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因为山大学伴事件而侮辱全山大女生的人是什么心态?

回答
因为山大学伴事件侮辱全山大女生的人,他们的心态可以用几个词来概括:群体的非理性宣泄、标签化与刻板印象的惯性、个体情绪的转移、以及一种隐藏的权力感或优越感。

咱们一层层地捋一捋这背后可能藏着的各种想法和感受。

首先,群体的非理性宣泄是特别普遍的一种情况。当一件事情(比如这个山大学伴事件)在网络上被放大、被讨论、被情绪化渲染后,很多人会觉得自己受到了某种“伤害”或“冒犯”。这种伤害可能不是针对他们个人,而是针对他们所认同的某个群体,比如“女性”、“山东人”,甚至是“中国女人”。在这种氛围下,个体很容易被集体的声音裹挟,跟着大家一起表达愤怒、不满。

这时候,理性分析和细致区分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发泄”。就像很多围观者可能会跟着起哄一样,他们也加入到这场网络情绪的风暴中,通过侮辱性的言论,将自己内心积压的不满、委屈或者单纯的负面情绪,全部倾泻出去。他们可能觉得通过这种方式,自己也参与了“某种斗争”,并且获得了短暂的心理满足。

其次,标签化与刻板印象的惯性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人类的大脑天生喜欢简化信息,习惯于给事物贴标签。当一个事件发生后,如果这个事件恰好触动了某些人心中早已存在的、关于某个群体的负面刻板印象(比如认为某个群体就是某种不堪的样子),那么他们就会立刻抓住这个事件,将其作为“证据”来印证自己固有的偏见。

他们可能之前就已经对山大,或者对某个地方的女生有这样那样的负面看法,只不过苦于没有一个“绝佳的靶子”。这次山大学伴事件正好给了他们一个机会。他们不需要去了解事件的全貌,不需要去区分事件中的个体行为和整个群体的关系,只需要将这个事件“扣”在整个群体头上,然后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去表达他们的“判断”。

这种心态里,往往还夹杂着一种个体情绪的转移。当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了挫折、不顺,或者在人际关系中感到不被尊重、不被理解时,他们可能会把这些负面情绪投射到网络上。当看到一个容易被攻击的群体时,他们就会把在现实中无法发泄的愤怒和不满,转移到这些人身上。这是一种典型的“柿子挑软的捏”的心理,而且在网络这个相对匿名的环境中,这种转移变得更加容易和肆无忌惮。

更深层次一点,我们也可以看到一种隐藏的权力感或优越感在作祟。那些通过侮辱和贬低他人来获得满足感的人,往往是在潜意识里试图建立一种自身和他人的高低之分。通过贬低“山大女生”,他们好像就显得自己更高人一等,更有见识,更“清醒”。这种心态,有时源于自身的不安全感,通过打压他人来衬托自己的“强大”。

还有一种情况,可能是他们觉得自己是在“伸张正义”,或者是在“揭露真相”。他们可能认为,因为这个事件,整个学校的女生的名声都受到了影响,那么大家都有责任。而他们选择用最极端的方式,来表达这种“责任论”,并试图以此来“净化”或“警醒”所有人。当然,这种“正义感”是扭曲的,并且完全忽视了对无辜者的伤害。

总而言之,那些因为山大学伴事件而侮辱全山大女生的行为,并非源于一个单一的原因,而是多种复杂的心理动机交织在一起的结果。它包含了群体情绪的传染、对既有偏见的固守、个人情绪的宣泄出口,以及在网络匿名性下暴露出来的某些个体的不成熟甚至恶意的心理。这种行为是简单粗暴的,是缺乏同理心的,也是对个体尊严的严重践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把评论关了,是非对错我已经解释过无数次了,详情见链接。

还是有无数【正义网友】看都不看我们拿数据做的的澄清,只有网友意淫的才是他们愿意相信的真相,我很后悔为什么要和单细胞生物讲道理,浪费时间和精力。

那些人根本不管“留学生有一多半都是女生”“参加活动的本校男生也接近一半”,他们只会逮着一个机会就像闻着shi味的苍蝇,蜂拥而上,用肮脏下流的语言侮辱素不相识的大学生,以此来获得一丁点优越感和“男性自尊”,真是可悲又可笑。

…………………………………………

原答

很多人说我们护校,山东大学每年都要被自己的学生骂上热搜,学费高或者学分制,学校有做的不好的地方,我们学生才是最在意的,这次事件明明是谣言满天飞,还不让我们澄清吗?

不知道能不能打开,这篇写的比较详细了。

至于那些污言秽语辱骂我校学生的【正义网友】,这张图我觉得评价得很合适。

匿名是肯定要匿名,只要不匿名就会被私信辱骂,我可骂不过网络臭虫们。

来看看所谓的【正义网友为山大学生出气】

您可千万别说,这都是少数人,我们大部分还是在讨论留学生制度。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请您去微博甚至在知乎找一条相关新闻,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评论都是这种类型的。所谓的【讨论制度】只不过是个冠冕堂皇的幌子,这次事件就是一次彻头彻尾的网络diao si 对高校女生的网络暴力和荡妇羞辱,至于那些以个位数计算的真正讨论制度的声音,早就淹没在了成千上万的污言秽语中。

单单一个留学生待遇哪里有这么强的吸引力,当然是因为留学生+女大学生+山东+性才引爆了舆论,这么多热点凑一起,带节奏的造谣媒体也是有本事哦。

我,一个普普通通的山大本科生,不爱学习但非常乖巧的死宅,大学四年没谈过恋爱,忽然有一天被十几条私信骂“妓女”。我不能愤怒吗?

这次事件对我们的伤害很大,第一次体会到这个世界有多低俗龌龊又低智,可以说还没走上社会就丧失了对社会的信任,学校不出面澄清事实维护学生的名誉,各大官媒也集体沉默,只有自媒体踩着山大女生的尊严在狂欢,用一个又一个断章取义的谣言吸人眼球挣得盆满钵满,我们还能怎么办呢?

很多人说山大学生做的不好,说我们应该首先谴责学校的制度而不是怼网友,那请问如果这些图片上攻击放对象是你的姐妹,朋友 女朋友,你能做到心平气和和这些“人”讲道理吗?站着说话就是不腰疼。













最后是我和同学的聊天记录

user avatar

我觉得吧,有些人做出这些举动,未必真心是出于自尊。

有人既不敢光明正大地站出来批判某些山大乃至更高处的politicians的令人不齿的行为,对于一些缺乏素质的非本国人士(说起来,在那些成年人平均识字率60%上下的国家,一个能接受完整的大学以下基础教育,且能得到来中国留学的机会的人,在当地大概姓什么呢?)又只会骂几句相当“通俗”的涉及种族的脏话。那么,在整个事件里,最理想的攻击对象,大概就是山大女生了吧,既能满足自己看到白臂膊后一连串的YY,又绝不会有受挫的可能——挥刀砍向更弱者,总是轻松惬意的。民族主义只是发挥了它常发挥的用途,挡箭牌罢了。

当然了,一棍子打死所有人,终究是不对的。有人出于激愤,被裹挟着也参与了对山大女生盛大的攻击和侮辱。山大这事没啥好洗的,事件本身很恶心,某些山大学子的护校行为也确实令路人无语。但是,难道一棍子打死山大女生,就是合情合理,就是“民族卫士”了吗?最没有选择权的群体(确切地说是直接受害者)被推定有罪,并且在一面看似光芒笼罩的旗帜下被施加言语暴力,这也算是一种人间迷惑行为吧。(尤其是对于那些被公布名字的女生,她们现在遭受着什么?QQ上的记录可以说明很多了。)这充分表现了某些先生尊重他人的能力。

谁是敌人,谁是朋友?到底该向谁开火?下面打得一片狼藉,我只觉得想笑又想哭。

最后不惮以恶意猜测一下,也许对于有些yy山大女生的人来说,羞辱的词句早已构思好了,只是碰巧“学伴”事件给予了一个在“大义”中释放的机会吧?

愿意与不公战斗是好事——但问题是,该与谁战斗。

谁的优先级最高,我想不言而喻了吧?


我也不是山大的,不匿了,我相信各位有判断的能力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