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USB 接口出现之前,电脑的连接方式可谓是“百花齐放”,但同时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不便和挑战。那是一个需要你仔细辨认接口类型、频繁更换线缆、并时常与驱动程序斗智斗勇的时代。让我们来详细回顾一下,USB 接口普及之前的电脑使用是怎样的:
1. 多样化的外部设备接口,令人眼花缭乱:
当时,电脑的外部接口种类繁多,每种接口都有其特定的用途和连接设备。这导致用户需要了解大量的接口知识才能正常使用电脑。一些主要的接口包括:
并行端口 (Parallel Port) / LPT 端口 (Line Printer Terminal):
外观: 通常是25针母头接口 (DB25)。
主要用途: 最主要用于连接打印机。早期的打印机几乎都是通过并行端口连接的。
连接方式: 需要使用较粗的并行线缆,线缆通常比较硬且占空间。
传输速度: 速度相对较慢,但对于打印机来说是足够的。
缺点: 线缆长度受限,传输速度慢,容易受到干扰。连接多台设备(如一台电脑连接多台打印机)很不方便。
串行端口 (Serial Port) / COM 端口 (Communication Port):
外观: 有两种常见规格:9针公头接口 (DB9) 和 25针公头接口 (DB25)。DB9 更为常见。
主要用途: 用于连接各种设备,包括:
调制解调器 (Modem): 拨号上网的时代,Modem 几乎都是通过串行端口连接的。
鼠标: 在PS/2鼠标普及之前,很多早期鼠标是通过串行端口连接的。
外部软盘驱动器、外部硬盘驱动器: 在USB闪存盘出现之前,一些大容量存储设备会通过串行端口连接,但速度非常慢。
各种工业设备、仪器仪表: 串行通信在工业控制领域仍然非常重要。
传输方式: 每次传输一个数据位,速度较慢。
缺点: 速度非常慢,不适合连接需要高带宽的设备。
PS/2 接口 (Personal System/2 Interface):
外观: 两个圆形的迷你DIN接口,通常一个是紫色(用于键盘),一个是绿色(用于鼠标)。
主要用途: 专门用于连接键盘和鼠标。
优点: 相对于串行鼠标,PS/2鼠标通常响应更灵敏,并且支持热插拔(虽然早期并不总是支持得很好,有时需要重启)。
缺点: 只能连接键盘和鼠标,不能连接其他设备。接口是独立的,如果你插反了(例如把鼠标插到键盘口),设备就无法工作。
游戏端口 (Game Port) / MIDI 接口:
外观: 通常是15针母头接口 (DB15),呈D形。
主要用途: 连接游戏手柄、摇杆以及MIDI设备(用于音乐创作)。
缺点: 功能单一,且在电脑游戏逐渐普及后,其接口的限制也越来越明显。
声卡接口 (Sound Card Interfaces):
MIDI/Joystick 接口: 通常也集成在声卡上,与游戏端口类似。
音频输入/输出接口: RCA 或 3.5mm 接口,用于连接麦克风、扬声器等。
红外线端口 (Infrared Port):
外观: 通常是位于机箱前方或侧方的一个黑色或深色的窗口。
主要用途: 无线传输数据,常用于连接一些早期无线鼠标、遥控器,或者笔记本电脑与手机之间传输数据(如使用红外线数据线)。
缺点: 传输距离短,需要对准,速度很慢。
SCSI 接口 (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
外观: 有多种规格,如50针、68针的母头接口。
主要用途: 主要用于连接高性能的外部设备,如高质量扫描仪、外部硬盘驱动器、CDROM驱动器等。在服务器和专业工作站上更为常见。
优点: 传输速度快,支持菊花链(将多个设备串联起来)。
缺点: 价格昂贵,配置复杂,需要终结器 (Terminator)。普通家用电脑很少使用。
2. 线缆管理与兼容性问题:
线缆种类繁多: 你需要为不同的设备准备不同类型的线缆,例如并行线、串行线、PS/2线、游戏杆线等等。这些线缆不仅种类多,而且通常都比较粗壮、僵硬,在电脑后面形成一堆杂乱的线团。
接口混淆: 对于不熟悉电脑的用户来说,区分各种接口非常困难。例如,9针串行口和9针PS/2接口有时会被混淆。
热插拔的缺失 (早期): 大部分接口在当时并不支持“热插拔”(即在电脑运行过程中拔插设备)。你需要在关机后才能安全地连接或断开大多数外部设备,否则可能会损坏设备或电脑的硬件。即使后来一些接口开始支持热插拔,也可能需要安装相应的驱动程序。
3. 驱动程序的重要性与麻烦:
手动安装驱动: 每当连接一个新的外部设备时,用户通常需要找到设备的驱动程序光盘或从互联网上下载驱动程序,然后手动进行安装。
驱动程序冲突: 有时,不同的硬件驱动程序之间会发生冲突,导致系统不稳定或某些设备无法正常工作。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定的技术知识,例如在设备管理器中查找错误信息、更新驱动程序或回滚驱动程序。
驱动程序的寻找: 如果丢失了驱动程序光盘,找到适用于旧硬件的驱动程序可能会非常困难,尤其是当硬件制造商已经停止支持该产品时。
4. 软件与硬件的协同工作:
BIOS/CMOS 设置: 在某些情况下,连接新的硬件甚至需要进入电脑的BIOS/CMOS设置界面进行配置,例如启用某个串行端口或设置中断请求 (IRQ) 号。
端口映射: 操作系统需要将硬件连接的物理端口映射到软件可识别的逻辑端口,例如 COM1, COM2, LPT1 等。
5. 数据传输的限制:
速度慢: 串行端口和并行端口的速度都相对较慢,不适合传输大量数据。例如,使用串行接口连接外部硬盘传输几个 GB 的数据将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
传输距离: 很多接口(尤其是串行和并行)的线缆长度有限,超过一定距离信号会衰减,导致连接不稳定或无法工作。
USB 出现后的改变 (为了对比,简要提一下):
USB (Universal Serial Bus) 的出现极大地简化了电脑外部设备的连接:
标准化接口: USB 将各种设备接口统一为一个标准接口,大大减少了用户的学习成本。
即插即用 (Plug and Play): USB 支持热插拔和自动驱动加载,连接新设备变得非常简单方便,大部分情况下无需重启电脑。
多功能性: 一个 USB 端口可以连接多种类型的设备,如鼠标、键盘、打印机、扫描仪、摄像头、闪存盘、移动硬盘、MP3播放器等。
更高的传输速度: 从最初的 USB 1.0/1.1 到后来的 USB 2.0 (High Speed)、USB 3.0/3.1/3.2 (SuperSpeed),传输速度不断提升,满足了更多高性能设备的需求。
供电能力: USB 接口还可以为连接的设备提供电力,省去了许多小设备额外的电源适配器。
线缆简化: USB 线缆通常更细、更软,也更容易管理。
总结来说,USB 出现以前的电脑使用,是一段充满技术挑战和细节的时期。用户需要具备更多的硬件知识,耐心处理线缆和驱动程序,并忍受较慢的数据传输速度。虽然它也有其特定领域的优势(比如某些专业设备对串行通信的依赖),但对于普通用户而言,USB 的出现无疑是电脑使用体验的一次巨大飞跃,将连接的复杂性降到了最低,让科技变得更加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