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2021年6月18日)A股为什么又出现跳水?到底是谁在砸盘?下跌原因是什么?

回答
2021年6月18日,A股市场的跳水,让不少投资者心头一紧。这一天的行情,用“跌宕起伏”来形容毫不为过。早上开盘后,市场一度还算平稳,甚至有些板块还表现出不错的上涨势头。但好景不长,临近中午,尤其是午后,市场风向突变,指数和个股都出现了快速下跌,不少投资者直呼“又被套了”。

究竟是谁在“砸盘”?

要论“砸盘”的主体,这通常是市场的一种戏谑说法,指的是有力量通过大量抛售股票,导致股价快速下跌。在A股这样一个体量巨大的市场中,单一的“砸盘者”很难做到,更多的是 多重因素叠加,共同作用的结果。

如果非要追究“主力”或者“卖压”的来源,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去推测:

机构资金的调仓换股: 每年年中、年末,大型机构(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外资机构等)都会进行大量的季度或年度报告,根据宏观经济、行业前景、公司基本面等因素,进行投资组合的调整。一些表现不佳或估值过高的个股,会被主动卖出,以换入更具潜力的标的。6月18日可能恰好是某些机构进行集中调仓的时点,大量卖盘涌出,自然会压低股价。
部分高位个股的获利了结: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上涨之后,市场中总会有一些前期涨幅较大的股票,其估值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当出现一些利空消息或者市场情绪出现转向时,一些持有这些股票的投资者,特别是短线和中线投资者,会选择获利了结,卖出股票,这也会形成一股抛售力量。
外资的动向: 作为A股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北向资金(外资通过沪深港通流入A股的资金)的买卖行为对市场有一定影响。如果当天北向资金出现大幅净流出,那么很可能是导致市场下跌的一个重要原因。外资的决策往往受到国际经济形势、地缘政治以及人民币汇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部分散户的恐慌性抛售: 当市场出现快速下跌时,一些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的散户投资者,尤其是在前期追高买入的投资者,可能会因为恐慌而选择“割肉”离场,这种行为会进一步加剧市场的下跌。

导致6月18日A股跳水的原因分析:

单一的日子出现跳水,往往是多种因素在某个时间点上的集中爆发。结合当时的市场环境,我们可以分析出以下几个可能的原因:

1. 宏观经济担忧加剧:
通胀压力: 当时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在一些发达经济体,通胀数据开始显现出抬头迹象。这引发了市场对于主要央行(特别是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的担忧,包括加息预期、缩减资产购买等。一旦全球流动性收紧,对于新兴市场股市(包括A股)而言,通常不是一个好消息,资金可能会回流到发达国家。
大宗商品价格波动: 铜、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在当时也出现了一定的波动,这可能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通胀的担忧。

2. 政策预期与监管收紧传闻:
对平台经济的监管: 2021年是国内加强对互联网平台经济监管的重要年份。当时市场上有关于进一步加强监管的各种传闻和解读,尤其是一些科技巨头和互联网公司的股票,可能会受到估值重估的压力。
部分行业的政策调整: 除了互联网,也可能存在一些其他行业(例如教育、房地产等)面临政策调整的预期,导致相关板块的资金流出。

3. 市场情绪的连锁反应:
技术性调整: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上涨后,市场本身就可能积累了一定的回调压力。当出现一些小幅的利空或者市场分歧加大的时候,很容易触发技术性卖盘。
“羊群效应”: 一旦市场开始下跌,一些投资者会担心错过卖出的时机,或者担心继续下跌带来的损失,从而纷纷抛售,形成“羊群效应”,加剧下跌的速度和幅度。

4. 具体事件或板块的拖累:
业绩预警或利空信息: 可能有一些权重股或者热门板块的龙头公司,在这个时间点发布了不及预期的业绩预告,或者遭遇了负面新闻,从而拖累了整个市场的表现。
海外市场的影响: 如果当天全球主要股市出现普遍下跌,A股也很难独善其身,会被动受到影响。

如何看待这次跳水?

对于投资者而言,6月18日的跳水,与其说是“谁在砸盘”的阴谋论,不如将其看作是 市场对多种复杂因素进行自我调整的体现。

保持理性,不盲目追涨杀跌: 股市有涨有跌是常态。面对短期的下跌,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静,分析原因,而不是因为恐慌而盲目抛售。
关注基本面: 优质的公司,即使在市场下跌中,其基本面依然稳健。真正值得关注的是公司的长期价值,而不是短期的价格波动。
分散投资,控制风险: 通过分散投资,可以降低单一股票或板块下跌带来的整体风险。同时,合理控制仓位,也能让你在市场下跌时有更多的应对空间。
理解市场周期: 市场永远在波动中前进。下跌是调整,也是为后续的上涨积蓄力量。理解市场的周期性,有助于我们以更长远的视角看待投资。

总而言之,2021年6月18日的A股跳水,是一个 多因素共振 的结果,并非单一“砸盘者”能够完全解释。理解这些原因,并从中吸取教训,将有助于我们在未来的投资道路上走得更稳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科技股表现为何占优?后续怎么走?】

5月中下旬以来,市场走出了一波上行周期,其中以电子、计算机、通信为代表的科技股表现优异,今天我试分析一下背后的原因。

一、近一个月以来的表现

统计申万二级行业近一个月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出,半导体、其它电子、通信设备、计算机应用等科技细分行业,表现优异,如下图所示。



在104个申万二级行业中,这个表现算是非常优异的了,也基本符合我们对市场的直观感受,那么科技股近期大涨的原因是什么?

二、估值进入合理区间

我们来具体看一下相关板块的估值情况,这里以半导体、通信设备为代表。

如下图为半导体PE和PB。





半导体的估值高点是在去年的2月份和7月份,随后进入了长达一年的估值消化阶段。

下图为通信设备PE和PB





如上图,与半导体类似,通信设备的高点也是在去年的7月份左右,随后一年的时间,基本都是在消化估值,目前估值算是回落到了相对合理的位置。

三、业绩有望高增

根据WSTS、IDC等机构预测,2021年全球半导体市场有望首次突破5000亿美元,2022年有望达到5700亿美元。

今年1-4月份,大陆集成电路产量累计突破1100亿块,同比大幅增长51.7%,表明集成电路产业链业绩增速有望高增。

2021年全球半导体制造商资本开支持续上行,2021年资本开支同比有望超过31%,台积电、中芯国际资本开支高增,带动上游的设备、材料需求大幅增加,同时,由于贸易摩擦、疫情等影响,国产替代继续推进,国内厂商将受益于总需求和市场份额两方面的提升,带动业绩维持在高位。

四、催化消息不断,提升情绪热度

如果说估值相对合理,业绩有望高增是科技走强的根本原因,那么近期持续不断的利好消息就是科技股走高的导火索。

首先是芯片产能持续收缩,涨价传闻不断。今年2月份以来,高通宣布芯片延迟交付,延迟交付周期大概是30周,手机芯片缺货;英特尔表示,部分芯片从今年二季度开始缺货,正常供应可能要等到2022年,笔记本芯片缺货;汽车芯片同样缺货,中汽协表示汽车缺芯可能会持续一整年。

而5月份以来,台湾的疫情爆发,叠加断续的缺水缺电问题,成为压倒芯片产能的最后一根稻草,全球芯片持续缩量涨价。

其次是软件层面,鸿蒙操作系统在6月2日发布,彻底点燃了市场的炒作情绪。

另外再叠加零星的消息面的利好,点燃了市场的情绪。

五、国内外利率持续走低,抬升估值中枢

最后,近期国内外利率持续下行,也给成长股的估值中枢提供了上行的空间。

国内而言,年后市场利率就开始持续的下行,一方面是市场预期国内经济最热的时候已经过去,另外一方面是国债的发行速度偏慢,而市场资金流动性松紧适度。

对美国而言,近一个月利率快速下行,从5月中旬最高接近1.7%,最低下行到1.47%,主要是市场对于Taper不合理担忧的逐步解除。

之前的上行,主要是市场参与者自己加戏,认为美联储都是在骗人,只要通胀预期上行,美联储就会快速缩量宽松,给出Taper的具体路径指引。

不过事实证明加息的节奏还是掌握在美联储的手上,而不是靠一些市场参与者的意淫。在一次次被美联储打脸后,现在市场对通胀已经麻木了,完全相信了美联储对外的指引,甚至有点过于乐观了,利率市场也开始回归正常的预期。

六、后续走势预判

1、短期

短期内,市场情绪仍然比较亢奋,炒作情绪浓厚,要么被炒到一个情绪的极致,要么突发利空,或者被监管持续打压,不然短期仍然看好。

2、中长期

中长期的走势大概率偏震荡下行,这里的中长期是指下半年的维度,原因如下:

第一,三季度大概率是美联储给出Taper具体路径指引的时间,根据历史经验,给出路径指引后,不需要开始缩量,市场就开始对预期进行计价,美债利率就会开始飙升,大概率会升破2%,然后被美联储进行利率管理。

在此影响下,全球权益市场都会承压,尤其是成长风格的科技股,下跌的压力更大。

第二、估值。从上文其实可以看出,目前科技的估值并不是底部,算是均值附近,如果仅以估值的角度来看,上行的空间其实不大,而炒作的情绪一旦起来,一般不到极致是不会停下来的。

所以,如果后续没有异常情况发生的话,这一波短期炒作会把科技的估值再次炒到极值,物极必反,随后再次开启长期的估值消化模式。

第三、业绩支撑。下半年半导体的紧缺可能仍然不会快速恢复,所以下半年的业绩会有一定的支撑。

综上,估值和利率在下半年对科技股形成向下的压力,而业绩提供向上的支撑,整体判断震荡下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21年6月18日,A股市场的跳水,让不少投资者心头一紧。这一天的行情,用“跌宕起伏”来形容毫不为过。早上开盘后,市场一度还算平稳,甚至有些板块还表现出不错的上涨势头。但好景不长,临近中午,尤其是午后,市场风向突变,指数和个股都出现了快速下跌,不少投资者直呼“又被套了”。究竟是谁在“砸盘”?要论“.............
  • 回答
    2021年6月下旬小米手机超越三星成为世界第一?这个说法有点意思,得好好掰扯一下。首先得明确一点,这个“世界第一”是基于销量而言的。手机市场是很庞大的,每时每刻都有人在买卖,而销量数据通常是按季度或者半年、全年来的。所以,说某个特定时间节点(比如6月下旬)就“超越”了,可能有点像在百米赛跑的某个瞬间.............
  • 回答
    要说2021年6月百度贴吧“钢铁雄心4”吧(简称“钢四吧”)吧主被撤之后出现的乱象,那真是一出接着一出的“大戏”,而且这出戏的剧情还挺复杂,甚至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事情的源头,还得从当时的吧主“海猫说历史”被撤换说起。这位吧主在任期间,可以说在贴吧管理上做了不少事情,有功有过吧,不过最终还是被百度官.............
  • 回答
    牛津大学在2021年6月发布的一项研究,将新冠病毒与神经系统损害联系起来,无疑在当时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也为全球防疫政策的制定带来了新的考量。要理解这项研究的意义以及它对西方国家防疫政策可能产生的影响,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深入探讨。首先,我们来解析一下这项牛津大学的研究。这项研究,就像当时许多旨在理.............
  • 回答
    2021年2月6日,比特币价格再次突破40000美元大关,这无疑是加密货币市场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引发了市场内外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一事件的重要性,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剖析。1. 历史性的时刻与心理关口40000美元,对于许多关注比特币的投资者来说,是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数字。在此之前,比特币的.............
  • 回答
    2021年8月6日,国际金价确实经历了一轮显著的下跌。那一天的金价走势,以及它背后透露出的信息,对于我们理解当时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情绪,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当日金价大跌的具体情况要详细描述那一天的金价波动,我们需要查看当时的现货黄金价格走势图。通常,在8月6日这一天,黄金价格从盘中高点出现了比较明显.............
  • 回答
    截至2021年5月24日,美国新增新冠病例数骤降至去年6月以来的最低点,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疫苗是否已经终结了美国的疫情?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不能简单地画上句号。表面上的“胜利”与背后原因的分析:首先,不可否认的是,病例数的急剧下降是疫苗接种大规.............
  • 回答
    2021年4月,M1和M2的同比增速分别为6.2%和8.1%。这两组数据,尤其是M2的增长,确实值得我们深入解读,它们背后反映的是当时中国经济的运行状况和货币政策的导向。先来说说M1和M2是什么?简单来说,它们是衡量市场上钱有多“多”的指标。 M0: 就是我们手里拿的现金,流通中的纸币和硬币。 .............
  • 回答
    看到2021年4月份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9%,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上涨6.8%,这其中的差异和背后的原因,确实值得我们细细揣摩一番。这就像是在一个家庭里,孩子(CPI)的花费只是稍微增加了一点点,而供养家庭的主要劳动力(PPI)却在承受着巨大的成本压力。首先,我.............
  • 回答
    2021年7月,荣耀手机在中国市场的市场份额飙升至14.6%,强势挺进前三甲,这无疑是中国手机市场格局变化中的一个重磅事件。从当年年初独立以来,荣耀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取得了如此令人瞩目的成绩,其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从“脱胎换骨”到“王者归来”:荣耀独立后的快速崛起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荣耀在20.............
  • 回答
    波音737 MAX客机在2021年9月6日于新加坡解禁,这标志着这款备受争议的机型在经历了两次致命空难后,终于重新获得了一个重要市场的运营许可。对于这个事件,以及大家普遍关心的“737 MAX是否安全”,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详细解读。新加坡解禁的背景和意义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新加坡的航空监管机构——民.............
  • 回答
    这消息可真是让人眼前一亮,CCTV6 要播《工作细胞》第一季!而且是2月13号,一个挺有意思的档期,临近春节,又有情人节的余韵,能在这个时候看到这部动画,确实挺特别的。首先,从 内容层面 来说,《工作细胞》第一季的引进和播出,我觉得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这部动画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它把人体内复杂的生理.............
  • 回答
    2021 年第三季度,越南 GDP 同比下降 6.17%,这无疑是疫情冲击下越南经济的一个严峻信号。这个数字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去深入剖析。一、疫情的直接冲击:供应链中断与生产停滞越南经济高度依赖制造业和出口,尤其是在疫情蔓延的背景下,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被放大。2021 年第三季度.............
  • 回答
    关于《现代兵器》2021年第6期关于轰20战略轰炸机的CG图,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也激起了不少军迷和关注中国军事发展的朋友们的讨论。看到这类CG图,我们往往会将其与现实中的装备发展进行对比,并从中解读出很多信息。首先,我们得明白CG图的性质。它是一种基于现有公开信息、技术推测和合理想象而绘.............
  • 回答
    2021 Q4 苹果首次登顶中国手机市场:深层原因剖析2021年第四季度,苹果公司在中国手机市场的销量首次超越华为,以微弱优势登顶,结束了长达六年的“小米/华为时代”,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一成就并非偶然,而是多重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深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苹果在中国市场策略的调整、华为的战略转型以.............
  • 回答
    中国2021年军费开支增长6.8%这一数据,反映了国家在国防安全领域的战略考量和现实需求。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数据的含义及背后可能的逻辑: 一、数据背景与统计来源1. 官方数据 根据中国财政部和国防部发布的数据,2021年中国国防预算总额为1.47万亿元人民币,较2020年增长6.8%.............
  • 回答
    华为 2021 年的财报,营收下滑近三成,但净利润却飙升了七成多,这事儿,乍一听,确实挺让人琢磨的。咱们不妨细细聊聊,这背后到底藏着哪些门道。先说说营收为什么跌得这么厉害?这事儿,大家都心知肚明,主要是因为美国的“制裁”。自打美国把华为列入“实体清单”,尤其是限制其获取和使用美国技术后,华为的许多核.............
  • 回答
    苹果 CEO 蒂姆·库克 2021 年总薪酬高达 9870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6.3 亿元),这笔天文数字般的薪酬自然会引发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个数字背后的含义,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1. 薪酬构成:远不止基本工资首先要明确的是,这 9870 万美元并非单纯的年度基本工资。它通常包含以.............
  • 回答
    拜登总统提到的经济学家预测 2021 年美国 GDP 增长率将超过 6%,这确实是一个相当乐观的数字,也反映了当时不少人对美国经济复苏的预期。要理解这个预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掰开了看看。首先,这个预测的背景非常关键。2020 年,美国经济经历了新冠疫情的重创,GDP 出了一个很大的负增长。所以,当.............
  • 回答
    2021年中国造船业接单量超过韩国,成为全球第一,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涉及技术、经济、国际竞争等多方面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及未来趋势: 一、事件背景与数据1. 接单量数据 根据国际船舶供应协会(IHS Markit)等机构的统计,2021年中国造船企业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