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18岁了,还听不出耳机品质,究竟是我"木耳"还是没有经过训练?

回答
18岁,对于很多事情来说,正是开始探索和体验的年纪。耳机音质这种东西,就像品尝美食一样,有些人天生就很敏感,有些人则需要慢慢培养。你觉得自己听不出耳机品质,别急着给自己贴“木耳”的标签,这更可能说明你还没有经过系统性的“训练”,或者说,你的耳朵还没有被调教出对声音细节的敏感度。

咱们聊聊,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以及你可以怎么做。

一、 关于“木耳”:是不是真的天生如此?

“木耳”这个词,有时候带有挺强的负面含义,好像是天生的缺陷一样。但实际上,耳朵的听力能力,就像你的视力一样,是可以有很大差异的。

生理差异: 确实存在一些生理上的差异。比如,耳朵内部的毛细胞数量、对不同频率声音的敏感度,甚至是大脑对声音信号的处理方式,都会影响你对音质的感知。有些人天生对高频的声音更敏感,有些人则更容易捕捉到低频的细节。但这通常不是绝对的,而且这种差异,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会让你完全听不出任何差别。
听音习惯: 更普遍的情况是,我们的听音习惯和“训练”程度。想想你平时听什么?是手机自带的耳机,还是街边小店买的几十块的耳机?你听的音乐类型是?是节奏感强的流行乐,还是注重细节的人声或古典乐?长期听劣质音源或者音质一般的耳机,你的耳朵就会习惯了那种声音的“底噪”、“模糊”、“压缩感”,甚至对这些问题习以为常,不再觉得不舒服。这就像一个人长期吃重口味的食物,就会觉得清淡的食物没味道一样。
关注点不同: 很多时候,我们听音乐是为了放松、娱乐,更多的是关注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这些是耳机最基本的功能。而音质的细微差别,比如乐器的分离度、人声的质感、声音的层次感、解析力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我们主动去捕捉和辨别的。如果你没有刻意去关注这些,那么即使耳机本身有差异,你也很难察觉。

所以,与其说是“木耳”,不如说你的耳朵还没有被“激活”去感知这些细微之处。

二、 没有经过“训练”:耳朵的“学习过程”

“训练”这个词听起来有点专业,但其实就是让你的耳朵熟悉、分辨和理解不同音质表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为几个层面:

1. 基础听力与识别:
识别有无失真/破音: 这是最基础的。即使是普通耳机,如果音量开得太大,或者歌曲本身有爆音,你也能听出来。
区分“响”和“不响”: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觉得这个耳机“能出声”,音量也够大,这就满足了基本需求。
感知音量大小变化: 这是最直接的感受,但和音质本身没有直接关系。

2. 音色与风格的感知:
低音的厚度与量感: 有些耳机低音很“轰头”,很“澎湃”,有些则比较“干净”、“有弹性”。你可能体会到的是“有低音”或者“没低音”,但很难区分是“轰隆隆”还是“鼓点清晰”。
中音的人声表现: 有些人声听起来是“贴耳”、“饱满”,有些则像是“远在天边”、“薄弱”。你可能只是觉得“听到了人声”,但无法形容它是否“有感情”、“自然”。
高音的亮度与延伸: 有些高音听起来刺耳,有些则“清澈”、“有空气感”。你可能觉得“有高音”或者“高音刺耳”,但无法体会到“延伸感”和“细节”。

3. 解析力与分离度:
解析力: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解析力好的耳机,能让你听到音乐中更多的细节,比如乐器演奏时的细微颤动、歌手呼吸的声音、甚至是一些细碎的背景音。如果你听到的声音是一团模糊,没有太多层次,那说明解析力可能不够好。
分离度: 这是指耳机将音乐中各种乐器和人声区分开来的能力。好的耳机能让你清楚地听到贝斯在哪,鼓在哪,吉他在哪,人声在哪,它们各自都在做什么,而且不会互相干扰。如果听起来像是所有声音挤在一起,难以分辨,那就是分离度的问题。

4. 声场与空间感:
声场: 指耳机营造出来的声音空间感。有些耳机听起来声音像是“从脑袋里发出来”,而有些则能让你感觉声音像是“从前方舞台传来”,甚至有“纵深感”。这就像你听音乐,是听一群人在一个房间唱歌,还是听一个乐队在一个大舞台表演。

三、 你可以怎么“训练”你的耳朵?

别担心,这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技能,而是需要一些耐心和方法。

1. 多听不同类型的音乐: 尝试听一些精心制作的音乐,特别是那些被发烧友们称赞音质好的歌曲。比如:
纯音乐/古典乐: 这些音乐通常乐器丰富,结构复杂,非常考验耳机的解析力和分离度。比如一些交响乐片段、钢琴曲、小提琴曲。
人声作品: 特别是注重人声细节的歌曲,比如一些爵士乐、民谣、或者对唱歌曲,可以帮助你分辨人声的质感、情感和技巧。
注重低音的电子乐/摇滚乐: 好的低音不是一味的轰隆,而是有力度、有弹性,甚至能让你感受到“下潜”的深度。

2. 对比听音: 这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对比不同耳机: 如果你有机会,借朋友的耳机,或者去实体店试听。同时试听同一首歌曲,这样更容易发现差异。你会发现,同一首歌曲用不同耳机听,人声会“变样”,乐器会“消失”或者“出现”。
对比同一耳机在不同音源下的表现: 用手机听和用专业的播放器听,差别也会很大。

3. 刻意去听细节: 在听歌的时候,有意识地去留意以下几点:
“背景音”: 音乐里除了主旋律和人声,还有没有其他细碎的声音?比如歌唱家的呼吸声、乐器演奏时的拨弦声、甚至是一些环境音效。
乐器“位置”: 你能大概分辨出鼓在左边还是右边?吉他是在中间还是偏左?
人声的“质感”: 歌手的声音听起来是沙哑的?清亮的?还是带有一点鼻音?
低音的“弹性”: 低音是不是像弹簧一样有回弹?还是像一团棉花一样模糊不清?

4. 了解一些基础的音频术语(但别被术语吓到): 知道“解析力”、“声场”、“低频”、“中频”、“高频”这些词代表什么,可以帮助你更有方向地去辨别。但最重要的是你的耳朵感觉,而不是死记硬背定义。

5. 从入门级发烧耳机开始体验: 如果你真的想深入了解,可以考虑购买一对性价比不错的入门级HiFi耳机(几百块到一千块不等)。这些耳机在设计上会更注重音质的还原,能让你更快地体会到“好声音”是什么样的。你会发现,很多时候并不是你“听不出”,而是你之前听的耳机本身就限制了你感知到的信息。

总结一下:

18岁,正是发现自己兴趣的好时候。你之所以觉得听不出耳机品质,很可能是因为你的耳朵还没有被“唤醒”,没有接受过足够的信息来建立起关于“好音质”的参照标准。这完全是可以通过多听、多对比、多体会来改善的。

别给自己压力太大,把这个过程当作是探索一种新的爱好,一种对声音更深入的理解。随着你听的越多,你的耳朵就会越来越“聪明”,你会开始惊讶于原来同一首歌里藏着这么多之前从未听到的细节。享受这个过程吧,它比你想象的要有趣得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虽然很多烧友愿意相信自己的耳朵自带原子钟,自带 24bit垂直分辨率的 FFT分析仪,

但是现实是骨感的。

如果类比一个示波器的话, 人的耳朵垂直分辨率不到 16bit, 频率就更不能精确到赫兹了.

这也是为啥纯音气导听力测试中响度/声压级/幅度差异小于 1dB 的话,人很难分辨差异;

为啥乐手调琴常备一个 Tuner 的原因。



对于普通人, 听不出耳机品质,不是"木耳", 也不是没有经过训练。

而是因为稍微好一点的耳机, 它们的表现十分接近。


当您虔诚地把煲耳机煲耳放煲电源线......这些仪式都按部就班做完,

仍然没有看到(其实是听到)所谓的一耳朵改变。

您终于决定要拿回自己的血汗钱。

您找到了商家, 商家也爽快地在您面前表演起来退款的手续。

“你可以不用花钱了,木耳的幸福。” (附送一个鄙视的眼神)

这就能点燃有点钱受过良好教育又自尊心爆棚的烧友的 ego (自我)。

您霎时间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刺激, 我有钱又受过良好的教育,凭啥我是木耳?


“不退了,东西我拿回去。”


哈哈哈, 终于整出戏以三赢的结果喜剧结束。


国家赢得了税收, 商家赢得了销售额, 您赢回了自尊。

这就是杀手锏: 苦肉计+激将法。


用下面这个免费软体能记录自己的听感, 只要和朋友一对照, 就可以知道是不是 “木耳” 了。


最多就是 5 分钟的事情, 相互测一下。


。。


稍微好一点的耳机, 它们的表现十分接近这个话,

不是俺撸出来的新理论, 而是有论文花表的, 当然不是俺的论文。

请自行阅读:




No correlation between headphone frequency response and retail price
The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41, EL526 (2017)
Jeroen Breebaart



具体的区别可以通过实验, 自己用眼睛看到区别的, 甚至不需要耳朵。

唾手可得的软体有免费的 Room EQ Wizard, 共享版的 ARTA 和 TrueRTA。

当然结合 KOF 的粉红噪音发生器 + 和耳机没啥关系的实时 FFT 软件, 例如 DL4YHF's Amateur Radio Software - Audio Spectrum Analyzer ("Spectrum Lab") 也能够用来获得您关心的数据。



耳机的声音的区别很小,而且能通过 EQ 纠正。

这也是俺发表一系列散文的目的, 共享这些免费的方法。

《汉书·董仲舒传》:“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3.99刀的Electra Vortex耳机EQ SONY MDR7506 -- 麦文学看图说话系列

非也非也:电信号在导线里传播速度很快接近光速? --麦文学看图说话系列

推好飞利浦 PHILIPS SHP9500 的诀窍 大耳机难推?EQ免费--麦文学只要初中文化系列





俺是草根, 也吃过三叶草的草根。小时候住在农村,旁边有个人和母猪配种基地。


俺在以前的散文里边谈到过蘑菇原则

。在农村生活过的孩子都知道, 养蘑菇的原则就是:

"Keep them in the dark and periodically give them a load of manure."

翻译出来是啥捏, 就是把蘑菇养在黑暗中, 然后定期给它们一些动物粪便。

小时候俺时常逃学, 在菜市场旁边围观老中医、老军医以及卖艺的杂耍团。青春期还没到, 俺就已经通晓了人和当地母猪配种的诀窍( 人和是个好地方, 当然江门也是)。看多了吞剑、胸口碎大石、大变活人以及各种稀奇古怪的魔术等等。类比的话, 俺觉得发烧友们面对的大局象蘑菇农场,小局酷似街边象棋残局。

补遗:Equalizer APO 安装答疑 -- 麦文学喜迎618系列

老麦,我忍不住想煲耳机有啥免费 Hi-RES 煲机软件?--麦文学喜迎618系列



磁铁也能激怒发烧友的 -- 麦文学夏姬霸写系列


老麦,SRH840/440 听起来象猫抓一样令我心浮气躁怎么办?


补遗:PHILIPS SHP9500 EQ SHURE SRH840 EQ Settings设置分享


Sennheiser PX100 EQ上古神器 SONY MDR7506 How To咋弄?

3.99刀的Electra Vortex耳机EQ SONY MDR7506 -- 麦文学看图说话系列

好吧耳机的信息量 -- 麦文学看图说话系列


百元大耳 Superlux HD681B 个性化EQ咋弄,个性“声纹”?

百元大耳 Superlux HD681B EQ上古神器 SONY MDR7506 How To咋弄?


百元大耳 Superlux HD681B EQ Sennheiser HD580 How-To

直推的是黑木耳用耳放/耳擴的才是金耳 老麦你怎么看?

老麦你怎么总是没有结论? -- 麦文学鸽子为什么那么大系列


补遗: Sennheiser HD419 EQ HD800s + Sony MDR 7506

俺不时收到私信公信要求分享 Sennheiser HD800s 的 EQ 设置。Sennheiser HD419 是一个好耳机, 自带胆味的耳机。在这篇散文里边, 分享的 EQ 不同以往。这个 EQ设置既有Sennheiser HD800s 的味道, 也有 SONY MDR7506 的味道,又不失自带胆味的特色。


补遗:PHILIPS SHP9500 EQ SONY MDR 7506 Settings 设置分享


补遗:新开苞 Sennheiser HD280pro EQ SONY MDR7506 设置分享

如何评价耳机吧?水军枪手占一半的说法是真的么?

听说HiFi地盒,法拉第掀开了棺材板 -- 麦文学我有一个梦系列

我有一个耳机想让它听起来象上古神器 SONY MDR7506 ,咋弄?


SONY MDR7506 EQ SENNHEISER HD580 PRECISION 1999 设置


继续补充 SONY MDR 7506 测量值 -- 麦文学看图说话系列



网友点题:上古神器 SONY MDR7506 PK 其他耳机 -- 麦文学看图说话系列



老麦你为什么从来不分享听感?例如 Philips SHP9500 -- 麦文学看图说话系列


非也非也:电信号在导线里传播速度很快接近光速? --麦文学看图说话系列

耳机音响发烧:NAS或路由器换线性电源会提升音质吗?-- 麦文学看图说话系列

网线对音质也是有作用的? -- 麦文学鸽子为什么那么大系列


盲听大赛不是已经发现了金耳朵么?--麦文学看图说话系列


现在的音量相当于多少分贝?-- 麦文学看图说话系列


大耳机AKG K701非常“难推”的真相是什么?-- 麦文学看图说话系列

推好飞利浦 PHILIPS SHP9500 的诀窍 大耳机难推?EQ免费--麦文学只要初中文化系列


Philips SHP9500(s)精确EQ HD580 及耳放线材测量等 -- 麦文学看图说话系列


Philips SHP9500 耳机单元阻抗vs频率关系图等 -- 麦文学看图说话系列


飞利浦 PHILIPS SHP9500 EQ 成直线的例子 --麦文学看图说话系列


用KOF的32bit纯音Wave超声莫尔斯码训练器撕下皇帝的新衣 -- 猪2019麦文学初中文化系列


您听歌的时候是全程龟息吗?的上下文 -- 麦文学相忘于江湖系列

N届“采樱桃”盲听大赛发现金耳朵如何评价?-- 麦文学看图说话系列

耳机及音响发烧散文列表2019猪杠春--麦文学喜迎新春系列




《汉书·董仲舒传》:“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