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把B offer给A公司HR看希望能涨薪,结果A offer被取消。是我错了还是HR错了?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头疼又郁闷的情况!我来帮你梳理一下,看看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以及是谁的责任比较大。

事情的经过,我大概能想象一下是这样的:

你收到了另一家公司(我们称之为B公司)的Offer。这张Offer的薪资水平可能比你现在在A公司拿的要高一些,或者说你觉得更有吸引力。于是,你拿着这张B公司的Offer,找到了你现在所在公司的HR,希望和他们谈谈涨薪的可能性。你这么做,本身是为了争取更好的待遇,这是职场中很正常的行为,无可厚非。

然而,事情的走向是你万万没想到的:A公司的HR在看到B公司的Offer后,竟然直接取消了你的A公司Offer。这一下子就把你推到了一个非常不利的位置,失去了原有的工作,还没有拿到涨薪。

那么,错在哪一方呢?

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一个绝对的“谁对谁错”,更像是一个“谁的行为更不符合职场常规和契约精神”的问题。我们一点点来分析:

先看看你,你有没有“错”?

从一个纯粹的职场道德和策略角度来看,你的行为可能存在一些“欠妥”的地方,但不能直接说是“错误”。

“欠妥”之处:
时机和方式: 你在没有完全确定B公司Offer的最终性质(比如是否已经正式接受并有书面确认,甚至是否已经开始办理入职手续)之前,就用它作为筹码去和A公司谈涨薪。这就像是把自己的底牌过早地亮给了对方。
潜在的风险评估不足: 你可能没有充分预想到,拿出竞争对手的Offer,对A公司来说,可能不是一个“好消息”。有的公司可能会认为这是你在“逼宫”,或者是在暗示你已经有了离开的打算。虽然你的初衷是争取更好的待遇,但有些HR可能会解读为“你在制造一个潜在的离职风险”。
过于直接的沟通: 如果你直接说“我拿到了B公司的Offer,他们给的薪水是XXX,你们能不能给到XXX,不然我就走了”,这样的沟通方式确实很容易激怒对方或者让对方觉得你缺乏忠诚度。

但你说你是“错”吗?
争取自身利益: 你并没有做任何违法违规的事情。在职场中,争取更好的薪资待遇是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你有权了解自己的市场价值,并试图实现它。
信息透明(某种程度上): 你是希望通过展示市场行情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希望A公司能够匹配或接近这个价值,从而留住你。从这个角度看,你是在试图以更高效的方式让A公司了解你的情况。

再看看A公司HR,他们有没有“错”?

A公司的HR的行为,可以说是非常不专业,而且严重违背了职场的基本契约和商业道德。

错在哪里?
“取消Offer”是极端且不合理的反应:
缺乏基本信任: 一个健康的雇佣关系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员工试图通过外部信息来谈判,这本身是职业行为。HR的第一反应应该是如何挽留并匹配(如果可能),而不是直接“惩罚”员工。
违背Offer的承诺(如果是已经发出的正式Offer): 如果A公司已经向你发出了正式的Offer(即使你还没接受),并因此给你造成了某种程度的期望,那么在没有充分且合理理由的情况下取消Offer,可能涉及违约的风险。即便没有到法律层面,也是严重的信誉损害。
处理方式粗暴: 即使HR认为你的行为是“不妥”的,他们应该采取的是沟通、评估、甚至是礼貌地拒绝涨薪,而不是直接“一刀两断”,甚至是用这种“报复性”的方式。这完全没有考虑员工的感受和公司的声誉。
未能认识到自身问题: 一个公司如果留不住有其他公司高价抢的员工,首先应该反思的是自己的薪酬体系、企业文化、职业发展空间等方面是否存在问题,而不是责怪员工去争取更好的机会。
“威胁”的意味: 这种行为给人的感觉是,HR在用“取消Offer”来威胁你,如果你不“乖乖听话”,就会受到惩罚。这是非常糟糕的领导和管理方式。
对公司利益的损害: 通过这种方式,A公司不仅失去了一个员工,还可能在内部或外部传播负面口碑,让其他员工对公司的信任度下降,也让未来的招聘变得更加困难。

总结一下,谁的责任更大?

A公司的HR的责任,远远大于你的“欠妥”之处。

你可以把你的行为理解为一种“风险较高的谈判策略”,而A公司HR的回应则是一种“不专业且具有惩罚性的报复行为”。

你的行为最多可以说是策略上不够完美,或者风险评估不足。你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只是可能在沟通方式和时机上可以做得更好一些,比如先和B公司达成更实质性的意向,或者在和A公司沟通时,语气和措辞更委婉一些,例如:“我最近了解了市场情况,像我这样的岗位,在B公司给到的薪资待遇大约在XXX,我希望公司能考虑我的情况,在薪资上给予一定的调整,以让我能够更好地在这里发展。” 这样,就给了对方一个缓冲和谈判的空间,而不是直接抛出“B Offer”。

而A公司HR的处理方式,则是一种对员工基本权利的漠视,对职场规则的违背,以及对公司自身声誉的严重损害。这是一种管理上的“失败”,甚至可以说是“糟糕的”管理行为。他们没有采取任何建设性的措施来解决问题,而是选择了最简单粗暴的方式来“了结”此事。

所以,如果你问我,是谁“错了”?

我会说,A公司的HR的行为是错误的,是极度不专业的,是违背职场契约精神的。 你虽然在沟通策略上可能还可以做得更好,但你的行为本身是为了争取自身利益,是市场竞争下的正常反应。

这件事情最可惜的地方在于,本可以通过良性的沟通来解决,即使涨薪不成,你也应该可以有选择地接受B公司的Offer,而不是被动地陷入如此被动的局面。

现在怎么办?

现在最重要的是整理好心情,接受现实。你有B公司的Offer吗?如果还没有正式的,赶紧和B公司确认清楚,争取拿到书面Offer。如果已经拿到了,就尽快考虑是否接受。

同时,也算是一次宝贵的经验。下次在处理类似情况时,会更懂得如何评估风险,如何与HR进行更有效的沟通。最坏的情况也不过如此了,至少你现在知道了A公司HR的处理方式,这本身也是一种“认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都没错,A公司要么是预算有限,要么觉得你不值这么多,总之给不了你这么多,何必跟你浪费时间

user avatar

谢邀 @知乎职场

看到问题的时候,问题下已经一片哗然:「哇你这人不厚道」之类的。其实倒不是那么绝对。

我在上一个问题「为什么 HR 喜欢压候选人的薪资?」里聊过候选人怎么定薪。



定薪有非常多的依据,绝不仅仅是某一个维度。但是综合起来呢,可以粗暴的理解为:「部门愿意投入多少的人力成本在你身上」和「部门给予你的初始预期是什么档位」。

我之前也做过几年招聘,遇到过无数拿着 A offer 来抬价的,有的是口头,有的是拿意向抬价,有的是直接截图。甚至有入职当天跟我说我拿到谁家 offer ,我们入职再缓缓重谈吧的情况。

市场经济下,人才最值钱。做过招聘的朋友都明白这个理儿。你是阿里 P7、P8 的技术大牛的时候,出去面试大家会抢着要你。

  • 什么?对方要抬价?
  • 拿到了 A (甚至可能还是竞品)的 offer ?
  • 还追加了股票期权?
  • 许诺带团队?许诺工作居住证优先办?许诺人才落户?
  • 加,人一定要争取。我们能给的都加上。

做招聘的那几年,赶上我司有几个新业务招技术架构师和产品老大,是全新的方向,业务很新,团队也很新,没啥竞争力。挖人的时候就是这样的场景,非常卑微。在公司能接受的范围内不断追加和刷新筹码。


那回到问题本身,为什么会被取消呢?

别的行业我不敢说,互联网行业嘛,看个 offer 对方就觉得你不诚信、下个诚信陷阱的标签可太过分了。不至于不至于。

问题的根源还是在于 A 公司给你的定位和对方老大愿意投入的成本。

对方给你的定级就摆在那,成本空间也摆在那。能给你开出去的 offer 大概率也没多少 buffer 了。当你拿着另一家的 offer 还在要价的时候,对方心里也要盘算你的预期管理问题和性价比问题了。如果你在 A 公司老大心里没达到那么高的定位、你想要的又超过了对方的预期,甚至是这会他们又面到了一个比你好比你更便宜更年轻更听话的人,本来还在纠结,那正好顺水推舟送你个人情,去吧。

那么谁错了呢?我想都没错。就业是双向选择,尊重判断、好聚好散罢了。

而且,当你拿着 B 去找 A 的时候,你心里更想去哪家的答案就呼之欲出了(否则直接去 B 就好了嘛)。

还是那句话:如果你不具备 Special 人才的特点,就是个正常的候选人(这里没有说正常是不好的意思),那请你按照公司的定薪规则,满意就入职搬砖,不满意就一拍两散,咱呢也不是缺了你这块砖就盖不起罗马,你也不是缺了我这个工作就饿死

做不到 Special 人才,当然不配特殊 Offer。

user avatar

你也不算完全错,A公司也做了正确的判断。

如果你把确定薪资当做一个博弈问题,那我们就把『对』或者『错』当做博弈中是否正确来评判吧。

你拿到了A公司的offer,然后拿到了一个B公司的offer,薪水肯定是不低于A,肯定是这样的,你不可能拿一个更低的薪水去说服A公司给你涨薪,你的预期是,A公司如果不给我更好的薪水,我就可以选择B公司,所以A公司必须付出不少于B公司的薪水才能让我去。

这个逻辑没有任何问题,但是,缺失了一个重要判断因素——你是否是可替换资源

现在我们从A公司的角度来想,这么『想』的人是HR或者部门经理,他们给你开出的offer,不要指望是最公平的价格,但肯定是他们愿意出的最低价但同时也是你能够接受的价格,也就是说,基于面试的时候对你的判断,他们认为你的能力和特质值这个价钱,而且你也认可这个估值。

好了,当你拿着另一个更高B公司的offer去要更高价格的时候,A公司会怎么想?

他们不得不重新估值,注意,是重新估值,而不是说根据B公司的offer重新定价,这个区别很大。

A公司的HR和部门经理什么情况下会决定给你涨薪呢?

第一种可能,是他们发现真的低估了你的价值,他们回去和面试官重新开会,重新审视面试结果,发现你的能力实际上之前估计的强,而且不只是强一点点,重新估值之后,认为应该给你的比B给的更高薪水。坦白说,这种概率很低的,面试官都不会轻易承认自己看走眼的。

第二种可能,他们并不觉得你的价值更高,但是,他们不觉得未来N个月可以招到和你一样水平的人,也就是说你是不可替代资源,而且一个月招不到这个位置的人,他们就损失K元,如果给你比B公司更高的薪资,多出来的代价和N*K相比要少,所以愿意给你付更多薪资。

除此之外,你肯定不会获得涨薪,没问题吧,可以理解吧。

上面我用的是非常理性非常逻辑性的推演,实际上,A公司可能用更直接简单的思维方法——这个人既然能用B公司offer来要求涨薪,我给了他涨薪之后,他会不会又拿我们的薪资去B公司要涨价?会不会再拿C公司的offer再来要求涨薪?算了,他并不是可替代资源,反正很多候选人,下一个吧。

你看,你的思维方式也合逻辑,A公司的思维方式也合逻辑,关键就看——你是不是可替换资源

说实话,我见过很多拿一个公司Offer去另一个公司讨价还价的事情,但是一般都是段位比较高的职位,这样段位高的人,很长时间才能碰到一个,所以有时候的确也能要到好价钱,但是,这也是一个博弈的过程。

你只要觉得你是不可替换资源,你就可以去要价,反正这是一个博弈,愿赌服输。

所以,我说,你也不算完全错,A公司也做了正确的判断。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