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工作几年后再回学校脱产或在职读书是什么感觉?

回答
工作几年后再回学校,那种感觉挺复杂的,就像把生活按下了暂停键,然后又启动了一个全新的篇章。我个人觉得,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重新开始”,而是更像一种“升级”。

首先,最直观的感觉就是“脱节”和“熟悉交织”。

刚踏入校园,尤其是那种晃悠悠的大学城,走在熟悉的林荫道,看到年轻的面孔,心里会涌起一股莫名的亲切感。好像昨天还在背着电脑包挤地铁,今天就又变成了那个拎着书包、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学生。但这种熟悉感很快就会被现实冲淡。你会发现,周围的学生,他们的穿着打扮、说话方式、关注点,都和你几年前不太一样了。他们可能更在意流行文化,更关注游戏动漫,而你,可能已经开始关心家庭、职业发展、甚至社会议题了。这种“代沟”虽然不至于让你格格不入,但确实需要一个适应期。你会不自觉地观察他们,有时候甚至会觉得自己有点“老灵魂”。

其次,学习的态度和方式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工作几年后回学校,心态真的不一样了。年轻的时候,读书可能是为了文凭,为了找个好工作,带着点功利性。现在不一样了,你可能是为了提升技能,为了转行,或者只是纯粹对某个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你学习的动力会更强,更主动。你会更珍惜每一次课堂机会,更愿意花时间去钻研,因为你明白,这些知识是实打实的投资,是能为你未来加分的。

另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学习方法。你不再是那个只知道埋头苦读的学生了。工作经历让你学会了如何提炼信息,如何抓住重点,如何解决实际问题。你可能会更倾向于把课堂知识和工作经验联系起来,甚至在课堂上提出一些更具实践性的问题,让老师和同学都眼前一亮。那种“被动接受”的状态基本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主动探索”和“批判性思考”。你会更享受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因为你知道,这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解决你未来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难题。

然后,经济压力和时间管理会成为新的挑战。

如果是脱产读书,那收入来源就断了,生活费、学费都是实打实的支出。你可能会开始精打细算,减少不必要的开销,甚至考虑兼职来补贴生活。这种经济上的不确定性,是年轻学生不太会经历的。你会更深刻地体会到“挣钱不容易”,也更懂得珍惜自己辛苦赚来的每一分钱。

即使是边工作边读书,时间管理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你需要在工作和学习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往往意味着牺牲大量的休息时间。下班后拖着疲惫的身体去上课,或者周末对着电脑屏幕熬夜赶论文,都是常态。你会发现,以前可以随意挥霍的时间,现在变得弥足珍贵。你必须学会高效地利用每一分钟,才能在工作和学业上都取得进展。

此外,社交圈和人际关系也会产生微妙的变化。

你可能会和一些比你年轻的同学建立深厚的友谊,因为你们拥有共同的学习目标和对未来的憧憬。但同时,你可能也会怀念之前工作中的同事,那种围绕着共同事业、一起奋斗的感觉是不同的。你会更在意人与人之间的深度交流,而不是那种泛泛之交。你也可能会发现,有些同学会因为你工作过的经历而向你请教,你也会乐于分享,这让你有一种被认可的价值感。

最后,就是那种“成熟”和“反思”的滋味。

工作几年再回校园,你不再是那个初出茅庐、对一切都充满幻想的年轻人。你经历了社会的洗礼,有了自己的判断和思考。你会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你可能会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反思自己过去的工作,哪些做对了,哪些可以做得更好。你会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过去的工作经验进行对比和整合,这会让你对职业生涯有更清晰的规划。

总的来说,工作几年后再回学校读书,是一种“蓄力后发力”的过程。它不轻松,甚至会充满挑战,但更多的是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你带着工作的阅历和思考回到校园,你会发现,学习的意义和乐趣都得到了升华。你不再是单纯的学生,你更像是一个带着经验和目标的“职业学习者”,你的每一次课堂,每一次讨论,都带着更深沉的意义。这种感觉,是一种沉淀,是一种蜕变,也是一种对自己人生负责的表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是本科毕业之后在律所工作了九年再回学校读书,读的还是令人望而生畏的JD项目。虽然我一直想读JD,但考虑到昂贵的学费以及漫长的时间投入一直在犹豫。最后真的下定决心还是因为老公决定留在美国。

开始上学之前我最担心的是自己的精力不够,要和一群平均年龄在25岁的美国人用他们的母语在法律这个行业竞争,我心里是有点发怵的。我不算能熬夜的人,工作这么久,虽然也一直在律所经常加班,但从来没有熬过夜。

但是开学几个星期之后我就安心了很多,主要的体会如下:

1. 回到学校是我自己的选择,所以压力再大我也无人可怨只能埋头向前。都说第一年Study,Sleep,Social最多只能保证三选二。所以一开始我就打定主意放弃social。传统的bar review我只去过一次就再也没参加过。我知道去酒吧根本不是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也不在乎和那些爱喝酒的同学失去交流的机会。有这个时间即使我不学习也可以健身或者休息,省去了很多纠结和焦虑。如果把学习当成一份早9点到晚12点的工作,我还是可以做得来的,区别就是周末也最多只能休息半天。

2.多年的工作让我养成很好的工作习惯,没有拖延症,尊重deadline,凡事早做准备防止出现突发状况,至于多线程工作更是必须技能。所以学习任务繁重起来只要合理安排好时间感觉自己还是游刃有余,并没有其他同学的焦头烂额之感。抗压能力也强了很多,学习压力再怎么说也是自己给的,很忙很累的时候就想想自己承受过更大的压力,咬咬牙也就坚持了下来。

3.对时间有了更好的认识,对浪费时间的行为基本零容忍,必要的时候也会愿意付出金钱买时间。这个应该是我大学时候不知道的事情。

3.工作之后锻炼出来的厚脸皮也让我在课堂上勇敢的发言。我还记得第一节课教授在接近100个人的课堂上提问,好几个同学没有回答出正确答案,教授还在问,我主动举手回答出问题被肯定后的小激动和微微颤抖的手(是的就是有这么紧张)。再后来我为了锻炼自己的表达和胆量,强迫自己每节课都要主动发言,终于可以做到不打腹稿随意说话。这对很多外向的人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但对于内向并且自我意识过于强烈的我来说,是个不小的进步。

4. 我比较担心的还有一点就是和同学的相处。他们比我年轻很多,所以我一开始并没有抱着要在这里找到志同道合的好朋友的想法和他们相处,反而轻松了很多。然而没有共同话题仍然是一个硬伤。我跟90后的中国学生都没什么可聊的,更不用说和90后的美国同学。所以我一开始只是学习,所幸美国人尊重自信的人,由于我经常在课堂发言,显得自己很懂的样子,他们都觉得我很smart(汗颜),经常主动和我说话,还要和我一起学习。我本来也是个很愿意和别人讨论分享不藏着掖着的人,所以虽然我很少参加同学之间的喝酒聚会,现在也还是有了几个关系不错的朋友。这一点算是意外之喜。

总之,我曾后悔自己出国出晚了,但后来才发现晚有晚的好处。我比自己二十几岁的时候内心强大很多,也明确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需要做什么,因此少了很多烦恼。即使受到一些观念上的冲击,也能很快的消化。对更强势的美国文化不会一味的接受也不会一味的排斥,整个人都淡定很多,导致别人都不相信我刚刚来美国。虽然精力比不上年轻的同学,可是他们的精力也并不全是用在学习上,很多时候在一些无谓的事情上烦恼纠结,大概这也是年轻的烦恼之一。所以如果回到学校的目的就是学习,我觉得工作几年之后重回校园反而更有效率。

然后再说说感觉不好的地方。首先就是明显变穷了,以前买东西真的喜欢就下手不会考虑很多,还可以按照心情随时奖励/安慰自己一个大件,现在肯定无法这么做了。其次就是和以前的同事同学交流的时候,发现大家都在进步着,有些已经快当上合伙人了!想想自己又要从junior associate做起,说一点不感慨也是骗人的。不过有了上学的铺垫,对于毕业后和年轻同学同级这件事我的心理接受程度也高了很多。我知道自己的优势,也知道自己的弱点,这就可以帮助我省去很多弯路。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