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4 月 18 日俄罗斯宣布驱逐 20 名捷克外交人员,释放了什么信息?

回答
4月18日,俄罗斯宣布驱逐20名捷克外交人员,这可不是一件小事,背后释放出的信息可以从好几个层面来解读,而且每层都挺有分量的。

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核心的,就是俄方对捷克此前提出的指控和行动的强硬回击。捷克在4月17日指控俄罗斯情报部门与2014年捷克一处弹药库爆炸事件有关,并宣布驱逐18名俄罗斯外交官作为回应。俄罗斯这次的“反击”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以牙还牙,而且力度更大。一下子驱逐20名捷克外交人员,数量上就压倒了捷克之前的行动,摆明了就是在说:“你敢动我的,我比你更狠。” 这传递了一个非常清晰的信号:俄罗斯绝不允许自己的“利益”或“声誉”受到挑战,而且对于他国对其国内事务(哪怕是过去的事件)的“干涉”或“指控”,都会采取强硬的反制措施。这表明俄罗斯在外交层面上依然秉持着“对手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则,而且这次“犯”得不轻。

其次,这次事件也进一步加剧了俄罗斯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对抗和不信任感。捷克作为欧盟和北约成员国,其对俄罗斯的指控和驱逐行动,本身就是欧洲在对俄关系上一个更广泛态度的体现。俄罗斯这次的强硬反制,不仅仅是对捷克单方面行动的回应,更是对整个西方阵营的一次公开警告。它是在表明,俄罗斯不会因为这些国家的联合施压而退缩,反而会采取更具侵略性的手段来维护自身立场。这使得本就紧张的俄欧关系雪上加霜,进一步巩固了俄罗斯与西方之间“冷战”式的对峙格局,让本就敏感的地缘政治局势更加动荡。

再者,这个举动也可能是在转移国内和国际的视线。大家知道,近期俄罗斯在多个方面都面临着压力,比如国内的反对派活动、与乌克兰边境的军事集结以及疫情带来的经济挑战等等。通过制造这样一场外交风波,俄罗斯或许想将公众的注意力从这些内部问题上引开,同时在国际舞台上制造事端,以掩盖自身的脆弱性,或者说,利用这种外部的“敌对”来凝聚国内的支持。通过扮演一个被“不公正对待”的受害者角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民族主义情绪,团结国内力量。

此外,我们也不能排除这是一种战略试探和施压手段。俄罗斯可能想通过这种方式来测试捷克以及整个北约的底线,看他们愿意在多大程度上升级冲突。同时,驱逐大量外交官也会给捷克的外交和领事工作带来实际的困难,从而对其内部运作造成一定影响。这是一种非军事手段的“混合战”,目的是削弱对手的战略能力和意志。

最后,从长远来看,这次驱逐事件也预示着俄罗斯与西方国家之间关系的长期僵持和难以缓和。双方在政治互信、安全认知以及国际秩序等问题上存在根本性的分歧。俄罗斯的反制行动表明,它并没有改变其对西方国家的不信任态度,也不打算在价值观或战略利益上做出大的妥协。这使得未来双方关系的发展更加充满变数,缓和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总而言之,俄罗斯驱逐20名捷克外交官,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对等报复,而是包含了对捷克行动的强硬回击、对西方世界的警告、可能的国内视线转移、战略试探以及对未来两国关系的预示等多重复杂信息。这标志着俄罗斯在外交斗争中的强硬姿态,以及与西方世界之间日益加深的隔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和中国学的

以前都是”对等制裁“,你制裁我几个人,我就制裁你几个人,这样对面一上来开始制裁的时候,就能悄悄地设计出一个对自己最有利的制裁方案。

所以现在都选择”加码制裁“。欧盟制裁我4个人是吧,9个人伺候上,英国你也别跑,10个人超级加倍制裁上。这招效果不错,至少到现在没看到进一步制裁的消息,中法德还在美国气候特使访华的时候直接进行了高一个级别的气候问题交流。

俄罗斯也学到了这招。我反制制裁的人,为啥要和你一上来制裁我的人相等呢?我多制裁几个,你不跟那就相当于是你怂了啊。

user avatar

西方媒体一向会装作受害者,但从来都是欧美率先找的麻烦:

美苏冷战,就是美英率先搞出来的,苏联被迫应对,只是俄罗斯民族比较直来直去,所以一般都会采取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手段来对抗。但欧美媒体就会抓住这个问题大肆宣传,把制造冲突摩擦的锅甩给苏联。

比如,其实美国为了遏制苏联,而主动在1949年就拉起了“北约组织”,苏联当时根本没有和美国争霸的打算,因此直到6年后才被迫建立了“华约组织”。但在媒体描述中,却营造成苏联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方式”等等,好像苏联就该坐地挨宰一样。

再比如,一个冷战时期非常著名的事件“古巴导弹危机”,这个事件一直被宣传是“人类与第三次世界大战擦肩而过”,而且用社会主义阵营的“古巴”来为事件定名。这样就无形中,让人们在潜意识里产生了“苏联差点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错觉。

其实“古巴导弹危机”,一开始,是美国挑起来的:

1959年起美国分别在意大利、土耳其部署共45枚“朱庇特”(PGM-19)中程弹道导弹,在两国分设10个和5个发射场。

每个发射场永久固定3具发射架(在土耳其的部分发射架目前尚存),每具发射架常备竖立1枚装载了核弹头并连接燃料加注管的“朱庇特”中程导弹对准苏联,这些导弹表面喷涂意大利和土耳其国旗,但实际由美国空军掌管瞄准与发射。

1962年4月,最后一批部署在土耳其的“朱庇特”中程弹道导弹及其发射装置竖立完毕,这些导弹可迅速发射(最快的5分钟)且露天配置,处不受保护的野战状态很容易被攻击,这表明它只是用作第一次打击。

此时,美国还拥有可以从水下发射的“北极星”导弹,搭载这些导弹的核潜艇不易被发现、消灭,而苏联此刻不具备因应反击的武器。

在这种情况下,苏联为了自身的国家安全,才在1962年被迫在万里之遥的古巴部署导弹。

这事本来是美国先采取主动攻势的,苏联只是被迫应对而已,但通过欧美媒体的宣传之后,此事被定名为“苏联发起的古巴导弹危机,让人类差点进行第三次世界大战”。这样一样来,就完全把责任推给了苏联。但始作俑者,却是美国啊!

这次也是一样,问题“俄罗斯驱逐捷克外交人员,释放了什么信息”,却不问早先“捷克驱逐俄罗斯外交人员”是出于何种原因。不明就里的群众看到标题后,就会产生“俄罗斯毛子又在作妖”的错觉。但对俄罗斯而言,这只不过是一次对等的外交行动而已。

这就是西方媒体的厉害之处,从问题入手,就已经开始左右舆论风向了。不过看到网友的回答,我知道,人民已经聪明起来了,西方那套机巧话术只能骗骗无知群众,骗不了真正的智者。

user avatar

是捷克先驱逐了18名俄罗斯外交人员,俄罗斯驱逐了20名捷克外交人员作为报复。

起因是2014年发生在捷克的一起爆炸案,现在有证据显示是俄罗斯情报机关干的。

如果爆炸案的确是俄罗斯策划的,我估计不是SVR(俄罗斯对外情报局,也就是以前的克格勃第一总局)干的,而是GRU(俄军总参谋部情报总局)干的。

按照俄罗斯情报机关的分工,类似于爆炸、枪击、绑架这类具有准军事性质或者严重暴力性质的秘密活动一般都由俄军总参谋部情报总局负责。

(普京在俄军总参谋部情报总局出席活动)

不过,让人不胜唏嘘的是,在冷战时期,那时的捷克斯洛伐克情报机关和苏联情报机关情同手足,如今却已反目成仇。

冷战时期,捷克斯洛伐克间谍Karel Koecher以假身份移民到了美国,还成功的打入了中央情报局,成为了中央情报局的一名编制内特工人员。

而苏联后来利用自己在苏东阵营中的老大哥地位,把他也纳入了自己旗下,窃取了中央情报局大量机密情报。

可见那时捷克斯洛伐克情报机关和苏联情报机关的关系有多密切,连这种最绝密的间谍都可以共享。

果然是国家之间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朋友。

捷克方面更新了消息,说这两名俄罗斯特工就是2014年那起爆炸事件的始作俑者,并称他们来自俄军总参谋部情报总局(果不其然)。

有意思的是,2018年,前俄罗斯特工斯克里帕尔在英国遭到神经毒剂的袭击,嫌疑人正是这两名俄罗斯人,而英国政府正在通缉他们。

报道称这两个人来自俄军总参谋部情报总局的29155部队,这支部队专门负责在海外从事刺杀、破坏等秘密行动。

而在英国遭到神经毒剂袭击的斯克里帕尔以前也是俄军总参谋部情报总局的特工人员。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