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截止2021年5月24日,美国新增新冠病例暴跌至自去年6月以来最低水平,疫苗结束了美国疫情?

回答
截至2021年5月24日,美国新增新冠病例数骤降至去年6月以来的最低点,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疫苗是否已经终结了美国的疫情?

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不能简单地画上句号。

表面上的“胜利”与背后原因的分析:

首先,不可否认的是,病例数的急剧下降是疫苗接种大规模推广的直接结果。截至该日期,美国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人口,尤其是高风险人群(老年人、有基础疾病者)完成了疫苗接种。疫苗在预防重症、住院和死亡方面展现出了卓越的保护力。当足够比例的人口通过疫苗获得了免疫力,病毒传播的链条自然就会受到极大的阻碍,从而导致新增病例数的下降。

更具体地说,我们可以看到几个关键的因素在起作用:

疫苗接种速度的提升: 随着疫苗生产能力的提高和分发渠道的完善,美国在2021年初加速了疫苗接种的步伐。大量民众,包括符合条件的各个年龄段人群,积极响应并接种了疫苗。
疫苗有效性: mRNA疫苗(如辉瑞BioNTech和Moderna)和腺病毒载体疫苗(如强生)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高水平的有效性,尤其是在预防有症状感染和预防重症方面。
群体免疫的初步形成: 随着接种人数的增加,美国正在逐步接近甚至在某些地区已经达到了“群体免疫”的门槛。这意味着,即使病毒传播,也很难找到足够的易感人群来维持大规模的疫情爆发。
季节性因素的可能影响: 虽然不应过度强调,但春夏季节通常是呼吸道病毒传播相对较弱的时期,这可能也对病例数的下降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
民众行为的改变: 尽管疫苗推广,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人继续采取防护措施,如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病毒的传播。

“疫苗结束了美国疫情”——这是一种过于乐观的说法吗?

尽管数字令人鼓舞,但将此解读为“疫苗结束了美国疫情”可能还为时过早,并且存在一些潜在的复杂性需要考量:

1. 病毒的变异: 病毒是不断变异的,出现新的变异株是自然规律。在2021年5月,已经出现了如阿尔法(Alpha)、德尔塔(Delta)等更具传播性的变异株。虽然现有疫苗对这些变异株仍有一定保护力,但其有效性可能会有所下降。如果出现免疫逃逸能力更强的变异株,即使高接种率也可能面临新的挑战。
2. 疫苗接种的“公平性”与“不均性”: 虽然总体接种率在提升,但不同地区、不同族裔、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在疫苗接种速度和意愿上存在差异。部分地区可能由于种种原因(如信息误导、疫苗犹豫等)导致接种率较低,这些地区仍然可能是病毒传播的温床,并且可能成为未来疫情反弹的潜在风险点。
3. 疫苗保护力的持久性: 疫苗的保护力并非永久性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抗体水平可能会下降,可能需要加强剂的接种来维持免疫力。当时对于加强剂的策略和有效性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观察。
4. “结束”的定义: 什么是疫情的“结束”?是指完全清零,还是指病毒传播得到有效控制,不再对公共卫生系统和经济社会生活造成严重威胁?如果将“结束”定义为后者,那么大规模疫苗接种无疑是朝着这个方向迈出的关键一步。但如果期望回到疫情前的“正常”状态,可能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多的努力。
5. 非疫苗因素的贡献: 除了疫苗,其他公共卫生措施(如隔离、接触者追踪、戴口罩等)在病例数下降中也可能扮演了重要角色。在病例数下降后,这些措施的放松程度也会影响未来的疫情走向。
6. 自然感染带来的免疫力: 在病例数下降之前,也有相当数量的人口通过自然感染获得了免疫力。然而,自然感染的保护力不如疫苗稳定和可预测,且伴随更高的重症和死亡风险。

更审慎的看法:疫苗是关键武器,但并非万能灵丹

因此,更审慎的看法是,截至2021年5月24日,美国新增新冠病例的急剧下降,是疫苗推广取得显著成效的有力证明,并且是控制疫情走向的关键里程碑。疫苗无疑是美国抗击新冠疫情最重要的工具之一,极大地降低了疾病的严重性和死亡率,为社会恢复正常秩序提供了可能。

但是,将此理解为“疫苗结束了美国疫情”,则可能是一种过于乐观的判断。这更像是一个阶段性的胜利,标志着疫情进入了一个新的、可控的阶段,但并非意味着新冠病毒的终结或疫情的完全消失。

未来的走向仍然取决于:

病毒变异的监测与应对: 密切关注变异株的出现及其对疫苗有效性的影响,并及时调整疫苗策略。
疫苗接种率的持续提高与均衡: 努力提高尚未接种疫苗人群的接种率,特别是那些犹豫或不便接种的群体。
疫苗保护力的长期监测与加强剂策略: 持续跟踪疫苗的保护力,并适时推出加强剂。
其他公共卫生措施的灵活运用: 在必要时,仍需根据疫情形势灵活运用其他非药物干预措施。
全球疫情的同步控制: 毕竟病毒无国界,全球疫情的控制对任何一个国家的最终胜利都至关重要。

总而言之,2021年5月24日的数据是疫苗力量的最好体现,它带来了希望,让人们看到了战胜疫情的曙光。但这只是漫长抗疫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而不是终点。疫苗是结束疫情的关键,但要实现真正的“结束”,还需要持续的努力、科学的应对和全球的协作。我们不能因此而掉以轻心,也不能完全放松警惕。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保持敏锐的观察和审慎的态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俄罗斯日增8000——俄罗斯疫情肆虐,普京领导力遭遇危机。

美国日增20000——美国疫情结束,拜登拯救了美国。

我们美利坚实在是太厉害啦!

user avatar

难道只能说美国赢麻了……

新变种的考验还没通过就这么骄傲,怎么得了。

user avatar

不做社会防控的情况下,将结束疫情的全部希望寄托在疫苗上是危险的

1.目前疫情仍然比较严重,数据大幅下降的部分原因是检测不足

如图所示,目前检测阳性率下降到3%,改善较大。

但1月每日检测193万,最近日检测只有100万左右,下降了接近一半。[1]


2.印度的教训说明多数人有抗体不代表疫情结束

【环球时报记者 倪浩】2021年1月28日消息,在印度第五轮针对新冠病毒的血清抗体检测中,新德里2.8万个样本中有接近60%被检出血清抗体阳性。据印度媒体报道,新德里约有2000万人,这意味着至少已有1000万人感染过病毒。这项数据被印媒视为抗击疫情的一大利好,认为新德里实现群体免疫指日可待,或正在走向群体免疫。[2]

虽然疫苗接种不足,新德里的居民到2021年1月的时候,一半以上的人基本感染过一遍了。

在1月到4月这个阶段,由于传染的继续,预计人群抗体率进一步上升。

按传统观点,达到多数人有抗体的水平后,离”群体免疫“不远了,疫情应该逐渐平缓。

但最近两个月以来印度疫情有新一轮高峰,在大面积漏检的情况下日检测出40万以上,即使修改了检测前提条件,数据还是居高不下。

印度疫情趋势


3.变异病毒已经在美国蔓延

而在4月份,美国没有对印度入境人员充分检测,充分隔离,印度变异毒株已经在本地蔓延。

变种病毒传播性更强,且更容易穿透免疫系统。

美国CDC 5月14日估计,B.1.167在纽约、新泽西地区,感染率可能超过10%,在一些西部州,感染率可能超过17%,如科罗拉多州、蒙大拿州、犹他州、怀俄明州和达科他州。[3]


4.如果在不进行社会防控的情况下接种疫苗,可能会促进病毒进化

新冠病毒是正链RNA病毒,自然突变概率高,达到0.0001~0.000001之间。

病毒的种群越大(感染人数越多)、单次感染持续的时间越长,病毒突变的概率就越大。

选择压是进化生态学中的概念,指外界环境施加给物种演化方向的压力,不同的外在的压力导致物种向不同方向演化。

假如:一个基因的选择压为0.001,那么一个频率为0.00001的显性基因只要23400个世代就可增加到0.99的频率。

在自然界,当选择压高的时候,在短时期中就可以形成新的品种。

例如在青霉素发明的时候,细菌普遍没有耐药性,在普遍使用抗生素的环境中,少数可以耐药的细菌被筛选出来,成为主流。

高选择压下的种群变化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如果某病毒具备能适应环境的特征,传播速度就会显著加快,从而占据主要比例。

普遍接种疫苗后,不具备耐药性的病毒很快会被消灭,如果恰好有耐药突变毒株的病人不在隔离环境,这样的突变病毒大概率传播出来,并成为主流的毒株

如果有毒株可以逃避疫苗的影响,很可能在隔离不严的国家再次爆发,由于突变的随机性,新病毒的传染性、致死性变化都不确定。

在毒株突变后,只能研发新的疫苗。

然而,在不防控的状况下,病毒突变速度可能快于疫苗研发速度。


5.解决方案

只有一边搞“应收尽收”限制变异病毒扩散,一边使用疫苗才有结束疫情的可能。

参考

  1. ^ https://coronavirus.1point3acres.com/en/test
  2. ^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0083769249324092&wfr=spider&for=pc
  3. ^ https://www.npr.org/2021/05/14/996956000/coronavirus-variant-from-india-appears-to-be-spreading-in-the-u-s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