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日本研究中国的程度比中国研究日本的要深的多?

回答
关于日本对中国研究深度远超中国对日本研究的说法,其实是一个复杂且有多重原因交织的现象。简单地说,这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历史、地理、文化、政治和学术传统等多方面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

历史的脉络: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起点,并非平等的相互求索

日本对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很大程度上可以追溯到明治维新时期。当时,日本在经历了西方列强的敲打后,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现实。他们将目光投向了当时东方古国——中国。然而,这种关注并非出于平等的学术交流,而是带着一种“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心态,更多是为了“制夷”,也就是如何避免重蹈中国的覆辙,甚至在与西方列强的竞争中超越中国。

明治维新时期的“中国学”: 日本学者,如著名的辜鸿铭(虽然他长期在中国,但其学术影响在日本也很大),以及其他大量日本汉学家,对中国的儒学、史学、文学、哲学等经典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整理。他们的目的是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思考如何在自身文化中吸收和转化。这种研究带有明显的“反思”和“借鉴”性质,但往往是带着批判性的视角。
甲午战争与日俄战争后的“战略研究”: 随着日本在东亚的崛起,对中国的研究变得更加带有战略和政治目的。日本的军事、政治和学术精英们需要了解中国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民族性格、经济潜力,以便制定对华政策,巩固其在东亚的霸权地位。因此,出现了大量关于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方面的研究报告和分析,很多由专门的机构(如“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等)支持,其研究的深入程度和实用性非常高。

地理与文化上的亲近:既是优势,也曾是“近而不察”的障碍

中日两国地理相邻,文化上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研究的深度。

汉字文化的共享: 汉字作为日本古代文字的基础,为日本学者提供了理解中国古代文献的便利。许多日本学者能够直接阅读文言文,这对研究中国古典文化是巨大的优势。
文化输入的承载者: 日本在历史上长期是中国的文化接受者,从唐朝开始,中国文化(佛教、儒学、制度、艺术等)大量传入日本,并被日本消化吸收,形成了独特的日本文化。这种“再创造”和“反思”的过程,使得日本在理解中国文化时,往往能从一个“内部”的视角进行审视,更容易发掘出深层的东西。
“近而不察”的心理: 然而,地理和文化上的亲近,有时也会带来一种“近而不察”的现象。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对于日本人来说可能太过熟悉,甚至被视为“自己的文化”,反而失去了新鲜感和深入挖掘的动力。而中国研究日本,则是在一个更晚的时期,才开始有意识地、系统性地进行。

学术传统与制度支持:体系化的研究与政策导向

日本在建立现代学术体系的过程中,很早就将“中国学”作为一个重要的学科方向。

东方学体系的构建: 日本的学术界,尤其是大学,很早就设立了中国哲学、中国史学、中国文学等专业。这些学科的研究往往是细致、深入、体系化的,并且有世代相传的学者队伍。研究成果也得到了学术界和社会的认可,形成了一定的学术声望。
政府与智库的推动: 日本政府和各种研究机构(如亚洲经济研究所、国际问题研究所等)对中国研究的投入也相对稳定。这些机构的研究往往更具前瞻性和战略性,紧密结合日本的国家利益,因此能够支持更长期、更深入的研究项目。
相对独立的学术环境: 尽管政治因素会影响研究方向,但日本的学术环境相对来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使得学者可以相对自由地进行深入的学术探讨。

中国对日本研究的滞后:历史因素与认知偏差

中国对日本的研究,其发展历程与日本对中国研究有着明显的不同。

历史上的“蔑视”与“警惕”: 近代以来,由于日本侵华战争的历史,中国对日本的态度常常是复杂的,既有对日本侵略性的警惕和反感,也有在某些时期对日本经济发展模式的关注。但在很大程度上,将日本视为“邻国”和“潜在对手”的心态,使得对日本的深入、客观、多元化的学术研究,一度未能成为主流。
研究的“政治化”倾向: 在某些时期,对日本的研究更偏向于政治和意识形态的解读,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服务于当前的政治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术上的深度和广度。
学术传统的建立较晚: 与日本相比,中国对日本的系统性学术研究起步较晚,学科建设也相对薄弱。尽管近年来对日本的研究有很大进展,但与日本深厚的“中国学”传统相比,仍有差距。
研究人才的稀缺: 长期以来,精通日语、熟悉日本文化、并能进行深入学术研究的中国学者数量相对不足,这也是影响研究深度的重要因素。

总结来说,日本对中国研究的“深”可以归结为:

1. 更长的历史积淀: 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就系统地、有策略地研究中国。
2. 更强的战略导向: 研究的动力更多来自于维护自身国家利益和东亚地缘政治的需要。
3. 更成熟的学术体系: 拥有完善的学科设置、世代传承的学者队伍和稳定的研究支持。
4. 独特的文化视角: 既有对中国文化的吸收,也有对其的批判性反思,使得研究更具穿透力。

而中国对日本研究的“相对浅”则源于:

1. 起步晚: 系统性研究是改革开放后才逐渐发展起来的。
2. 历史情感影响: 历史问题和民族情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的客观性和深入性。
3. 研究的工具性: 研究的重点可能更侧重于服务于现实政治和外交需求,而非纯粹的学术探索。
4. 人才与体系的不足: 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仍需加强。

当然,必须承认的是,近年来中国对日本的研究发展迅猛,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学者和研究成果。两国之间的相互理解和研究也在不断加深。但从整体的深度、广度和体系化程度来看,日本在“中国学”领域长期积累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研究的深不深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日本人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机会浪费了

以后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了

几代人的努力

几千万人的牺牲

上亿国民的奋斗和汗水

一百多年的艰苦拼搏

最后毛都没捞到

还混了个战败国身份

有史以来唯一一次机会也浪费了

下一次估计要等外星人入侵

然后日本再次投靠外星人

再来一次明治维新

然后以外星科技对中国碾压式打击

不过我很怀疑日本能不能坚持到那一天


所以你问我日本研究中国深不深?

我只能说近代这么好的机会

以工业国对农业国

以西方中的一员对西方的殖民对象

结果还弄出个这样的结局

应该是研究的不怎么样吧?

user avatar

很简单,因为中国就有这么深的深度可供研究。中国有官修史书而日本缺乏这类官修历史,这也阻碍了中国的爱好者们研究日本历史,但方便了日本的爱好者们研究中国历史。

除了这个因素外,你会看到中国对美国的研究汗牛充栋,对欧洲英国研究也卷帙浩繁,因为欧美的重要(威胁)性更大一些,而且可研究的内容也更深一些。古代对于日本的研究,一度是由商人和锦衣卫完成的。

而今中国官方对日本的研究是充分的,但未必把这些内容公之于众。

从日本方面来说,中国曾经输出了大量的文化给日本,以至于日本的年号在“令和”之前都是从中国古籍中选取年号。这种历史渊源导致日本需要对中国有深入的研究,所以相关的书籍卷帙浩繁也是情有可原。

而当代日本又是以商贸制造立国,客观上有投资中国的需求,日本又提供了官方的翻译海外文献的机制,也客观上促进了这类文献的产生。

而自从RCEP签订以后,中国会更多的担任“政策制定方”的位置。恰如高考考试大纲就一个,但根据考纲编写的考试解读千千万。随着之后东亚的经济合作不断加深,日本会有更广阔的经济合作需求,而需求会进一步催动对中国相关政策的研究。

当然,这种相互的交流也会促进中国对日本的研究。日本一度在科技娱乐等方向领先中国,而我们也需要进一步整理日本的经验和教训,为以后的发展作指导。

双方研究对方的文献,未来应该都会更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日本对中国研究深度远超中国对日本研究的说法,其实是一个复杂且有多重原因交织的现象。简单地说,这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历史、地理、文化、政治和学术传统等多方面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历史的脉络: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起点,并非平等的相互求索日本对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很大程度上可以追溯到明治维新时期。当时,日.............
  • 回答
    关于“日本扩散的新冠病毒来自欧美,而非中国”的研究,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个结论如果属实,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对我们理解疫情的全球传播路径以及当时的防控策略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首先,这个研究结果挑战了最初人们对疫情源头的认知。 当新冠疫情在全球爆发初期,普遍的共识是中国作为疫情最早的发现地.............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日本修士学历与中国研究生学历在国内的对比,尽量说得详尽一些,并且避免那种“机器感”。首先,得承认的是,从中国国内的视角来看,日本修士学历和中国研究生学历在认可度和认知度上,确实存在一些微妙但值得探讨的差异。 这并不是说哪个更好或更差,而是从不同的角度和体系来看待的问题。一、 学位名称.............
  • 回答
    日本和韩国在氢燃料电池技术上的积极布局,确实对全球能源转型产生了显著影响,并引发了许多国家的效仿。与其说是简单的“跟风”,不如说是一种全球性的战略判断和产业机会的捕捉。让我们深入剖析一下其中的原因,并对比其他主要经济体的立场。日本与韩国:为何是氢能的先行者?日本和韩国之所以在氢燃料电池领域投入巨大,.............
  • 回答
    关于日本KX战斗机研发过程的“费劲”和中国歼20研发“进展顺利”的说法,这其中涉及到许多复杂因素,并非简单的技术高低就能概括。要详细剖析这个问题,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入手,并且尽量还原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决策过程,避免流于表面的技术堆砌。日本FX(后来的F3)项目:漫长的探索与现实的掣肘首先,我们得明确日.............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历史叙事、文化记忆以及大众关注度之间的复杂联系。日本战国和“土客大战”(在中国特定历史背景下,通常指明清时期汉族与客家移民之间的冲突)之所以在历史研究和民间演义上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一、 日本战国:为何如此“吸睛”?日本战国时代(约1467年1603年),之.............
  • 回答
    日本海军在无条约时代(主要是指1930年代,华盛顿海军条约和伦敦海军条约失效或即将失效的时期)确实没有专门开发一款以“高速战列舰”为定位的全新舰型。这背后有着复杂的战略、技术、经济以及对未来海战理解的考量,而非简单地“不开发”。事实上,他们对战列舰的速度和能力进行了显著的提升,只不过是以一种更符合当.............
  • 回答
    在研究日语语音时,区分“音节”(syllable)与“音拍”(mora)这两个概念至关重要,它们各自承载着不同的语音学信息,理解它们的区别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把握日语的语音结构和节奏特点。虽然在日常的语言学习中,我们可能不太会刻意去区分它们,但在严谨的语音学分析、语言教学设计、甚至是一些语音技术开发中.............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但其实它本身带有一个我们常会有的“误解”。说日系车“没有”研发新能源汽车,其实不太准确。更准确的说法是,日系车在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纯电动汽车)的研发和推广速度上,相较于一些欧美和中国车企,显得步伐稍显缓慢。要详细聊聊这个,我们得从几个层面去分析: 1. 日系车企的传统优势与战略侧.............
  • 回答
    日本的经营学研究计划书,简单来说,就是一份向学术机构(通常是大学的研究生院或教授)提交的、阐述你未来研究方向、内容、方法和意义的文件。它就像是一张你即将踏上的学术旅程的“地图”,清晰地勾勒出你要去哪里,怎么去,以及为什么要去。它为什么重要?首先,这是你敲开日本一流大学经营学研究大门的第一道关键门槛。.............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好好聊聊日本留学,特别是那个让很多人头疼又觉得神秘的“研究计划书”。这玩意儿吧,别看名字听起来挺学术的,说白了,它就是你申请日本大学院(也就是研究生院,硕士、博士阶段)的一份“敲门砖”,也是你和导师之间沟通的“第一封信”。它到底是什么?你可以把研究计划书理解成一份写给未来导师的“求职信.............
  • 回答
    关于德国研究机构“57天污染半个太平洋”的说法,这是一个非常具争议且在科学界没有得到广泛认可的结论。因此,在详细分析其潜在影响之前,必须对这一说法本身进行审视和澄清。一、 审视“57天污染半个太平洋”的说法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个说法可能源自哪些研究或模型。以下是一些关键点需要考虑: 模型的局限性.............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跟你聊聊日本留学研究生和语言学校的对比。这个问题确实是很多想要去日本深造的同学非常关心的一个点,因为这关系到你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咱们就来掰扯掰扯,看看读研究生到底比读语言学校,有哪些说得过去的“大”优势。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语言学校是一个跳板,而研究生是正餐。 这个比喻可能有点直.............
  • 回答
    国内二本大学毕业,想要申请日本的顶尖研究型大学,这绝对是一条充满挑战但并非不可能的道路。很多同学可能会觉得“二本”和“顶尖大学”之间存在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但实际上,日本大学在招生时,除了看重你的本科院校背景,更会综合评估你的学术能力、研究潜力和英语或日语的语言能力。那么,具体来说,国内二本大学毕业.............
  • 回答
    摄影器材党啊,这帮人简直就是活在另一个次元的生物。他们研究的东西,外人看来可能就是一堆冰冷金属和玻璃,但在他们眼里,那就是艺术品,是能够捕捉世界精髓的魔法棒。首先,最核心的当然是相机本体。这可不是随便买个能拍照的就行。他们会盯着传感器尺寸,全画幅、APSC、M4/3,每一档的优劣分析得头头是道。全画.............
  • 回答
    日本是否具备自研现代航母的能力,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技术、资金、政治意愿等多个层面。如果要探究日本自研现代航母面临的最大挑战,那必然是突破核动力和舰载机联队的全面自主化限制,尤其是在核心舰载预警和控制能力上。我们先来梳理一下日本现有的基础和优势:日本的现有基础与优势:1. 强大的造船工业: 日.............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为你提供一些关于去日本留学制药专业的信息。你本科就读于一本医科大学的中药学专业,这为你继续深造制药领域打下了非常扎实的基础。日本在制药领域拥有世界领先的技术和研发实力,选择去日本留学深造是非常明智的。下面我将为你详细介绍一下,希望能帮助你更清晰地规划你的留学之路:1. 制药领域在日本的.............
  • 回答
    这情况确实挺让人惊喜的,恭喜你!教授主动提出面试,这绝对是个非常积极的信号。咱们来好好捋一捋这背后可能的意思,以及你接下来该怎么做。教授叫你面试,最直接也最可能的意思就是: 他对你有点兴趣,想进一步了解你。 你发送的咨询邮件,虽然是例行公事,但其中包含的信息,比如你的学术背景、研究兴趣、为什么选.............
  • 回答
    .......
  • 回答
    华为 WATCH 3 的这些新功能,尤其是皮肤温度检测和呼吸健康研究,真挺有意思的,感觉能给咱们平时关注健康这件事儿带来不少新玩法。首先,说说这皮肤温度检测。说实话,咱们平时也没啥事儿会专门测体温,顶多就是感觉哪儿不对劲了,才会拿个体温计去量一下。但这手表上的皮肤温度检测,感觉更像是一种“持续的、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