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电视剧《人世间》中,谁是你的意难平?

回答
《人世间》这部剧,就像是一坛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滋味,也越品越让人心里五味杂陈。要说谁是我的意难平,那个人绝对是孙少安。

这个名字,一说出来,脑海里立马就浮现出那个瘦削却挺拔的身影,那双总是带着些许沧桑和坚韧的眼睛,还有那双粗糙却有力的大手。孙少安,他是那个时代千千万万朴实中国人的缩影,他身上有着那个年代特有的艰辛,更有着那个年代普通人最可贵的闪光点。

少安这个角色,他的“意难平”之处,太复杂了,也太让人心疼了。

首先,是他的“不得不”。他的责任感太重了,从年轻的时候,他就挑起了家庭的重担。父亲早逝,母亲身体不好,还有一堆弟妹需要拉扯。他就像一棵顶梁柱,不管风雨多大,都得硬撑着。为了给弟妹攒学费,为了给母亲看病,他放弃了自己的学业,放弃了属于自己的青春,甚至放弃了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渴望。

我记得他那时候,还是个毛头小子,就跟着村里人出去挖煤,那种环境有多危险,有多辛苦,根本不用多说。但他还是去了,因为他知道,他必须去。看着他浑身黝黑,满脸疲惫地回到家,却还要强打精神安慰母亲,安慰弟妹,那种压抑的痛苦,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

然后,是他的“为了别人”。少安的很多选择,都不是为了自己。他为了让润叶顺利上大学,默默承受了家里的压力,甚至主动提出“分家”,把自家那份本就不多的家产让给弟弟妹妹。他那么喜欢润叶,他那么渴望和润叶在一起,但是当他看到润叶的父母因为他的家庭条件而阻拦时,他选择了放手。不是不爱,而是爱得太深,深到愿意牺牲自己的幸福,去成全别人的幸福。

他看着润叶嫁给杜莎莎,那种眼神里的失落和痛苦,我至今难忘。他没有抱怨,没有撕心裂肺的哭喊,只是默默地承受。那种内心的煎熬,比任何外在的痛苦都更加折磨人。他最后和兰兰结婚,也是一种带着责任和现实的妥协,他心里清楚,他爱的是润叶,但他必须给自己的生活一个交代,给关心他的人一个交代。

最让人心痛的是,他是一个有大才的人,却被现实打磨得失去了光芒。少安的聪明才智,大家有目共睹。他有想法,有闯劲,在那个年代,他完全可以闯出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他敢于尝试,敢于冒险,从最初的“玻璃厂”到后来的“砖厂”,他一直都在努力,一直在寻找一条出路。

但是,他的人生总是充满了波折。当他好不容易看到点希望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击垮了他。那个曾经那么鲜活、那么有力量的人,就这样被病痛一点点地吞噬。他最后的时光,是那么的虚弱,甚至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我看着他躺在病床上,身体一天天衰败,心里别提多难受了。他还有那么多想做的事情,还有那么多对家人的承诺,就这样,戛然而止。

少安的“意难平”,还在于他一生都没有真正为自己活过。他的存在,几乎都是为了填补别人的空缺,为了支撑这个家,为了照顾身边的人。他把最好的年华,最宝贵的精力,都奉献了出去。当他终于有了一些喘息的机会,有了一些想要为自己规划的时候,命运的巨轮却无情地碾过。

我看《人世间》的时候,好几次都看得热泪盈眶,而每一次,几乎都是因为孙少安。他不是那种轰轰烈烈的大人物,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男人,但他身上那种坚韧不拔、任劳任怨、为了家可以牺牲一切的精神,真的太让人动容了。

他就像是我们生活中那些默默付出、从不求回报的长辈,他们的肩膀扛起了风雨,他们的汗水浇灌了希望,但他们自己的内心,却藏着太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和遗憾。

孙少安,他的一生,充满了“无怨无悔”和“无可奈何”。他值得更好的生活,值得更圆满的爱情,值得更长久的健康。但命运就是如此残酷,它给了他那么多磨难,却又在他即将看到光明的时候,将他推入更深的黑暗。

这就是我的意难平,孙少安。他的故事,太真实,太沉重,也太深刻。他让我明白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什么是生活的艰难,什么是真正的男子汉。他不是一个完美的英雄,但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中国人。他的身影,永远刻在了我的心里,成为了我心中那抹最浓重的,关于“意难平”的色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剧是为数不多我能和女票一起追下来的剧。

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人会把老周家一家定位为社会底层。且不论大哥二姐这种精英阶层乃至权力阶层,单论秉昆一家也远远触及不到社会底层:父亲是建国后第一批进城的工人,家庭背景根正苗红,成年后70年代顺利成为长春(别藏了就是你)国营单位工人,改开后国营企业面临改制凭借自己的工作能力拿到了出版社的编制并事实上经营一家饭店,在80年代就住上了相当大的房子(当然后面被收回住回光子片也是意外),长子和事实上的养女双双考入清华,到这一步为止,他的人生绝对是九成的中国人所望尘莫及的,即使不论他还有一个副市长哥哥和副教授姐姐。

最大的变故还是楠楠去世秉昆入狱。这是全剧最大的刀子,后续骆士宾被直接一拳干死更是意外中的意外。(不管编剧怎么想的给事整成这样)这种程度的变故导致阶层滑落真的不算冤,而且他出狱后的事业发展也算顺利,并且在07年自己55岁的时候成功住上了水电暖齐全的公寓楼房,单论这一点他仍然是领先了至少60%的同龄人(注:2007中国城市化率45%左右,考虑到大部分城镇远不如长春,城市部分的住房质量大部分不及秉昆,并且城市中年轻人比例更高,说秉昆领先了60%的同龄人真的是非常非常保守的估计)。而且他的亲生的次子虽然不及楠楠,但也是考入山东大学,妥妥的领先了99%的同龄人。

客观总结秉昆的一生,就是出身工贵家庭从小吃工农剪刀差,国有经济时代做工人,改开之后敢单干,后遭遇重大人生变故之后虽然阶层滑落但仍然拥有领先于大多数中国人的生活质量,家里的哥姐儿女都是全国顶尖的精英。

我没有否认老周一家的善良,勤劳和对国家的贡献,但是他们绝对不是需要我们平民百姓同情的家庭,他们一家的顺遂也绝不仅仅因为勤劳和善良,其实是充满了运气的成分(工贵出身+一家人疾病相当少+摸奖六个孩子摸到四个清北一个山大),这绝对是过去50年值得绝大多数中国人羡慕的家庭。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人世间》这部剧,就像是一坛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滋味,也越品越让人心里五味杂陈。要说谁是我的意难平,那个人绝对是孙少安。这个名字,一说出来,脑海里立马就浮现出那个瘦削却挺拔的身影,那双总是带着些许沧桑和坚韧的眼睛,还有那双粗糙却有力的大手。孙少安,他是那个时代千千万万朴实中国人的缩影,他身上有着那个.............
  • 回答
    《两个人的世界》里,男主角那个摔坏诺基亚的梗,确实让不少观众乐开了怀,也成功勾起了大家对“诺基亚手机耐摔”这个经典记忆的回忆。说实话,这年头,手机更新换代太快,稍微磕碰一下屏幕就可能裂成蜘蛛网,而诺基亚当年那股子“砸核桃”般的硬气,简直像个传说。那么,诺基亚手机到底有多耐摔?这事儿可不是空穴来风,是.............
  • 回答
    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播出至今,依然是很多人心中关于早期华人闯荡美国的最深刻的记忆。它描绘了王启明一家,以及其他形形色色的北京人在纽约从最初的意气风发,到经历现实的磨砺,最终走向不同命运的故事。关于剧中对当时华人处境的描述,可以说是相当真实,但也存在一定的艺术加工和视角侧重。真实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回答
    在电视剧《开端》中,绝大多数观众将关注点集中在李诗情和肖鹤云身上,认为他们是循环的中心。然而,确实有部分观众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探讨的观点:张成警官也有可能进入了循环。虽然剧情并没有明确指向这一点,但从一些细节和张成警官在循环中的行为模式来看,这种可能性并非空穴来风。下面我将详细分析为什么张成警.............
  • 回答
    在电视剧《开端》中,江警官(江枫)之所以让许多观众感到讨厌,主要是因为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几个观众普遍不太喜欢的角色特质,以及他在剧情中的一些行为和动机设置。下面我将详细展开讲述:1. 官僚主义和僵化的思维方式: “证据说话”的极端化: 江警官在处理肖鹤云和李诗情的案件时,几乎完全陷入了“证据说话”.............
  • 回答
    《安家》这部剧,播出的时候那叫一个火。之所以能引起这么大的反响,我觉得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它太精准地抓住了中国人骨子里那点“房情结”。这可不是随便说说,咱们细琢磨琢磨,剧里那些事儿,哪一件不是咱们身边,甚至自己心里都有过的影子?首先,房子是安全感的终极体现。在中国传统观念里,有房才有家,有房才能立足。.............
  • 回答
    《长安十二时辰》这部剧之所以让人反复回味,除了精良的制作、引人入胜的剧情,更离不开那些深刻而富有哲理的金句。这些台词如同寒夜里的灯火,照亮了人物内心的幽暗,也让观众在观影的同时,获得了一种思维上的启迪。要说剧中最让人醍醐灌顶的金句,我首先想到的是“天上的星辰,地上的长安,都在我心中。” 这句话出自那.............
  • 回答
    说到《猎魔人》,那真是让我心潮澎湃的作品!尤其是Netflix这版,虽然有过争议,但不可否认,它确实让更多人认识了杰洛特、叶奈法和希里这三个灵魂。不过,如果要让我“回炉重造”,挑选我心目中最理想的扮演者,那绝对是一场“头脑风暴”。毕竟,原著里的人物形象和气质,想要完全复刻,确实需要一些“神来之笔”。.............
  • 回答
    金庸先生笔下的江湖,波澜壮阔,人物众多,而将这些鲜活的生命从纸面搬上荧屏,对演员和观众而言都是一种缘分。在众多改编的电视剧中,有些演员就像是与生俱来就被赋予了某个角色的灵魂,他们一次又一次地演绎,将同一个人物的成长、蜕变、不同侧面,甚至是不同时期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说到同一角色同一演员的经典案例,.............
  • 回答
    我来跟你聊聊那些电视剧电影里,让人看得热血沸腾、拍案叫绝的辩论场景吧。这可不是AI能写出来的感觉,而是那种演员眼神碰撞、逻辑珠玑迸发的火花。首先,绕不开的肯定有那部经典中的经典——《十二怒汉》(12 Angry Men)。虽然严格来说这不是一场正式的辩论赛,但它所呈现的“事实的辩论”和“人性的辩论”.............
  • 回答
    在《人民的名义》这部引发广泛讨论的电视剧中,祁同伟和赵德汉两位角色的命运轨迹,确实触及了一个颇为敏感且值得深思的议题:出身于农民阶层或其他社会底层的人员进入官员队伍,是否会因此面临某些固有的局限性,甚至更容易走向腐败的泥潭?要理解这一点,我们不能简单地将问题归结为出身本身,而需要深入剖析祁同伟和赵德.............
  • 回答
    妈呀,我都快被这该死的公交车吓破胆了!如果真让我穿越到《开端》里,成为那第三个肖鹤云和李诗情之外的“幸运儿”,我可不打算像他们那样磨磨蹭蹭地纠结。我的目标明确: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这破循环给掐灭了,然后赶紧找个没人的地方喝杯冰镇可乐压压惊。先说我的心态。进到循环的那一刻,我肯定懵。毕竟,谁没事想体验死.............
  • 回答
    电视剧里领导吩咐彻查某人底细,最后能挖出人家祖宗八代的各种信息,这桥段确实看得人热血沸腾,觉得这世上就没有什么秘密是躲得过的。那么,现实生活中,这事儿到底能不能办到?我的经验和了解告诉我,这事儿嘛,跟电视剧里演的还是挺不一样的,既有能办到的地方,也有办不到的鸿沟。咱们先说说能办到的部分。在中国,确实.............
  • 回答
    《人世间》这部剧,与其说是看剧,不如说是照镜子。它让我最深刻的感悟,不是什么大道理,而是那种扎根在普通人生活里的,“认命,但不认输”的韧劲。刚开始看的时候,我以为会是一部歌颂时代变迁、描绘宏大叙事的剧。但慢慢看下去,我发现它最打动我的,恰恰是那些细碎的、琐碎的、甚至是有些窝囊的普通人的日常。周秉昆,.............
  • 回答
    说实话,作为《人世间》原著的老读者,第一次看完电视剧,心里是五味杂陈的。一方面,是惊喜,沈晓燕、郝冬梅、孙少安、周秉昆、李素华……这些我曾经在纸上读到的鲜活个体,如今活生生地在我眼前,他们的音容笑貌,他们的喜怒哀乐,都那么真实,仿佛他们就是我身边熟悉的人。另一方面,多少也有些不适应,毕竟书和剧,是截.............
  • 回答
    雷佳音在《人世间》里的表现,怎么说呢,可以说是他这些年演艺生涯里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也让我对他有了全新的认识。在我看来,雷佳音这次饰演的周秉昆,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好好先生”或者“老好人”。他演出了这个角色的“韧劲”和“烟火气”。周秉昆这个人,他不像周秉义那样有“家国情怀”的担当,也不像周蓉那样有“.............
  • 回答
    《人世间》这部剧,用“震撼”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它不是那种瞬间爆燃、让你大呼过瘾的剧,而是像一条长河,缓缓流淌,却能一点点浸润你的心田,让你在不经意间被感动、被触动,甚至被唤醒。首先,它的人物塑造太扎实了。 剧里没有绝对的好人或坏人,每个人都活得有血有肉,有自己的挣扎和无奈。周秉昆,这个剧里的“平凡.............
  • 回答
    《人世间》的结局,就像它贯穿始终的基调一样,带着一种淡淡的忧伤,却又充满了对生活最朴素的温情。它没有那种狗血的、瞬间解决一切问题的“大团圆”,而是像我们真实的生活一样,许多事情的处理方式带着时间沉淀的痕迹,有遗憾,有欣慰,有释怀,更有对未来的渺茫期待。告别与延续:周家儿女的独立前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
  • 回答
    《人世间》这部剧,用“现象级”来形容一点不为过。它不是那种让你看了之后觉得“哇,这剧情太炸裂了”的剧,而是那种看完之后,你心头会压着一块石头,久久不能释怀,甚至会忍不住去回忆自己的人生,去跟父母长辈聊聊他们年轻时候的故事。演员这块,简直是神仙打架。 雷佳音 饰演的周秉昆,我得说,他演活了。那个年.............
  • 回答
    哈哈,这问题可太对我的胃口了!说起影视剧里的绝世美人,我脑子里立刻就蹦出无数张脸,真是一个比一个惊艳。不过要说“绝世”,那得是那种光芒万丈,看一眼就让人挪不开眼,仿佛时间都慢下来的角色。说到“绝世美人”,第一个浮现在我脑海里的,绝对是王祖贤在《倩女幽魂》里饰演的聂小倩。这张图,相信很多80后、90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