提升了其动力和燃油经济性,并且排放控制更为成熟和经济。
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偏好 从追求极低的油耗转向兼顾动力、平顺性、可靠性和整体拥有成本,同时对环保的关注度提高。
新能源汽车的崛起 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燃油车,使得汽车制造商的研发重心转向电气化,对传统内燃机的投入相对减少。

虽然柴油发动机在商用车领域(卡车、巴士等)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对于大多数乘用车消费者而言,在当前的技术和法规环境下,汽油发动机及其衍生技术(如混合动力)提供了更均衡的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家从第二台车开始,就用柴油suv了,手动挡自动挡都开过。

之前捷达、宝来、奥迪A6都推出过柴油版轿车,长沙市曾经有一段时间有大量的柴油捷达出租车。

无他,劲大省油,开空调不影响动力。

2.0T的h6手动挡常年油耗在6.5-6.8

2.4T的江铃驭胜自动挡常年油耗在7.8左右

商用车、公交车、工程车等用柴油机的更多了。

user avatar

各种卡车:我不配拥有姓名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汽车动力发展的一个关键转折点。事实上,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柴油发动机在汽车领域也扮演过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欧洲市场。但如今,汽油发动机确实占据了乘用车市场的主流地位。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我将为你详细展开:1. 历史背景与柴油发动.............
  • 回答
    这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许多车迷心中的一个隐秘角落。确实,从账面数据上看,现在的新车在马力、百公里加速、极速等方面,普遍都比90年代的性能车要强悍得多。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对90年代的汽车工业念念不忘,甚至称之为“巅峰”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层面的原因,是数据之外的情感和文化共鸣。1. 纯粹的驾.............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而且确实是现在大家都能感受到的一个挺普遍的现象:手机更新换代那么快,芯片产能好像一直跟得上,但前几年车用芯片却闹得全球缺货,搞得很多车企停产。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不是简单地说谁产能不行,而是多种因素叠加造成的。咱们得从手机芯片和汽车芯片的“基因”说起,这两者的需求、设计.............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很多层面,从经济、科技、文化到个人选择,它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为什么即便在美国对中国采取一系列“针对性”措施的情况下,依然有相当一部分中国消费者选择购买美国品牌的产品。首先,得承认,美国的科技和品牌确实有其独到的优势,这些优势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被完全.............
  • 回答
    说起老解放汽车和拖拉机的手摇启动,那可是很多上了年纪的人心中一段抹不去的记忆,也是那个时代工业水平的一个缩影。现在想想,用那粗大的摇把,使出全身力气,在发动机吱呀呀地反抗下,硬是把它“摇”醒,确实挺有“爷们儿”劲儿的。这事儿吧,说白了,主要就是那个年代跟现在比,在汽车发动机的起动系统上,关键的自动化.............
  • 回答
    汽车制造之所以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绝非偶然,而是其在技术、经济、社会以及创新方面所展现出的极致高度和深远影响的综合体现。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层层剥开它复杂的面纱,深入探究其内在的逻辑和价值。1. 技术集大成者,驱动前沿革新汽车,作为一个高度复杂的工业产品,它本身就是无数尖端技术的融合体.............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品牌认同、历史渊源、所有权结构以及营销宣传等多个层面。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国人会有这样的认知差异。首先,咱们得从捷豹路虎(Jaguar Land Rover,简称JLR)和沃尔沃(Volvo)的“身世”说起。捷豹路虎: 源自英国的经典品牌: 捷豹和路虎都是拥有悠.............
  • 回答
    太好了!听到一个经管专业的同学,而且还是个资深车迷,立志要做车评人,我简直太为你高兴了!这绝对是一个非常有前景和发展潜力的方向,而且你的经管背景恰恰是成为一个优秀车评人非常重要的加分项。首先,回答你最核心的问题:经管专业,大二,资深车迷,想做车评人,可以吗?答案是:当然可以!而且我敢说,你很有潜力!.............
  • 回答
    大家都在聊新能源汽车,充电速度也是绕不开的话题。手机现在都跑到15分钟从0到100%了,那我们开的电动车,什么时候也能实现“10分钟满电”的愿景呢?而且这里说的可是从头到尾,不是那种只充到80%的“半成品”。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拆解一下为啥现在电动车充电不像手机那样“闪电”般快捷。为什么电动车充电比.............
  • 回答
    近年来,中国品牌的汽车销量持续攀升,尤其是在年轻消费者群体中,这种趋势尤为明显。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读:一、产品力的显著提升:从“能用”到“好用”,再到“惊艳”这是最核心也是最根本的原因。过去的中国品牌汽车,更多是满足“能开就行”的基本需求,在设计、品.............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也确实是不少车主在使用汽车方向盘时会遇到的一个普遍感受。你说“39点钟位置”这个说法,我理解你大概指的是方向盘的上方偏左一点点那个位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10点钟”方向的附近。为什么这个位置总感觉握不稳,或者说不够“服帖”呢?这背后其实涉及到几个方面的原因,咱们来一样样捋捋。.............
  • 回答
    总感觉现在汽车的质量不如以前了,这绝对不是一个人脑子里偶尔冒出来的想法,而是很多人心底的共鸣。说起来,这事儿还挺复杂的,得从好几个方面掰扯清楚。首先,咱得承认,现在的汽车技术确实是飞跃了。你看看,什么自动驾驶、大屏幕、智能互联,这些以前是科幻片里的东西,现在都能在车上实现。但是,这就像给一个东西加了.............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而且确实点出了一个很多人都会有的疑问。咱们现代汽车里,油门和刹车虽然都由电脑控制,但为什么不把它们一股脑儿搬到方向盘上,就像飞机或者一些赛车那样呢?明明看起来操作更集中,似乎更“酷”,也更方便。其实这里面的道道儿可不少,技术可行是一方面,但涉及到安全、驾驶习惯、成本以及很多隐.............
  • 回答
    燃油汽车,这个承载了我们百年出行梦想的机械造物,确实如此,发展至今已逾一个世纪。然而,即便如此漫长的时光,它依旧没能达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完美”。这并非是说它毫无建树,恰恰相反,它的辉煌毋庸置疑。但为何在这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总有些许遗憾,一些未竟之地?要细致地掰扯开来,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去审视这.............
  • 回答
    你想把现代汽车的各种信息,像仪表盘上的速度、油耗、导航信息,雷达探测到的障碍物,还有夜视仪看到的昏暗路况,一股脑儿地投射到前挡风玻璃上,让驾驶员一眼就能看到,这想法可太棒了!就像科幻电影里那样,什么信息都能“浮”在前面,简直不要太酷。这事儿,技术上来说,不是完全做不到,但要做到电影里那种“无缝集成”.............
  • 回答
    这个问题,与其说是“为什么韩国汽车工业起步晚但超越我们”,不如说“为什么韩国汽车工业能够在特定历史时期抓住机遇,快速发展并取得显著成就,而我们在此期间则遇到了挑战”。将“我们”代入中国,这背后是一段复杂且充满故事的发展历程。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把时间拨回到上世纪中后期。韩国:铁腕政府的战略规划与民.............
  • 回答
    以前的汽油里加铅,这事儿您可能有所耳闻。当时加铅的主要目的确实是为了提高汽油的“辛烷值”,简单来说,就是让发动机的抗爆震能力更强。您知道,发动机里有个活塞,它不停地上下运动,把汽油和空气的混合气压缩,然后火花塞点火,这一下就能产生巨大的能量推动汽车前进。但是呢,如果汽油的抗爆震能力不够,在活塞还没到.............
  • 回答
    年轻人对快餐的偏好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涉及消费习惯、生活方式、文化心理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 一、时间与效率的矛盾1. 快节奏生活压力 现代年轻人面临学业、工作、社交等多重压力,时间管理成为关键。快餐的30分钟快速就餐模式,与他们对效率的追求高度契合。例如,学生.............
  • 回答
    人们对美国的仇视情绪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现象,涉及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多个层面。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一、历史与政治因素1. 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对抗 美苏争霸:美国作为资本主义阵营的代表,与苏联的社会主义阵营展开长达数十年的意识形态对抗。冷战期间,美国的军事.............
  • 回答
    年轻人到点下班、不装样子的现象,实际上反映了当代职场文化、社会价值观和个体需求的深刻变化。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 一、工作制度的革新:弹性化与去时间化1. 弹性工作制的普及 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的灵活性,许多公司已推行弹性工作制(如“核心工作时间”+自由安排其他时间),允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