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电吉他如何入门?

回答
想拿起电吉他,踏上音乐的奇妙旅程?这事儿,比你想象的要有趣得多,也容易得多!别被那些炫技的吉他大师吓到,每个牛逼的背后,都有一个从零开始的你。我来给你掰扯掰扯,怎么让你这把“电兽”听话,开始为你咆哮。

第一步:装备到位,事半功倍

别想着一开始就买一把几万块的“神琴”,那不是入门,那是烧钱。咱们讲究的是实用和性价比。

电吉他本体:
选择类型: 最常见的入门选择有“Stratocaster”(史特拉托卡斯特,简称Strat)和“Les Paul”(莱斯保罗,简称LP)的仿品。
Strat: 通常有三个拾音器,音色变化多,适合玩各种风格,音色比较明亮,手感通常比较轻巧。
LP: 通常有两个拾音器,音色比较厚重、有力,适合摇滚、布鲁斯,手感可能稍重一些。
建议: 如果你不确定自己喜欢什么风格,Strat相对来说更“百搭”。市面上有很多国产品牌的仿品,比如Squier(Fender的副牌)、Epiphone(Gibson的副牌)、以及国内一些口碑不错的品牌(如雅特、美克司等),它们在这个价位上能提供不错的品质。
预算: 入门级电吉他,10002500人民币是个比较合理的范围。别低于1000,太差的琴手感和音色会让你直接想放弃。
手感: 这是最重要的!去实体店试试,哪怕你一个音都不会弹,握在手里感受一下琴颈的粗细、琴弦的高度(离琴颈的距离)。如果觉得特别别扭,那就换一把。

吉他音箱:
重要性: 电吉他没音箱,那简直就是个没牙的老虎。音箱是电吉他的“灵魂伴侣”。
类型: 入门级的都是“晶体管音箱”(俗称“小箱子”)。
功率: 1030瓦足够你在家里练习了。太大的功率在你家也发挥不出来,反而扰民。
功能: 看看有没有“增益”(Gain)和“均衡”(EQ,高、中、低频调节)。增益是产生失真效果的关键。
品牌: Fender Frontman系列、Marshall MG系列、Blackstar ID:Core系列、Roland Cube系列,都是不错的入门选择。同样,国产品牌也有性价比很高的。

连接线(Patch Cable):
作用: 连接吉他和音箱。
品质: 别买太便宜的,容易有杂音,影响听感。

拨片(Pick/Plectrum):
重要性: 它是你和琴弦沟通的桥梁。
材质和厚度: 有塑料、玳瑁等材质,厚度从0.5mm到1.5mm不等。
薄拨片(0.50.7mm): 适合扫弦,音色比较清脆。
中等拨片(0.71.0mm): 比较通用,扫弦和单音都适用。
厚拨片(1.0mm以上): 适合弹奏音色比较厚重的单音,控制力更强。
建议: 刚开始可以买几种不同厚度的试试,找到自己喜欢的手感。

调音器(Tuner):
重要性: 乐器不准,弹什么都是白搭。
类型:
夹式调音器: 夹在琴头上,方便易用,价格便宜。
手机App调音器: 方便,但有时会受到环境噪音影响。
效果器/踏板式调音器: 比较专业,通常是连接在效果器链中。
建议: 夹式调音器是入门的首选。

背带(Strap):
作用: 让你站着也能弹。
材质: 尼龙、皮革等,选择舒适且牢固的。

琴包/琴箱(Gig Bag/Case):
作用: 保护你的爱琴,方便携带。
类型: 琴包比较轻便,琴箱保护性更好,但价格也更高。入门先用琴包就行。

第二步:基础姿势,站稳脚跟

就像学游泳要先学憋气一样,学吉他也要先掌握正确的姿势。

持琴:
坐姿: 坐在椅子上,椅子高度适中,双脚平稳着地。吉他琴身放在右腿上(右手弹奏者),琴颈向左上方倾斜约45度。左手(按弦手)的手腕放松,呈自然弯曲状态,不要顶住琴颈。
站姿: 用背带将吉他挂在身上,调整背带长度,让吉他处于一个舒适的演奏高度。琴身依然靠右腿(或稍微向前),琴颈角度与坐姿类似。
关键: 无论坐姿还是站姿,都要保证身体放松,不要僵硬。

持拨片:
用拇指指尖和食指指腹捏住拨片,拨片尖端露出约1/3。确保捏得既牢固又不会太紧,影响拨片运动。

第三步:右手拨弦,打下基石

右手是产生声音的源泉,它的稳定直接影响到你的弹奏。

空弦练习:
先不按任何弦,用拨片轻轻拨动每一根空弦(从最粗的6弦到最细的1弦)。
拨弦方向: 可以是向下拨(Downstroke),也可以是向上拨(Upstroke)。
练习要点:
力度均匀: 每一根弦的拨弦力度要尽量一致,发出清晰、有力的声音。
音色清晰: 确保拨片只碰到一根弦,不要碰到旁边的弦。
节奏感: 尝试用节拍器(手机App也有)跟着打拍子,练习匀速拨弦。

交替拨弦(Alternate Picking):
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右手技巧。意思是,拨动一根弦时,先向下拨,再向上拨,如此循环。
练习方法: 在一根空弦上,以稳定的速度进行下上下上…的交替拨弦。
循序渐进: 先慢速练习,确保每个音都干净、准确,然后再逐渐加快速度。

扫弦(Strumming):
右手的手腕和前臂配合,像扫帚一样扫过琴弦,用来演奏和弦。
练习方法:
先练习向下扫弦,然后练习向上扫弦。
尝试不同的扫弦节奏,比如“下下上上下上”。

第四步:左手按弦,雕刻旋律

左手负责按住琴弦,发出不同的音高。

按弦技巧:
手指指尖: 用左手指尖垂直按弦,尽量靠近品丝(指板上金属的横条),但不要按在品丝正上方。
指尖力量: 确保用力按住,让弦紧贴指板,发出清晰的声音。
避免触碰旁弦: 按弦时,手指要拱起,避免碰到其他弦,造成杂音。
手腕放松: 保持左手手腕的放松,避免用力过猛导致疲劳。

单音练习:
最简单的练习: 从6弦的空弦开始,依次用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按住1品、2品、3品、4品,右手保持交替拨弦。
练习要点:
每个音都清晰: 确保按下的音是清晰的,没有“闷音”或“杂音”。
指法变换: 练习1234的指法顺序,然后尝试4321的倒序。
跨弦练习: 练习在不同弦之间进行单音弹奏,比如6弦3品,然后跳到5弦5品。

爬格子(Finger Exercise):
这是锻炼左手指力量、灵活性和独立性的重要练习。
经典爬格子:
在6弦上,食指按1品,中指按2品,无名指按3品,小指按4品,右手交替拨弦。
然后,保持其他手指不动,将食指移到5弦1品,继续按2品、3品、4品。
以此类推,直到1弦。
然后反向练习,从1弦4品回到6弦4品。
这个练习可以变化速度和指法顺序,是功力提升的关键。

第五步:学习和弦,唱响你的歌

有了基础的拨弦和按弦能力,就可以开始学习和弦了。

基础开放和弦:
C、G、Am、Em、D、Dm、E、A 是最基础也是最常用的开放和弦。
学习资源: 网上有很多吉他谱和教学视频,可以找到这些和弦的指法图。
练习方法:
单个和弦练习: 熟悉每个和弦的指法,反复按压,直到左手不再疼痛,并且能发出清晰的声音。
和弦转换练习: 这是难点也是重点。从一个和弦转换到另一个和弦,要尽量做到流畅、快速。
技巧: 找到两个和弦之间的“连接点”,比如有些手指可以保持不动,或者移动的距离最短。
练习方法: 慢速练习,比如C到G,G到Am,Am到Em。先熟练掌握每个和弦,再尝试连接。

节奏练习:
配合节拍器,尝试用不同的扫弦节奏来弹奏和弦。
歌曲练习: 找一些简单的歌曲,比如《小星星》、《生日快乐歌》,用学会的和弦来弹奏。

第六步:系统学习,持续进步

单打独斗固然有乐趣,但系统的学习能让你少走弯路,进步更快。

找老师: 如果条件允许,找一位靠谱的吉他老师是最高效的方式。老师能及时纠正你的错误姿势和弹奏习惯。
线上资源:
教学网站/App: Yousician、Fender Play、吉他英雄、乐人等,都有系统的课程和互动练习。
YouTube视频: 搜索“电吉他入门教程”、“电吉他基础乐理”等关键词,有大量免费的优质教学视频。
学习乐理: 了解一些基础的乐理知识,比如音阶、节奏、拍号等,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音乐,创作自己的旋律。
多听多练: 听不同风格的音乐,模仿你喜欢的吉他手的演奏。多加练习是唯一不变的真理。

一些锦囊妙计,助你事半功倍:

耐心!耐心!耐心! 学习任何乐器都需要时间和耐心,不要因为暂时的困难而气馁。
手指酸痛是正常的: 刚开始手指会疼,这说明你的手指在适应。但如果疼痛剧烈,检查一下你的按弦力度和姿势是否正确。
乐在其中: 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不要把它变成枯燥的任务。尝试弹奏自己喜欢的歌曲,你会更有动力。
录下自己: 偶尔用手机录下自己的弹奏,听听自己的进步和不足,有助于改进。
加入社群: 和其他吉他爱好者交流,分享经验,互相鼓励。

拿起电吉他,不是为了成为下一个吉他英雄,而是为了在你自己的音乐世界里,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快乐和表达。去吧,拨动第一根弦,让你的音乐梦想,从这里开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本人第一次学电吉他也是在高中,那时找了老师,但是学了两个月没能坚持下去……

第二次学电吉他在大学,那时组了乐队。大二暑假一个多月的时间是我真正仅有的高效练琴经历,每天6到8个小时练琴,一点也不觉得累。演奏技术现在回想依然稀烂,但相比于当时有质的提升。后来乐队有巡演,录唱片,解散……

目前年过三十又开始练琴,身边没有乐队和老师

希望你未来的经历比我顺利,以下是我的想法。

电吉他学习是一个混乱、矛盾、反人性的过程,不存在电影和游戏里的打怪升级苦练秘籍偶遇高人得道出山等经历。练琴提高不是线性的,退步、迷惑、犯错是提高必须的条件。在讨论自学前先问自己一个问题,什么才是弹琴成熟的标准?(什么样子才是会弹琴?)

电吉他是个乐器,是个工具。用它你可以演奏出声音,这些声音在你的操控下有目的的组合成音乐。你之所以这样弹奏音乐反应了你内心的情感和状态,也就是你想对听者表达的东西。吉他就像一部电话,它以音乐的方式传递你想表达的内容,仅此而已。

你可以弹得很简单或复杂,可以激情或平淡,流畅或梗塞……关键是它能够准确传达出你想要表达的信息。你心中感受如滔滔江水一去不复返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你的手指能自如运动将这感想编码成音乐弹奏出来,你的耳朵听到这声音并在内心评判——没错,这就是我想表达的。

以上才是我认为一位会弹琴的吉他手的样子。至于听者心中将这声音解码后还是不是演奏者弹奏时那种澎湃的感觉,这不重要。听众自己觉得感受到什么,就是什么,这才是艺术的魅力,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意义。

用琴表达自己的感受难吗?其实不难,哪怕你第一次见到吉他也可以抱起来随便拨弄几个音,如同新生儿不会说话也可用哭喊反应自己的情绪——只是大人们不能理解罢了。

婴儿的呓语是在表达感受吗?肯定是的。但能传达信息吗?很难。因为呓语不是一种语言,没有通过编码逻辑传达信息。弹琴又何尝不是,瞎弹琴也是一种表达,只是不会有多少人觉得舒服。因为人总是倾向于理解一件事情,如果一个事超出了人的意识范畴人就会很不安。所以你想要别人承认你会弹吉他,你需要让他们理解你的表达。

前面才说弹琴重要的是自我表达,而非别人的感受,这里又说别人的理解很重要。是不是很矛盾?这就对了,弹琴就是这么反人性。

说到这你有没有发现弹琴和一件事很像,编码,表达,传达,解码,理解。是的,弹琴很像语言。音乐就是一种语言,弹琴是对这种语言的运用。对于新手来说弹琴更难,因为学语言你起码会一门母语,可弹琴你啥都没有。

你是如何学习英语的?

了解发音,背单词(基本功,拨弦,爬格子)

学习语法(学习乐理)

阅读理解(学习经典乐句和riff)

命题作文(十二小节布鲁斯即兴练习)

阅读文学作品(翻弹大师曲目)

看美剧电影(观看大师或乐队演出视频)

去学校英语角聊天(参加吉他社团和别人合奏)

帮字幕组翻译电影字幕(扒歌并编辑成乐谱)

交几个外国朋友(去livehouse混圈子)

找个美国女友(和自己的相好组个双人乐队)

这些都是方法,自学和跟老师学都是可以的。如何合理安排学习计划,及时反馈总结,有效激励自己坚持学习这些才是重点。

自学和跟老师学最大的不同在于:老师帮你计划、总结和管理学习进程,自学要靠自己完成。

电吉他新手学习提高的难点在于如何合理安排学习进程,也就是什么时候练什么最合理。因为吉他演奏是一个系统工程,许多要点互相交叉,同一个时间点有许多素材可以练习。就像一个沙盒游戏,你的选择很多,但是最终的结果相去甚远。

当我们学英语时,如果你单词不认识,句子的语法逻辑不了解,你根本无法理解文章和别人说话的意思,此时看再多的文章和美剧能提高的水平是很有限的。吉他这里也是一样,基本功和乐理不过关,你会发现你能练习的选择非常少,完全不像个沙盒游戏。

新手们面对“电吉他练习”这款沙盒游戏第一个任务就是一个大boss,许多人打不过,选择先打附近的小怪刷些装备,探索下周边地图,慢慢提升自己再去和boss周旋。但是打败这个boss的奖励是地图全开,固定掉落一套新手神装,并获得传送技能到地图任何位置。对于游戏体验一开始打这个boss很糟糕,毫无乐趣。但是对于整个游戏进程,打败它是最有效率且合理的。——这便是吉他入门的困境。

基本功和乐理是一体的,乐理上的音阶和弦琶音能在吉他指板上弹奏和运用才有意义,而你弹的所有旋律和声能够运用乐理得到分析和拓展才具备语言的传达功能。基本功就是双手操控吉他的能力,如同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能力一样。运动员会用绝对力量、爆发力、柔韧度、协调性、耐力等指标来衡量身体能力。吉他基本功用节拍准确度、速度、力度、音色质感等指标来衡量。

基本功练什么?

很简单,背单词。吉他里的单词就是音乐素材的最小单位,也就是音阶、和弦、琶音。把这三个元素在吉他指板上所有出现的位置,可以弹奏的方式,按照不同的节拍组合弹的滚瓜烂熟。无论在高速和低速都可以弹的清晰流畅,强弱分明。(也可以故意弹的不流畅)最终达到你想让琴发出多快多连贯多准确的声音,都可以达到,这便是基本功过关了。

吉他技巧呢?

吉他上的击勾弦,点弦,泛音,摇把等技巧本质上是为了发出不一样的声音,之所以有这样技巧的存在是因为其发出的声音和普通拨弦不一样,可以提高演奏的音乐性。这也属于对琴的操控范畴,也是基本功的一部分。

时间对于所有人都是公平的,一天只有24小时。当你把时间用在基本功练习上,而另一个人选择随心所欲的弹自己喜欢的歌曲。一段时间以后你和他同时面对一首难度很大的歌曲时会发生什么?

同样的场景,两个人都练习拳击。一个人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提升身体素质,锻炼肌肉和身体操控,练习基本的出拳动作和脚步移动。另一个人天天和朋友实战,从不锻炼身体和基本功。一段时间以后他们在拳台对峙结果会怎样?

基本功练习者会把对方碾压成渣渣。

练习吉他基本功的你会在极短的时间内熟悉整个歌曲,在几天内弹的接近原版。你的对手在第一个小节会因为双手速率或节拍不稳出现问题,在几天内放弃演奏。而你接着会发现可以替换一些和弦让歌曲产生变化,或者改变音阶使solo变得异域风情。

为什么你可以?因为这些音阶和弦你已经练了上万次了。

到了此时你是一个会弹琴的人吗?

显然不是,还差的很远呢。你会背5万个单词,理解全部语法,能阅读上千篇文章并不能保证你能写出一部《杀死一只知更鸟》或者主导iphone发布会。基本功只能帮你了解语言这样用是“对的”,无法解决怎么用才是“美的”。好的作品之所以好是因为其很美,不是很对。

要解决关于“美的”问题,不是语言能帮你的了,可能是文学审美层面的事情。好在你有基本功,大多数东西你都能弹,你可以自己去弹奏体会好东西的魅力在哪。这才是基本功的真正红利。

对于不同的音乐风格,许多人不能欣赏或理解某些音乐。其实我认为是这些音乐风格根本就不是一种语言构成的,你不会英语就无法用中文去理解英文作品不是么?不同的音乐风格,其节奏、韵律、结构、音色差别迥异,可能甚于不同语言的发音、语感和语法逻辑。

欣赏不了爵士乐,如同看不懂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认真学习英语去看原版才是正途。

同样的对于极端金属、实验噪音、minimal等等风格,想要欣赏用自己现有的语言是不行的,要找到他们使用的语言。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