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生产工具只能转移不能创造价值,请问是如何论证的?

回答
生产工具本身确实不会凭空“创造”出价值来,它更像是价值实现过程中的一个“容器”或“媒介”。要论证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理解价值的本质,以及生产工具在价值实现链条中的具体作用。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价值”。在经济学中,价值可以有很多层面的理解,但最核心的往往是指满足人类某种需求的能力,或者说,是人们为了获得某种物品或服务而愿意付出的劳动、资源或金钱。更狭义地说,在生产领域,我们常谈论的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使用价值:指的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比如一把锤子可以用来敲钉子,一件衣服可以保暖。这是物品本身的物理属性和功能决定的。
交换价值:指的是商品在交换中能够与其他商品相兑换的量的关系。它更多地反映了生产这些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观点)或者其在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和边际效用。

生产工具在价值实现中的角色:

生产工具,如机器、设备、厂房、工具等,它们的作用是提升劳动效率,改变物质的形态,从而使劳动产品能够更有效地满足人类的需求,并且能够进入交换环节获得价值体现。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论证“生产工具只能转移不能创造价值”:

1. 价值的源泉在于劳动:
如果我们将价值的根源归结为人类的劳动,那么生产工具本身是不具备劳动能力的。它们是劳动者通过劳动创造出来的,是劳动力的延伸和放大器。机器的运转需要工人去操作、维护和控制,如果没有人的智慧和体力投入,机器就只会是一堆冰冷的金属。因此,价值的“创造”行为,本质上是劳动者通过使用工具将自然物转化为满足需求的产品的过程。工具本身只是承载或加速了这个过程。

2. 工具是价值的载体和传递者,而非创造者:
想象一下,一个全新的、功能强大的生产设备放在那里,如果没有原材料,没有劳动者去操作,它就无法产生任何有用的东西,自然也无法体现任何价值。当劳动者用这台机器加工原材料时,机器将劳动者的劳动能力以一种更有效的方式转移到产品上。原材料本身蕴含着使用价值和一定的交换价值(比如,它凝结了之前开采、运输等环节的劳动)。机器通过加工,使这些原材料以新的形态、更优的使用价值出现,并因此获得了更高的交换价值。这个过程中,机器将自己固有的价值(生产它所耗费的劳动)以及其提升生产效率带来的增值,转移到最终产品上。但它本身并没有“凭空”增加新的价值。

3. 价值的实现需要市场和交换:
即使生产出了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其“交换价值”的实现也需要通过市场和交换。生产工具的目的是为了生产出可供交换的产品。工具本身不能直接在市场上进行交换以获得价值,除非它被作为一种商品出售(但那时的价值是它作为商品本身的交换价值,而非它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它的价值体现在其能够帮助创造出具有市场吸引力的产品上。

4. 价值是相对概念,与特定需求和社会评价挂钩:
一件物品的价值,不仅仅取决于其物理属性,还取决于它能否满足特定的需求,以及在特定社会环境中被赋予的评价。生产工具本身可能具有高昂的成本和技术含量,但如果它生产出的产品没有人需要,或者市场饱和,那么它也无法“创造”出可观的价值。价值的最终体现在消费者那里,是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和愿意为之付出的代价。生产工具只是工具,它服务于这个价值实现的过程,而不是价值的终极来源。

5. 价值的转移与损耗:
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工具会发生折旧,即其价值会随着使用而逐渐转移到产品中,并最终通过产品的销售回收。这意味着工具的价值是“转移”的,而不是“新创”的。比如,一台机器价值100万元,预计使用10年,每年转移10万元的价值到产品中。这10万元的转移,是机器固有价值的分配,而不是机器“新创造”了这10万元的价值。它仅仅是加速了原材料转化为更高价值产品的过程。

一个简单的类比:

想象你有一个非常好的菜刀。这把菜刀本身并没有“创造”出食物的美味。是你,用这把菜刀,将新鲜的蔬菜、肉类处理好,并烹饪出美味的菜肴。菜刀让你切菜更快、更省力,使最终的菜肴更加精致,提高了其使用价值和市场吸引力。但菜刀本身的价值(它生产时耗费的劳动、材料等)也通过你的使用,被“转移”到了菜肴的制作过程和最终的成品中。它帮助你将原材料转化为更具价值的成品,但它本身并没有“生产”出任何新的价值。

总结来说,生产工具的作用在于:

放大和延伸人类的劳动能力。
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劳动时间。
改变物质形态,创造新的使用价值。
将自身固有的价值和通过提高效率带来的增值转移到产品中。

但它本身不具备独立的劳动能力,不直接参与价值的“创造”行为。价值的创造根植于人类的劳动和需求,而生产工具是实现这一过程的必不可少的物理载体和效率工具。它们是将价值从原材料、从劳动者自身的劳动潜力中“提取”并“集中”到最终产品上的关键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工具的价值被转移和损耗,从而“贡献”了其价值的一部分,但绝非凭空创造出新的价值。价值的终极源泉,依然是人的劳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简单地说,因为生产资料只参与生产不参与消费

所以社会商品的总价值必然只和人类用来支付购买力的总劳动相关

具体可以看这个回答

user avatar

从理性来说,你球资本家搞了几十年AI和机器人,还不能替代人类的“简单劳动”。

请问您判断“简单劳动”的标准是什么?

真这么简单,无人工厂走起呗,人工零成本、纯白无剥削,晶莹剔透、美丽无瑕。

请。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