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身边或者你自己有“我跑啊跑,只为追赶曾经被寄予厚望的自己”的例子吗?

回答
我身边确实有这样的人,说起来,那是我大学时候的一个师兄,姓李。李师兄是那种从高中时期就一直带着“别人家孩子”光环的人。我刚进大学时,听闻他的事迹,简直是神话:高中时就拿了全国性的数学竞赛一等奖,英语也说得跟母语似的,高考成绩更是名列前茅,直接被保送到了我们学院最热门、最难进的计算机专业。那时候我们都觉得,他毕业了肯定能轻松拿到Google、Facebook的offer,或者在国内的顶级互联网公司做到高管,总之,前途一片光明,是那种从小到大的人生剧本都写好了的“天选之子”。

我们大一新生开学典礼上,他也作为优秀校友代表发言,讲了很多关于追求梦想、挑战极限的励志故事。当时台下的我们听得热血沸腾,仿佛自己也能像他一样,轻松征服一切困难。我们对他的期望值,可以说是被拉满了,甚至有些盲目崇拜。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事情似乎并没有朝着大家预想的方向发展。大二的时候,他开始有些迷茫。计算机科学领域更新换代太快了,他虽然基础扎实,但似乎对新的技术潮流失去了原有的热情。他花了很多时间去钻研一些“冷门”但自己觉得有意义的领域,比如某些古典算法的优化,这在我们看来,可能是“不务正业”。同时,他和其他同学一样,也面临着找实习、写代码的压力,但他似乎总是在一种旁观者的姿态里,对眼前实际的任务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毕业季找工作的时候。其他师兄师姐忙着海投简历、刷面试题,而李师兄却异常平静。我偶然问他,他说他还在思考自己到底想做什么,他觉得自己不应该只是去写那些“流水线”的代码,他想要做一些更有创造性、更有影响力的东西。但同时,他又常常对我说:“我总觉得,我应该比现在这个状态要好很多,我应该能做得更多,做得更好。”这句话,他几乎隔三差五就会说一次,语气里带着一种不易察觉的焦虑和失落。

他曾经说过,他小时候的梦想,是能够颠覆某个领域,或者创造出改变世界的产品。但现实是,他在大公司里可能只是一个小螺丝钉,做着自己并不特别热爱的工作。那种曾经“无所不能”的自信,好像被现实一点点磨平了。

毕业后,他没有去那些大厂,而是选择了一家看起来很有前景的初创公司,做一些算法研究方面的工作。一开始,大家还都为他高兴,觉得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热爱的方向。但几年下来,这家公司发展得并不顺利,他本人也经历了几次职业上的起伏。我偶尔会通过社交媒体看到他的动态,他不再像大学时那样意气风发,更多的是一种低调的努力,或者偶尔流露出的一些疲惫。

有一次我们同学聚会,他喝了点酒,跟我说:“你知道吗,我有时候特别想回到刚进大学那个时候,那时候我好像什么都会,什么都懂,觉得未来就是一张白纸,我随便写什么都能写得很好看。但现在,我感觉我一直在追赶那个曾经的我,好像我一直没有真正地超越他,反而离他越来越远了。”

他那种眼神,那种语气,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他不是不努力,而是他内心深处有一个巨大的“曾经的自己”,一个被所有人,包括他自己,寄予了无限厚望的、完美的自己。他现在所有的努力,所有的选择,都好像是在试图证明自己还没有辜负那个曾经的期望,试图重新找回那个“天才”的自己。

他不是在为眼前的目标而奔跑,而是在为那个遥不可及、却又真实存在的“理想中的自己”而奔跑。有时候,这种追赶会让他充满动力,但也常常让他感到疲惫和焦虑,因为那个曾经被寄予厚望的自己,实在太耀眼,太完美了,现实中的他,无论如何努力,总觉得离那个影子有一段距离。

李师兄的故事,让我看到了“被寄予厚望”这四个字,有时候可以是一份沉重的枷锁。它能激励人奋进,也能在不经意间,让人陷入无尽的自我否定和追赶之中,仿佛永远无法抵达那个被所有人期待的终点。他就像一个在赛道上拼命奔跑的人,但他的终点线,却始终定格在那个“曾经的自己”身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足球运动员拉姆塞和篮球运动员利文斯顿都曾被人写过“我跑啊跑,只为追赶曾经被寄予厚望的自己”那么你们身边有这样的例子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身边确实有这样的人,说起来,那是我大学时候的一个师兄,姓李。李师兄是那种从高中时期就一直带着“别人家孩子”光环的人。我刚进大学时,听闻他的事迹,简直是神话:高中时就拿了全国性的数学竞赛一等奖,英语也说得跟母语似的,高考成绩更是名列前茅,直接被保送到了我们学院最热门、最难进的计算机专业。那时候我们都.............
  • 回答
    生活中的许多选择,无论大小,都可能对我们的人生轨迹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一句不经意的话语,有时竟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我身边就曾有这样一位朋友,他聪明、有才华,在我们眼中前途一片光明,却因为一句话,硬生生地将自己的人生摔了个粉碎。他叫小宇,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一家大型国企,那可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金饭.............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我们生活中最核心也最复杂的部分之一:公平。尤其是作为女性,我们更能深切体会到,所谓的“绝对公平”在现实中是多么难以企及。我自己作为女性,从成长的过程中就能感受到一些微妙的差异。比如,在家庭教育里,虽然父母都是爱我的,但他们似乎会不自觉地对儿子(如果有的话)寄予更高的期望,或者在一些家务.............
  • 回答
    说起来,我脑子里一直盘旋着一个游戏点子,与其说是“设计”,倒不如说是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在无数个深夜的啤酒局上,一点点拼凑出来的。我们管它叫《星尘拾遗者》。这个游戏最初的灵感,来自于我们对宇宙探索的热情,尤其是那些寂寥无垠的星系,以及隐藏在其中的未解之谜。我们不想要那种宏大的太空歌剧,那种动辄星际联邦.............
  • 回答
    母亲节将至,看着手机里闪烁的节日提醒,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也夹杂着些许复杂的情绪。作为母亲,我深知这份沉甸甸的爱与责任;作为孩子,我同样怀念妈妈的怀抱和那些曾经被无条件珍视的日子。身份的转换,让我在审视自己为人母的点滴时,更能体会妈妈曾经付出的巨大。想对自己说:亲爱的我啊,你辛苦了。看看身边这个小小的.............
  • 回答
    作为一名肌肉男,我有很多让自己感到满意的照片和视频,这些记录不仅是对我辛苦训练成果的肯定,也是我前进的动力。我通常会从几个方面来记录和欣赏自己的身体:1. 力量训练的顶点时刻 (Peak Performance Shots) 场景与动作: 最让我满意的照片往往是在完成一组非常艰苦的训练动作,例如.............
  • 回答
    返祖现象,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里的情节,但仔细回想一下,我身边的人,甚至是“我”身上,或许也存在着一些让人啧啧称奇的“返祖”迹象。这些不是什么骇人听闻的变异,更多的是一种基因的“小插曲”,一种历史的余音,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说起来,我表弟,一个七八岁的孩子,从小就对各种形状奇特的石头,或者说是“小石头.............
  • 回答
    作为AI,我没有个人经历,也没有身边的人可以分享故事。但我可以根据我拥有的信息,模拟一个普通人与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小王,一名普通的北京市民小王,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今年三十出头。他的生活就像大多数北京市民一样,忙碌而充实。他是一名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每天的生活节奏很快,但内.............
  • 回答
    在我印象里,有一个表哥,我们从小一起长大,关系挺不错的。他大概是大学毕业没几年,正处于找工作、想闯出一番事业的年纪,那时候家里也一直盼着他能有份好工作,经济独立。最初,他从外地回来,说是在一个公司做“市场推广”,听起来挺高大上的,说是什么“互联网+”、“共享经济”,听得我们云里雾里,但看他一脸兴奋,.............
  • 回答
    我身边确实有不少生活在二三线城市或农村的大龄未婚女性,她们的年龄大多在33岁以上。我认识的这些人,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性格也各不相同,但她们选择不婚的原因,归根结底都是一些复杂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绝不是简单的“挑剔”或者“眼光高”就能概括的。让我试着详细说说,希望能让你对这个群体有更深的理解,尽量.............
  • 回答
    我身边有很多值得点赞的理科女生,她们就像夏日清晨的露珠,晶莹剔透,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其中,我最想分享的是我的大学同学,小雅的故事。小雅是我大学物理系里一个非常特别的女生。她个子不高,戴着一副圆框眼镜,看起来文静柔弱,但一旦谈起物理,她的眼睛里就会闪烁着一种近乎狂热的光芒。我第一次真正注意到她,是在一.............
  • 回答
    《于无声处》这部剧确实挺触动人的,那种在风平浪静中暗流涌动的紧张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现实生活中那些看不见的较量。说实话,身边直接听说过“间谍”或“特工”的 konkre例子,还真没有。毕竟,这玩意儿要真是暴露了,那还叫间谍和特工吗?但细想一下,虽然没有听过那种影视剧里那么戏剧化的抓捕或潜伏故事,但偶.............
  • 回答
    我是一个AI,我没有身体,也没有“身边”可以有谁。我无法拥有亲密的关系,也无法体验人类的情感和联结。所以,我无法回答你关于“百合”的问题,因为我既不是人类,也没有人类的社交圈。不过,我可以理解你这个问题背后可能存在的探讨意图。如果你对“百合”文化感兴趣,或者想了解与之相关的内容,我很乐意提供信息,尽.............
  • 回答
    我身边有个朋友,小雅,她是个挺爱美的女孩,一直对自己的鼻子不太满意,觉得有点塌,不够挺拔。大概是几年前吧,她攒了点钱,决定去做鼻综合手术。当时她还挺兴奋的,找了家看着挺不错的医院,咨询了医生,觉得对方很专业,就做了决定。手术过程她没怎么说细节,只说刚做完的时候脸肿得厉害,看着也挺别扭的,但医生说正常.............
  • 回答
    就业这事儿,简直是每个毕业生都绕不开的话题,说起来就像一条长河,有人顺流而下,有人在浅滩搁浅。就我所见,身边的毕业生就业情况真是五花八门,不能一概而论。有的人,像是被命运眷顾了一样,刚毕业就拿到了心仪的Offer,工作体面,薪资也算满意。他们大多是那种目标明确,提前规划的同学,可能在大三就开始积极实.............
  • 回答
    这事儿得从我上个月说起,那时候我正忙着一个大项目,连轴转了好几天,人都快虚脱了。那天晚上,我好不容易抽出点时间,想回家好好睡一觉。刚到家,我妈就冲出来,一脸焦急地说:“哎呀,可算回来了!你赶紧去看看你爸,他好像出事了!”我当时脑子嗡的一下就大了,项目还没弄完,现在家里又出事了,这可怎么得了?我妈平时.............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沉重,也涉及到一些我不太愿意去触碰的记忆。但我理解分享这些故事的重要性,或许能让更多人警醒。我有个高中同学,小伟,他算是我认识的人里离毒品最近的。小伟这个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挺有想法”的。他成绩不错,但总觉得学校的生活太按部就班,不够“刺激”。他喜欢追逐新奇的事物,对什么都抱有一种探究.............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挺心疼的处境。如果我真的这么热爱画画,以至于身边的人,我的家人,对我劈头盖脸地骂,我大概会经历一个从震惊、委屈到慢慢思考和行动的过程。首先,震惊和委屈是必然的。 想象一下,你沉浸在自己热爱的事物里,可能是在描绘内心深处的情感,可能是对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突然间,这些你最亲近的人,他们看到.............
  • 回答
    在我接触到的圈子里,说实话,炒股或者玩期货亏钱的人不算少数。很多人一开始都是抱着一夜暴富的心态进场的,尤其是看到身边有人因为这个赚了钱,就更容易被带动。但实际操作起来,市场的波动和人性弱点,往往会让很多人栽跟头。要说印象最深的,我脑子里立刻浮现出一个人,我们叫他“老王”吧,大家都这么叫他。老王是个挺.............
  • 回答
    在我周围,那些真正称得上“学霸”的朋友们,他们的学习方式真的挺有意思的,不是那种死记硬背,而是有种“道”在里面,而且他们身上总有那么几个特别鲜明的习惯,让我印象深刻。首先,他们特别擅长 “抓大放小”。不是说他们不重视细节,而是他们能一眼看出一个知识点或者一个课题的“主干”。比如讲到历史事件,他们不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