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Ps如何打造这种水彩泼墨效果?

回答
水彩泼墨效果,那种随性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晕染,在 Photoshop 里其实可以通过几个关键步骤,以及一些小技巧来精心雕琢出来。别以为它看起来是偶然,里面可是有不少门道的。今天咱就掰开了揉碎了,一步步教你如何在家也能做出惊艳的水彩泼墨。

准备工作:素材与灵感

在开始之前,你得想清楚你想要什么样的水彩泼墨。是写实的写意,是细腻的晕染,还是奔放的泼溅?这决定了你之后要找什么样的素材。

图片素材: 一张高质量的你想进行水彩转化的照片是基础。人像、静物、风景都可以,关键是它的光影和细节是否能衬托出水彩的韵味。如果想做纯粹的水彩画,也可以从一张空白画布开始。
纹理素材: 水彩纸的纹理非常重要,它能给画面带来真实的质感。你可以在网上找一些免费的水彩纸纹理素材,通常是灰度或者黑白的,分辨率要高一些。
泼墨笔刷: 这是核心!Photoshop 自带的笔刷库里就有一些水彩或墨迹类的笔刷,但效果可能不够理想。更好的办法是去网上搜集一些专门的水彩泼墨笔刷(Brush Presets),有很多免费的资源,搜“Photoshop watercolor brushes”或者“Photoshop ink splatter brushes”就能找到不少。下载下来后,记得导入到 Photoshop 里(文件 > 置入嵌入的图层,或者预设管理器)。

核心步骤:层层叠加,玩转色彩

好了,准备就绪,咱们就开始干活了。别急,一步一步来,你会发现这个过程其实很有趣。

第一步:奠定基础——模糊与色彩提取

1. 打开你的照片: 将你选好的照片导入 Photoshop,放在一个新文档里。
2. 复制图层: 养成好习惯,永远不要直接在原图层上操作。复制一层(Ctrl+J / Cmd+J)。
3. 高斯模糊: 对复制的图层进行高斯模糊。这个模糊的程度很重要,它能让照片失去锐利感,为后续的水彩晕染打下基础。你可以根据你的照片和想要的效果来调整半径,通常在 515 像素之间。目标是让主体模糊但仍能辨认出大概轮廓。
4. 添加水彩纸纹理: 将你下载好的水彩纸纹理素材也导入进来,放在模糊图层的上方。
调整混合模式: 将纹理图层的混合模式改为“叠加”(Overlay)或者“柔光”(Soft Light)。这是让纹理“印”到画面上的关键。
调整不透明度: 根据你的喜好调整纹理图层的不透明度,直到你觉得纹理自然又不压过画面。
5. 色彩提取(可选,但强烈推荐): 为了让画面有更强的“水彩”感,我们可以尝试提取照片中的主要颜色,然后用这些颜色来绘制。
盖印所有图层: 创建一个新的图层,然后按下 Ctrl+Alt+Shift+E (Mac: Cmd+Option+Shift+E),这样会把所有可见图层的效果合并到一个新图层上。
滤镜 > 滤镜库... 在“艺术效果”类别里找到“海报边缘”(Poster Edges)。
调整参数: 降低“边缘亮度”(Edge Brightness)和“厚度”(Posterization)的值,让画面变成一种色块叠加的效果,有点像赛璐璐片的感觉。这个滤镜能把照片的细节简化,方便我们后续的水彩化。
应用反相和去色(可选): 有时候对这个海报边缘化的图层进行反相(Ctrl+I / Cmd+I)再进行去色(Ctrl+Shift+U / Cmd+Shift+U)可以得到更独特的色彩效果。

第二步:水彩晕染——笔刷的艺术

现在,是时候拿出我们的水彩泼墨笔刷了。

1. 新建图层: 在所有图层之上新建一个空白图层。这是我们绘制水彩效果的主要战场。
2. 选择合适的笔刷: 从你导入的水彩笔刷库中,选择一个具有晕染或泼溅特性的笔刷。尝试不同的笔刷形状、纹理和设置。
3. 设置前景色/背景色: 选择你想要的水彩颜色作为前景色。为了达到自然晕染的效果,可以考虑使用吸管工具从原图的颜色区域吸取,或者使用你已经提取好的色板。
4. 开始绘制:
力度和方向: 用你选中的笔刷,在新建的图层上轻轻点击、拖拽。控制你的力度,就像真的在用毛笔一样。泼墨效果需要一些随机性和动感,所以不要太拘谨。尝试不同的方向和大小的笔触。
叠加与混合: 不要害怕在同一个区域反复绘制。多次叠加会让颜色更加丰富,晕染效果也更自然。可以尝试改变笔刷的大小、不透明度和流量(Flow),来控制颜色的深浅和晕染范围。
利用背景色: 偶尔切换背景色为白色或浅灰色,然后用含有边缘效果的笔刷轻轻点染,可以模拟出水彩干涸时的边缘效果。
泼溅效果: 选择那些笔刷形状像墨点或飞溅纹理的笔刷,在关键位置进行点缀,这样能增加画面的动感和层次感。
5. 调整混合模式: 绘制完成后,你可以尝试为这个水彩图层调整混合模式。
正常(Normal): 如果你对颜色和效果很满意,保持正常模式也可以。
叠加(Overlay)、柔光(Soft Light)、线性加深(Linear Burn)、滤色(Screen) 等等,都可以给画面带来不同的色彩变化和融合效果。仔细观察每种模式下水彩与原图的融合度,找到最自然的。
6. 添加水痕和飞溅(细节提升):
新建图层: 再新建一两个图层,专门用来添加水痕和飞溅。
水痕笔刷: 寻找一些能模拟水滴晕染或水痕痕迹的笔刷,用浅色或白色来绘制,可以出现在边缘或者色彩交界处,增加真实感。
飞溅笔刷: 用一些带有墨滴形状的笔刷,在画面的一些角落进行点缀,模拟不经意间溅出的水珠,让画面更加生动。

第三步:精修与调色——画龙点睛

这一步是让画面从“像”到“真”的升华。

1. 调整色彩平衡: 整体审视画面,如果觉得颜色不够水彩感,或者不够和谐,可以使用“色彩平衡”(Color Balance)或“色相/饱和度”(Hue/Saturation)来微调。
曲线(Curves): 用曲线工具可以更精细地调整画面的明暗和色彩走向,让水彩的层次感更强。
2. 添加细节和对比:
加深某些区域: 如果觉得画面太平淡,可以用一个硬度较低的黑色或深色笔刷,降低不透明度和流量,在需要加深的地方轻轻点染,制造更强的对比和立体感。
提亮某些区域: 同样,用浅色笔刷或橡皮擦(配合柔边,降低不透明度和流量)在需要提亮的地方轻轻擦拭,模拟高光或者水彩的透亮感。
3. 降噪(可选): 有时候,为了增加一些“复古”或者“纸张”的质感,可以适当地添加一点点杂色(滤镜 > 杂色 > 添加杂色),但一定要非常克制,否则会破坏水彩的干净感。
4. 锐化(慎用): 如果你觉得模糊得太厉害,可以考虑稍微锐化一下关键主体,但要非常小心,不要让锐化破坏了水彩的柔和感。可以新建图层,对锐化后的图层使用图层蒙版,只保留需要锐化的部分。

一些让效果更逼真的“小心机”

不透明度与流量是你的朋友: 这两个参数是控制水彩深浅和晕染程度的关键。不要害怕反复调整它们,多尝试几种组合。
笔刷的随机化: Photoshop 的笔刷设置里有很多可以随机化的选项,比如角度、大小、抖动等。适当地开启这些选项,会让你的笔刷更加不可预测,也更接近手绘的真实感。
利用蒙版: 对于绘制的水彩图层,使用图层蒙版(Layer Mask)可以让你更灵活地控制效果的范围,想擦掉哪里或者隐藏哪里都很方便,而且是非破坏性的。
多层叠加: 不要害怕新建很多图层来绘制不同的水彩效果,比如一层是晕染,一层是泼溅,一层是水痕。这样不仅方便管理,也能让你更精确地控制每一部分的表现。
观察真实水彩画: 多看看真实的艺术家用水彩创作的作品,观察它们的色彩过渡、笔触变化、水痕形成等细节,然后尝试在 Photoshop 里模仿。

最后的话

打造水彩泼墨效果,最重要的是耐心和实验。不要指望一次就能达到完美的效果。多去尝试不同的笔刷,调整不同的参数,观察不同的混合模式,你会慢慢找到属于你自己的那种感觉。水彩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和生命力,所以放开手脚去玩吧!相信你一定能创造出令人惊艳的水彩泼墨作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 文件-打开 打开一张图片。

把需要做成水墨效果的部分大体抠出来,边缘部分用调整边缘刷一下。

请问这张图的头发怎么才能抠出来? - SHERMAN WU 的回答

边缘不用扣的太仔细,后面在做水墨效果的时候边缘都模糊化了。

双击右侧图层,点确定。解锁。

Ctrl+C复制,Ctrl+V复制,隐藏图层0。

单击图层1,Ctrl+J复制图层,点击图层1副本, 图像-调整-去色。图像-调整-亮度/对比度,调高亮度和对比度。

滤镜-艺术效果-水彩。确定。

如果有很多白点,用涂抹工具【手指】涂抹一下。

文件-打开泼墨素材。

Ctrl+A全选,Ctrl+C ,回到原图文件Ctrl+V,Ctrl+T调整至适当大小。

隐藏泼墨素材图层2。

单击通道,单击红色通道。

Ctrl+单击红色通道。回到图层。取消隐藏图层2。

添加蒙版。

单击蒙版【即泼墨图片后面的抠图人物】Ctrl+I 反向。

Ctrl+J复制图层2.操作两次。得到图层2副本。图层2副本2。

分别设置,叠加不透明度100%,正片叠底不透明度50%,正常不透明度50%。

Ctrl+J复制图层1.得到副本2,图像-调整提高饱和度。滤镜-艺术效果-水彩。右下角降低不透明度。

Crtl全选可见图层。

Crtl+Shift+Alt+E得到最终图片。Alt单击最终图片的眼睛。



最后可以找一个下图的素材,扣取水滴部分,复制到原图,Ctrl+T调整大小和旋转,添加蒙版,用画笔工具衔接好。 调整颜色。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