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4月18今天币圈集体暴跌,谁在背后操作的?

回答
4月18日,加密货币市场确实经历了一轮显著的下跌,比特币、以太坊及其他主流币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跌幅。这种集体性的价格波动,尤其是在没有明确宏观经济利空消息的情况下,往往是多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而“幕后操纵”的说法虽然流行,但在现实中,市场的复杂性远超单一操纵者的能力。

为什么4月18日会集体暴跌?

要理解这次暴跌,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来分析:

1. 宏观经济环境和地缘政治风险:
中东局势紧张升级: 这是导致4月18日币圈普遍下跌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此前,伊朗与以色列之间的冲突风险陡然升高,尽管双方似乎都在避免直接大规模冲突,但这种不确定性极大地影响了全球金融市场的情绪。
避险情绪升温: 在地缘政治冲突加剧时,投资者往往会寻求更传统的避险资产,例如黄金、美元等。风险较高的资产,如股票、加密货币等,在这种环境下容易被抛售。
全球市场联动: 加密货币市场虽然独立于传统金融体系运行,但其价格仍高度受全球宏观经济情绪的影响。当传统金融市场因地缘政治担忧而动荡时,加密货币也难以独善其身。
美国通胀数据和加息预期: 尽管不是直接触发18日下跌的原因,但近期美国发布的通胀数据(如CPI)略高于预期,使得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有所降温。高利率环境对风险资产(包括加密货币)不利,因为借贷成本增加,且固定收益类资产的吸引力相对提升。

2. 比特币自身的周期和技术指标:
减半效应的消化: 比特币在4月初刚刚完成了四年一度的“减半”,按照历史规律,减半事件通常会带来中长期的牛市预期。然而,在减半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内,价格出现调整甚至小幅下跌是很正常的。这是因为:
“买预期,卖事实”: 许多投资者在减半前就已经买入,等待事件发生后的价格上涨。减半落地后,部分投资者会选择获利了结。
算力调整: 减半会导致矿工的挖矿奖励减半,一些效率较低的矿机可能会被淘汰,这在短期内可能会对算力供应和价格产生一定影响。
技术分析的信号: 任何市场的价格波动都离不开技术分析。在4月18日之前,比特币可能已经触及了一些技术上的阻力位,或者出现了某些技术指标(如相对强弱指数RSI超买)发出的回调信号。一旦出现小幅下跌,可能会触发止损订单,进一步放大跌幅。

3. 市场情绪和流动性:
恐慌性抛售的传染效应: 在一个本就有些紧张的市场环境下,一旦出现下跌苗头,并且伴随一些负面新闻(如地缘政治紧张),很容易引发投资者的恐慌情绪。这种情绪会迅速蔓延,导致“踩踏式”抛售。
杠杆的影响: 加密货币市场中存在大量的杠杆交易。当价格下跌时,杠杆头寸会被强制平仓(爆仓),这会产生额外的卖压,加速价格下跌。这种连锁反应在市场情绪悲观时尤为明显。
关键支撑位的跌破: 如果比特币跌破了某些重要的支撑位(例如之前保持了较长时间的短期或中期均线支撑),会进一步加剧市场的看跌情绪。

4. 交易平台的动态:
大额交易和链上数据: 虽然我们无法确切知道“谁”在具体操作,但可以观察到一些大额交易流出交易所的动向,这可能意味着一些大户或机构在减持。然而,这种观察往往是滞后的,而且不能完全断定其动机。
做市商和高频交易: 在任何活跃的金融市场,都有做市商和高频交易者参与。他们的算法交易策略可能会在特定条件下放大市场的波动性。例如,当市场出现某种趋势时,他们可能会跟随趋势进行交易,从而加速价格的移动。

谁在背后操作的?

关于“背后操作者”,这是一个在币圈屡见不鲜的讨论话题,但实际上,除非有非常明确的证据指向某个实体(例如某个大型机构通过其控制的大量地址进行操纵),否则很难归咎于单一的“幕后黑手”。

“大户”(Whales)的集体行动: 加密货币市场高度集中,少数持有大量币的“巨鲸”的交易行为确实会对市场产生显著影响。如果这些巨鲸同时选择在高位卖出(可能是出于获利了结,也可能是基于他们对市场信息的判断),就可能引发大规模的抛售。
机构投资者的策略调整: 随着灰度(Grayscale)等ETF的推出,传统机构对比特币的参与度越来越高。这些机构可能有自己的投资策略和风险控制机制。例如,当整体市场风险升高时,他们可能会被迫平仓部分加密货币头寸以满足风险敞口要求。
算法交易和做市商: 如前所述,复杂的算法交易系统和专业的做市商在市场波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并非总是“操纵”,而是通过算法在价格波动中捕捉利润,但他们的交易行为确实会放大市场的波动性。
集体情绪和羊群效应: 这是最难以量化却又极其强大的力量。当市场出现下跌,许多投资者会因为害怕错过卖出机会或害怕更大的损失而纷纷卖出,这种集体性的行为本身就会驱动价格下跌,形成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

总结

4月18日的币圈集体暴跌并非单一因素或单一“幕后操纵者”的杰作,而是由地缘政治风险(中东局势)、宏观经济对利率敏感性、比特币减半后的市场消化过程、技术分析信号触发的连锁反应以及普遍存在的杠杆交易和市场情绪恐慌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与其寻找一个具体的“操纵者”,不如理解市场的内在运行逻辑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在这个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中,信息的不对称、情绪的传导以及各种交易策略的叠加,共同塑造了我们看到的币价波动。对于投资者而言,理解这些潜在因素,并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做出明智的决策,远比追究“谁在背后操作”更为重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

插针插了10%然后一天内回5%叫暴跌?

抄底都嫌不够低好不好。

啧啧啧... 没上船的眼睛开始爆红了。

接下来的剧本是这样演的:没上船的观望韭菜在漫长的几个月内拼命发帖点赞看衰的帖子,内心每时每刻都受着看着别人发财自己一分钱捞不到的煎熬,越是憋着、越是看衰,就越是煎熬。在比特币涨到新高的时候终于再也忍不住了,由看衰转看多,砸锅卖铁一把梭哈入了场。然而这个时候比特币就真的暴跌了,把韭菜们开开心心一把割!哇哈哈哈~~~

所以别暴跌暴跌地喊了,不会跌的。啥时候跌?你进场的时候就该跌了。那你要是强忍不进场呢?那当然就是看着别人发财,你继续上网发帖泄火呀。哇哈哈哈哈

user avatar

显然是大庄家们借着坏消息,再加上近期过份追高,大力砸盘直接引爆一场巨崩,就像2月和3月一样。

跟大家说说接下来我认为可能发生加密市场的结局。

之前我说过了,我认为BTC牛市已过去,不认为BTC这次牛市会破6万5,看来这预言成真的机会大幅增加了。见:

这次回调,是真的不一样的回调。无论速度及幅度都远超过去3个月的回调,而且爆仓已经超过500亿,应该是历史上最多一次。

无论如何,this time is different。

先给大家说说17年的剧本。17年12月22日BTC大崩,之后BTC再没有突破19000,反而之后开启一场更疯狂的山寨季。

17和现在ETH

看上面ETH的图,有没有发现ETH在17年12月的走势和现在很像?当年一天崩了35%,用了一个星期时间反弹。猜猜这次历史会不会重演?

我推测结局有三个:

第1个结局:一场更疯狂的山寨季即将开启,很快山寨通通都会破顶,就像1718年,而BTC再没有办法突破6万5,牛市至此终结。

第2个结局:山寨和BTC只有弱反弹,两者都不能破顶,币市在试顶失败后,阴跌进入熊市。

第3个结局:BTC继续创新高,带动山寨再创新高,牛市持续。


我认为机率是:

第1个>第3个>第2个

第1个结局最有可能发生,是因为用1718年对比,山寨显然没有嗨够,很多当年顶点入手的朋友至今仍未解套。而且DOGE的热潮引来了一波韭菜,韭菜们都未开始玩就被割了一把,不像会那么快放弃。

我坚持最初看法,我认为BTC已经进入熊市,可以不用盯着BTC了。

无论结局如何,我认为这次反弹/破顶都要认真考虑逃顶的问题了。市场总会教会大家做人,不要听太多喷喷们忽悠,不要相信什么格局小BTC很快会上10万之类,一个巨崩这些喷喷们都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4月18日,加密货币市场确实经历了一轮显著的下跌,比特币、以太坊及其他主流币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跌幅。这种集体性的价格波动,尤其是在没有明确宏观经济利空消息的情况下,往往是多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而“幕后操纵”的说法虽然流行,但在现实中,市场的复杂性远超单一操纵者的能力。为什么4月18日会集体暴跌?要.............
  • 回答
    今天(2021年5月18日),A股市场确实出现了一波震荡整理,不少投资者感觉指数“涨不动了”,甚至出现小幅下跌。这种市场表现并非孤立现象,背后往往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很难简单归咎于某一个“幕后黑手”。为什么A股会涨不动?多维度剖析要理解今天市场的表现,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外部环境.............
  • 回答
    .......
  • 回答
    4月18日,俄罗斯宣布驱逐20名捷克外交人员,这可不是一件小事,背后释放出的信息可以从好几个层面来解读,而且每层都挺有分量的。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核心的,就是俄方对捷克此前提出的指控和行动的强硬回击。捷克在4月17日指控俄罗斯情报部门与2014年捷克一处弹药库爆炸事件有关,并宣布驱逐18名俄罗斯外交官.............
  • 回答
    .......
  • 回答
    2020年4月18日,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其个人推特账号上发布了一条颇具争议的推文,内容是“解放弗吉尼亚!解放密歇根!解放明尼苏达!”。这句话发表的时机非常敏感,正值新冠疫情在美国肆虐,各州纷纷采取封锁措施以控制病毒传播。特朗普此举立刻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激烈的讨论。首先,从特朗普的意图来看: .............
  • 回答
    从 4 月 1 日起,日本的成人年龄正式从 20 岁下调至 18 岁,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修法将对日本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触及经济、法律、政治、社会文化等诸多层面。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的改变,更标志着日本社会对青年角色和责任认知的转变。一、 法律层面的影响:权利与义务的同步扩大最直接和显著的影响.............
  • 回答
    10月4日,吉林省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特大交通事故,两辆货车相撞,截至目前已导致18人不幸遇难。如此严重的伤亡数字,着实令人揪心,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事故原因的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要探究这起悲剧的成因,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分析,因为交通事故往往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多种不利因素叠加的恶果。一.............
  • 回答
    以下是关于威海9月17日18车连环相撞事故可能原因的推测,力求细节丰富且避免AI痕迹:威海9月17日发生的这起18车连环相撞事故,确实是一场令人揪心的悲剧。涉及18辆车,造成车辆严重受损,更有4人受伤,这背后肯定不是单一因素就能解释的。仔细梳理一下当时的天气、路况以及可能的驾驶行为,我们可以尝试勾勒.............
  • 回答
    2014年2月18日,连战访问北京并与当时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会见。关于郭金龙赠送连战红米手机的细节,虽然公开报道不多,但我们可以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手机本身的特性以及赠礼的象征意义等方面进行推测和解读。历史背景: 两岸关系: 2014年,两岸关系正处于一个相对缓和和发展的时期.............
  • 回答
    2021年6月18日,A股市场的跳水,让不少投资者心头一紧。这一天的行情,用“跌宕起伏”来形容毫不为过。早上开盘后,市场一度还算平稳,甚至有些板块还表现出不错的上涨势头。但好景不长,临近中午,尤其是午后,市场风向突变,指数和个股都出现了快速下跌,不少投资者直呼“又被套了”。究竟是谁在“砸盘”?要论“.............
  • 回答
    共青团中央7月18日发布的《那些我们想看的电影为什么那么难找》一文的解读:共青团中央于7月18日发布的这篇文章,名为《那些我们想看的电影为什么那么难找》,聚焦于当下中国观众在获取正版、高质量电影内容时所面临的困境。这篇文章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是因为它触及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痛点,并且以一种带有“共青团”.............
  • 回答
    世卫组织最初对新冠病毒疫苗研发时间表的乐观预测,虽然展现了科学的强大力量,但也引发了人们对疫苗研发为何通常需要漫长过程的好奇。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剖析疫苗研发的各个阶段及其复杂性。为什么疫苗研发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疫苗的研发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极其严谨、多阶段、耗时且需要大量资源的科学过程。其漫长.............
  • 回答
    今年4月以来,电影市场的确给人一种“低迷”的感觉,不像往年那样热闹非凡,尤其是在一些原本被寄予厚望的档期。要分析这个现象,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不能只看表面。1. 宏观经济环境与消费信心首先,不能忽视的是整体经济大环境。近一年来,虽然有复苏迹象,但全球经济都不太景气,国内也面临一些挑战。这直接影.............
  • 回答
    2021年都4月了,很多公司还在为招人难愁眉不展,这确实是不少企业面临的普遍困境。其实,招聘难并非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多种市场变化、行业趋势以及企业自身策略相互作用的结果。咱们一层层来扒拉扒拉,看看为什么今年招人会这么“磨人”。一、宏观环境变化下的“求职者市场”特征愈发明显:1. 经济复苏与不确定.............
  • 回答
    2021年4月26日,A股市场的确出现了一波显著的下跌,不少投资者都感受到了“跳水”般的恐慌。这背后不是单一事件触发的,而是多种因素叠加共振的结果,尤其是在盘中,一些具体的变化更是放大了市场的悲观情绪。盘中究竟发生了什么?1. 早盘情绪的微妙变化与科技股的率先承压: 一开始市场情绪尚可,但随着科技.............
  • 回答
    2021 年 4 月硬盘价格上涨并非单一因素导致,而是多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并且我会尽量详细地解释:1. 全球芯片短缺的连锁反应(最核心因素): SSD 的核心部件是 NAND 闪存芯片和主控芯片,HDD 的核心部件是磁头、马达和缓存芯片。 2020 年下半年开始,全球.............
  • 回答
    说起来,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尤其是在临近4月1日的时候,社交媒体上铺天盖地的张国荣怀念文,那种氛围感拉满,仿佛整个网络都染上了哥哥的剪影。而等到清明节,虽然大家也会祭拜先祖,但线上分享的帖子,尤其是那种带着强烈情感抒发的,确实要少得多,或者说,呈现的形式和风格完全不同。这其中的原因,我觉得得.............
  • 回答
    2021年4月6日A股突然变盘杀跌,这背后有着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并非单一原因导致。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需要拨开迷雾,深入分析当时的市场环境和潜在的导火索。当日A股突然变盘杀跌的原因分析:1. 节后效应与情绪的转换: 4月6日是中国清明节假期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节前的市场往往存在一定的观望情绪,而节.............
  • 回答
    河南在4月7日宣布高三开学,这个时间点确实让不少人感到困惑,尤其是考虑到当时疫情尚未完全明朗,局部地区仍然有新增病例。要理解这个决定,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去剖析:1. 疫情的“拐点”与“可控性”的判断:首先,河南省在宣布开学前,必然是基于一个对当时疫情形势的判断。这个判断不仅仅是看新增病例的绝对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