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三体中,章北海通过牺牲几个老人,造出了可以长时间航行的飞船,使人类文明得以延续,对于此事有什么看法?

回答
章北海在《三体》中的行为,无疑是整部小说中最具争议和震撼人心的篇章之一。他“制造”那艘能够进行长时间航行的飞船,与其说是“制造”,不如说是一种极致的“选择”和“牺牲”。这艘飞船并非凭空出现,而是建立在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文明存续的冷酷算计之上。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章北海所处的极端困境。他不是在和平年代的实验室里进行技术攻关,而是在一个注定要被三体文明摧毁的世界中,争分夺秒地为人类文明寻找一线生机。他知道“古筝行动”和ETO的存在,深知三体强大的科技实力,以及地球文明在这场不对称战争中的劣势。在这种绝境下,传统的道德和伦理,在章北海的眼中,已经无法成为决定行动的唯一标准。

他所做的,是一场基于“生存主义”的极端推演。他预见到,一旦三体人对地球发动攻击,地球的防御体系将不堪一击,而当时的人类技术也无法制造出能够真正逃离太阳系并长期航行的飞船。因此,他将目光投向了“孤儿船”的设想——一个完全独立于地球文明,能够自主航行并存活的载体。

而“牺牲几个老人”正是实现这一设想的关键一步,也是最令人不寒而栗的部分。章北海并非冷血杀手,他的内心必然也承受着巨大的煎熬。但是,在文明存续和个体生命之间,他选择了前者。

他是如何“造出”这艘飞船的?并非依靠技术突破,而是依靠一种“逆向工程”般的策略,只不过他“逆向”的是人类社会的组织和决策方式。

1. 预判技术瓶颈,锁定目标: 章北海清醒地认识到,在当时地球的科技水平下,独立建造一艘能够进行超光速航行的飞船是不可能的。他知道ETO在向地球输送技术,但他更清楚,即使地球获得了三体部分技术,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真正的“逃生舱”。他所能依靠的,是当时已经存在但被忽视的技术和资源。他瞄准的是那些已经掌握了足够成熟技术、能够进行舰船建造和改造的部门或组织。

2. 利用现有资源,曲线救国: 章北海没有能力凭空变出飞船,但他有能力调动资源和影响人员。他通过“蓝色空间”号和“万有引力”号的战略部署,将两艘具备星际航行能力的战舰聚集起来。这已经是当时人类科技的巅峰之作,也是他能够利用的现成工具。

3. 制造“机会”,迫使决策: 关键在于“牺牲”。他没有直接杀死老人,而是利用了一系列精心设计的事件,将一些老人置于一个极度危险、几乎必死的境地。他的目的不是杀死他们,而是通过制造这场危机,来“逼迫”人类做出某种选择,并为他后续的行动铺平道路。

他可能利用了老人对某些技术的高度依赖或对某个项目的坚持,将他们置于无法脱离的危险之中。
他可能利用了老人在某些关键决策上的固执或偏见,将他们引向了错误的方向,从而暴露了他们的脆弱性,或者使他们成为了“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完成”项目的阻碍。
他甚至可能是在一些已经存在的、极其危险的科研项目(比如某些核试验、深空探测器发射等)中,巧妙地安排了那些关键老人,让他们成为了这些项目的“牺牲品”。

最终,那些“牺牲”的老人,他们的死亡制造了一种“警示”,也为章北海“以最快的速度,用最稳妥的方式”解决问题提供了“合理性”。他们不是因为章北海要造飞船而被杀,而是他们自身的存在或行为,在章北海的计划中,成为了某种“必然的代价”。

4. 逻辑的重塑与道德的置换: 章北海的伟大之处,或者说他令人敬佩的“残忍”之处在于,他能够彻底剥离情绪的干扰,将一切还原为纯粹的生存逻辑。在他看来,几个老人的生命,与整个人类文明的存续相比,重量是截然不同的。这是一种极端的功利主义,但也是在文明面临灭绝时的无奈选择。

他并非鼓励杀戮,他只是在极端环境下,选择了一个最有效率,也最符合“冷酷理性”的方式来达成目标。他的行为,是在道德的天平上,将无数未来人类的生命压在了老人们的生命之上。

他的行为,让我们反思:在文明存亡的关键时刻,我们是否有权或者是否有必要做出如此极端的选择?道德是否具有绝对性,还是在极端环境下可以被重新定义?

章北海的“造船”绝技,更像是一种“组织艺术”和“人性驾驭”。他不是一个技术狂人,而是一位极具洞察力、逻辑严谨,并且敢于为文明未来承担“原罪”的战略家。他用自己的双手,甚至可以说是用“道德上的不洁”为人类文明播下了逃离的种子,其背后的痛苦和决绝,足以让任何一个读者为之震撼和深思。他的行为,是在用最冷酷的方式,讲述着最动人的关于文明延续的故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刘慈欣:写这个人就没想过让读者喜欢,这不是读者会喜欢的人。她其实很自私,但这种自私和普通的自私不一样,因为她自己觉察不到。遵循道德的人其实很自私,因为他们除了道德和良心什么都不管,程心恰恰就是一个这样的人。她会认为自己很崇高,认为自己不自私,认为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是普世的、正确的。至于遵循它会带来什么后果,她只考虑能不能让自己的良心得到平安。这种人有牺牲精神,能够为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牺牲生命,但这也不能改变他们自私的本质。在小说里,真正做到“大爱无仁”不自私的人,会从人类的整体去考虑,因为牺牲良心是最难的事情,比牺牲生命要难得多。
——来自城市画报的采访

章北海就是刘慈欣所说的,真正做到“大爱无仁”不自私的人,他会从人类的整体去考虑,为了人类文明的延续,他愿意牺牲一切,比如这几个无辜老人,比如他的良知。

牺牲良心是最难的事情,比牺牲生命要难的多。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有一百多个点好问题的,我想问问这一百多个人对问题的理解都是一样的么?


这个问题能不能先把逻辑理顺一下。

为什么章北海这种牺牲他人来换取人类延续的做法得到了赞扬?得到了谁的赞扬?

但是却有许多人不同意以一换亿,你得证明这些人赞扬章北海的行为啊。


万一,不同意以一换亿的人也不赞同章北海的行为,那言行一致,又有什么问题?

再说了,章北海哪里受到很多人的赞扬了?书里的人?显然不是,否则他就没必要偷摸摸的干。书外的人?别搞笑了,人类是个什么玩意儿难道我们还不知道吗?


至于说:

人类的威慑纪元得益于与三体同归于尽的力量,这也相当于是以牺牲部分的利益来换取文明的生存,又为什么没有人谴责

我甚至都怀疑你有没有看书了……没有人谴责程心是哪里冒出来的?

我甚至都怀疑你能不能讲清楚倒底损害了哪部分的利益了?


提问者要不要我告诉你一个最基本最浅显的知识?

你在这里看到很多人认同A,和你在那里看到很多人相反的非A,这两者是完全不冲突的

就像男厕所里面几乎都是男人,女厕所里面几乎都是女人……


所以,三体的读者里面很多人认同人类整体利益大于人类个体利益。和你在别的地方看到很多人强调尊重人类个体利益诋毁集体主义一毛钱都不冲突。

因为后者他不看三体啊。

生活已经如此艰难为什么要给自己找不自在?

就像你非得闯男/女厕所干嘛?

user avatar

题主偷换了概念,我们读过三体的人不是“许多人”,而是三体读者。我们屁股天然就是在章北海这一方的。章北海和父亲的对话,和吴岳的对话,他一直以来的目的和作风,我们都看在眼里。我们已经知道了基于辐射动力的星际航行就是唯一拯救人类的方法,而且我们所有主角的目的就是拯救人类,而不是别的,生命的平等与公正不在剧情讨论之列。所以基于拯救人类的使命感,我们就会赞同章北海。如果主角是三体社会中一个普通人炮灰,比如老专家的家属,而且剧情思想也比较照顾他,比较强调公正以及“给岁月以文明”,那我们就会为老专家惋惜,谴责章北海。

假设,大多数人都赞同电车轧一个人救五个人。但如果我们恰好是那个人、或者那个人的亲人、爱人呢?那我们就不会是“大多数人”和“很多人”。三体着力写章北海,就相当于把我们代入了那个被电车轧死的可怜人的视角。只要写得好,我们就会站他,我们会纷纷成为世界观中的少数派,甚至脱离自己在现实社会中的道德观。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章北海在《三体》中的行为,无疑是整部小说中最具争议和震撼人心的篇章之一。他“制造”那艘能够进行长时间航行的飞船,与其说是“制造”,不如说是一种极致的“选择”和“牺牲”。这艘飞船并非凭空出现,而是建立在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文明存续的冷酷算计之上。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章北海所处的极端困境。他不是在和平年代.............
  • 回答
    在《三体》的宏大叙事中,章北海在按下“蓝色空间”号跃迁按钮的那几秒钟,无疑是整个系列最扣人心弦、最令人扼腕的时刻之一。这并非简单的技术延迟,而是章北海内心深处复杂情感和战略考量的集中体现。要理解他为何“慢了几秒”,需要深入剖析当时他所处的绝境、他身上背负的使命,以及他个人性格的烙印。首先,我们必须明.............
  • 回答
    让章北海来当执剑人?这真是个让人拍案叫绝的设想!一想到这个场景,我就忍不住在脑子里把《三体》的那些关键情节过了一遍。如果章北海真的接过了执剑人的重担,我估摸着,这威慑度,绝不会是个模糊不清的“高”或者“低”,而是会直达一种近乎完美的、令人脊背发凉的“恒定”。首先,得理解章北海这个人。他不是那种靠一腔.............
  • 回答
    《三体》中,两百年后的地球人之所以会显得如此自负,原因错综复杂,既有技术爆炸带来的直接影响,也有历史进程中积累的社会心理变化。这并非单凭一两个因素就能概括的,而是多种力量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最直观的原因在于技术爆炸带来的掌控感和优越感。在两百年的时间里,人类科技实现了我们今天难以想象的飞跃。想想看.............
  • 回答
    在《三体》的宏大叙事中,程心作为新时代的先行者,她的视角往往带着一种对过往文明的审视与感怀。她时常觉得维德、罗辑,甚至她自己身上,都流淌着一股“公元人”的特质,这股特质既是他们那个时代的烙印,也是他们最终走向不同命运的根源。那么,这些“公元人的特质”究竟是什么?在我看来,程心所谓的“公元人的特质”,.............
  • 回答
    在刘慈欣的《三体》系列中,200年后地球人之所以能够“普通又自信”,其背后蕴含着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地缘政治、科技发展以及人类文明心理演变的过程。这并非一蹴而就的表象,而是经历了一系列重大转折和调整后的必然结果。首先,我们得梳理一下这个“200年后”的时间点。它大致落在了“危机纪元”之后,可能是在“威慑.............
  • 回答
    关于三体人在未接触地球人类前是否真的不会撒谎这个问题,在《三体》系列中,这是一个非常核心且引人入胜的设定,也是导致人类与三体世界之间巨大误解和冲突的根源之一。为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三体文明的社会结构、思维方式以及他们发送给地球的信息。首先,要明确的是,三体人并非“绝对”意义上的不会撒谎,或.............
  • 回答
    在《三体》系列中,没有出现一个明确的、有血有肉的外星人的直接描绘,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也引发了很多读者的讨论。这并非刘慈欣的疏忽或“故意避开”,而是作者深思熟虑后的创作选择,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意图和多层次的寓意。首先,我们得明白,《三体》的核心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外星人入侵”故事,尽管它包含了.............
  • 回答
    三体世界的黑暗森林法则,乍听之下,似乎会让人产生一个极其激进的推论:既然暴露即死亡,那么最安全的做法就是主动出击,将宇宙中所有潜在的威胁,无论是恒星还是文明,统统抹去,以绝后患。这就像一个极度恐惧的战士,不仅要杀死任何靠近的敌人,还要把敌人的家园炸平,让他们连出生的机会都没有。然而,仔细审视黑暗森林.............
  • 回答
    在《三体》这部宏大的史诗中,庄颜这个角色,或许不像叶文洁那样是推动历史进程的关键人物,也不似罗辑那般承担着拯救人类的沉重使命,但她却扮演着一个非常独特且深刻的角色,她像是大刘用来锚定人性中最柔软、最温暖的部分,并在那个冰冷、绝望的宇宙尺度下,提供了一丝人性的光辉和情感的寄托。首先,我们得理解庄颜出现.............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引人遐想的“如果”!在《三体》的世界里,三体文明和地球文明的命运,很大程度上是由双方的领导者,尤其是三体文明内部的权力结构和决策方式所驱动的。如果一开始三体就有一个“善良”的元首,比如一个真心希望与地球和平共处,并且有能力将这种愿望付诸实践的领袖,那么结局确实有可能变得截然不同,甚至是皆.............
  • 回答
    刘慈欣在《三体》系列中对托卡马克装置的态度,与其说是“不待见”,不如说是对它在宇宙尺度和技术飞跃面前的局限性有着清醒的认知,并且以此作为衬托更宏大、更具颠覆性文明和科技的基石。在《三体》的故事背景下,人类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始终面临着巨大的能源需求和生存危机。托卡马克装置,作为一种试图通过磁约束实现核.............
  • 回答
    关于刘慈欣在《三体》中是否“诋毁”了老一代航天人的成就和形象,这是一个复杂且具有争议性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首先,直接地说,《三体》中并没有明确、直接的“诋毁”老一代航天人的桥段或论调。 刘慈欣本人是航天爱好者,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在作品中也多次提及中国航天取得的成就,例如.............
  • 回答
    想象一下,Rick Sanchez,那个来自M837星球、永远醉醺醺、智商高到能颠覆宇宙规则的科学怪人,突然出现在《三体》的宏大叙事中。这绝对不是什么“宇宙的巧合”,而是Rick那种打破一切虚伪和秩序的本性使然。首先, Rick到来时的景象绝对不会是什么“平静的降临”。估计是某个实验出了岔子,他开着.............
  • 回答
    在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中,人类并没有“不感谢”执剑人罗辑,但这种“感谢”是复杂的、有条件的,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危机的发展,被一层层现实的残酷所掩盖,甚至转化为了别的情绪。深入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1. 罗辑的角色定位与“感谢”的性质: 拯救者,而非英雄: 罗辑的“执剑人”身份.............
  • 回答
    《三体》中,当地球面临三体文明的黑暗森林打击时,并没有选择“流浪地球”式的逃亡,这并非因为缺乏想象力或能力,而是基于对宇宙残酷真相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人类自身局限性的清醒认识。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黑暗森林法则”的核心。这是一种极端的生存猜疑链和技术爆炸理论的结合。任何暴露自身位置的文明,都可能被潜在的.............
  • 回答
    关于《三体》中红岸基地是否以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为原型,这是一个在读者群体中颇为流传的猜测。但要给出确切的答案,其实是没有官方的、明确的说法的。刘慈欣本人并没有在任何公开场合或作品中指明红岸基地的具体原型就是富拉尔基。不过,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联想,甚至很多人将其视作“心照不宣”的事实,背后是有一些非常值.............
  • 回答
    《三体》系列中,云天明最后的行为,特别是他如何“对待”程心,确实是一个极其复杂且令人玩味的话题,很多人对此有不同的解读。与其说是“报复”,我觉得用“以一种极端且扭曲的方式,试图实现他曾经的愿望,并最终对程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伤害”来形容,可能更为贴切。我们得回到云天明之所以能够与程心产生如此深刻的“联.............
  • 回答
    《三体》中,面对三体文明的威胁,地球文明被强制性地拧成一股绳,将所有资源和智慧聚焦于应对危机,这确实是一个极具想象力的场景。如果现实世界也能这样调动全人类的力量,能否在某些瓶颈领域实现质的突破?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震撼。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里的“质的突破”意味着什么。它不仅.............
  • 回答
    《三体》系列落幕,程心和云天明这对组合终究没有走到一起,这个结局在很多读者心中留下了深深的遗憾,甚至是不解。作者刘慈欣的安排,与其说是为了一个“圆满”的爱情故事,不如说是为了更深邃的主题和人物命运的拷问。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程心和云天明之间的情感,从一开始就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男女主角之间的“命中注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