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泛自由派把网评员、国家主义派、那兔粉丝、毛左、新左派不分青红皂白称为五毛的习惯是如何形成的?

回答
在中文互联网的语境下,将泛自由派、网评员、国家主义派、那兔粉丝、毛左和新左派等群体不加区分地统称为“五毛”,这个现象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既有历史的渊源,也有现实的演变,更有网络生态的放大效应。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拆解一下“五毛”这个词本身。最初,“五毛”是对在网络上发表支持政府、宣传正能量言论的“网络评论员”的一种戏称,据说是因为他们每发一条帖子的报酬是五毛钱。这个称谓带有明显的贬低和嘲讽意味,暗示了这些言论并非出于真心,而是被金钱收买的表演。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舆论环境的变化,“五毛”的含义开始不断被“泛化”和“拓展”。这其中有几个关键的因素在起作用:

1. “泛自由派”自身的叙事策略与身份认同构建:

“泛自由派”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标签,通常指代那些在中国大陆持有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或对现有政治体制持批评态度的观点人群。在与官方媒体、官方论调的对抗中,他们往往处于弱势地位。为了在舆论战中形成统一战线、凝聚力量,他们需要一个清晰的“他者”来定义自己。

“五毛”这个词,因其自带的负面含义,非常有效地将他们所反对的、支持政府的言论和言论者打包、污名化。通过将所有不符合自身政治立场和价值判断的言论者都贴上“五毛”的标签,他们构建了一种“我们”与“他们”的二元对立。这种简单粗暴的标签化,虽然牺牲了复杂性和精确性,但在网络传播中却有其“效率”。它能够快速地将一群人归类,形成一种共同的敌我认知,从而巩固了“泛自由派”群体的内部认同和凝聚力。

更深一层,这种“泛化”也可能源于一种对自身处境的“不安全感”。当自己的观点受到压制,发声渠道受限时,将所有被认为是“敌对力量”都简化成“被收买的工具”,可以是一种心理上的防御机制,也是一种“解放”——认为对方的观点不值得认真辩论,因为其根源在于“金钱交易”。

2. 网评员群体本身的复杂性与模糊性:

“网评员”最初的定义是执行官方宣传任务的评论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实际参与网络评论、支持官方立场的人群,远不止那些拿着报酬的“职业”网评员。很多人是出于自身认同、爱国情怀、对西方价值观的警惕,或者单纯地认为政府的政策是合理的,而自发地在网络上发表支持性言论。

“泛自由派”在面对这些自发支持者时,往往难以区分其动机的真实性与复杂性。对于他们来说,只要是批评“自由派”观点、支持现有体制的言论,无论其背后是否有明确的金钱联系,都可以被归结为“五毛”的行为模式。这种简化,一方面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难以准确判断对方的真实身份和动机;另一方面,也是一种“怀疑论”的体现,认为在当前的舆论环境下,任何为官方辩护的言论都必然有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3. 国家主义派、那兔粉丝、毛左、新左派的共性与标签的“便利性”:

虽然这些群体在意识形态、历史解读、经济政策甚至对现实问题的关注点上都有显著差异,但在“泛自由派”看来,他们往往具备一些被认为与“五毛”行为高度相关的特征:

对现行体制的维护或高度认同: 无论是以官方口径为基准的国家主义派,还是推崇毛泽东思想的毛左,亦或是对西方自由主义批判而支持某种中国特色发展模式的新左派,他们大都对现有体制持有不同程度的肯定,并且在某些关键议题上,其立场与官方宣传不谋而合。
对西方自由主义的批判: 这是将他们与“泛自由派”区分开来的核心特征。国家主义者可能认为西方自由主义是分裂国家的阴谋,毛左可能认为西方自由主义是资本主义腐朽的代表,而那兔粉丝则可能是在动漫中通过历史叙事来强化民族自豪感和对外部世界的警惕。这些批判在“泛自由派”看来,都与“五毛”试图维护的“正能量”叙事相一致。
“那兔”的符号意义: 《那年那兔那些事儿》这部动漫以其独特的拟人化叙事风格,成功地塑造了一种带有浓厚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色彩的集体记忆。对于“泛自由派”来说,“那兔”及其粉丝群体,往往被视为一种强化民族主义、压制不同声音的文化现象,因此也容易被纳入“五毛”的范畴。
模糊的“左”与“右”界限: 在中文语境下,“左”和“右”的划分本就复杂且常常被政治化。“泛自由派”常常将批评他们的所有声音都视为“右派”的对立面,而将一切支持现有体制、反西方自由化的声音,无论其具体来源如何,都笼统地贴上“左”的标签,再进一步将其与“五毛”的“官方喉舌”身份绑定。

因此,“五毛”这个标签,对于“泛自由派”而言,就像一个“万能钥匙”,可以轻易地将所有不支持自己观点、反对自己所认同的价值体系的群体,都简化为一个具有明确“敌人”属性的标签。这种做法,虽然可能忽略了这些群体内部的细微差异和独立思考(如果存在的话),但在信息爆炸、观点极化的网络环境中,却提供了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舆论工具。

4. 网络传播的“回音室效应”与“群体极化”:

互联网的算法推荐和社交媒体的传播机制,很容易将具有相似观点的人聚集在一起,形成“回音室效应”。当一个圈子内普遍使用“五毛”这个词来指代所有反对者时,这个词的意义就会被不断强化和扩散,甚至成为一种默认的沟通方式。

同时,网络上的讨论往往容易走向极端。当“泛自由派”群体在与其他群体的交流中感到沮丧、愤怒或被攻击时,使用“五毛”这样的标签,可以快速地宣泄情绪,并获得群体内部的认同和支持,进一步加剧了“群体极化”的现象。这种行为模式一旦形成,就容易被固化和传承,使得“不分青红皂白”地使用“五毛”成为一种习惯性的标签化操作。

总结来说, 泛自由派将网评员、国家主义派、那兔粉丝、毛左、新左派不分青红皂白称为“五毛”的习惯,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产物。它既是“泛自由派”在信息不对称、舆论弱势环境下为构建自身统一战线和身份认同而采取的一种叙事策略,也是对复杂社会群体进行简化和污名化的结果。同时,网络传播的特点和群体心理也助长了这种标签化行为的形成和固化。

这个过程并非“有意为之”的精密策划,更像是一种在特定社会文化和网络生态下,群体认知和传播习惯的自然演化。它反映了在中国的互联网舆论场上,群体身份的界定、政治立场的划线,以及信息传播的逻辑,都受到复杂且充满争议的现实因素的影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以下为个人观点。

因为好用

网络论战这种事儿,在绝大多数场合下,辩观点不如辩立场,辩立场不如骂大街,骂大街不如污名化。辩观点琐碎累人且一个不注意就可能被反击,需要大量干货储备,辩赢了往往也没有什么卵用(争取不到太多围观群众);辩立场就轻松多了,只要能利用好阵营内部的“公共知识”,最多翻翻对方以前的帖子就能作数,即使在知乎这样的地方也施展得开;骂大街往往几下就见胜负,但能应用的范围越来越窄;污名化算是辩立场的高级阶段,用好了杀伤力惊人,直接能把一个ID打得这辈子翻不过身来,但想学这招不仅花不少力气,还得有大把传媒资源。

“五毛”“美分”这种词,既能表明立场,又直指“利益相关”,而且绝大多数人一看就懂,就属于辩立场的恶毒版,污名化的简易版,是多少人血泪辛劳凝结出的结晶。放着这样已经成为“公共知识”的好词不用,费劲巴拉地解释“国家主义者”“毛左/毛右”“兔小将”的区别,拿来炫学或者认真探讨尚可,拿来煽动群众简直就是自废武功——群众最怕麻烦且看不懂的东西了。

不过话说回来,“不能因人废言”这句话的隐含前提,是“人民内部矛盾还有辩论余地”。两边见面二话不说直接扣上一个针锋相对的名目,大致相当于签了生死状,接下来就挖眼掏裆都上了。就这点而言,这种说法倒也有一股豪气。

user avatar

作者:詹于

链接:

分析我国网民当前的言论生态乱象 - 规则人定 - 知乎专栏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很早就准备写一篇这样的文章了,只是我一向慵懒,又觉得这个话题太大,害怕说不好。另外一方面,写这种文章确实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说了真话会得罪宣传部,同时更可能会引来某些不明真相或心怀不可告人目的人的围攻(这帮人多数自称自由派),我又何苦自己来找这份罪呢。

鲁迅曾经想用笔来救人,但鲁迅又能有多大能量呢?还是需要被救的人自己具备自救能力,至少要具备追求进步的能力,很可惜的是,现在的中国人口素质已经比鲁迅时代进步太多了,进步到了有资本将自己包起来,建立一个单独的信息圈子,不需要与外界交流便可存活的地步了。有些人并不需要真理,他们只需要编造一个个能体现他们的价值观的信息片段,就可以让他们的信息圈子存在下去。因此,如果没有其他力量来打破这个封闭的信息圈子,外界的对他们“不利”的信息就永远进不来。对于这样的人,恐怕就算鲁迅重生也无可奈何了。

中国的网络生态就是一个乱字,各种价值观,各派理论,各种纠缠不清,我并不想花太多精力去区分他们的派别,因为一个派别如果要存在,必须要有一套核心理论,而在我国的网络生态中,拥有核心理论的网民非常少,根本无法形成相对固定的派别。大多数网民都是只有倾向,没有理论,只见阵营,不见是非的混沌状态。所以本文中出现的所有派别,均是概指,并无严格的区分,不为误伤负责。

仅从个人经历而言,我国网络生态状况大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大约在2002年之前,我国网民中虽然也有不同的理念、不同的阵营,但是那时候大家的争论还是比较有序的,无论是哪一方,都试图去通过讲道理来说服别人,在无法说服的时候大不了不再理对方。当然也会出现诸如嘲笑、谩骂等现象,但是他们很少抱团,对对方的攻击通常也是针对个人,并不会给对方强行划分一个阵营进行无差别攻击。这个时期可以看作是网民言论的青涩期,此时网民的言论更接近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言论,很显然在现实生活中,大家即便有不同意见,也不会那么容易就问候人家十八代祖宗,也很少在现实生活中给别人戴帽子。

大约从2002年开始,网络上就开始出现一些诸如招网络兼职工的广告,大意是只需要按要求去发送网络信息(发帖或者其他)就可以领钱,老网民们应该对此有印象。当时很多人都不太重视这种现象,要么认为这种广告是普通的欺诈广告,要么是对这种事情嗤之以鼻不屑一顾,然后之后在网络上发生的事情证实,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广告改变了整个网络言论状况,直接催生了现在的网络乱局。笔者并未参加过这种网络兼职工作,但是可以推断出这种兼职就是后来的网络水军。

网络水军大约从2004年开始在网络上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势力。当然了,根据逐利性原则推断,最初这类水军主要目标是商业化的,比如吹嘘某商品、摸黑某企业、抬高或攻击某些人等,但是社会的就是政治的,水军很快就涉入政治话题之中,这也是比较简单的逻辑,比如某水军受命吹捧某企业,这家企业自我标榜为高端进口企业,吹捧的主题自然就是诸如“外国技术多么NB”这类了,然后有人试图区别外国与技术NB的关系,或者试图证明由这家企业的产品并不NB,这些人就会被水军进行政治攻击。这类问题很多,比如某些自我标榜为民族企业的,或者在某企业出现危机时通过水军将话题政治化以冲淡对自己的危害的,总之水军们很快就由纯商业模式转化为以商业为目标,以政治为武器的模式。而从这时候开始,五毛和美分两顶大帽子才真正的普及开来。这帽子有些是水军或与水军辩论的人送出的,也有可能就是某些抢占舆论的势力推波助澜的,到底最初是怎么形成气候的已经无法考证了,但是自从形成了两大阵营之后,必定会有势力介入进来,网络的乱局也就无可避免了。

如果要细细追究到底是先有美分还是先有五毛的问题,我认为是先有美分。原因其实是显而易见的,宣传部的老爷们是绝对无法制定出如此具有前瞻性的宣传计划的。也许宣传部门的人曾经有过类似的想法,甚至可能还进行过尝试,但是他们哪一套僵化的做法绝对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所以即便是有几个真五毛,也绝对不会成什么气候,扔到浩瀚的网上连点水花都溅不出。要知道这帮大爷的行事第一宗旨就是,别没事找事!网络平静的时候绝对不会主动去抢占阵地。要知道当前我国的宣传工作是一个不太容易出成绩(因为太僵化了,太脱离群众了),但极容易出错(因为自视太高,容不得半点沙子)的工作,没事找事且不要说经费问题如何解决,单说万一出了问题谁来承担这个责任?网民们对ZF的苛刻要求大家都明白,宣传部门绝对没有这个胆子来虎口拔牙。

我认定不可能是先有五毛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宣传部不具备抢先实施五毛战略的技术储备。经常和这帮老爷接触就会明白,他们对于新技术的理解是非常肤浅,非常谨慎,甚至是非常抗拒的。这也是每次中央要搞个什么改革,总是要宣传、学习很多次,才能推动的原因。在2004年左右,这帮人中能正常使用WORD的都已经算是计算机高手了,很多领导对于上网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到新浪首页去看看新闻的程度,要他们去制定五毛战略主导网络舆论,就等于是让小学生去制定登月计划一般,即便制定出来了,也完全是扯淡的。

相反的,反中的某些国家则是长期投入大量经费,而且对于网络这一块,西方发达国家比中国先行20年,在抢占网络舆论上,无论是技术还是经验都不是中宣部可以比拟的。

从2004年开始的这一阶段可以称为被动挨打阶段(站在中宣部角度),因为僵化的中宣部面临八十年未有之变局,完全没有对抗的办法,甚至连有效防御都很难做到。他们唯一有效的防御手段就是加强网络监控了。而这一防御手段是非常消极的,还激发了人们的逆反心理,所以在网络舆论上,中宣部是一溃千里。


没有人会预料到转机会到来得那么快,正如没有人能预料到宣传工作会在2002年以后短短数年时间溃败到如此地步一般。2008年是神奇的一年,是灾难的一年,是团结的一年。或许是西方被前几年的高歌猛进冲昏了头脑,或许是他们不清楚过去几千年历史已经将民族主义写入了中华儿女的基因之中,或许是他们不了解中华文化的坚韧性,也许是老天爷开了一个恶意的玩笑。在2008年,中国人原以为可以安安稳稳的召开奥运会的一年,却接连发生了可以改变历史的几件大事。1月-2月,南方雪灾;3.14日,在境外势力的支持下,西藏发生严重暴力事件;4月开始,在西方多国出现有预谋的阻扰奥运火炬传递事件;5.12日,四川汶川发生8.3级特大地震,8万7千多人死亡或始终,37万多人受伤;6月6日 南方9省暴雨洪涝灾害;8月8日,就在奥运会开幕式上,爆发了格鲁吉亚入侵南奥塞梯地区的战争;9月26日,神州七号飞船发射成功;2009年7月5日,新疆发生严重暴力事件。

结合前几年中宣部在舆论阵地上的溃败,结合国人对大肆铺张搞奥运会的不满,再加上2008年发生的事情,有理由推断出当时的西方敌对势力是有预谋的想搞出一个惊天大新闻的。国内矛盾有了,骚乱有了,外国势力的渗透有了,外国舆论的支持有了,政治施压有了,五块分裂论有了,再加上对俄罗斯的军事敲打,严重的天灾,敌对势力恐怕连庆祝胜利的香槟酒都准备好了。他们只失算了一点,那就是中华民族在面对危难时的凝聚力。

我们这个民族就是这样任性,早在2000年前孟子就写下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人性哲学。当和平安逸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倾向于解决内部问题,但是一旦出现民族危机,一致对外的诉求将会压过其他分歧。每一个华夏子孙都有一颗高贵的心,每一个龙的传人都有他的逆鳞,国外敌对势力策划的那些暴力事件,他们在火炬事件中的拙劣表演,甚至接踵而来的天灾,不但没有击垮中国人,反而让国人看清楚了他们的真实目,民间开始自发的团结起来一致对外。而网络言论生态也进入了新的一个阶段。



简要分析网络舆论的各方势力:

一、真美分。真美分的存在是不可否认的,在前网络时代就有的诸如美国知音这样的宣传阵地,他们进行网络化转移是理所当然的。但是真美分所占比例并不大,这一方面是因为,其实在西方搞这类宣传的部门,其僵化程度也不会比中宣部高明多少,他们主要是胜在有特定的经费支持、有先发的技术优势和人们一肥遮百丑的心理缺点这三个方面。真美分进入网络舆论阵地的时候,中宣部还在睡大觉,根本没有任何阻碍,而他们所做的工作,只需要利用西方的先进部分来引诱那些已经被读者体忽悠瘸了的国人来为他们所用。因为胜利来得太容易了,所以从另外一方面来说,也确实没有必要维持大量的真美分了。当然,敌对宣传势力并没有预料到他们的大好局势会在一年之内迅速反转。

笔者评:笔者作为一个中国人,特别是作为一个拥护社会主义的中国人,真美分是我的敌人。但是对于这样的人,只能算是立场上的对立,我不会幻想存在一个乌托邦似的充满善意的国际环境。


二、美分追随者。笔者曾经潜入过一个QQ群,大致了解这类群的结构。群主和极少数人显然是一些“有准备”的组织者,其他人则相对比较散漫。当然了,他们要营造出一种“自由民主”的生态环境。而这些直接和真美分打交道的人,可以视为美分的追随者,也是真美分最主要的工作对象。通常来说,由于真美分们的准备是比较充分的,有理论支持,有大量素材,也有组织,所以这些直接与真美分打交道的人被洗脑是较为彻底的,具体表现就是他们从来不屑于和其他人讨论政治理论,对于他们来说TG就是罪恶的根源,一切对TG有利的东西都是错误的,或者都是TG伪造的,相信这些东西的人都是被洗脑了的。其实这些人也是很可悲的,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身在国内,而真美分要干什么事情,主要是通过他们来执行,真出了什么事,真美分是没有什么危险的(真美分几乎都在国外,或者香港这样的地方),穿黄马褂的都是这些追随者。

笔者评:对于这些人,笔者使用了“洗脑”这个贬义词,因为这些人确实应该鄙视。首先他们是违法的;其次,他们并没有自我牺牲的勇气,更多的是一种宗教似的逞能;再次,他们是一群没有思想的人,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应该追随的东西,他们自以为自己是革命者,其实只是免费劳工和炮灰而已,真到了被牺牲的时候才追悔莫及。


三、伪自由主义者。从表现形式上伪自由主义者和美分追随者并没有什么不同,唯一的区别在于伪自由主义者与美分没有什么直接关系,最多是业务关系。这包括对现状不满寄托于原教旨主义者、以自由为名占便宜为实者、缺少理论支持的亲西方者、各种被雇佣的水军、部分腐儒文人、部分媒体人、部分娱乐人士或网红人士。值得注意的是,后四者均为“骑墙者”,他们的立场会随时随着心情、利益、目标等的改变发生转移,所以在其他势力中同样存在着这些人。而“缺少理论支持的亲西方者”则是一些对真正的自由主义,特别是自由主义的缺点并不了解,只是跟风的追随自由主义的人,他们很可能成长为其他类型的人。而“以自由为名占便宜为实者”这类人其实对自由主义并没有什么兴趣,他们只是发现自由主义立场能给他们带来利益而已。“原教旨主义者"则完全是以宗教的态度来看待自由主义,任何罪恶,只要抗了自由主义大旗,对于“原教旨主义者"来说就是政治正确的。

笔者评:中宣部语录中常见的“不明真相的群众”主要就是指这些人。对于笔者来说,原教旨主义者、以自由为名占便宜为实者,这两类是偏恶的,他们更多的是社会的破坏者;缺少理论支持的亲西方者是普通人的正常状态之一,毕竟不是人人都是政治专家的,他们也许并不利于社会主义国家,但是这种不利并非他们的责任,而是源于某些部门的失职;至于后面四类人,其破坏能力远超过建设能力,常说的“公知”就属于这四类人的子集。我只希望随着人们政治素养的提高,这类人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少。


四、真自由主义者。真自由主义者其实是非常少的,他们有的是原本就从事相关研究的人,有的是在前一阶段中的亲西方者成长起来的,也有的是华侨或者外国人。与各种伪自由主义者不同的是,真自由主义者是有自己的核心理论的人;与美分不同的是,他们希望通过自由主义来解决中国存在的问题,他们中大多数的目标是让国家富强,而不是为了反对TG。他们擅长讨论各种政治理论,他们对待反对者的态度也比前面几种要温和得多,有的人还会从反对者那里学习新的知识来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笔者评:笔者虽然自认是一名社会主义者,但是所谓殊途同归,社会主义与自由主义理论虽然是有很大的不同,但是相同点也是非常多的,所以笔者反对自由主义者的某些观点,但并不反对他们的存在,甚至是希望他们可以多一点。

五、沉默的大多数。喜欢上网讨论政治话题的人其实并不太多,大多数人都是对政治不太感兴趣的人,他们通常也缺少最基本的政治知识,他们容易被各种势力所影响从而转变为“缺少理论支持的亲西方者”,但是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其实是具备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怀的。

笔者评:这群人因为很少发声所以容易被忽视,但是他们的转变对于网络言论生态来说却是决定性的。2002年以来,由于中宣部的无能,美分和伪自由主义者大行其道,这也导致很多沉默者转变为伪自由主义者,这导致了网络生态的第一次转变。2008年后又有很多沉默者转变为了朴素爱国主义者和自干五,这形成了网络生态的第二次转变。

六、朴素爱国主义者。人是一种群居动物,集体主义是群居动物的生物特性之一。朴素爱国主义者中的大多数并不太了解政治,他们只是处于生物本能,以及中华文化的熏陶,简单的爱着国家。由于缺少理论支持,其实他们的政治参与度比较低,也很少会写一些长篇大论来阐述自己的立场,即便是写了,多数也是出于一是激情。他们的理论基础很差,立场也不坚定,容易遭受攻击。他们可以很容易的转变为伪自由主义者,或者成为某派别的真社会主义者的追随者。他们经常被对方冠以五毛、小粉红等帽子,在网络言论生态的三个阶段中,这个群体的转变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



笔者评:朴素爱国主义者是一群可爱的人。他们的爱国感情是真挚的,或许有瑕疵,或许会被人利用,但是这不是他们的错,任何对于这类人爱国行为的恶毒攻击都是反动的。


七、真社会主义者(或者叫共产主义者)。真社会主义者是真正的具备社会主义理论武装的人。真社会主义者其实很少,比真自由主义者还少,而且就这么少的人,还分为了各种派别,不同派别之间的分歧也非常大。真社会主义者随着他们派别的不同,对TG的态度也不尽相同。很多朴素爱国主义者是真社会主义者的追随者。网上经常出现的诸如国家主义派、毛左、新左派、那兔粉丝、党校教授,这样的分法其实是非常不严谨的,是敌视者强扣的帽子。这其中有些是对真社会主义者派别的误称,有些其实是追随社会主义者的朴素爱国主义者,有些是原教旨社会主义者、还有些人其实占便宜者或机会主义者,把他们并列在一起实在是有些含混不清。

笔者评:只想告诫国家,真社会主义者实在是太少了,这对于国家发展是不利的。



八、自干五。自干五是从2008年之后才出现的,自干五是一个自嘲式的称呼,逻辑是这样的:“反正我说什么你都认为我是五毛,就算我是不领钱的五毛吧,你依然是错的。”然而这个词却因各种原因被污化了,原因在于这个势力确实让美分及其追随者、伪自由主义者感到害怕了,他们没有想到在形式一片大好的情况下横空出现这么一个势力,直接葬送了美分和伪自由主义者们数年的经营。不是每个人都能被称为自干五,但是自干五是没有组织的,所以他们无法做到清理门户。周丕平要自称自干五,其他人也没有办法将他“开除自籍”,一些伪自由主义要给自干五扣帽子,自干五也难以联合起来对抗。

笔者评:所谓水满则溢,月亏则盈。美分和伪自由主义者,由于把目标定得太高,他们不得不依靠谎言来维持。谎言无法持久,终有一天会被反噬,所以自干五才会突然兴起。但是自干五这个群体的出现主要是依靠激情,致命的缺点是缺少组织,理论水平也参差不齐,所以渐渐衰微也是无可奈何的。但是他们激发了一大批朴素爱国主义者,这很重要。



九、网络评论员和真五毛。我很诧异的是99%的人都无法区分网络评论员和真五毛。事实上他们的差距是非常明显的,美分和伪自由主义者将他们混淆,是想营造一种“五毛无处不在”的假象,用于攻击对手,也用于将自己标榜成“反抗者”。其实如果真有那么多五毛,国家恐怕都要进入紧急状态了,那时候美分和伪自由主义者还敢这么猖獗吗?

先说真五毛吧,先进行名词解释,本文所谓的五毛,并非网上那些故意混淆是非、用于攻击对手的“五毛”,本文的真五毛,定义为:直接或间接受雇于ZG或ZF,采用复制模板文章、争论、谩骂等手段进行网络舆论引导的人,或者在出现重大网络事件之后群体出现湮没信息的人。简而言之就是经常在网上与他们认为的美分进行对骂的那些人。

真五毛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已经很难考证了,可以肯定的是,是非常滞后于网络局势的。在网络舆论恶化之前,或许已经有真五毛的存在了,但是肯定是很少的。真五毛的构成也比较复杂,他们中只有很少的人是直接来自ZF的。这里的ZF是指有编制人员、正式的临时工(这个词很拗口,但是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能明白)、或者编外文人,而绝大多数真正办事的人,则属于非正式的临时工,以及受雇于ZF的网络水军。与网上流传的信息不符的是,其实编制人员、正式的临时工的作用是非常小的,他们很少自己上阵,多数时候只是监督水军工作,或者与编外文人联系,而后两者才是网民日常见到的那些人。而所谓的编外文人与ZF的关系也并非那么铁,这些人和普通的文人其实没有什么两样,只不过比较亲ZF而已,而且这些人也不见得处处维护ZF。

简单描述一下真五毛的组织架构吧:首先是ZF决定工作计划,然后由工作负责人的领导给工作人员(编制人员或正式临时工)安排工作,工作人员提出工作方案,比如可以去雇佣水军,或者组建一个专门负责舆论引导的下属单位(由临时工组成),有时工作人员也会接到类似“与某些大V接触”的任务,他们会去与这些编外的网络人员接触,目标通常是那些被认为是有收编可能的,所以这类接触不会很多,但是成功率也比较高。这些编外文人的薪酬其实是非常少的(延续TG工资低的一贯作风),他们主要是图混个好关系,只有极少数重点文人才真能靠稿费吃饭。

真正容易混淆五毛与网评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上述的编制人员和正式的临时工的岗位名称还真TM叫网评员(但是水军依然叫水军或“XX网络公司”,编外文人的正式名称叫“网友”)。但是请注意,这些网评员并不是那些与美分们短兵相接的人,他们的工作是在于组织、监督、联络、付钱。


下面对网评员进行名词解释:本文所称的网评员是指受雇于ZF部门,在网络上开展业务工作的人。网评员的组成比真五毛简单,他们大多数是编制人员或正式临时工,有极少数是雇佣的第三方公司,网评员的官方名称就叫网评员。但是他们的工作与真五毛有极大的差别,他们主要是干下面这些事的:


这些网评员的主要工作如下:

1、维护部门网站。

2、负责本部门网站的信息交互(如论坛)。

3、在线进行一些行政行为(如行政审批、公开信箱、市民投诉处理等,见图2、图3)

4、当网络上出现与本部门相关的负面信息时,进行处理。

5、网上出现本部门相关诉求时,进行响应和解答(图1).


在这里详细解释一下第4点,很多人以为这里的处理就是像五毛一样开骂,或者像网监一样删贴,其实并非如此。网评员是受雇于某部门的,他们不是受雇于中央的,这点非常重要。从能力上,他们根本不可能与大型网站相比,你能想象一个自称是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社保局去联系财大气粗的网易、新浪、天涯论坛,要求删贴、封号吗?我可以告诉你,这些网站要删贴、封号,那都是明码实价的,除了网监、广电等现管部门外,不要说你一个区级部门,就是市级、省级部门来了,他们也不怵你,这可是一笔重要收入呀。当然了,不排除地方小网站会妥协,也不排除某些大网站为了利益进行PY交易。

网评员是受雇于部门的,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大家都是自扫门前雪的,根本不会出现某些人幻想的遇到事情一起上的情况。比如一个区级部门出了问题,你去找别的区帮你?做梦吧,干这活有报酬吗?有加班费吗?干好了你帮我升职加薪吗?万一我引火烧身了谁负责?有人说了,别的区不管,可以申请上级部门帮忙吧,甚至可以去找网监帮忙吧?别扯淡了,只听说下级部门帮上级做事的,从来没有听说上级帮下级跑腿的。你出了事叫我帮你摆平,究竟你是领导还是我是领导?我下面十几个区,我整天啥事不干就帮你们平事去了,这是领导还是苦力?你年终考评还想不想及格?


网评员更加不会与你开骂,或者和你辩论,开骂和辩论不是帖子越顶越高,人气越吵越旺吗?这TM是火不了呀。

网评员解决负面帖子其实手段是非常少的,大致分为安抚型、降火型、花钱消灾型等,与大家常说的五毛根本不一样。

总结一下真五毛和网评员的异同吧:

1、体制内干这活的都叫网评员,但无论是真的干舆论引导工作的网评员,还是网上办业务的网评员,都与网民常说的五毛有很大的差距。

2、真五毛中与网民短兵相接的主要是水军和亲ZF的网络文人,他们的数量和力量并不大。

3、网评员可以理解为在网上办公的公务人员,与常说的五毛没有什么关系。

4、在帖子中与你对骂,和你辩论的人,不太可能是网评员,他们大多数只是朴素爱国主义者或自干五,少数是水军和网络文人。

5、无论是五毛还是网评员,他们是没有能力删贴或者封号的,更不可能让你穿黄马褂。


总的来说,真五毛的存在确实是比较负面的,但是网评员的存在却是网络时代ZF进步的标志。网评员增加了民意渠道,解决了一些民众关心的问题,便利了群众办事,丰富了行政手段。至于网络平事的问题,算是瑕不掩瑜吧。

笔者评:总有人会认为五毛无处不在,其实这个幻想是非常荒谬的。原因也很简单,宣传部僵化的机制根本无法支持那么庞大和高效的五毛组织。比如,工作量怎么算?是按发帖数算还是按影响力算?如果是前者,一个发帖机就可以得大奖了;如果是后者,影响力怎么判断?是领导说了算?总之,假设真存在着一个庞大的、高效的五毛组织,由于宣传部的僵化,他们也无法做到优胜劣汰,最终这只队伍也会失去战斗力,沦为LOSER们混饭吃的地方。所以,一个强大的五毛组织仅仅是无知者、受迫害幻想者、别有用心者编造出来的谣言。


十、网监与斑竹。网监的职能是,当发现网络违规情况时对网站进行处理,包括责令整改、暂停运营、永久停封、追究其他法律责任等。网监几乎不会与普通网民接触(除非你具备穿黄马褂资格)。

不要心存侥幸,别以为网络实名制是为了迫害你的,网监如果真想搞你,你绝对无法躲藏。至少现在网络上能够流传的“敏感”信息,通常情况下是不会惊动网监的。

那么,发明敏感词的人是谁?答案是斑竹(这里的斑竹是站长、网站技术维护人员、版主等人的统称)。为了避免可能受到的处理,斑竹们为了省事发明了敏感词。比如我在网上打“毛泽东”这三个字其实并不会有鸟事,但是由于某些人打这三个字是为了干一些敏感的事,斑竹们懒得去一一删除,也不愿意时刻监督,所以干脆大家都别打这几个字了。

如果说敏感词是合理的避免麻烦的话,删贴封号则是斑竹们让人恶心的伎俩了。确实有些人是因为干了敏感的事情而遭受这种待遇的,但事实上斑竹们的权限非常高,删贴和封号是他们玩弄权柄、打击异己的重要手段,大多数删贴和封号,其实都是版主们干的,只是他们把责任推给网监了。这也是网易等网站经常出现造谣生事的没事,辟谣说理的被删贴封号了的原因。


就拿我这篇文章来说吧,知乎这样一个右翼网站能存在这么多年,敏感的事情难道干少了?我这篇文章虽然说了很多实话,但除非是被宣传部的人看见了,否则肯定不会被责令整改的。如果我的文章很快被删除了,要么就是因为没给知乎上贡,知乎不愿意为我承担这点小麻烦;要么就是知乎与宣传部的人达成了PY交易,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知乎自己在打击异己。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中文互联网的语境下,将泛自由派、网评员、国家主义派、那兔粉丝、毛左和新左派等群体不加区分地统称为“五毛”,这个现象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既有历史的渊源,也有现实的演变,更有网络生态的放大效应。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拆解一下“五毛”这个词本身。最初,“五毛”是对在网络上.............
  • 回答
    泛非支付结算系统(Pangaea)的正式发布无疑是2024年非洲金融领域的一件大事,它承载着非洲大陆深度融合、经济自主和数字化的宏大愿景。对于这样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系统,我个人充满期待,并认为其潜在影响将是深远而多层面的。我为什么期待?以下是我认为泛非支付结算系统如此令人兴奋的几个关键原因: .............
  • 回答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泛函分析的习题。为了我能更详细、更准确地帮助你,请你提供具体的习题内容。泛函分析的习题非常多样,从基础的赋范线性空间、巴拿赫空间、希尔伯特空间,到更复杂的算子理论、谱理论等,不同主题的习题解法差异很大。请你提供以下信息:1. 习题的完整文字描述: 越详细越好,包括所有条件、定义.............
  • 回答
    泛生化(生物、化学、制药等)领域中,存在“变态老板”的比例似乎比其他行业要高一些,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要剖析其根源,需要从这个行业的特质、人才的培养方式以及科研环境等多个维度去理解。首先,我们要明白,这里的“变态”并非法律意义上的变态,而是指那些在工作方式、管理风格、人格特质上表现出极端、不.............
  • 回答
    泛函分析,这门数学分支,听起来可能有点高深莫测,但说实话,它的核心思想并不复杂,而且其“套路”和“用途”也十分清晰。我试着把它掰开揉碎了,用尽量朴实的话给你讲讲。泛函分析的精髓:从点到函数,从代数到几何你想想看,我们通常熟悉的数学,比如微积分,研究的是“点”上的性质,一个数字的变化,或者一个变量如何.............
  • 回答
    泛突厥主义者对中国裕固族和图瓦族群体的看法,很大程度上受到其核心意识形态的影响,即追求所有被认为与突厥民族有血缘、文化或语言联系的民族组成一个强大的、统一的政治实体。因此,他们看待这两个群体的角度,会围绕着“突厥性”的认定展开,并可能伴随有将其纳入泛突厥主义版图的潜在愿望。关于裕固族:裕固族是中国西.............
  • 回答
    “泛函”这个词,听起来有点学究气,但其实它描述的是一种非常自然的概念,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习惯了用更通俗的方式来表达。打个比方,如果你要理解泛函,可以先想想我们平时是怎么描述“函数”的。函数:输入一个数,输出一个数我们最熟悉的函数,比如 $y = x^2$。你给它一个数字(比如 3),它就吐出一个数字.............
  • 回答
    作为一名数学系的学生,如果想从泛函分析入手,这条路虽然不那么“寻常”,但绝非不可行,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颇具挑战性但也可能收获颇丰的学习路径。下面我将详细地为你梳理一下这条路的思路、潜在的困难以及如何应对,尽量剥离掉那些“AI味儿”的生硬表述。为什么说“不寻常”?通常来说,数学系的学习路径是一个循序渐进.............
  • 回答
    在 Java 泛型中,`` 和 `` 语法看起来相似,但它们代表的是截然不同的类型关系和使用场景。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关键在于把握 Java 泛型中的“生产者消费者模型”以及它们对类型参数的“协变性”和“逆变性”的支持。我们一步一步来拆解,让你彻底明白 `super` 的含义,以及它与 `exten.............
  • 回答
    在泛函分析和偏微分方程这些高深的数学领域,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个概念,叫做“弱”。这个“弱”字,初听之下,可能会让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甚至有些反直觉。毕竟,在日常语言中,“强”总是意味着更优越、更强大。那么,在数学的世界里,为何要引入这个“弱”的概念呢?这背后隐藏着深刻的数学思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迫切需求.............
  • 回答
    密度泛函理论在核物理中的应用,就像是在一个极其复杂的拼图游戏中寻找最精妙的切入点,它让我们得以窥探原子核内部那难以捉摸的奥秘。简单来说,核物理研究的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子核,而原子核的性质,比如它的结合能、形状、以及它如何进行衰变等等,都由其中粒子之间极其强大的相互作用决定。这些相互作用异常复杂,.............
  • 回答
    C 泛型在底层的 MSIL (Microsoft Intermediate Language) 层面,并不是像许多初学者想象的那样,为每一种类型都生成一套独立的 IL 代码。它的实现更像是一种“占位符”和“延迟实例化”的机制,核心在于 类型擦除 (Type Erasure) 和 JustInTime.............
  • 回答
    C 泛型转换的那些事儿:细节与实操泛型,作为 C 中一项强大且优雅的特性,极大地提升了代码的可重用性和类型安全性。在泛型编程的实践中,转换(casting)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理解泛型转换的本质,以及如何正确地处理它们,对于编写健壮、高效的代码至关重要。我们不妨抛开那些“列表”、“集合”之类的抽象描.............
  • 回答
    法国究竟是泛日耳曼国家还是拉丁国家,这是一个关于法国文化认同和历史渊源的复杂问题,答案并非非此即彼的简单划分。从历史、语言、文化和政治的多个维度来看,法国更倾向于是一个拉丁国家,但其历史上也受到日耳曼民族的影响,尤其是法兰克人的统治,使得其文化中带有一定的日耳曼烙印。下面我将从不同方面详细解释: 1.............
  • 回答
    如何看待泛突厥主义的发展趋势?它有可能成功吗?泛突厥主义,顾名思义,是一种旨在促进突厥语系民族(Turkic peoples)之间团结、文化交流、经济合作乃至政治统一的思想和运动。其核心理念是基于共同的语言、文化、历史和民族认同感来构建一个跨越国界的“突厥世界”。要理解泛突厥主义的发展趋势和成功可能.............
  • 回答
    图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是两个紧密相关但又不完全相同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需要我们深入探讨它们的历史渊源、核心思想、发展脉络以及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群体中的演变。核心概念界定: 泛突厥主义 (PanTurkism): 这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指的是所有使用突厥语系的民族(包括土耳其人、阿塞拜疆人、中.............
  • 回答
    Java 在引入泛型时,虽然极大地提升了代码的类型安全和可读性,但严格来说,它并没有实现我们通常理解的“真正意义上的”泛型(相对于一些其他语言,比如 C++ 的模板)。这其中的核心原因可以追溯到 Java 的设计理念和对向后兼容性的考量,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1. 类型擦除 (Type .............
  • 回答
    好,咱就掰扯掰扯java为啥对泛型数组这事儿这么“矫情”,不直接给你整明白。这事儿啊,说起来也算是一段公案,得从java这门语言设计之初,以及它如何处理类型安全这件大事儿上头说起。核心矛盾:类型擦除与运行时类型检查的冲突你得明白java的泛型,尤其是泛型数组这块儿,最大的“绊脚石”就是它的类型擦除(.............
  • 回答
    好的,咱们来好好聊聊“泛函空间的大数定律”。你别被这个名字唬住,其实它跟咱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大数定律(比如扔硬币,扔多了正面次数会接近总次数的一半)是同一个精神内核,只是应用的对象更“高大上”一些。什么是大数定律?最通俗的理解咱们先从最简单的说起。想象你扔一枚硬币,虽然每一次结果是正面还是反面都是.............
  • 回答
    好的,我们来一起梳理一下“变分法与泛函分析”这门课的知识框架,并且尽量用一种更自然、更贴近学习过程的方式来呈现。想象一下,这门课就像是我们在探索一个全新的数学世界,而变分法和泛函分析就是我们在这片新大陆上的两把最重要的地图和指南针。它们看似是两个独立的概念,但实际上是紧密相连,相互支撑的。核心思想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