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现代人不讲武德,压根儿不跟你玩对射。rpg不要钱一样的发,几万美刀的反坦克导弹用来反步兵,迫机炮又快又准又狠还跑得快。更不谈稍微有点危险就要电话摇人,榴弹炮火箭炮飞机无人机百里之外夺人性命。
现代战争里,步兵手里的三瓜两枣真没啥大用了。对强国来说,步枪就是威慑性、压制性射击,能听个响就差不多了,杀人的活儿交给重火力。对游击队来说,战机转瞬即逝,路边炸弹一响,尽快倾泻完自己的火力然后麻溜跑路才是王道。
实际上,不仅仅是机枪,普通大头兵手里的步枪也比一战时候弱鸡多了。一战时候大家伙手机都是射程达两千米,发射又大又重的大口径全威力步枪弹栓动步枪。现在大家用的都是小口径射程只有四百米堪称小便枪的破烂玩意儿。当年苏联在阿富汗,确实还真遇到ak小便枪山区对射古董栓动老李,被老李压的抬不起头的事儿。
时代变了,现在已经不是重机枪疯狂连射,割草般收割人命的局面,自然就用不着给机枪套上沉重的水冷风冷护盾,只求打得响跑得快。
非也非也,早期的机枪也是两大流派。
水冷和风冷。
水冷派,不言而喻
马克沁,水套的主要目的就是散热降温,保证机枪的持续射击,这是当时马克沁能想到的最好的保证机枪持续射击的方式。
但是世界上总是有人有奇思妙想,比如哈奇开斯的学生,奥德莱克,这老哥觉得,那个水套占用空间,重量又大,又傻了吧唧的,一点都不简洁,打得过热会有水蒸气腾起影响视线,帆布弹链容易破损,主要是还要找水给他降温,在法属北非殖民地,这可太要命了,况且所以他搞出了
这么个玩意儿,风冷散热,自己美滋滋。然而过了没多久就发现,这。。。根本不靠谱!散热片加工非常费工时,而且通常要用黄铜进行铸造加工,散热效果。。。非常一般般,肯定比不上水冷的马克沁,而且为了加强散热效果,不断的改良散热片,使用加重枪管,导致重量并不比马克沁轻多少,更重要的是他那个金属弹板,比起来马克沁的帆布弹链,更容易变形损坏。台湾方面有一份档案,因为混在清朝刘铭传任台湾巡抚的档案里了,没头没尾,无从搞清具体事因,是说某方面军事力量“购哈乞开仕快枪十五门,子药若干”,这份军购遭到了强烈反对,原因就是不少重要的反对声音认为“哈乞开仕华而不实,不堪大用”认为采购马克沁才是正确的,这份材料原来是作为刘铭传经略台湾武备方面的材料写在刘铭传传记里的,后来被发现,哈乞开仕快枪是不应该出现在刘铭传那个年代的,应该是档案混乱了,但是它至少证明了很多人觉得风冷机枪就是不如水冷马克沁。
但是毕竟风冷不用水这个优点确实很突出,不用找水,不用特别保护水套,而且随着小口径速射火炮的发展,打着打着就腾起水蒸气的马克沁太容易暴露位置了,现在只需要解决风冷机枪的散热效率问题,风冷还是很有前途的,最终,这个问题还是被蓝星第一军事强国,米畜解决了。
勃朗宁表示,奥德莱克你个蠢货,你把风冷设备给设计错了!你就知道用黄铜做散热片!勃朗宁找到了风冷正确的打开方式:套筒。具体就是,机枪射击时枪口气压低,空气会由开口流入套筒内,然后快速的被抽往枪口,带走枪管热量。也就是这个原理,导致了气冷机枪快速崛起,产生了单管机枪射速之王
但是在此之后,因为侦测技术的发展,小口径速射火炮配合侦测技术,外加装甲兵,高射速持续射击的重机枪很快就过时了,毕竟打不了两下就被人锁定,马上就被干掉了,而且重机枪作为支援武器的地位,早就被各种火炮,火箭筒,航空兵取代了,95班用机枪都不用换枪管,为啥?因为根本不再会有需要机枪承担长期压制任务的时刻了。
附图一张
捡来的MG42,我就问你服不服。。。哪有TG的人捡不到的装备
原因很简单,战场上的步兵手里的主角变了啊。
机枪诞生初期,步兵中可靠的重火力输出与支援武器仅有阵地后面的火炮和阵地中的机枪,地雷仅能用于防御,手榴弹的投掷距离受限于人力实在有限,拉大栓的步枪火力……要是有的话也不会有机枪的发明了。因此才会需要机枪长时间持续射击,也才会在一战战场出现重机枪的远距离覆盖性射击的应用,必须水冷或者大面积散热片才能让机枪成为火力支柱。
而现代步兵手中的输出支援火力有多少?刨除手里的自动步枪和手雷,仅仅步兵自身可以使用的有大口径反器材步枪(或者狙击枪),榴弹发射器,迫击炮,通用机枪,火焰喷射器(基本淘汰),火箭筒/无后坐力炮、单兵反坦克导弹或者云爆弹,甚至直接操控无人机的导弹。
同时在战斗中直接可以得到坦克、步兵战车的强大火力支持。
不在一线步兵手中的后方的重炮,火箭炮,战术导弹;空中的战机、武装直升机和空中炮艇。这些火力输出和支援武器,比机枪能提供的火力输出高了多少倍?
可以想象一下,在现代战争中如果还像一战一样,用机枪持续不断的火力输出,唯一的结局只能是瞬间被炸掉……中东战场上很多民兵用生命实践过了!不需要长时间持续的火力输出,自然完全不需要复杂沉重的散热装置。
因此,对于技术越先进的军队而言,手中的步枪和机枪越不重要,才会出现无论步枪还是机枪,口径越来越小,枪械和弹药越来越轻,而单兵负重却越来越重甚至出现机械外骨骼和仿生机械的现象。
步兵都已经不是战争的主角了,更何况他们手中的机枪
————————————————分割线————————————————
很多人提到的枪管的钢材进步了,确实钢材的进步可以使得枪管在高热情况下的磨损变形变的更不宜损耗,但是存在的问题是即便再好的钢材,热胀冷缩绝对消除不了,在高热的情况下弹道会有很大的变化,因此使用备用枪管是最好的选择,但即使是这样,对于机枪的使用仍然禁止持续射击。尽管一战二战只差20多年,但毕竟时代变了……
另外,对于防空武器,防空炮不是突突突,而是统一协调指挥,按照参数进行间歇性密集射击的,不是打抢滩登陆游戏啊……而需要不断突突突相对较小口径的防空机枪,一方面加厚枪管,另一方面就是水冷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