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在朝鲜战争中,苏联不利用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权力投反对票?

回答
在朝鲜战争爆发初期,苏联确实没有像人们预期的那样,利用其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来阻止联合国出兵朝鲜。要详细解释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回溯到当时极其复杂的地缘政治背景和苏联内部的考量。

首先,让我们梳理一下联合国安理会表决的规则。作为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法国、英国、苏联、美国),苏联拥有否决权。这意味着只要苏联投下反对票,任何实质性议案都无法通过。理论上,苏联完全有能力阻止联合国出兵朝鲜。

那么,为什么苏联没有这样做呢?这背后有几个关键原因,并非单一因素能够解释:

1. 苏联的暂时缺席与抵制行动:

这是最直接的原因。在联合国就朝鲜问题进行投票时,苏联的代表——安德烈·格罗米科(Andrei Gromyko)——并不在安理会现场。苏联当时的缺席并非偶然,而是他们一项有预谋的抵制行动。这场抵制源于苏联对将中华民国(国民党政府)代表权保留在联合国,而不是交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共产党政府)的强烈不满。

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苏联一直支持北京取代台北在联合国的所有席位,特别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然而,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西方国家拒绝承认新中国,坚持将“中国代表权”问题视为一个单独的、需要更长时间讨论的议题。苏联认为联合国在这种关键问题上未能体现现实政治格局,而且西方国家在这一点上坚持己见,这使得苏联感到被孤立和被冒犯。

因此,从1950年1月开始,苏联以抗议“中国代表权”问题未得到解决为由,开始抵制安理会的会议。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迫使联合国解决这一他们认为“合法”的问题,并以此施压西方国家。当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安理会紧急召开会议讨论时,苏联的代表团仍在执行这场抵制,缺席了关键的投票。

2. 对联合国介入范围的低估和试探:

尽管苏联在抵制安理会会议,但这并不意味着斯大林对联合国可能采取的行动毫无准备。然而,他们可能低估了美国决心出兵干预的程度,也可能在试探联合国的反应。

当时,美国刚刚从二战中崛起成为超级大国,但其在国际事务中的行动方式仍在形成之中。苏联可能认为,即使联合国通过了决议,干预的规模和程度也会有限。他们或许在观察,如果美国独自出兵,会引发怎样的国际反响和后果。

更重要的是,斯大林可能认为,只要苏联没有直接出兵,联合国通过的出兵决议在道义上和政治上都会受到质疑。美国领导的联合国军并非直接代表联合国,而是在美国的协调下进行行动。苏联的缺席让他们的抵制行动成为一个政治姿态,而不是直接的军事对抗。

3. 对中国参战的赌博心理和战略考虑:

斯大林对金日成的朝鲜战争计划是知情的,但他当时并没有承诺提供大规模的军事援助。他更希望看到朝鲜人民军能够快速取得胜利,从而将美国及其盟友从朝鲜半岛驱逐出去,扩大苏联在东亚的影响力,并削弱美国的地位。

当战争爆发后,苏联采取了一种“幕后支持”的策略,向朝鲜提供武器装备、顾问和训练,但避免直接派遣正规部队,尤其是在初期。他们希望利用联合国出兵这一“联合国名义”下的行动来分散国际社会的注意力,同时观察美国会投入多少兵力。

如果苏联利用否决权,那将直接暴露其在幕后支持朝鲜的意图,并可能被视为直接挑衅联合国和美国。这种情况下,美国可能会有更强硬的反应,甚至可能升级冲突的风险。斯大林当时可能认为,通过不直接干预,他可以避免与美国发生正面冲突,同时还能观察局势发展,甚至在中国可能介入的情况下,为苏联保留更多的战略空间。

还有一种可能是,斯大林在赌中国会积极介入。如果中国介入战争,那么联合国的军事行动就变得更加复杂,其性质也会发生变化。在苏联缺席的情况下,联合国通过决议,但中国随后参战,这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对苏联直接责任的关注。

4. 避免直接对抗的谨慎策略:

在冷战初期,美苏两国都拥有核武器,但其发展和部署情况与后期不同。两国都在谨慎地试探对方的底线,避免直接的军事冲突。斯大林深知与美国爆发全面战争的风险,尤其是如果战争蔓延到欧洲或升级为核战争。

通过在安理会缺席,苏联避免了直接的、公开的对抗。他们没有直接说“不”,而是选择了一种“不参与”的姿态。这在政治上为苏联留下了一些回旋的余地,也避免了直接承担阻止联合国行动的责任,而将这种责任推给了美国主导的联合国行动本身。

总结来说,苏联在朝鲜战争初期未在安理会投反对票,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

最直接的原因是苏联因“中国代表权”问题而抵制安理会会议,导致其代表缺席了关键的投票。
苏联可能低估了美国出兵的决心和联合国行动的范围。
斯大林采取了一种“幕后支持”的策略,避免直接与美国发生冲突,并寄希望于朝鲜军队迅速获胜,或者寄希望于中国的介入能够改变战局。
苏联当时采取的是一种避免直接对抗的谨慎策略,希望通过缺席来保持战略灵活性,而不是公开与联合国和美国对抗。

需要强调的是,苏联的缺席并非出于对联合国原则的认同,而是其在特定政治和战略考量下的策略性选择。这使得联合国能够以“合法”的身份出兵,同时也为苏联在幕后支持朝鲜以及后续事件的处理留下了空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只要苏联投下反对票,联合国便不能出兵朝鲜。为什么苏联放弃了这项权力?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朝鲜战争爆发初期,苏联确实没有像人们预期的那样,利用其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来阻止联合国出兵朝鲜。要详细解释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回溯到当时极其复杂的地缘政治背景和苏联内部的考量。首先,让我们梳理一下联合国安理会表决的规则。作为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法国、英国、苏联、美.............
  • 回答
    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初,苏联在联合国安理会拥有关键的一票否决权,按理说,他们完全可以阻止联合国出兵朝鲜。但事实却是,苏联在安理会投票组建联合国军时选择了离席,这一举动至今仍是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谜团,也留下了许多值得探究的空间。要理解苏联为何这样做,需要从当时复杂的国际政治格局、苏联的国家战略以及双方领导人.............
  • 回答
    在亨利·基辛格的著作《大外交》中,他对于朝鲜战争最大输家的判断,将矛头指向了苏联,这一观点虽然可能与许多人的直觉相悖,但基辛格从战略和政治层面进行了细致的剖析,其逻辑是相当深刻的。他并非简单地从战场伤亡数字来衡量,而是着眼于战争对苏联长期战略目标的影响以及它所付出的代价。首先,基辛格认为,苏联在这场.............
  • 回答
    中国在朝鲜战争中对北朝鲜进行军事援助,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历史事件。从不同角度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支持和反对这一决策的理由。支持中国介入的理由(以及当时中国政府的考量): 国家安全和战略缓冲: 这是最核心的理由。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将朝鲜视为“唇齿相依”的国家。如果朝鲜半岛被.............
  • 回答
    理解美国在这些战争中的“失败”,需要我们跳出单纯的军事胜利与否的框架,深入分析其战略目标、战争的性质、国内外的复杂因素以及最终的政治和社会影响。这几场战争,虽然军事上美国军队的火力、技术和训练都占据优势,但为何未能达成其最初设定的目标,甚至导致了令人沮丧的结局,其原因错综复杂。朝鲜战争(195019.............
  • 回答
    在朝鲜战争爆发的初期,解放军并没有动用在内战中缴获的日本坦克,这其中包含着多重复杂的原因,并非一个简单的“能不能用”就能概括的。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到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结合当时的军事、技术、政治以及国际环境来分析。1. 技术成熟度和可靠性的大问题:首先,最直接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当时中国.............
  • 回答
    黑田长政,这位出身于战国乱世,并凭借自身能力在江户幕府时期崭露头角的武将,其一生颇具传奇色彩。要评价他,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而是需要深入理解他的性格、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在关键事件中的作为。黑田长政其人:继承父志,智勇双全的实干家黑田长政是战国名将黑田官兵卫(黑田如水)的长子。官兵.............
  • 回答
    关于您提出的“考虑到朝鲜贵族在三一运动中被杀,之后的李承晚无意改变现状,所以恢复朝鲜王朝战后不太大可能了”这一观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探讨,从而理解为何朝鲜王朝在战后复辟的可能性极低。首先,让我们聚焦“朝鲜贵族在三一运动中被杀”这一点。三一运动,作为1919年朝鲜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重大历史.............
  • 回答
    19世纪,世界格局风云变幻,殖民主义的阴影笼罩全球。在这个大背景下,泰国(当时的暹罗)与朝鲜(当时的大韩帝国)作为亚洲两个地理位置邻近却命运截然不同的国家,它们的生存之道引发了深入的思考。为什么暹罗能够巧妙地周旋于英法两大殖民帝国之间,保持独立,而朝鲜却最终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这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涉.............
  • 回答
    冷战时期,美国军事力量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出压倒性的优势,尤其是在一些直接的军事对抗中。然而,这种优势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结果,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理解为什么美军在朝鲜相对“轻松”获胜(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朝鲜战争绝非轻松,美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在越南却深陷泥潭,我们.............
  • 回答
    台湾在朝鲜战争期间未能反击大陆,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地缘政治、军事实力、国际局势以及台湾自身战略考量的多重原因。简单来说,那时的台湾,也就是国民党政府统治下的中华民国,虽然名义上仍是中国的主权代表,但其军事实力和国际地位都已大幅削弱,根本不具备与刚成立且得到苏联支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全面军事对抗的能力.............
  • 回答
    关于朝鲜战争时期美国方面关于死亡人数统计的档案馆起火事件,确实存在一些说法,但需要澄清的是,这并非一个广为人知、有确凿证据支持的“档案馆起火”的官方说法。更普遍的说法是,在朝鲜战争期间及战后,涉及战争伤亡的记录管理确实存在混乱、遗失,甚至是不当处理的情况。历史背景来看,朝鲜战争是一场非常残酷且复杂的.............
  • 回答
    朝鲜战争和台湾问题,这两个看似独立却又紧密相连的历史事件,其背后充满了复杂的政治考量和战略博弈。要理解为什么中国在朝鲜战争中曾拒绝停战,以及为何有人认为停战可以解决台湾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历史背景、各方的战略目标以及中国国内外的政治环境。一、 朝鲜战争中中国拒绝停战的原因首先需要澄清一个重要.............
  • 回答
    朝鲜战争爆发初期,美国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大规模入朝行动确实存在严重的误判和信息滞后,这导致了他们在战场上的措手不及。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1. 对中国介入意愿的低估和误判: “中国不会介入”的普遍认知: 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初,包括美国总统杜鲁门、国防部长乔治·马歇尔以及驻日盟.............
  • 回答
    朝鲜战争中,志愿军士兵之所以能够展现出惊人的顽强意志,这并非偶然,而是由多种复杂且相互交织的因素共同塑造的。将这支队伍的坚韧归结于单一原因,是对他们真实经历的极大简化。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究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灌输、战场现实以及人文关怀等多个层面。首先,深刻的爱国主义情怀与国家民族危机感.............
  • 回答
    从抗日战场到朝鲜战场:中国军队的蜕变之路很多人对中国军队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感到疑惑。确实,在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战争中,我们常常能听到八路军、新四军等ीकृत抵御日军侵略的英勇事迹,但整体上,面对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日军,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虽然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英勇的抵抗,但在战略.............
  • 回答
    朝鲜战争的长津湖战役,确实是志愿军第九兵团一次极其惨烈但又意义重大的战役。关于“15万中国人民志愿军没有吃下美国陆战一师”的说法,这是基本事实,但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需要我们详细解读。战役背景与目标:1950年底,抗美援朝战争进入第二阶段。第九兵团,这支由精锐部队组成的部队,被赋予了一个极为艰巨的任.............
  • 回答
    国民党军队在解放战争后期确实表现不佳,这一点是历史事实。但将其在解放战争中的表现直接与朝鲜战争中的“国军”联系起来,需要先澄清一个关键点:朝鲜战争中参战的“国军”,严格意义上讲,并非指在大陆战败撤退到台湾的国民党军队(中华民国国军),而是指以联合国军名义参战的、包括韩国陆军(Republic of .............
  • 回答
    万历朝鲜战争,这场发生在明朝万历年间,朝鲜与日本之间的大规模冲突,其胜负之辩,历来都有不同说法,尤其日本人眼中所谓的“只输在丰臣秀吉病死”,更是值得细究一番。要说这场战争谁是最终的赢家,这并非一句话就能定论,因为它涉及多个层面的得失和战略目标的达成程度。战场上的拉锯与战略目标的博弈从纯粹的战场层面来.............
  • 回答
    《长津湖》这部电影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的一段重要战役为背景,讲述了战士们的英勇事迹。影片聚焦于中国志愿军的视角,深入刻画了他们在严酷环境下与美军作战的艰辛与决心。之所以在影片中观众没有看到朝鲜军民的直接大规模出现,这与影片的叙事重点和表现手法有关。导演在创作时,选择了将镜头语言集中在中国志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