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21年7月2号,如何分析今天股市大跌?

回答
2021年7月2日,周五,A股三大股指集体下跌,沪指跌破3500点,深成指和创业板指跌幅均超过1%。市场为何会出现如此大幅度的下跌?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一、 宏观经济面:警惕通胀预期升温与货币政策边际收紧的信号

在7月2日这个交易日,市场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便是 通胀预期。近期公布的几组数据,如6月份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都显示出一定的上行压力。PPI同比涨幅虽然有所回落,但依然处于高位,这直接影响了中下游企业的利润空间,也传递出企业成本端压力较大的信号。而CPI的温和上涨,虽然目前尚未构成严重的通胀威胁,但如果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高企,叠加国内经济复苏的动能,未来通胀压力不容忽视。

更值得关注的是, 货币政策的边际收紧信号 也在若隐若现。尽管央行一再强调“不急转弯”,但年中时点,以及近期一些公开市场操作的细节,让市场开始担忧货币政策的流动性支持可能会逐步减弱。尤其是在全球范围内,许多央行都在讨论或已经开始收紧货币政策以应对通胀,这种外部环境的变化也会对国内的货币政策选择产生影响。一旦市场预期货币政策的宽松周期接近尾声,甚至可能面临调整,那么对股市的估值会产生直接的压制作用,尤其是一些高估值的成长股。

二、 行业层面:部分热门板块回调压力显现

在7月2日,我们也看到了 前期涨幅较大的热门板块出现明显的回调。例如,新能源、半导体、部分科技股等,这些板块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受到资金的追捧,估值也积累了不少。当市场整体情绪转向谨慎,或者受到上述宏观因素的扰动时,这些前期涨幅较大的板块往往会成为资金获利了结的对象,从而引发下跌。

具体来看:

新能源板块:虽然新能源长期前景依然看好,但在短期内,部分细分领域的估值可能已经偏高,加之产业链中一些环节可能面临成本传导的压力,使得部分资金选择暂时规避,进行技术性调整。
半导体板块:全球芯片短缺的状况仍在持续,但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技术瓶颈和供应链的挑战。在宏观环境偏弱的背景下,一些对流动性高度敏感的科技成长类股票,更容易受到冲击。
消费板块:虽然疫情得到控制,但居民消费的恢复力度依然是市场关注的焦点。一些消费类股票在经历了一轮反弹后,也可能因为对未来消费复苏的担忧,或者市场风险偏好下降而出现回调。

三、 市场情绪与资金流向:风险偏好下降,避险情绪抬头

7月2日的下跌,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 市场情绪的转向。当宏观不确定性增加,或者部分行业出现利空信号时,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往往会下降。在这样的情绪环境下,资金可能会从风险较高的资产转向较为稳健的资产,或者选择暂时离场观望。

从 资金流向 来看,北向资金在7月2日出现了净流出,这是近期的一个值得注意的信号。北向资金通常被视为市场情绪的风向标,其大幅流出往往意味着外资对中国股市的信心有所减弱,这会对市场情绪产生进一步的负面影响。同时,国内公募基金等机构的发行情况,以及融资融券余额的变化,也可能反映出资金面的紧张程度和市场参与者的预期。

四、 特定事件与催化剂:可能存在的“诱因”

除了上述宏观和行业层面的分析,也需要关注是否有 特定的事件或催化剂 触发了市场的下跌。虽然在7月2日,并没有特别重大的、单一的“黑天鹅”事件发生,但一些零散的消息,例如:

监管政策的动态:任何关于行业监管的加强信号,都会对相关板块的估值产生影响。
国际地缘政治: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或者主要经济体之间的关系紧张,都可能间接影响到资本市场。
公司层面的负面信息:虽然不太可能影响到大盘的集体下跌,但个别权重股的利空消息,如果叠加市场整体疲软,也可能放大市场的恐慌情绪。

总结

综合来看,2021年7月2日股市的大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宏观层面,对通胀和货币政策收紧的担忧是主要驱动因素;行业层面,前期热门板块的回调释放了部分风险;市场情绪方面,风险偏好下降和资金流出的迹象表明市场正在进行风险调整。

对于投资者而言,面对这样的市场波动,关键在于保持冷静,深入分析下跌的原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做出投资决策。同时,也要关注未来可能的政策走向和经济数据,以便更好地把握市场机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权重砸盘,后续是涨是跌?】

这两天市场完全是在看权重的表演。昨天同花顺全A下跌-1.36%,但是银行、地产奋力护盘,上证50上涨1.05%,上证指数微跌了-0.07%。

结果今天用完了,直接就被核,上证50暴跌-3.59%,沪深300下跌-2.84%,权重大跌带动指数全面下行,上证下跌-1.95%,深证下跌-2.45%,科创50下跌-2.64%,创业板下跌-3.52%,如果只看这个市场表现,那妥妥股灾的节奏。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同花顺全A下跌-0.48%,中证500下跌-0.87%,两市约1700只上涨,2700只下跌,虽然赚钱效应也比较差,但是好像没有指数表现的那么惨。

盘中看到今天的下跌,我在想到底咋回事,去外面看了一圈,日、韩股市正常,美股期货正常,大宗商品期货正常,国债正常,欧洲股正常,就A股和港股暴跌,今天这个走势真的是自己人表演了。

从直接原因上看,就是上面讲到的权重在砸盘,那么权重为啥砸盘?基本面上找不到原因。

只能说,是有些人认为大庆之前有个裁判在护盘,会拉权重,那么现在利好出尽了,权重要跌,所以直接开跑。

而前期热门板块,几乎都被爆锤,饮料制造下跌-3.36%,医美概念下跌-2.62%,证券下跌-2.33%,白酒下跌-2.26%,国防军工下跌-1.59%。

关于后市,我认为持续下跌的概率比较小,因为从成交量上来看,今天其实还好,而且主要是权重砸盘,整体氛围其实还不错,我倾向于后市在60日均线,3500点附近企稳上行。

板块上看,今天采掘服务表现比较好,板块上涨1.96%,消息面上,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昨天盘后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的业绩预告,中国石油预计,2021年上半年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增长750亿元~900亿元,对应的净利润区间达450.14亿元~600.14亿元。

中国石化公告,2021年上半年的净利润预计365亿元到385亿元,较2020年同期实现扭亏为盈,增长约594亿元到614亿元,较2019年同期预计将增加16.6%到23.0%。

这个业绩说实话是非常不错的,中石油这个半年业绩应该是创历史新高,比2019年全年的净利润都高,中石化也类似,今年上半年的利润,是要高于2019年全年的。

最后还是看一下中报吧。

首先看一下券商股。昨天大批券商股给出了业绩预告,中金公司预告净利44亿~50亿,增长幅度为45%~65%;中国银河净利40.8亿~42.6亿,同比增幅约15%~20%;浙商证券净利8.5亿~9.2亿,增长幅度为30%~40%;东吴证券净利12.9亿~13.9亿,同比约增长35%;兴业证券净利22.7亿~26亿,同比增长40%~60%;还有招商证券、东方证券、财达证券、华创阳安,同比分别增长27%~37%,60%~80%,85%~125%,30%~60%。

这个业绩说实话还是不错的,而且目前券商股的估值并不是特别的高,去年以来估值消化了将近一年的时间了,这两天被这么爆锤,感觉还真的是有点冤。

长电科技昨天也公布了业绩预告,净利润约12.8亿,同比增幅约249%。长电属于芯片产业链上的封测环节,这个环节,国内做的还是不错的,长电去年全球的市占率排第三,通富微电排第五。

为什么这个环节国内做的好,主观原因肯定是产业链的努力,但是也有一定的客观原因。这个环节原来是和制造一起的,芯片制造完直接进行封测,但是后面随着产业链的精细化,封测这个环节逐步独立了出来,这个环节技术难度小,同时利润率也比较低,国外的大厂也不太愿意做,所以在这个缝隙中,国内慢慢做大了起来。

长电业绩这么好,一方面当然是因为疫情的原因,我国承接了很多东南亚和台湾转移出来的订单,另外一方面,是因为3D封装的兴起,给封测产业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3D封装,是在摩尔定律到极限的背景下,比较好的提升芯片性能的一个方法,该环节的技术含量相对较高,利润率也比之前的封测要高,所以相关封测企业将受益于市场容量扩大和毛利率提高的双重利好,大幅改善业绩。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