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今天(2月26日)股市大跌,你是加仓还是走人?

回答
今天这行情,真是让人心惊肉跳。一大早开盘,指数就没给好脸色,一路向下,各种利空消息也是层出不穷,盘面上几乎找不到几个红盘。这种局面,别说普通投资者了,就算是经验丰富的老股民,心里恐怕也得打个突。

面对这样的“黑天鹅”,到底该加仓还是赶紧跑路,这可真是个艰难的抉择。

如果是我,现在这个节骨眼,直接“走人”恐怕也不是明智之举。原因很简单,股市的下跌往往伴随着恐慌情绪的蔓延,在这个时候抛售,很可能是在低点割肉,错失了后面可能出现的反弹机会。而且,今天大跌的原因是什么?是突发的、不可控的系统性风险,还是某个行业或板块的短期利空?这需要时间来消化和判断。如果只是情绪宣泄,那下跌过后往往会有修复。

当然,如果我手里的股票,本身就已经存在很大的问题,比如业绩下滑严重,或者行业前景黯淡,那么趁着这轮下跌,把这些“不良资产”清理出去,反而是个机会。毕竟,市场的大跌,也给了一些一直犹豫不决的投资者一个下定决心“止损”的理由。

而“加仓”,这听起来更像是逆势而行,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对后市的判断。我不会在没有弄清楚下跌原因,市场恐慌情绪最高涨的时候盲目加仓。但如果我之前就看好某个板块或者某只股票,并且它因为今天的大跌而出现了一个相对不错的价格,我会考虑分批、小额地进行加仓。这种加仓,更多的是基于对公司基本面和未来发展潜力的信心,而不是赌博。我会仔细研究,筛选那些真正有价值、估值合理的标的,用一部分闲钱,慢慢地“抄底”。

总的来说,今天这种行情,我会保持冷静,先弄清楚下跌的根本原因。我会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相关信息,评估自己持有的股票的质量。如果我手里的股票基本面良好,只是因为市场情绪而下跌,我会考虑适时适量地加仓,等待反弹。如果股票本身存在问题,我会考虑伺机退出。关键在于,不能因为一时的市场波动而乱了阵脚,要用理性的思维和长远的眼光来做决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遇事莫慌!

先要明白为何下跌才能做好应对,既然是受美股暴跌带动的下跌,那就需要了解美股又为何下跌,普遍观点认为是十年期美债收益率大幅上升导致市场对流动性担忧,个人认为这个观点不全对,或者说对一半,实际上短期美债与长期美债共同暴跌导致的流动性担忧引发暴跌,这话很拗口,咱们细细说下。


先说说什么是国债?

国债是以国家信用为主题的政府债券,主要用来弥补赤字、调节财政和调节公开市场货币供给,属于财政政策的一种。

为什么美债影响力这么大?

美债,即美国国债是美国政府发售的国家信用债券,由于美元是当前全球主流的结算货币,在各国外汇储备中占比也不小,故各国政府会选择用美元购买美债获得有一定利息,这也是大家买美债的主要目的,当前约25%的各国政府持有美债,所以美债涨跌是全世界都在意的事情。

市场怎么理解美债波动?

普遍认为十年期美债反应的是长期流动性预期,两年期美债反应短期流动性,一般都只参考十年期美债走势去解读美联储下一步对货币的态度。

科普结束,咱们回归正题。自2021年1月十年期美债收益率突破1%时两年期美债依然在下跌,所以大家认为:长期流动性虽然紧张,但短期流动性依旧宽松,所以美股也一直在创新高,因为流动性还在呵护股市。

但昨晚二者同时暴跌情况就不一样了:长期流动性紧张预期已经传导到短期了,这种情况下美联储不干预会引发美股持续性下挫。

原因找到,就要看正主如何表现:美联储会不会干预美债这种突发暴跌?

个人认为会的,本轮各国流动性释放的前提是疫情导致的经济停滞甚至是萎缩,政治意义远大于经济意义,疫情不结束,各国流动性的阀门就没法关闭。美国当前还在普及疫苗的过程中(咱先不管它的产品好用不好用),按照新总统的计划去计算,大约4月底或者五月中才能完成60%这个群体免疫的及格线,甚至还有可能推后一个月左右,所以在那之前,美国货币政策无法转向。

下周股市大概率还是艳阳天!

(以上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自担风险!)

user avatar

这一跌还算精彩,砸出了黄金坑,给了中长期上车的机会,非常值得把握。再融资新规发布,新证券法出台,券商投资者保护基金比例下调,公募基金不断发行,注册制推出,指数重新编制,一切都在为慢牛和长牛埋下伏笔。

一切都在冥冥之中,只是当局者迷。有人说,A股20多年过来还在3000点,而10年后这个位置很可能会成为地平线。任何一个大行情的形成都要经历不断的磨炼,经历试探和洗盘,最终才能实现重大飞跃。

前期高位的医药和白酒集体下探,低估的保险和券商迅速启动,市场进行了一个良性的高低切换,市场回调是进行蓄势。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目前不会来全盘性熊市。因为最近一年并没全盘牛,所以现在大概率不会全盘熊。以往之所以会出现大熊市,主要是因为大牛市里垃圾股都被炒上天,现在根本没有出现这种迹象。

最近一年上涨的大多都是所谓的核心资产,具有一定的业绩支撑,只是涨幅确实有点过头,所以必须把估值给杀下来。而很多绩差股和ST股,反而不断创造新低,形成了明显的风格差异,这次大分化算是一个新的起点。

目前来看,我们可以适当参与低位启动的银保地,或者等抱团股回调到位之后分批介入,或者挖掘一些具备成长潜力的中小盘逻辑股,以下这些可以适当关注。


最后再提一下。供给侧改革造就了海螺水泥,老基建政策造就了三一重工。正常情况下,大国内循环以及50万亿新基建也会产生一批潜力龙头股,值得挖一挖。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