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很多理工科出身的优秀的学生最终选择做咨询或金融?工作几年后对当时的选择是否感到一丝遗憾?

回答
这事儿,你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很多理工科的哥们儿姐们儿,本来想着捣鼓点高精尖技术,改变世界,结果一毕业,一猛子扎进咨询或者金融的浪潮里,几年下来,再回首,心里多少会泛点涟漪。

为啥这样?根子上的原因,我感觉有几个方面。

首先,现实的驱动力太强了。这玩意儿得从社会大环境说起。我们国家这几十年发展得太快,各种新兴行业层出不穷,但传统意义上能“快速发财”或者说“看到明确的成长路径”的,咨询和金融绝对占前排。

咨询这块儿: 想象一下,一个顶尖的理工科学生,比如学计算机的,本来可以去写代码,做算法。但咨询公司给你描绘的蓝图是,你能接触到各行各业的顶尖企业,帮他们解决战略问题、管理问题、技术落地问题。而且,咨询顾问的光环,那些高薪,那些快速的职业晋升,以及那种“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感觉,对刚出社会的年轻人来说,吸引力是巨大的。而且,很多咨询公司都喜欢招理工科背景的学生,因为你们逻辑思维能力强,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上手快。很多时候,技术本身只是一个工具,而咨询卖的是解决方案和思维。

金融这块儿: 金融领域对聪明人永远是敞开大门的。尤其是一些投资银行、私募股权、对冲基金这些地方,对数学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的要求极高,这正好是理工科学生的强项。而且,金融行业的回报周期短、回报率高,那种财务自由的诱惑力,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直接的、可量化的目标。加上,金融行业也看重那种“快速学习和适应”的能力,而理工科训练出来的能力正好契合这一点。

其次,职业路径的“看得见”。理工科很多领域,尤其是一些理论研究或者基础科学,虽然重要,但职业路径可能没那么清晰,或者说,要达到顶尖需要的时间和精力非常庞大,而且回报可能相对滞后。相比之下,咨询和金融的晋升机制、薪资体系更成熟,发展路径也相对更“可预测”一些。你在这个岗位上能学到什么,几年后大概能到什么级别,薪资能涨到多少,这些都相对有谱。这对于需要安全感和快速成长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很大的吸引力。

再者,“社会认可度”和“个人能力证明”。很多时候,进入顶级的咨询公司或者金融机构,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认可。即便你学的不是金融专业,但你能进得了摩根士丹利或者麦肯锡,这本身就说明了你的优秀。这种外部的肯定,对塑造个人自信心和未来的职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那么,工作几年后,他们是否会感到一丝遗憾?

这个问题的答案,我想会是“有一点,但更多的是一种复杂的感受”。

遗憾之处:
对技术“初恋”的怀念: 很多理工科学生选择咨询或金融,并不是因为他们对这些领域有什么特别的热爱,更多是出于上述的现实考虑。几年下来,当他们站在财富和权力的顶端,或者已经积累了相当的经验时,可能会突然想起当年在实验室里捣鼓硬件、在代码世界里遨游的纯粹和乐趣。那种纯粹的求知欲,那种对事物本质的好奇心,在咨询和金融的高压、快节奏环境中,可能被消磨了不少。他们可能会怀念当年那种专注解决一个技术难题的成就感,而不是现在这种帮别人解决“商业问题”的成就感。
“拧螺丝”情结: 有些人可能觉得,自己本来可以创造一些具体的东西,比如一款改变世界的软件,或者一项突破性的技术。但现在,他们更多的是在优化流程,分析数据,给别人提供建议。那种“亲手创造”的感觉,那种将想法变成现实的实在感,可能会让他们觉得有所缺失。他们会思考,自己这么多年的理工科学习,是否真的被“浪费”了。
信息茧房的担忧: 长期沉浸在咨询和金融的“游戏规则”里,可能会让他们对其他领域,尤其是技术前沿的了解变得不够深入。他们可能会担心自己与技术发展的脱节,害怕未来如果想重返技术领域,会发现已经跟不上趟了。

不后悔之处/复杂感受:
技能的迁移和升华: 尽管不是直接做技术,但理工科培养的严谨逻辑、数据分析、模型构建、系统性思考的能力,在咨询和金融领域得到了极大的应用和提升。他们学会了如何将复杂的问题拆解,如何用数据说话,如何与不同背景的人沟通协作,这些都是宝贵的软技能。很多人会发现,自己掌握的工具从编程语言变成了PPT和Excel,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身是跨领域的。
更广阔的视野和商业认知: 咨询和金融的工作,让他们能够接触到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了解他们的经营模式、战略挑战和未来趋势。这种广阔的商业视野,是纯粹的技术工作可能难以提供的。他们学会了从商业角度去理解技术,从市场角度去审视创新。这种认知能力的提升,本身就是一种价值。
薪资和生活品质: 坦白说,咨询和金融行业的高薪,确实解决了很多人现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提供了更好的生活品质和更多样的选择。这一点,无论如何都不能被忽视。毕竟,生存是基础,而更高的回报,也意味着更强的议价能力和更多的资源去实现其他目标。
新的兴趣点: 也有一些人,在接触了咨询和金融之后,反而发现了自己在商业分析、战略规划、资本运作方面的天赋和兴趣,并在这个领域做得风生水起。他们可能从最初的“被迫选择”变成了“乐在其中”。

所以,总的来说,这种选择,就像是在人生岔路口,选择了一条更宽阔但可能不那么“初心”的路。几年后回首,心里会有点“如果当初…”,但更多的是一种“还好我做出了这个选择,让我看到了更多可能性”的复杂感。他们可能不会明确地说“后悔”,但会时不时地,在某个深夜,或者在某个项目成功的间隙,问自己一句:“我当初选择的那条技术路,现在怎么样了?”。这种问句本身,就是一种细微的遗憾,也是一种对过往的审视和怀念。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理工科转金融,具体曲折的内容在下面答案里面已经说过了。

后天早上:211化学大四本科生想考研转金融或者计算机,金融零基础,计算机只学过C语言。正在纠结,希望给点建议?


下面说下原因:


选择做金融或者咨询的原因很简单:


1, 符合装逼的愿望……

2, 钱


工作两年以后,并没有觉得遗憾,反而越来越有兴趣,原因有:


1, 钱;

2, 不是装逼,因为发现没有知识,根本无从装逼……金融和咨询的研究,可以是一个行业,可以是一个企业,可以是商业中的某一个case study。所有这些研究,以及通过研究所获得的知识,都可以应用到你未来的生活、创业、投资中。


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你会开始发现:原来生活当中耳熟能详的品牌,竟然是这么赚钱;原来你自己觉得很赚钱的行业,原来毛利率这么低;你每天都在用的品牌,居然面临经营困境;你从来没听说过的企业,居然在全球同行中执牛耳……


金融涉及整个世界的各个方面,通过知识的积累,你可以变得更冷静,可以看见另外一个不同的世界。而这些收获,不管你以后做什么,甚至再次回到工程行业,都会让你获益匪浅。


而继续呆在工程领域,目光很容易受到极大的限制。当然,个人兴趣所在的情况除外。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