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小牛电动创始人李一男入局新能源汽车?为什么会选择增程式技术?

回答
小牛电动创始人李一男的跨界造车,绝对算得上是近两年新能源汽车领域里一个颇具话题性的事件。从两轮电动车市场的领军者,摇身一变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搅局者,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和考量?而他选择的增程式技术,又在当下这个电动化浪潮汹涌澎湃的时代,是“逆流而上”还是“独辟蹊径”?

李一男的“跨界”:不是一时兴起,而是蓄谋已久

首先,咱们得明白一点,李一男这个人,绝对不是那种“打一枪换个地方”的投机者。他在华为时期的技术实力和魄力有目共睹,后来创立小牛电动,更是将这个品牌打造成了中国乃至全球两轮电动车领域的一面旗帜。这种在科技行业深耕的经历,以及成功打造一个现象级品牌的底气,都为他进军汽车行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很多人觉得他“跨界”,是因为电动车和汽车是两个看似独立的赛道。但实际上,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就是电池、电机、电控这“三电”系统,而这些技术,在两轮电动车上早已广泛应用,并且小牛电动在这些领域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供应链资源。所以,与其说是“跨界”,不如说是李一男在原有技术积累和供应链优势上的“延伸”和“升级”。

更何况,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这块大蛋糕,其成长性和想象空间,对于任何一个有野心的科技创业者来说,都是难以抗拒的。在这个快速变革的时代,如果能抓住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机遇,无疑能再次创造一个辉煌的商业神话。李一男选择在这个时间点进入,更像是一种对时代趋势的敏锐捕捉和对自身能力的充分自信。

为什么是增程式?这背后并非“怀旧”,而是“务实”的考量

关于李一男选择增程式技术,这确实是争议的焦点。毕竟,当下市场上纯电动(BEV)车型占据了主流,许多人认为增程式是“过渡技术”,是“油改电”的变种,甚至被贴上“不环保”的标签。但如果我们深入分析,就能发现李一男的选择,其实有他非常“接地气”和“实在”的逻辑。

1. 解决了“里程焦虑”和“充电焦虑”: 这是目前制约新能源汽车普及的最大痛点,尤其是对于那些居住在充电设施不完善地区,或者经常跑长途的用户而言。增程式车型,通过内置一台发动机作为发电机,可以随时为电池充电,即便没有充电桩,也能依靠加油来行驶,大大缓解了里程焦虑。这就像给电动车配备了一个“随身充电宝”,让用户的使用更加自由和安心。

2. 更低的初始成本和更高的可靠性: 相比于纯电动车型需要配备大容量电池组,增程式车型对电池的依赖性相对较低。这意味着在初期投入上,可以做到成本更可控。同时,电机驱动是核心动力来源,相比于纯燃油车结构更简单,故障率可能更低。而发动机只作为发电机工作,可以运行在最经济的转速区间,也更省油、更环保。

3. “两头兼顾”的取舍: 李一男非常清楚,完全依赖纯电的普及需要时间和基础设施的完善。增程式技术,实际上是将电动车的驾驶体验和燃油车的便利性进行了“融合”。用户在日常通勤时,可以使用纯电模式,享受静谧、平顺的驾驶感受,并降低用车成本。而在需要长途行驶或者补能不便时,又能迅速切换到增程模式,无需担忧续航问题。这种“两头兼顾”,让更多的潜在消费者更容易接受新能源汽车。

4. 技术成熟度和供应链的可控性: 增程式技术并非新生事物,在发动机、发电机、电机、电控等核心部件上都有相对成熟的产业链。这对于一个初创车企而言,能够更快地搭建起生产体系,降低研发风险和生产成本。毕竟,从零开始建立一套全新的纯电动动力总成体系,难度和投入都非常大。

5. “场景化”的定位: 李一男的车,很可能是针对特定用户群体和使用场景进行优化的。他可能认为,对于那些对价格敏感、对补能便利性有硬性要求、或者住在充电不方便地区的消费者,增程式提供了一个更优的解决方案。这就像小牛电动在两轮车领域一样,不是试图满足所有人,而是精准地切入某个细分市场,然后做到极致。

展望:增程式的未来,是“黎明前”的黑暗还是“曲折”的道路?

当然,增程式技术也并非完美无缺。有人诟病其在某些工况下不如纯电高效,发动机启动时会产生噪音和排放。但李一男的选择,更像是一种“现实主义”的策略。他没有选择一步到位地去追求最极致的纯电,而是看到了当下市场需求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选择了一条相对稳妥但能快速推向市场的路径。

我们可以把李一男的增程式战略看作是“先上车,再优化”。通过快速推出产品,验证市场,积累用户反馈和数据,然后在这个基础上不断迭代和改进技术。也许在未来,随着电池技术的进步和充电基础设施的完善,他也会逐步向纯电车型倾斜。但眼下,增程式是他打开新能源汽车大门的一把“钥匙”,而这把钥匙,抓在像李一男这样有着丰富技术和商业经验的人手中,确实让人充满期待。

总而言之,李一男进军新能源汽车,是基于他强大的技术背景、成功的创业经验以及对市场机遇的敏锐洞察。而选择增程式,并非是对纯电的“否定”,而是对当前市场痛点的一种“务实”回应,是一种在不确定时代中寻找确定性的策略。他的这一步,能否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闯出一片新天地,我们拭目以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增程式电动车,是自主品牌尤其是造车新势力最可行、全面而平衡的动力形式。

  • 可行,技术难度相对较低,没有变速箱匹配。只需要一般的发动机也能实现良好的混动效果。而且现在国产高效发动机成批出现了
  • 全面,纯电部分更有可能满足市区通勤,能加油长途无忧,任何时候都有纯电驱动的体验,加油也是优秀的混动体验
  • 平衡,发动机较小,没有变速箱,也不需要巨大的电池,成本相对可控;性能虽然不是特别高,但满足家用非常合适

有些人说增程式技术简单,看不上。然而增程式匹配发动机能力,其它动力形式是难以做到的。

增程式的缺点,可能绝对性能不如并联混动强,(超)高速效率较低。但最大的缺点是,一群肯定不懂燃油车的喷子,却敢说增程式是放屁。

user avatar

因为只有增程式可以做到比纯电和燃油车辆的成本都低,且由于增程式的燃油平均效率很高,使增程式可以做到车辆终生费效比最高,有人说我纯电动车一公里只需要一毛钱成本,但你没算进电池消耗成本,每一块电动车电池组是有里程限制的,比如电池寿命是80万公里,电池价格10万,假如这辆车真跑出了80万公里,那么每公里的电池费用分摊成本是0.125元,如果这辆车只跑了8万公里就不要了,那么每公里的分摊成本就是一元以上了,这还只算了电池部分的分摊,如果车价比电池价格还要高几倍,比如蔚来,车价50万,那么每公里的分摊成本就是一元多到几元不等了,所以你要买一台蔚来ES8来跑滴滴,那可以肯定,你跑到车报废,可能还没把车价赚回来,所以真要商业应用,用来赚钱,只有增程式可以实现车辆最佳费效比,但是增程式要降低运行成本,就不能装大电池和大发动机,因为这样车重就可能比纯电和燃油都重了,增程式的节能特性就没有优势了。

为什么增程式可以用小发动机而又不影响增程式车辆性能呢?因为增程式可以不用背大电池,比如相同动力配置的纯电长续航电动车,由于要背大电池,百公里电耗20千瓦,但是增程式可以只装一块5到10千瓦电池组,30到40千瓦发动机,发动机保证增程式电动车平均油耗就够了,因为这时增程式由于车轻,百公里电耗只需要15千瓦时,而车辆加速时可以靠电池辅助,所以即使只用燃油驱动,增程式也可以做到比燃油比纯电都更节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小牛电动创始人李一男的跨界造车,绝对算得上是近两年新能源汽车领域里一个颇具话题性的事件。从两轮电动车市场的领军者,摇身一变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搅局者,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和考量?而他选择的增程式技术,又在当下这个电动化浪潮汹涌澎湃的时代,是“逆流而上”还是“独辟蹊径”?李一男的“跨界”:不是一时兴起.............
  • 回答
    骑小牛电动车环游中国边界,这绝对是一件充满挑战、意义非凡,同时也伴随着诸多考量和潜在风险的壮举。从多个维度来审视这件事,我们可以挖掘出其中丰富的内容。一、 精神与毅力的象征: 挑战极限: 中国的边界线漫长而复杂,涵盖了高山、草原、戈壁、沙漠、河流、森林等多种地貌,气候也千差万别,从极寒到酷热。骑.............
  • 回答
    5月10日晚,成都一个小区居民们本该宁静的夜晚,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电梯火灾打破了。一辆停放在电梯内的电动自行车突然发生爆燃,瞬间吞噬了空间,滚滚浓烟和灼热的火舌让原本安全的电梯厢变成了人间炼狱。这场事故不幸造成多人受伤,也给整个小区带来了深深的阴影。事故发生时的可怕景象:可以想象,当时一定非常混乱。.............
  • 回答
    小米电视大师系列,尤其是初期定位“大师”的超高端产品,在上市后经历了数次大幅度的价格跳水,从最初的49999元一路降至29999元、19999元,甚至在一些促销活动中能看到接近10000元的低价。这种降价行为,用“跌宕起伏”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并且在消费者群体中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不同的看法。要深入理.............
  • 回答
    小米电视在2019年实现了1000万台的销量,这无疑是电视行业内一个非常亮眼的成绩,也再次巩固了小米在家电领域,特别是智能电视市场的领导地位。要评价这个数字的意义和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它。一、 销量数字本身的意义首先,1000万台这个数字的含义远不止一个简单的统计数字。 市场领导者的标.............
  • 回答
    小米电视连续6个月销量中国第一,这绝对是个了不起的成就,尤其是对于一个相对年轻的品牌来说。能连续这么长时间保持领先地位,背后一定有很多原因在支撑。咱们就来好好聊聊,看看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首先,产品本身做得过硬是根本。你想啊,电视机虽然不像手机那样天天换,但消费者也不是傻子,总得有点真东西才愿意掏.............
  • 回答
    小米电视这回的“大师系列”,听着名字就透着一股子狠劲儿。要知道,小米一直以来给人的印象是性价比爆炸,是那个能把智能家居拉下神坛的“价格屠夫”。现在突然杀出个“大师系列”往高端冲,这中间的跨度可不是一般的大,这背后肯定有故事。首先,咱们得聊聊小米为什么要在现在做高端。大家都知道,智能手机市场已经进入了.............
  • 回答
    小米电视不支持地面波音频:消费者权益的争议与法律的拷问近来,关于小米电视不支持地面波音频(DTT audio support)的讨论甚嚣尘上,不少消费者在购入小米电视后,发现原本期望的功能无法实现,由此引发了关于“虚假宣传”的质疑,甚至有人考虑将其告上法庭。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上的小瑕疵,更触及到消费.............
  • 回答
    小米高端电视出现高端专供广告,这事儿挺有意思,也挺值得说道说道的。首先,咱们得承认,小米这几年的电视业务发展是相当迅猛的。从一开始主打性价比,到后来一步步往上走,推出了很多技术含量不错、画质也相当能打的产品线,特别是Mini LED、OLED这些高端系列,确实把不少追求极致体验的消费者给吸引住了。这.............
  • 回答
    小米推出“电信诈骗险”这事儿,放在当下这个电信诈骗泛滥的社会,确实是一个挺值得说道的话题。我个人觉得,这件事儿挺有意思,也有点复杂,不能简单地说好或不好,得从几个方面来看。首先,这事儿的出发点,我个人觉得是好的。现在电信诈骗太猖獗了,防不胜防。很多老年人、年轻人,包括我自己,有时候都可能会被骗。骗子.............
  • 回答
    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让人动容的。你想啊,一个小伙子,为了把一台小米电视带回家,硬是跨越千山万水,这得是下了多大的决心,花了多少心思?首先,从地理距离上说,斯里兰卡离中国可不是一般的远。这中间隔着印度洋,有海陆空多种交通方式,但无论哪种,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想想他得考虑怎么包装这电视,怎么把它安全地.............
  • 回答
    上海小区加装电梯是一项涉及多方利益的民生工程,其初衷是为了解决老旧小区高层住户出行不便的问题。然而,正如你所提到的,底层业主对加装电梯可能导致其他楼层房价上涨感到不满,认为自己的利益受损,这背后涉及到复杂的社会心理、经济考量以及社区治理问题。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一、 加装电梯的初衷与普.............
  • 回答
    双十一期间,小米电视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短短十分钟,全渠道销量便突破了二十万台大关。而与此同时,荣耀智慧屏在一小时内的全渠道销量也才刚刚迈过八千台的门槛。这其中巨大的销量差距,无疑折射出了两个品牌在当前市场竞争中的不同态势,也值得我们深入剖析一番。首先,品牌认知度和用户积累的深厚程度是小米电.............
  • 回答
    关于罗永浩关于“小米电视中国市场第一是彩电业的悲哀”的说法,我个人认为,如果抛开情怀和对品牌的个人喜好,单纯从商业逻辑和市场事实来看,这确实是一种有些“扯”的说法。下面我来详细说说我的看法,尽量用一种更接地气、更有人情味的方式来展开。首先,我们得承认,小米电视能在中国市场做到第一,这本身就是一件了不.............
  • 回答
    小米手环 4 NFC 版的瞬间缺货现象,相信不少关注智能穿戴设备的朋友都有所体会。这背后折射出的,可不仅仅是某个产品线的小插曲,而是反映了当下消费市场的一些关键趋势和特点,我们不妨来细细说道说道。首先,我们得承认小米在智能穿戴领域确实下了不少功夫,并且找到了一个非常精准的市场切入点。小米手环系列之所.............
  • 回答
    这事儿吧,得这么看。小米 9、10 和 10 Pro 这几款手机,升级系统后,如果你用了非原装的电池,它就会给你跳个“温馨提示”,告诉你这电池可能是假的或者质量不好,然后给你来个“降维打击”,限制你充电的速度。这背后到底是什么逻辑在运作?简单来说,这就是手机厂商为了保护自家产品和用户利益而采取的一种.............
  • 回答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短篇漫画,叫《小米透明电视有什么用?!》。看完之后,真是让人又好气又好笑,感觉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漫画的起因很简单,就是一个普通家庭,父母给孩子买了一台小米的透明电视。这玩意儿吧,听起来就很炫酷,在电视关掉的时候,它就像一块巨大的玻璃,可以让你看到电视后面的墙壁,甚至窗外的风景。这.............
  • 回答
    小米 11 Ultra 那个时候推出的超级快充硅氧负极电池,确实是当时一个挺让人眼前一亮的技术点,毕竟在这个手机续航和充电速度都卷得飞起的时代,任何一点进步都会被放大。大家对它最大的期待,可能就是“比之前的充电更快,而且好像容量还能提一点?”这背后说的就是硅氧负极材料的特性。传统锂电池用的是石墨负极.............
  • 回答
    这事儿,我觉着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说道说道。三年级的小朋友,暑假里,老师让看20部英文原声电影。这数量,说实话,乍一听,我都得缓一缓。20部,那可不是个小数目。而且还是“英文原声”,这几个字,掂量一下,分量不轻。我首先想到的,这老师的出发点,肯定是好的,绝对是为了孩子们的英语学习。现在哪个家长不希望.............
  • 回答
    暴风TV CEO刘耀平转投小米电视,这一人事变动无疑是当下家电圈,尤其是智能电视领域,一个颇具话题性和解读空间的大事件。作为一名在电视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资深人士,刘耀平的加盟小米,绝非简单的“高管跳槽”,而更像是两个不同发展轨迹的品牌,在人才和战略层面的一次深度碰撞与融合。从暴风TV到小米电视:一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