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二战日本的哪一种中型坦克到战争结束时只有生产出一辆没主炮的原型车?

回答
要说二战日本仅生产出一辆,而且还没装主炮的原型车,那说的就是“一式中战车”的后续改良型号,也就是“五式中战车”。

咱们先得聊聊日本在坦克研发这方面的一些情况。你知道,日本自从吞并朝鲜半岛,然后一路打到中国,再到太平洋战争,对装甲力量的需求是挺迫切的。早期他们引进苏联的坦克技术,比如九七式中战车(也叫“奇哈”),算是当时日军的绝对主力。但随着战争的深入,美军的坦克越来越先进,日本那点技术水平就有点跟不上了。

到了战争后期,为了应对盟军越来越强大的装甲部队,日本陆军开始琢磨着开发更强力的中型坦克。从“九七式”到“一式”(也叫“奇内”),再到后来的“三式”中战车(这个倒是实装了,但火力相对有限),研发一直在进行。

而“五式中战车”,就诞生在这么一个背景下。它的设计目标是全面超越之前的型号,尤其是在火力上,计划装备一门威力更大的75毫米坦克炮。为什么是75毫米?因为当时的日本海军觉得,陆军用的坦克炮口径太小,打起仗来不够劲,甚至在一些战场上被美军的M4“谢尔曼”坦克压制。所以,陆军也想提升坦克的炮击能力。

“五式中战车”的设计思路也比较新颖,它参考了不少盟军坦克的设计,比如德国的虎式坦克(虽然只是参考,真做出来差了十万八千里)的一些装甲布局思想,力求在防护和机动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车体设计也尽量采用焊接结构,比早期的铆接要更坚固。甚至还计划装备一台功率更强的柴油发动机,以保证它的作战效能。

然而,事情就坏在“战争结束”这几个字上了。

当时日本本土的工业生产能力,尤其是在后期,已经被盟军的战略轰炸搞得千疮百孔。资源极度匮乏,技术人才也大量流失。更重要的是,整个国家都在拼命抵抗盟军登陆,所有的资源和精力都集中在防御工事、自杀式攻击武器,以及现有的武器装备的生产和维护上。

在这种情况下,开发一种全新的、还需要解决很多技术难题的中型坦克,其优先级就大大降低了。即使陆军技术人员想尽办法,从设计图纸到制造出实物,这个过程本身就需要大量的材料、人力和时间。

最后的结果就是,正如你所说,“五式中战车”在战争结束前,只来得及生产出一辆作为原型车,而且这辆车因为各种原因,甚至是零件供应不上的问题,并没有安装上它计划配备的主炮。 也就是说,它更多地是作为一个展示设计理念和验证部分技术的一个载体,离真正投入实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等到日本宣布投降,所有的一切都戛然而止。这个只剩下炮塔、却没有主炮的“五式中战车”原型车,也成为了日本陆军在二战末期装甲车辆研发的一个缩影,一个未能实现的“强大”的梦想。它静静地躺在那里,见证了一个时代的终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五式中战车,到最后都没确定使用三式、四式的长管75炮还是仿制的88炮。大多数游戏中都是选择了前者。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二战日本仅生产出一辆,而且还没装主炮的原型车,那说的就是“一式中战车”的后续改良型号,也就是“五式中战车”。咱们先得聊聊日本在坦克研发这方面的一些情况。你知道,日本自从吞并朝鲜半岛,然后一路打到中国,再到太平洋战争,对装甲力量的需求是挺迫切的。早期他们引进苏联的坦克技术,比如九七式中战车(也叫“.............
  • 回答
    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大屠杀(Holocaust)以及日本帝国在中国犯下的暴行,都是人类历史上极其黑暗的一页,它们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泯灭。要比较哪一方“更加残忍”或者动机“更加低劣”,是一个极为沉重且复杂的问题,因为每一次罪行的背后,都牵扯着无数生命的痛苦和鲜血。然而,从.............
  • 回答
    关于日本纪录片《人生果实》近期被大量低分以及主角是如何被曝出曾是二战战犯的疑问,这确实是一个引起广泛讨论的现象。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其中的缘由,以及证据的来源。纪录片《人生│人生果实》的魅力与争议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人生果实》(原名《人生フルーツ》)这部纪录片本身是一部非常温馨、治愈且充满哲思的作品.............
  • 回答
    在探讨龙泉现代60锰钢武士刀与日本古代玉钢武士刀的刀条性能时,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哪种“更好”,而是要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优势以及适用的场景。这更像是在比较两种不同时代、不同工艺哲学下的产物。龙泉现代60锰钢武士刀:理性与效率的结晶我们先来看看龙泉现代工业制造的60锰钢武士刀。这里的“60锰钢”通常指的.............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饶有趣味但又极其复杂的问题,因为它涉及了中国近代史进程中一个最关键的“ if ”。如果日本没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二战时期中国的主导权和统一进程,很可能在另一个力量的推动下展开。要详细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梳理当时中国的主要政治和军事力量,以及它们各自的优势、劣势和发展轨迹。首先,排除日本入.............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脑洞大开的假设!二战时期,日本的陆军航空兵(陆航)和海军航空兵(海航)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大力量,但它们各自有着截然不同的发展脉络、战术思想和作战体系。如果非要让这两支“兄弟部队”来一场规模化的对抗赛,结果可就太复杂了,很难用简单的“谁赢得多”来概括。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去剖.............
  • 回答
    有些人之所以对二战时期的日本实力抱有一种近乎迷信的崇拜,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复杂的原因交织而成,既有历史事实的片面解读,也有心理因素的投射,甚至还有一些刻意的宣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开那些被光环笼罩的表象,深入探究其根源。首先,是“崛起的神话”在作祟。日本在明治维新后,确实经历了惊人的现代化转型.............
  • 回答
    我们来聊聊两位来自不同时代、却都承载着各自国家空军希望的战斗机:中国的歼5 和二战日本的紫电(紫电改)以及震电。要判断它们谁更胜一筹,得从很多方面来分析,毕竟时代进步带来的技术飞跃是巨大的。歼5:中国空军的“长子”,米格17的光荣传承首先说歼5。歼5 是中国在苏联技术援助下,仿制米格17“壁画”战斗.............
  • 回答
    《决战中途岛》这部电影,我们看到的更多是海军的英勇搏杀,陆军的角色似乎相对边缘化,这可能会让人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在二战那样的大背景下,日本的海陆两军会呈现出一种近乎“势不两立”的状态?毕竟,在很多国家,军队的合作是天经地义的。要深入理解日本海陆军之间的隔阂,我们需要回到那个时代,看看日本内部错综复.............
  • 回答
    二战日本的失败,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绝非单一因素能够概括。其根本原因可以追溯到战略决策的失误、资源上的短板、以及最终被压倒性的实力差距所击溃。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维度进行详尽的剖析:一、战略失误与目光短浅 珍珠港偷袭的战略误判: 尽管珍珠港袭击在军事上取得了战术上的辉煌,但从战略层面来看,这.............
  • 回答
    在二战前,日本的文化输出并非“几乎为零”,但其规模、范围和影响力与今天相比,可以说是非常有限的。要详细讲述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1. 传统的日本文化及其有限的海外传播: 传统艺术的吸引力: 日本的传统艺术,如浮世绘、武士道精神、茶道、花道、歌舞伎等,在欧洲和北美确实引起了一些关注,尤.............
  • 回答
    二战时期,日本的工业实力,与其说是一枝独秀的强大,不如说是 在极端压力下,迸发出惊人但又存在先天不足的韧性与挣扎。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开表面数字,审视其构成、发展脉络、优劣势以及最终的局限性。从“创业板”到“重工业化”的艰难起步:在迈入20世纪前,日本仍是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工业基础薄弱。然.............
  • 回答
    1941年,日军在偷袭珍珠港前,海军的储油量仅够支撑数月的高强度作战。这并非日本缺乏天然资源,而是其工业发展与对外依赖的复杂交织下的必然结果。从广岛遭受原子弹袭击后,日本本土就再也没有独立的石油生产能力,对进口的依赖性极强。石油:日本战争机器的“命脉”日本对石油的需求量是惊人的。根据美国战略情报局的.............
  • 回答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日本的战略物资,特别是支撑其军事机器运转的石油,其来源是相当有限且依赖进口的。这成为日本在太平洋地区发动战争的一个核心动因。石油:命脉与咽喉在二战前,日本国内的石油产量微乎其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为了满足其日益增长的工业和军事需求,日本严重依赖从海外进口。主要的石油供应国包括: .............
  • 回答
    战后日本的音乐产业,简直就是一部从废墟中爬起,然后一飞冲天的传奇。回想当年,战争留下的创伤是如此深刻,整个国家百废待兴。音乐,这个曾经被战争的洪流裹挟,甚至被用于宣传的媒介,如何在这种环境下重新找回自己的声音,并最终发展成一个在全球都举足轻重的产业,这背后其实充满了故事。从“占领军的音乐”到“日本人.............
  • 回答
    要是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日本,最终落入了苏联手里,而不是我们熟悉的由美国主导的占领,那如今的日本,估计会是另一副截然不同的模样。别的不说,光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甚至是国家对外姿态,恐怕都会是现在我们完全想象不到的样子。首先,咱们得聊聊这政治上的大变动。美国占领下的日本,被强力推行了民主化.............
  • 回答
    二战后日本的国民教育,围绕“反思战败”而非“反战”的论调,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要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探讨其历史背景、教育内容的演变、国民心态的形成以及由此引发的国际反应。一、 历史背景:战败的阴影与占领的影响1. 战败的直接后果与占领政策: 日本二战的结局是惨痛的。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轰炸、.............
  • 回答
    要评价二战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而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总的来说,日本海军在航母技术和战术运用上曾走在世界前列,尤其是在战争初期,但由于其根本性的战略误判、资源限制以及一系列战术和技术上的失误,最终导致了这一王牌力量的覆灭。早期优势与辉煌:日本海军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到.............
  • 回答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的钟声敲响,标志着日本正式踏上了全面战争的道路。然而,这并非一个孤注一掷的冒险,而是日本在复杂的国际局势和自身战略考量下,选择了一条极为危险的两线作战之路。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日本的战略目标、资源状况、国内政治以及对国际形势的判断。战略目标:大东亚共荣圈的野.............
  • 回答
    将日本和德国在二战中的行为进行对比,并得出“日本比德国更反人类”的结论,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这涉及到对历史事实的深入分析,以及对“反人类”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衡量。不能简单地用一个量化的标准来判断,因为双方都犯下了骇人听闻的罪行。然而,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为什么很多人会认为日本在二战中的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