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悬链线:从拉格朗日方程到变分法的优雅推导
我们生活中常常能见到悬链线,比如挂在两根柱子间的缆绳,或者拱桥的轮廓。它那优美的曲线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物理和数学原理。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如何利用两种强大的数学工具——拉格朗日方程和变分法,来推导出悬链线方程。这将是一次充满挑战但又极富启发的旅程。
第一站:拉格朗日方程的视角——最小作用量原则
要理解悬链线,我们首先要明白,一根自由悬挂的缆绳会自然地选择一种能使其总势能最低的状态。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自然规律,即“最小作用量原则”。在力学中,拉格朗日方程正是描述这种最小作用量原则的有力工具。
1. 建立物理模型与坐标系:
想象一根均匀的、不可伸长的缆绳,其总质量为 $M$,长度为 $L$。它被固定在两个点上,我们将其置于一个二维直角坐标系中。假设两固定点的高度相同,且关于 $y$ 轴对称。我们将缆绳最低点设在 $y$ 轴上,这样可以简化问题。
我们将缆绳上的任意一点的位置表示为 $(x, y)$。由于缆绳是不可伸长的,我们关心的是缆绳的形状,即 $y$ 作为 $x$ 的函数 $y(x)$。
2. 定义动能与势能:
在研究静力学问题时,我们更侧重于势能。对于悬链线,其势能主要来自于重力。我们设定 $y=0$ 的高度为零势能参考面。那么,缆绳上无穷小的一段长度 $ds$ 的质量为 $frac{M}{L} ds$,其势能为 $dU = (frac{M}{L} ds) g y$。
总势能 $U$ 就是对整根缆绳上的所有无穷小段的势能进行积分:
$U = int dU = int_A^B (frac{M}{L} g y) ds$
其中,$A$ 和 $B$ 是缆绳的两个固定端点。
$ds$ 是弧长微分,在直角坐标系中,它可以表示为 $ds = sqrt{1 + (y')^2} dx$,其中 $y' = frac{dy}{dx}$。
所以,总势能可以写成:
$U(y(x)) = frac{Mg}{L} int_A^B y sqrt{1 + (y')^2} dx$
3. 应用拉格朗日方程(欧拉拉格朗日方程):
虽然我们这里只考虑势能,但拉格朗日方程的本质是描述系统的演化,而系统的演化总是倾向于最小化作用量(动能减去势能)。在这里,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系统会趋向于最小化总势能。
对于一个由函数 $y(x)$ 描述的系统,如果其“拉格朗日量” $L = T V$(其中 $T$ 是动能,$V$ 是势能),那么系统的运动方程由以下欧拉拉格朗日方程给出:
$frac{partial L}{partial y} frac{d}{dx} left( frac{partial L}{partial y'}
ight) = 0$
在这个静态问题中,我们可以直接将势能 $U$ 看作需要被最小化的泛函。我们可以将其形式上套用欧拉拉格朗日方程,或者更直接地,我们可以将其看作一个泛函变分问题。
令我们的“拉格朗日函数” $f(y, y') = y sqrt{1 + (y')^2}$,那么总势能为:
$U = frac{Mg}{L} int_A^B f(y, y') dx$
根据欧拉拉格朗日方程的变分形式,使泛函 $J[y] = int_a^b F(x, y, y') dx$ 极值的必要条件是:
$frac{partial F}{partial y} frac{d}{dx} left( frac{partial F}{partial y'}
ight) = 0$
在这里,$F(x, y, y') = y sqrt{1 + (y')^2}$(我们忽略了常数 $frac{Mg}{L}$,因为它不影响极值的位置)。
4. 推导过程:
首先计算偏导数:
$frac{partial F}{partial y} = sqrt{1 + (y')^2}$
$frac{partial F}{partial y'} = y cdot frac{1}{2sqrt{1 + (y')^2}} cdot 2y' = frac{yy'}{sqrt{1 + (y')^2}}$
接下来计算 $frac{d}{dx} left( frac{partial F}{partial y'}
ight)$:
$frac{d}{dx} left( frac{yy'}{sqrt{1 + (y')^2}}
ight) = frac{(y'(y') + y y'')sqrt{1 + (y')^2} yy' cdot frac{1}{2sqrt{1 + (y')^2}} cdot 2y'y''}{1 + (y')^2}$
$= frac{(y'^2 + yy'')sqrt{1 + (y')^2} frac{y(y')^2y''}{sqrt{1 + (y')^2}}}{1 + (y')^2}$
通分:
$= frac{(y'^2 + yy'')(1 + (y')^2) y(y')^2y''}{(1 + (y')^2)^{3/2}}$
$= frac{y'^2 + y'^4 + yy'' + yy''(y')^2 y(y')^2y''}{(1 + (y')^2)^{3/2}}$
$= frac{y'^2 + y'^4 + yy''}{(1 + (y')^2)^{3/2}}$
将偏导数代入欧拉拉格朗日方程:
$sqrt{1 + (y')^2} frac{y'^2 + y'^4 + yy''}{(1 + (y')^2)^{3/2}} = 0$
乘以 $(1 + (y')^2)^{3/2}$:
$sqrt{1 + (y')^2} cdot (1 + (y')^2)^{3/2} (y'^2 + y'^4 + yy'') = 0$
$(1 + (y')^2)^2 y'^2 y'^4 yy'' = 0$
$1 + 2(y')^2 + (y')^4 y'^2 y'^4 yy'' = 0$
$1 + (y')^2 yy'' = 0$
整理一下,得到描述悬链线形状的微分方程:
$yy'' = 1 + (y')^2$
第二站:变分法的直接推导——寻找极值函数
变分法是直接研究如何找到使某个泛函取极值的函数。它与拉格朗日方程的精神是一致的,都是基于“最小作用量”或“最小势能”的原理。
我们已经知道,悬链线是缆绳在重力作用下达到势能最低的状态。因此,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函数 $y(x)$,使得总势能泛函 $U(y(x))$ 取最小值。
总势能为:
$U(y(x)) = frac{Mg}{L} int_A^B y sqrt{1 + (y')^2} dx$
令 $F(x, y, y') = y sqrt{1 + (y')^2}$。我们的目标是找到使积分 $J[y] = int_A^B F(x, y, y') dx$ 取极值的函数 $y(x)$。
1. 引入微小扰动:
假设 $y(x)$ 是使泛函 $J[y]$ 取极值的函数。我们考虑一个微小的扰动 $delta y(x)$,使得新的函数为 $y(x) + epsilon eta(x)$,其中 $epsilon$ 是一个无穷小的参数,而 $eta(x)$ 是一个任意的、在端点处为零的函数($eta(A) = eta(B) = 0$),以保证端点固定。
我们将新的函数代入泛函 $J[y]$:
$J[y + epsilon eta] = int_A^B (y + epsilon eta) sqrt{1 + (y' + epsilon eta')^2} dx$
为了找到极值,我们需要 $J[y]$ 关于 $epsilon$ 的一阶导数在 $epsilon=0$ 时为零。即:
$left. frac{d}{depsilon} J[y + epsilon eta]
ight|_{epsilon=0} = 0$
2. 计算一阶变分:
首先对被积函数 $F(x, y + epsilon eta, y' + epsilon eta')$ 关于 $epsilon$ 求导:
$frac{d}{depsilon} F(x, y + epsilon eta, y' + epsilon eta') = frac{partial F}{partial y} frac{partial (y + epsilon eta)}{partial epsilon} + frac{partial F}{partial y'} frac{partial (y' + epsilon eta')}{partial epsilon}$
$= frac{partial F}{partial y} eta + frac{partial F}{partial y'} eta'$
将此代入导数式:
$left. frac{d}{depsilon} J[y + epsilon eta]
ight|_{epsilon=0} = int_A^B left( frac{partial F}{partial y} eta + frac{partial F}{partial y'} eta'
ight) dx = 0$
这个积分可以写成两部分:
$int_A^B frac{partial F}{partial y} eta dx + int_A^B frac{partial F}{partial y'} eta' dx = 0$
对第二部分进行分部积分:
$int_A^B frac{partial F}{partial y'} eta' dx = left[ frac{partial F}{partial y'} eta
ight]_A^B int_A^B frac{d}{dx} left( frac{partial F}{partial y'}
ight) eta dx$
由于 $eta(A) = eta(B) = 0$,第一项的边界值为零:
$left[ frac{partial F}{partial y'} eta
ight]_A^B = frac{partial F}{partial y'} (B) eta(B) frac{partial F}{partial y'} (A) eta(A) = 0 0 = 0$
所以,变分方程变为:
$int_A^B frac{partial F}{partial y} eta dx int_A^B frac{d}{dx} left( frac{partial F}{partial y'}
ight) eta dx = 0$
$int_A^B left( frac{partial F}{partial y} frac{d}{dx} left( frac{partial F}{partial y'}
ight)
ight) eta dx = 0$
3. 德里克拉格朗日引理(Fundamental Lemma of Calculus of Variations):
德里克拉格朗日引理告诉我们,如果对于任意的 $eta(x)$(在端点处为零),上述积分都为零,那么被积函数必须恒等于零:
$frac{partial F}{partial y} frac{d}{dx} left( frac{partial F}{partial y'}
ight) = 0$
这正是欧拉拉格朗日方程,它提供了使泛函取极值的必要条件。
4. 求解微分方程:
从这里开始,推导过程与使用拉格朗日方程时完全相同。我们将 $F(x, y, y') = y sqrt{1 + (y')^2}$ 代入,得到:
$sqrt{1 + (y')^2} frac{d}{dx} left( frac{yy'}{sqrt{1 + (y')^2}}
ight) = 0$
我们已经推导过 $frac{d}{dx} left( frac{yy'}{sqrt{1 + (y')^2}}
ight) = frac{y'^2 + y'^4 + yy''}{(1 + (y')^2)^{3/2}}$。
代入后得到:
$sqrt{1 + (y')^2} frac{y'^2 + y'^4 + yy''}{(1 + (y')^2)^{3/2}} = 0$
化简后得到我们熟悉的微分方程:
$yy'' = 1 + (y')^2$
5. 解出悬链线方程:
这是一个二阶非线性常微分方程。我们尝试寻找它的解。
注意到方程的右边是 $1 + (y')^2$,而左边有一个 $y$ 和 $y''$ 的乘积。这提示我们令 $p = y'$,则 $y'' = frac{dp}{dx} = frac{dp}{dy} frac{dy}{dx} = p frac{dp}{dy}$。
代入方程:
$y left( p frac{dp}{dy}
ight) = 1 + p^2$
$yp frac{dp}{dy} = 1 + p^2$
这是一个可分离变量的方程:
$frac{p}{1 + p^2} dp = frac{1}{y} dy$
两边积分:
$int frac{p}{1 + p^2} dp = int frac{1}{y} dy$
左边的积分可以使用变量替换法,令 $u = 1 + p^2$,则 $du = 2p dp$,所以 $p dp = frac{1}{2} du$:
$int frac{1}{2u} du = frac{1}{2} ln|u| = frac{1}{2} ln(1 + p^2)$ (因为 $1+p^2$ 恒大于零)
右边的积分是:
$int frac{1}{y} dy = ln|y|$
所以,积分结果为:
$frac{1}{2} ln(1 + p^2) = ln|y| + C_1$
两边取指数:
$sqrt{1 + p^2} = e^{ln|y| + C_1} = e^{C_1} |y|$
令 $e^{C_1} = A > 0$,并且考虑到我们通常关注 $y>0$ 的区域(缆绳最低点以上),可以写成:
$sqrt{1 + p^2} = Ay$
平方两边:
$1 + p^2 = (Ay)^2$
$p^2 = (Ay)^2 1$
$p = sqrt{(Ay)^2 1}$ (这里我们选择正根,因为 $p=y'$,在最低点附近,$y$ 增大,$p$ 也是增大的,且我们通常让 $A>1$ 以保证根号有意义)
将 $p = y'$ 代回:
$y' = sqrt{(Ay)^2 1}$
$frac{dy}{dx} = sqrt{(Ay)^2 1}$
再次分离变量:
$frac{dy}{sqrt{(Ay)^2 1}} = dx$
积分:
$int frac{dy}{sqrt{(Ay)^2 1}} = int dx$
为了计算左边的积分,我们进行一个变量替换:令 $u = Ay$,则 $du = A dy$,所以 $dy = frac{1}{A} du$。
$int frac{1}{A} frac{du}{sqrt{u^2 1}} = frac{1}{A} int frac{du}{sqrt{u^2 1}}$
这个积分是 $ ext{arccosh}(u)$ 或 $ln(u + sqrt{u^2 1})$ 的导数。
$int frac{du}{sqrt{u^2 1}} = ext{arccosh}(u) + C_2$
$frac{1}{A} ext{arccosh}(Ay) + C_2 = x$
$ ext{arccosh}(Ay) = A(x C_2)$
令 $C_3 = AC_2$ 且 $A = frac{1}{c}$ (因为通常使用 $y = c cosh(x/c)$ 的形式),则 $c = 1/A$。
$ ext{arccosh}(y/c) = (x C_3)/c$
根据 $ ext{arccosh}(z) = ln(z + sqrt{z^2 1})$ 的定义,或者直接通过 $cosh$ 函数的定义来化简:
$y/c = cosh((x C_3)/c)$
$y = c cosh((x C_3)/c)$
由于我们最初假设了对称性,并将最低点放在 $y$ 轴上,这意味着当 $x=0$ 时,$y$ 取得最小值。而 $cosh(z)$ 的最小值在 $z=0$ 时取得,所以 $(0 C_3)/c = 0$,即 $C_3 = 0$。
最终,我们得到了悬链线的标准方程:
$y = c cosh(x/c)$
其中,$c$ 是一个常数,取决于缆绳的长度和两端固定点的距离以及拉力。这个常数 $c$ 与缆绳承受的张力有关。
总结与升华
通过拉格朗日方程或变分法的视角,我们发现悬链线的形成源于一个基本的物理原理——势能最小化。这两种数学工具都引导我们走向了同一个描述缆绳形状的微分方程。从这个方程出发,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推导,我们最终揭示了悬链线那优雅的 $cosh$ 函数形式。
这个过程不仅展示了数学工具的强大威力,也体现了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最经济”原则。无论是力学中的最小作用量,还是几何中的最短路径(测地线),抑或是物理中的能量最低,它们都指向了同一个数学语言——变分法。悬链线方程的推导,正是这一深刻联系的绝佳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