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最近热议的车厘子是有多无辜?

回答
最近关于车厘子的讨论,可以说是一场围绕着“价格”和“价值”的激烈辩论,而作为这场风暴中心的“车厘子”,本身却承受了许多不该有的“议论”。要说它有多无辜,那真是细思极恐。

首先,我们得明白,车厘子,尤其是我们常说的进口车厘子,本身就是一种娇贵的水果。它对生长环境、气候、土壤要求极高,成熟期短,采摘和运输过程都必须非常精细,任何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品质下降甚至损耗。这就像是精心培育的一朵花,需要特定的土壤、阳光和水,才能绽放出最美的姿态。

然后,我们再看看它为什么会“贵”。这份贵,是由一连串的成本堆砌而成的:

种植成本: 优良的品种、适合的种植基地(比如智利、新西兰等南半球国家,与中国季节相反,可以实现错峰上市)、精细化的种植管理(比如严格的病虫害防治、授粉、疏果等),这些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技术投入。
运输成本: 从遥远的南半球运送到中国,这可不是一趟短途旅行。需要全程冷链运输,保证在低温环境下才能保持新鲜度。航空运输、海运,加上各种港口、陆地运输的费用,成本自然不低。想象一下,一箱箱车厘子,在经历长途跋涉的同时,还要时刻保持“冰镇”状态,这本身就需要强大的物流体系支撑。
关税和检验检疫: 作为进口商品,车厘子也需要缴纳相应的关税,并且要经过严格的检验检疫,确保符合中国的食品安全标准。这些环节也增加了最终的售价。
市场供需和品牌溢价: 到了国内,还需要经过经销商、批发商、零售商等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利润。而且,车厘子往往被赋予了“高端”、“节日礼品”的标签,一定程度的品牌溢价也是存在的。

所以,当我们在超市看到那价格不菲的车厘子时,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水果本身,更是一系列复杂且成本高昂的供应链和市场运作的结果。

那么,车厘子本身做错了什么呢?它无辜的点在于:

1. 它只是在“做自己”: 作为一种水果,它就是按照自己的生长规律成熟、变红、变甜。它没有主动去“抬价”,也没有去“营销”自己说自己有多么“高贵”。它的价值,是由其自身的生长条件、稀缺性、口感和营养价值决定的,而这些恰恰是自然赋予它的,并非它人为操控。
2. 它成为了“众矢之的”: 一旦价格上涨,它就成了人们讨论的焦点。很多时候,这种讨论很容易演变成对“消费主义”、“炫富”的批评,而车厘子本身,只是一个被放置在聚光灯下的“商品”,无辜地被赋予了太多的社会意义。人们因为价格而产生的焦虑、不满,很容易转移到这个水果身上。
3. 它被“标签化”了: 尤其是在一些特定的节日,车厘子常常被视为“高档礼品”的代名词。这种社会化的“标签”一旦贴上,就很难轻易撕掉。当人们说“现在吃车厘子自由了吗?”,潜台词往往不是对车厘子本身的评价,而是对自己生活水平、经济状况的一种衡量。而车厘子,只是一个被用来衡量这个标尺的“符号”。
4. 它承担了“替罪羊”的角色: 有时候,人们对生活中的各种不如意,包括物价上涨、收入不增等,可能会找一个具体的对象来发泄,而恰好此时车厘子价格又比较高,它就很容易成为那个“替罪羊”,承担了本不属于它的“罪责”。

试想一下,如果今天水果市场的焦点是另一款进口水果,价格同样高昂,同样需要复杂的运输和种植过程,那人们讨论的可能就会是那个水果。车厘子只不过是恰好走到了风口浪尖。

所以,车厘子是无辜的。它只是默默地完成了自然的使命,然后经过一整套复杂的商业链条,最终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它的价格,是市场规律、自然条件和一系列成本的综合反映。当我们在讨论它的时候,我们更应该理解的是背后的整个过程,而不是简单地将价格高昂的“罪责”归咎于这颗小小的、圆润的、红彤彤的果实本身。它只是一个无辜的“价格符号”,被卷入了关于经济、关于生活方式的宏大讨论之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车厘子生来就是带原罪的。

zhihu.com/answer/171825

每年,智利花一千万美元,对他们的樱桃进行营销,其中网红和“意见领袖”是砸钱大头。

车厘子是有原罪的,他生来就被资本沾染浓了郁的铜臭味。这个营销进行了八年,樱桃变成车厘子,十五元变成一百五十元一斤,平常的水果变成了高攀不起的稀罕之物。

智利一次出口1.9亿公斤的樱桃,假如说有一半出口中国,那也够全国人民每个家庭吃足足半斤。

这个世界是属于骗子的世界,傻子多到骗子不够用了。樱桃这样一棵树一种,啥也不管就能收获几十上百斤的东西,哪里来的资格卖一百五一斤?鞋子这样的大规模工业产品,生产线上一天可以造几万双的东西,哪里来的资格卖五六千多一双?翡翠这样矿脉多达几万平方公里,每年开采量多达几万吨的石头,凭什么动辄几万几十甚至几百万一小块?世界人均好几克的钻石(就这还不计入俄罗斯数据),又凭什么一克拉几千元?

资本说,有的。

平台与媒体说,有的。

网红与自媒体说,有的。

财富密码就是如此的简单,身份锚定,溢出宣传,涵义赋予,价格控制。

他们在愚弄你。

用你的人生观愚弄你,用你的智商愚弄你,用你狭窄的视野愚弄你。当然,主要还是依靠信息压制来愚弄你。

先愚弄,再操纵,最后收割。

韭菜,你要有清醒的自我认知!

user avatar

我至今不明白

樱桃=cherries=车厘子吧

说到底不就是樱桃吗?

夏天大连樱桃最好的品种甜到你怀疑人生的那种,也就三四十,好一点的二十来块钱能吃到吐

这你们不吃

换个名你们花这么贵买???

user avatar

高中生物学就已经告诉我们,病毒不能离开细胞去繁殖,必须要进入某种细胞生物后,才有可能利用这种生物体的营养成分完成遗传物质的复制过程。

这个过程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对病毒来说,可以说是比精子和卵子的结合还要难——几亿个精子也未必能成功达到目标。

病毒要进入细胞,首先要识别这种生物是不是自己可以利用的对象。当然病毒没有脑子,谈不上主动识别,而是在分子水平上,病毒的某个分子和对象生物细胞表面的某个蛋白质能够产生化学反应。具体到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来说,病毒上用于识别的分子是S糖蛋白,而它要识别的蛋白质叫做ACE2受体,是一种和心血管系统有关的酶蛋白。

排除人为制造病毒的猜测,目前对于Covid-19的溯源工作,还是集中在一些哺乳动物的可能中间宿主。病毒在中间宿主体内完成繁殖,数量足够大,以至于通过飞沫等形式传播足以入侵人类体内并能够突破免疫系统时,就在人群中具备了传染的基础。由此可以知道,从科学角度来说,竹鼠之类的哺乳动物,也具有ACE2受体,虽然具体结构和人类的肯定不一样,但还是有可能感染这种病毒的,是否能够作为中间宿主,需要更多的证据予以排除。

但是说到车厘子,作为一种植物,没有ACE2受体,它不可能成为中间宿主。车厘子表面检出Covid-19病毒的阳性,原因也很简单,就是生产地的疫情还没有控制住,有一些病毒沾染在车厘子表面了,不是车厘子也能感染这种病毒。

如果无辜可以量化,车厘子比竹鼠起码还要无辜一个数量级。

当然,原则上来说,不是中间宿主,是否有可能是传播介质,就像感冒病毒可以通过混用手帕完成传播过程?

对于这个问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副主任李宁,在1月31日下午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也做出了解释[1],结论是传播的“可能性极小”。原因有几方面:一、病毒检出呈阳性,但是检出方法是找到病毒核酸的片段就算,对人来说,阳性通常代表着感染,但对于车厘子而言,也许只是一段失去活性的病毒片段;二、检出阳性率极低,“不到万分之一”,并且“主要集中在食品外包装”,想要吃到这样的食物也不容易;三、退一万步说,即使吃到带有活病毒的食物,因为这种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或人与人的密切接触实现传播,不容易通过消化道传播,因此而感染的概率也极低。

换句话说,对于“车厘子检出新冠病毒”这一事件,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给出的定性结论,就是该吃吃该喝喝,有什么问题,检验检疫部门能解决。

从这件事发酵的过程来看,其实很多人也知道关于病毒的这些科学道理,但是这么多年,车厘子昂贵的价格让人望而却步,到了今年恰逢智利丰收,且中国是为数不多还能正常进行跨境贸易的国家,车厘子价格下滑,再赶上这么个事,很多人持观望态度也不难理解。

但是,真要说起这个来,车厘子可能就更无辜了。且不说这么大宗的食物在国际贸易时一定会受市场调控,就是国内生产的车厘子,也就是樱桃,我寻思价格也不低啊。我的一位好友自产的樱桃,每到上市季节,用公众号给朋友广播,亲情价也不便宜。今年这都快过年了,前两天市场买的智利车厘子,漂洋过海一万多公里,有些居然还不到20,哪儿说理去?

说到底,这东西正常情况就是供不应求,有太多人喜欢,自然就容易推高价格,今年反而是特殊情况。不过,也有好处,今年买的车厘子,倒是不容易被无良商贩以次充好了,看看这标称JJ级(直径28-30 mm)的果子,和直径25 mm的硬币摆在一起,明显大出了一圈。

喜欢车厘子,理由有很多,好吃是最基本的,何况这东西也称得上是营养丰富。

常规的维生素C啥的就不提了,含量不丰富的水果反倒是少数。但是,还有很多成分,车厘子/樱桃是比较突出的。

比如,我在实验室里做的工作涉及到漆酶,是一种针对多酚类的氧化酶,有一次心血来潮,用水果榨汁做实验,然后用漆酶氧化以后再拿紫外光谱测试。几种水果做下来,樱桃果汁带来的数据变化最显著。后来查了查资料,才发现各类不同品种的樱桃,多酚类物质含量普遍都比较高,樱桃储存时间短,和这一点也有很大关系。

樱桃的多酚类物质含量有多高呢?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郑妍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猕猴桃、草莓、樱桃和苹果这几种水果的果汁进行了检测[2],结果发现,樱桃汁的多酚类物质普遍在40 μg/mL以上,而其他三种水果果汁普遍在10 μg/mL附近。

有句俗话说:每天一个苹果,让你远离医生。这句话的物质基础,也和苹果中含有大量多酚类物质,具有去除自由基的功能,但是相比于樱桃来说,只能说小巫见大巫了。

实际上,在上述研究中,测试的目标成分还很多,而作者最终给出的结论认为,“特别是樱桃汁,其中的总黄酮、酚酸类以及总多酚含量普遍高于其他果汁,是一种较好的功能性果汁”。果汁尚且如此,而多酚类物质容易氧化,所以直接吃水果,比果汁的摄入量还要更高效。

有的东西含量多了,自然也有东西含量少。

在各类蔷薇科的水果中,车厘子算是比较甜的。于是,不少人都担心,车厘子吃多了,会不会升糖过快,或者,会不会摄入过多能量?

其实,水果甜不甜和糖含量还真没有直接关系。西瓜够甜吧?含糖量不过5%。山楂够酸吧?含糖量可以超过20%。水果是甜是酸,除了糖的含量以外,更重要的参数是糖酸比,也就是水果中还原糖和果酸的比例。蔷薇科的水果普遍容易酸,通常不是因为含糖量太低,而是因为含酸量太高,山楂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相比之下,樱桃的还原糖含量,经过测定也就在6.68-13.64%之间,均值9.67%[3]。换句话说,吃上一斤樱桃,摄入的糖分是50克,差不多是世卫组织建议的每天摄入量(游离糖提供的热量不超过总热量的10%)[4]。对大多数人来说,吃一斤樱桃可比吃两斤西瓜的难度大多了,何况还要考虑钱包是不是吃得消。

往年哪敢一次洗这么多?

所以,作为一种口感很好、颜值很高的水果,车厘子还兼有营养成分丰富、含糖量适中的优点,有人喜欢是正常的,也就难怪“车厘子自由”能够成为很多人的奋斗目标。新冠病毒也好,价格波动也罢,真正的问题还是出在人身上,非要责怪车厘子这样一种食物,对车厘子实在太不公平了。这么好看的食物,价格最近还跌成这样,不吃不是暴殄天物么?当然,不管有没有残留的病毒,对于这种不去皮直接就吃的水果,洗干净是最基本的要求,就算没有新冠病毒,运输或者不当储存过程中可能沾染的细菌、真菌,也一样是值得注意的。

参考

  1. ^ http://k.sina.com.cn/article_1726918143_66eeadff020013b1d.html
  2. ^ 郑妍,几种果汁中酚类物质的UPLC分析及其指纹图谱构建,中国农业科学院学位论文,2018
  3. ^ 贾朝爽、单长松、周涛等,主要樱桃品种果实营养形状分析,食品科学,2019,40(4),244-250
  4. ^ 范志红,怎样远离身边的隐身糖,消费指南,2015,4,8-9
user avatar

最近,接连有车厘子被检出核酸阳性的报道,很多人都吓得不敢吃车厘子了,生怕自己被传染。

我觉得,车厘子其实挺无辜的。我们因为吃车厘子而得新冠的概率太低太低了,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这东西既好吃,营养价值也高,如果你喜欢吃这种水果,那其实完全没必要过分恐慌。

1. 吃车厘子得新冠的风险,其实很低

目前的几个新闻报道,都是「车厘子表面检出了新冠病毒核酸阳性」。

首先,这不一定表示水果表面存在活病毒,完全有可能病毒已经失活了,但核酸的片段还存在,因此检测的时候就有阳性的反应。

退一步说,即使真的存在活病毒,如果病毒载量不够,也不足以导致疾病。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大量消费各种进口水果、肉类等冷链食品,但从有疫情以来,一直到今天,还没有发生过一例「因为吃了进口食物而导致感染」的事件发生。冷链食品导致的感染,大都集中在冷链物流,搬运,肉类分割等环节。普通消费者感染的概率其实非常低。张文宏医生说「比空难发生率还低」[1],并不是夸张。

此外,目前有很多超市为了让顾客更放心,会提供车厘子的预防性消杀证明或者核酸检测证明。再加上这一道防护,你就更加不用担心吃了车厘子会出问题了。

最后,对于进口冷链水果,在买回家以后认真清洗,就足够把水果表面「可能存在的病毒」洗掉。可以用「食品用洗洁精」清洗水果表面。这样既能洗掉病毒,也能洗去水果表面的灰尘和农药残留。清洗的方法也很简单:

1. 将水果放入一盆清水中
2. 倒上几滴洗洁精,充分搅拌起泡。
3. 用手轻轻搓洗水果表面
4. 把水倒掉
5. 用流水将水果表面彻底冲洗干净
6. 开吃。


关于这个我很久之前就写过一篇回答,大家可以看这里:

总之,吃水果(包括车厘子)得新冠的风险,真的非常低,没有必要过分恐慌。


2. 车厘子是营养价值很高的水果

我觉得车厘子「无辜」的另一个方面,是因为,作为一种水果,这东西确实既好吃,营养价值也高,适合大家平常吃。现在是新年,买一些当成年货也挺不错的。所以,像这样被大家「唯恐避之不及」,我觉得是有点可惜。

首先需要明白的是,中国人吃水果的量普遍不够,而且差得还很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最好能吃到 200~350g 水果,但 2010~2012 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监测结果显示,中国居民平均每人每天的水果摄入量只有 40.7g,远远低于推荐量,很多人没有主动吃水果的意识[2]。「多吃水果」对于大多数中国人都是正确的建议。

在各种水果中,车厘子(欧洲甜樱桃)含有较多维生素C (约7mg/100g),膳食纤维(约2.1g/100g),以及钾元素(222mg/100g)[3],这些都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维生素 C 在机体内可以发挥多种作用,包括促进胶原蛋白合成,改善钙、铁、叶酸的利用,促进类固醇代谢,参与合成神经递质等[4];膳食纤维可以增加饱腹感,刺激肠道蠕动[4];钾元素有助于维持细胞内正常的渗透压,维持神经、肌肉的电生理稳定性,维持心肌细胞的正常功能[5]

在水果的选择上,通常营养师会推荐颜色比较深的水果,因为这些水果中往往含有一些天然活性成分[6]。车厘子(欧洲甜樱桃)的暗红色来源于多酚类物质(更确切地说,是多酚类物质中的花色苷)。车厘子中的总多酚类物质含量可以达到 75~339mg/100g[7],在水果中算得上是比较高的。

Cyanidin 3-rutinoside 是车厘子中主要呈现颜色的花色苷之一

目前有一些研究认为,多酚类物质可能有一定的抗氧化和抗炎活性,可能有助于身体健康。当然,这些研究证据大多是体外或动物实验,关于多酚类物质在人体内的作用。还有待更多的研究去验证[8]

当然,再好的东西吃太多也会有「反效果」。如果一次吃太多车厘子,车厘子中含有的果糖可能会导致渗透性腹泻,还有,车厘子含糖量不低,如果过量吃,糖分摄入过多的话,长此以往可能会变胖(不过请注意:直接吃水果不属于摄入游离糖,而且车厘子 GI 值并不高)。

当然,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太烧钱了(捂脸)。总之,按照膳食指南上写的,一天吃 200~350g 是比较合适的选择,我不建议一天吃 500g 以上的车厘子,比如下面这个就是反面教材:

总之,车厘子属于营养价值挺不错的水果,平时只要不超量吃,那就是比较健康的选择。我觉得车厘子是非常好的年货选择,除了车厘子,日常还可以搭配着吃一些不同颜色的水果,食物多样化更有利于营养的均衡。

参考

  1. ^都市快报的微博 https://m.weibo.cn/1847582585/4597233163703739
  2. ^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中国营养学会编著
  3. ^USDA Nutrition Database  https://fdc.nal.usda.gov/fdc-app.html#/
  4. ^ a b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8版,孙长颢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5. ^ Whitney E, Rolfes S R. Understanding nutrition[M]. Cengage Learning, 2018.
  6. ^Anthocyanin -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nthocyanin#Biosynthesis
  7. ^ Kent, K., Hölzel, N., & Swarts, N. (2018). Polyphenolic Compounds in Sweet Cherries: A Focus on Anthocyanins. Polyphenols: Mechanisms of Action in Human Health and Disease, 103–118. doi:10.1016/b978-0-12-813006-3.00010-6
  8. ^ EFSA Panel on Dietetic Products, Nutrition and Allergies (2010). "Scientific Opinion on the substantiation of health claims related to various food(s)/food constituent(s) and protection of cells from premature aging, antioxidant activity, antioxidant content and antioxidant properties, and protection of DNA, proteins and lipids from oxidative damage pursuant to Article 13(1) of Regulation (EC) No 1924/20061". EFSA Journal. 8 (2): 1489. doi:10.2903/j.efsa.2010.1752
user avatar

谢邀!

车厘子,其实就是英文cherries(樱桃)的音译,大家姑且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长在南半球的樱桃。因为南半球和我们的季节恰好相反,所以车厘子在过年期间为我们的生活添上了一抹酸甜。

作为一种高端进口水果,多年以来一直霸占着春节前后该品类的C位,无论是买来自己吃还是作为走亲访友的伴手礼都相当有排面。甚至很多年轻人以实现“车厘子自由”为奋斗的小目标。

然而,1月22日,国内新闻通报检出进口车厘子外包装新冠病毒核酸阳性[1]。这条新闻一石激起千层浪,车厘子再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一时间消费者避之犹恐不及,车厘子市价应声跳水。

当时看到这些新闻,我的内心是有点小激动的——抄底实现“车厘子自由”的时候到了。因为这条新闻发出以后,各地海关紧急组织对进口车厘子的突击核酸检测,同时提高了对这些进口水果的检疫检验和消毒要求。据1月24日报道,目前海关要求货物抵港后对入境车厘子按照风控所设定的参数进行抽批次检疫、消杀后才予以放行;货物清关后,冷链货物一律进入由市场监管部门核准的公共中转查验库或企业自有冷库"第一存放点",再行核酸检测和预防性的外包装消毒,才能最终进入市场销售[2]

另外一方面,大家应当理性看待进口车厘子核酸检测阳性的新闻。阳性结果可以由具有感染性的活病毒引起,亦可由已经死亡的病毒引起。因为丧失感染能力的死病毒,由于其内部核酸序列还相对完整,所以核酸检测仍然可以呈现阳性[3]。而且南美洲进口的车厘子在太平洋上要飘荡3周左右才能抵达国内,集装箱内的储藏温度是0°C以上且相对潮湿(为了防止车厘子脱水影响品相和口感),并不像冷链运输那样有利于病毒存活[4]。所以目前国家在正在切实加强口岸检疫和隔离,进口商品的销售并没有被限制[5]

0℃以上且潮湿运输环境不利于新冠病毒保持活性[4]、海关查验消毒又非常严格,所以进入市场的车厘子已经非常安全了。甚至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医生在面对采访时说吃进口水果感染新冠的概率已经比遭遇空难的概率还要低[5]

所以,实现车厘子自由正当其时,兄弟们,冲啊!

1月27号的时候,基于专业知识和对我国海关疫情防控的信任,我和两位师弟一起抄底了一把JJJ级车厘子。那天奥乐齐的价格是5斤只要179块钱,师弟抱着三盒车厘子来到实验室引来无数羡慕的目光。

车厘子,让人欲罢不能的神奇水果

这些年市面上水果中的舶来品还是蛮多的,但车厘子可以说是一直稳居春节档高端水果榜单的C位,靠的是自身能打。我自己分析了下,认为有以下这几个原因:

首先,外形讨喜、口感平衡。

春节嘛,无论是自家选购水果还是拿出去给送礼,车厘子一般都是我的首选,没有人会拒绝酒红色如同玛瑙一般颜值爆表的车厘子!

不仅外形好看,口味也非常均衡,甜味不齁、酸味不冲,能量也不算高,所以根本不用担心血糖和体重爆表。 再加上其傲人的身价,可以说是硬通货一般的存在,桌上摆一盒车厘子,面子里子都到位了。

最重要的是车厘子的营养属性。

大家或许想不到,质地脆嫩的车厘子,其所含有的膳食纤维甚至高于质地相对更硬的其他水果,达到了2.1g/100g的水平,而且能量并不高(63 kcal/100g)[6]。虽有大量果糖造成了甜美的口感,但因为膳食纤维的存在,被人体吸收的速度就会大大降低,所以并不会引起血糖的大幅波动。

还有就是其膳食纤维可以减少胆固醇的吸收,对于我这种“食肉动物”,就非常喜欢餐后吃一小碗车厘子,不仅能解腻,还能大幅提升幸福感。

在我吃了很多车厘子后,才发现除了常规的营养成分之外,车厘子还有一些特殊的功能。但都是建立在每日吃车厘子不低于100g的前提下。所以真的把车厘子当保健品吃那就得每天来二两,虽然现在价格下降了一些,但仔细想想好像也不太现实。

值得一提的是,车厘子中富含的花色苷是一种类黄酮物质,是一种还原性很强的小分子[7]

花色苷

可能说到车厘子中的花色苷大家会感觉一头雾水,但是说到花青素是不是就熟悉多了呢?其实花色苷就是糖基化的花青素,也正因为糖基的存在,花色苷的稳定性比之花青素高出不少。自然界中多数含有紫色、红色的果实(如樱桃和浆果)或根茎(如紫薯)都含有不同类型的花色苷,樱桃(包括车厘子)中含有的是花色苷-1。

从上图看到的花色苷分子式不难看出,这个分子富含酚羟基植物体内的花色苷酚羟基可以替那些容易被氧化的成分挡枪。而这些花色苷如果被人摄取,也可以在体内发挥类似作用。而且因为花色苷兼具水溶性和脂溶性,所不仅可以兼容水溶性(如维生素C)和脂溶性(如维生素E)维生素的还原作用,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

氧自由基抢夺正常分子的电子而花色苷这类还原性物质则把自由电子交给氧自由基,从而保护重要的生物活性分子。(来源https://fieldoffitness.com/what-are-free-radicals-and-antioxidants/)

当然了,说了这么多车厘子的好,并不是在神化它,毕竟不同水果有不同的营养特征。很多种浆果、橘/柚/橙、猕猴桃,甚至是苹果和梨对健康的益处也不少,大家可以根据口味偏好和经济实力自由选择。

但对我而言,车厘子绝对是这个季节最难割舍的心头之好。车厘子的风味和国产大樱桃非常接近,但相对而言果肉更加扎实、品控更加可靠。有些大樱桃同一产区的品质、风味都可能存在一定差别,但车厘子的分级和品控却很规范。这方面某些樱桃品种确实可以学习一下南美广大车厘子出口国。

而且车厘子因为肉质相对紧实,所以比大樱桃耐贮存,能够熬得住半个多月的航运,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刚好满足了冬春季节爱樱桃人士挑剔的胃口。

那么面对进口车厘子,如何才能吃得安全、安心呢?注意以下几点就足够了:

1,规范渠道购买。前面我们提到了,海关对进口车厘子的检疫检验和消毒非常严格,分销渠道也都规范、可追溯。所以正规渠道购买的风险非常低。

2,购买过程中佩戴口罩,触摸外包装后不要碰自己的眼、口、鼻,如有条件可戴手套或勤洗手。

3,买回家的车厘子可以用洗洁精清洗后清水浸泡十分钟再吃,这样不仅病毒活不下去,残留农药、灰尘也可以洗得更干净一些。

好了,注意到这些,大家的安全就会有保障。接下来,各位爱吃车厘子的老饕们,趁现在,赶紧抄底购买,实现车厘子自由吧!

参考

  1. ^ https://news.sina.com.cn/c/2021-01-22/doc-ikftssan9603215.shtml
  2. ^ https://new.qq.com/omn/20210128/20210128A0FGLN00.html
  3. ^ Esbin MN, Whitney ON, Chong S, Maurer A, Darzacq X, Tjian R. Overcoming the bottleneck to widespread testing: a rapid review of nucleic acid testing approaches for COVID-19 detection. RNA. 2020 Jul;26(7):771-783.
  4. ^ a b Kampf G, Todt D, Pfaender S, Steinmann E. Corrigendum to "Persistence of coronaviruses on inanimate surfaces and their inactivation with biocidal agents" [J Hosp Infect 104 (2020) 246-251]. J Hosp Infect. 2020 Jun 17;105(3):587.
  5. ^ a b https://tv.cctv.com/2021/01/24/VIDEbjDKtljdyvJvchmEh7re210124.shtml
  6. ^ Kelley DS, Adkins Y, Laugero KD. A Review of the Health Benefits of Cherries. Nutrients. 2018 Mar 17;10(3):368.
  7. ^ Lila MA, Burton-Freeman B, Grace M, Kalt W. Unraveling Anthocyanin Bioavailability for Human Health. Annu Rev Food Sci Technol. 2016;7:375-93.
user avatar

眼下的车厘子

有点像落难的贵族千金

像我这样的底层劳动者

也可以拥有了

就挺好

以前五六十的价位

我是不舍得多买的

偶尔买了半斤也是给孩子吃

大人吃一两个尝尝味道罢了

今天买了四十块钱的

吃起来终于不心疼了

我知道有一天“千金”会恢复她高贵的身份

没关系

曾经拥有就知足,何必天长地久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最近关于车厘子的讨论,可以说是一场围绕着“价格”和“价值”的激烈辩论,而作为这场风暴中心的“车厘子”,本身却承受了许多不该有的“议论”。要说它有多无辜,那真是细思极恐。首先,我们得明白,车厘子,尤其是我们常说的进口车厘子,本身就是一种娇贵的水果。它对生长环境、气候、土壤要求极高,成熟期短,采摘和运输.............
  • 回答
    霍尊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这件事牵扯到一些比较私人的事情,也引出了关于艺人道德和职业操守的讨论。而大家也注意到,在事件发酵后,一些与霍尊合作的综艺节目受到了影响,被下架处理,但霍尊的一些个人演唱的作品,似乎并没有像综艺那样大面积地被撤掉。这其中有什么门道呢?咱们仔细捋一捋。首先,我们.............
  • 回答
    最近网络上围绕“医美冷静期”的讨论,可以说是相当热烈,也挺能触及不少人的心坎儿。一石激起千层浪,这话题之所以能引起这么大的关注,其实背后反映的是消费者在医美这个领域里的一些真实困境和对自身权益的担忧。医美冷静期,说白了就是一种消费者在接受某些医美项目之前,有一个固定的思考和决定时间,不让你当天就拍板.............
  • 回答
    “与素颜和解”——是解脱还是新一轮容貌焦虑?近年来,“与素颜和解”俨然成为了短视频平台上的热门话题,吸引了无数用户参与讨论、分享照片。乍一看,这似乎是倡导自信、接纳自我,摆脱过度修饰和外在评价的美好趋势。然而,深入剖析,我们会发现,在看似光鲜亮丽的口号下,“与素颜和解”的讨论模式,尤其是其在短视频平.............
  • 回答
    最近关于犹太人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并且形象出现负面声音增多的现象,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这背后交织着历史因素、地缘政治现实、社会思潮以及网络传播的特点。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首先,历史的阴影与现实的冲突交织。犹太人在历史上长期遭受迫害和歧视,这赋予了他们在现代社会中一个.............
  • 回答
    白色相簿2,这部2010年发行的作品,最近又一次掀起了讨论的热潮,这对于一款已经发行了十多年的视觉小说来说,绝对算得上是“逆龄生长”了。为什么它能跨越时间,在当下依然让玩家们津津乐道,甚至泪流满面?这背后绝非偶然,而是作品本身所具备的强大生命力,以及玩家社群持续不断的“二次创作”和情感共鸣的共同作用.............
  • 回答
    孟晚舟女士近期游览张家界,体验了当地特色的“拦门酒”,此情此景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许多人感叹“祖国山水最美,也最安全”。这句话,虽然简短,却道出了无数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那么,祖国的山水,究竟有多美?让我们试着从更细致、更具象的角度去描绘。张家界的鬼斧神工:世界的奇迹,自然的诗篇说到张家界.............
  • 回答
    最近热搜上关于外星人的消息之所以频繁出现,这背后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它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由好几个因素叠加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掰开了揉碎了,仔细聊聊这背后的原因。1. 好莱坞大片和科幻文化的持续影响力你仔细想想,但凡有点名气的科幻电影、电视剧,或者像《星际迷航》、《星球大战》这种经典系列,哪一.............
  • 回答
    这则微小说看似简单,却能引发许多层面的思考,绝非一句“人性本恶”或“悲剧就是个意外”就能概括的。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复杂的人性、信任的脆弱,以及我们在极端压力下的选择。首先,我们可以从“信任的崩塌”这个角度去解读。故事的核心在于那对情侣之间曾经存在过的“共同出石头一起死”的约定。这是一种在死亡面前,.............
  • 回答
    .......
  • 回答
    最近,可控核聚变领域确实迎来了一股资本热潮,这背后既有技术的重大突破,也有对未来能源格局的憧憬。但要说“只差临门一脚”就实现商业化,这可能有些过于乐观了。资本热捧的背后:是曙光还是炒作?首先,我们得承认,过去几年,可控核聚变技术确实取得了令人振奋的进展。 科学里程碑的实现: 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美.............
  • 回答
    北京大学最近频繁登上热搜,这背后并非单纯的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叠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把目光放得更长远一些,看看北大作为中国顶尖学府,在当今社会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以及它自身所经历的转变。首先,时代的变迁和信息的爆炸式传播是重要推手。过去,大学的声誉更多地依赖于传统的学术评价、媒体报道.............
  • 回答
    最近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工大)确实是话题中心,频繁登上热搜,可以说是相当“吸睛”。这背后不是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值得我们深入聊聊。首先,最核心、也最直接的导火索,无疑是那几条关于“哈工大1000名博士生赴基层建功立业”的报道。 这事儿一出来,舆论场立刻炸开了锅。你要知道,咱们国家一直强调人才.............
  • 回答
    拼多多最近频繁登上热搜,这背后确实牵扯着不少议论和关注。作为一家市值庞大、用户基数巨大的电商平台,它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市场和消费者的敏锐反应。要理解为什么这些负面新闻会接踵而至,并且登上热搜,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分析。首先,平台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其容易成为舆论焦点。 拼多多早期以“拼团”、“低价”的模.............
  • 回答
    .......
  • 回答
    凯恩近期状态的起伏,确实是让热刺球迷和关注英超的各位津津乐道的话题。要说他“低迷”,可能有点过于绝对,毕竟以他的能力,即便不是巅峰状态,也能贡献不少。但如果说他近期表现不如以往那种“稳定收割比赛”的模式,那确实是显而易见的。要分析这个问题,咱们得拆解开来看,这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
  • 回答
    最近互联网大厂“回巢热”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而且讨论得也挺热闹。很多人把它比作“好马吃回头草”,这话说得挺形象,但具体是不是这么回事,我觉得得从几个角度来看。首先,为什么会出现“回巢热”?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不是单一因素能解释的。 外部环境的变化是主因: 过去几年,互联网行业经历了高速增长.............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最近新能源领域,特别是动力电池行业,刮起了一股强劲的“磷酸铁锂热”。这股热潮不仅仅体现在市场销量上,更折射出整个产业链的深刻调整和未来发展方向的碰撞。要说清楚这股热潮,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掰开了揉碎了聊。一、 为什么突然这么“热”?—— 成本与性能的平衡点被重新定义过去,磷酸铁锂(LFP)电池给人的印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