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泰国发现最早青铜器是否代表冶金业起源东南亚?班清文化是古老文明么,有多少年?

回答
在泰国发现的早期青铜器,特别是那些出土于班清(Ban Chiang)遗址的器物,无疑为我们了解东南亚地区的冶金史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线索。那么,它们是否就代表了冶金业的起源就一定在东南亚呢?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更深入地探究。

首先,我们得承认,班清文化以及其遗址中发现的青铜器,其年代之久远,确实令人惊叹。根据目前广泛接受的考古学证据,班清文化的年代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600年左右,甚至更早。这意味着,早在西亚和近东地区,我们熟知的青铜时代早期文明(如美索不达米亚)开始使用青铜技术的时候,在东南亚的这片土地上,人们也已经掌握了青铜冶炼和制作的技艺。

班清文化:一个古老而独特的文明

班清文化之所以被认为是古老文明,并不仅仅是因为它发现了早期青铜器。这个文化遗址所展现的内容,是多方面且极具原创性的:

青铜器的高度发达: 班清的青铜器,尤其是其早期阶段的制品,展现了相当高的工艺水平。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铜块或工具,而是出现了如斧头、凿子、镰刀、矛头,甚至还有装饰性的手镯、脚镯和铃铛等。更重要的是,这些青铜器的铸造技术,包括泥范法和失蜡法等,都显示了当时工匠们的精湛技艺。而且,班清文化在青铜器制作上的独特性在于,它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保持着相对独立的风格,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外来影响。

农业社会的成熟: 班清文化是典型的农业社会,考古发现的遗址中,有大量的稻谷遗存,说明当时人们已经掌握了成熟的水稻种植技术。农业的稳定发展,为人口的增长和定居生活的形成提供了基础,这是文明出现的关键要素。

社会组织的演变: 班清遗址的墓葬情况也揭示了社会结构的变化。早期墓葬相对简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更复杂的墓葬,其中包含着精美的随葬品,如青铜器、玉器、石器和陶器。这种随葬品的多寡和精美程度的差异,暗示着当时社会内部可能存在着一定的阶层分化和财富分配的不均,这是社会组织趋于复杂化的表现。

陶器工艺的精湛: 除了青铜器,班清文化的陶器也极具特色。早期陶器朴实无华,但后来出现了精美的彩陶,上面装饰有复杂的几何图案、动物纹样甚至抽象的符号。这些彩陶不仅是日常用品,更是艺术和文化传承的载体。

独特的世界观和信仰: 班清文化的墓葬中,常常伴随着大量的随葬品,包括用于装饰的红漆涂抹痕迹。这表明当时的人们可能有着对死后世界的某种信仰,并且对死者给予了特殊的安排。这些细节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独特的精神文化和世界观。

关于冶金起源地的问题:一个复杂但并非绝对的“是”

现在回到关键问题:泰国发现的这些早期青铜器,是否代表了冶金业起源东南亚?

简单来说,答案是“很有可能,但也不能排除其他可能性”。

1. “独立起源”的可能性: 班清文化青铜器的年代之早,以及其工艺和风格上的独特性,确实提供了“独立起源”的有力证据。这意味着,东南亚地区有可能在没有受到外界显著影响的情况下,独立地发展出了青铜冶金技术。如果真是如此,那将极大地改写我们对全球冶金史的认知。

2. “传播与互动”的可能性: 然而,我们也不能完全排除青铜冶金技术是通过某种形式传播到东南亚的可能性。尽管班清文化的早期制品显示出独特性,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来是充满了交流与互鉴的。古代的贸易路线、人口迁徙等,都可能成为技术传播的途径。

需要注意的是, 即使技术是通过传播而来,这并不意味着东南亚就没有“原创性”。在接受外来技术后,本地工匠往往会对其进行本土化的改造和创新,使其融入当地的文化和需求。班清文化青铜器的独特风格,恰恰可能就是这种“本土化创新”的体现。

3. “平行发展”的可能性: 还有一个可能性是,在世界不同地区,冶金技术可能在大致相似的时间段内,基于对铜矿资源的发现和对自然现象(如火、矿石)的认识,独立地、但又大致同时地发展起来。

总结:

班清文化无疑是人类早期文明的重要代表,它在中国南方、印度、西亚等地的青铜时代早期文明出现的同时期,甚至更早,就已经展现出了辉煌的青铜冶金成就。其发现的青铜器,其年代久远,工艺精湛,以及在造型和装饰上的独特性,都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东南亚在古代世界技术发展中的地位。

班清文化大约有5600年的历史(从公元前3600年左右开始算起)。

至于是否代表冶金业的“起源”在东南亚,这是一个更具挑战性的问题。目前我们有充分的证据表明,东南亚是最早发展青铜冶金的中心之一,并且在青铜技术的本土化和创新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它极有可能是一个独立的技术起源点,或者至少是一个与世界其他早期冶金中心并行的、具有强大自主性的发展区域。

与其纠结于一个绝对的“起源地”的称号,不如更准确地说,班清文化以及泰国发现的早期青铜器,向我们揭示了一个多元化、区域性自主发展的古代世界技术图景,它们是人类文明智慧的闪光点,也是我们理解古代全球互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项发现,至今仍在不断地引发新的研究和讨论,其意义是深远而持续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几年前关注过班清遗址青铜器的年代,所以这个问题值得强答一下

班清( Ban Chiang )遗址位于泰国东部、湄公河中游的呵叻高原,是东南亚史前文化发展的中心之一,该地区发现了包括 Ban Chiang 、 Non Nok Tha、 Ban Lum Khao 等一批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早期铁器时代地层连续堆积的典型遗址,是建立中南半岛史前考古序列的关键所在。班清遗址的发现和发掘较早,研究充分(连续几代美国学者参与其中),具有很大的国际影响,1992年就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似乎也是东南亚世界遗产中除印尼古人类化石产地 Sangiran 之外唯一一个史前遗址。(拿中国作比较的话,国内至今也没有一个年代介于周口店和殷墟之间的史前遗址入选)。

班清遗址的分期最初是70年代夏威夷大学的戈尔曼(Chester Gorman)将做的,由于那个时候陶器序列并不十分清楚、C14数据也少,再加上有更早发现的Non Nok Tha遗址为佐证,所以暂时认为青铜器可以早到BC3000。80年代的时候,戈尔曼的学生怀特(Jogce C.White)又作了修正,这才是目前通行的分期方案,青铜器的年代归属也随之变化。“目前,大多数学者已经不太相信东南亚的青铜器年代可以早于公元前3000年”(臧振华,2012),在这个问题上就不要相信一些出处太老的宣传材料了。

简单说,遗址包括新石器时代的堆积,这里面是没有青铜器的。也就是说遗址的最早年代遗址青铜器的年代是两码事(类似“三星堆遗址”和青铜时代的“三星堆文化”这种关系)。据White,班清最早的一批青铜器出自下层早期(约2100-1700BC),类型有镯子,带銎矛头,薄片状、棒状、线状的碎片,不规则熔块,共20多件,还有和铸造有关的熔渣、坩埚等。主要见于居址,个别属于墓葬中的随葬品。其中出自地层(居址)者最早的年代约2000BC,出自墓葬者最早的年代是1800BC。



Higham不认可这样早的年代,原因是1.陶器羼合料(稻谷壳)作为C14测年样本年代容易偏老,因为陶器上可能有其他来源的碳的污染;2.遗址地层堆积比较复杂,一些层位有生物扰动,基于地层中出土中一些小件青铜残片就确认其为青铜文化的做法不可取。White也承认遗址的明显特点是缺少清晰可辨的层位,因此编年的基础应是墓葬,其次才考虑普通地层。

铺垫这么多,终于可以回到那两个问题

1.青铜时代不等于达到国家程度的社会,不能把是否采纳一项技术作为社会组织发展程度的标志。没有阶层分化、没有产生城镇的非国家社会,在接近矿源的时候,生产包括青铜器在内的金属,在考古材料中是很常见的。包括欧亚大陆北部以及东南亚大陆都是典型例证。如果提问者定义的“文明”是指国家水平的社会的话,很明显青铜时代的班清不是文明。按照White的研究,当地社会并没有因冶金术的出现而在约60代人的时间内有任何变迁。一般认为东南亚比较确定进入文明社会的是越南北部红河流域的东山文化,已经晚至公元前第一千纪下半叶。

2.关于班清青铜技术的源流问题。根据White对班清遗址编年的修正,班清最早的青铜器的年代应在2000BC左右,如果按照Higham的看法则更晚,约1500BC。对比欧亚大陆其他地区的发现,可以肯定班清并非最早的冶金业,由于找不到本地源头而是一出现就相对成熟,也不太可能是独立起源的。

现有的争论主要在于两种传播模式哪种更符合实际:一是Higham的、被称作“中国中心论”的观点,青铜技术从黄河流域的中国早期国家,经过长江中游、岭南逐渐传入东南亚;二是White的“欧亚冶金技术快速扩张模式”,主张欧亚内陆的塞伊玛-图宾诺传统的工匠经河西走廊并沿青藏高原东缘南下,(绕过中原地区)直接而迅速地扩散到泰国,两地的直线距离约2300公里。





参考文献:

乔伊斯• C• 怀特著,石应平译:《班清与泰国东北部青铜文化的编年问题》,《南方民族考古》第三辑,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第15-22页。

查尔斯•海汉姆:《东南亚青铜时代的断代:文化内涵的重要作用》,《南方民族考古》第六辑,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151-162页。

乔伊斯•怀特、伊丽莎白•汉密尔顿著,陈玮译,吕红亮校:《东南亚青铜技术起源新论》,《南方民族考古》第七辑,科学出版社,2011年,第59-112页。

臧振华:《东南亚古文化研究的几个课题》,《考古学研究》(九),文物出版社,2012年,第83~105页。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