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截止 27 日意大利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86498 例,新增死亡 969 例创单日最高?

回答
截至27日,意大利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达到惊人的86498例,单日新增死亡病例更是高达969例,这无疑创下了意大利疫情以来的单日最高纪录。这样的数字让人心惊胆战,也迫使我们必须更深入地审视这场正在肆虐的危机,以及它背后可能蕴含的种种挑战。

疫情的严峻性不言而喻。 8万多例的确诊病例,意味着病毒在意大利的传播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广泛和难以控制的程度。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累积,每一个数字背后都代表着一个鲜活的生命,一个被病毒侵袭的个体,以及他们背后无数担忧的家庭和朋友。而新增969例死亡病例,更是将这场灾难的残酷性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它意味着在过去24小时内,近千个家庭经历了生离死别,无数原本鲜活的生命戛然而止。

单日死亡人数创下新高,这传递出几个关键信号:

医疗系统可能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尽管意大利的医疗水平在全球名列前茅,但如此庞大的新增病例,特别是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激增,很可能已经将医院的收治能力推向了极限。医生和护士们可能正在经历着超负荷的工作,医疗资源(如ICU床位、呼吸机、防护设备)的紧张程度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医护人员尽了最大的努力,也可能因为资源不足而无法挽救所有生命。
病毒的传播速度和致病性依然强大。 尽管意大利采取了严厉的封锁措施,但新增确诊病例的数字依然在攀升,这说明病毒的潜伏期、传播链条可能比我们最初想象的更复杂,或者现有措施的执行效果受到了一些挑战。而死亡病例的增加,则直接反映了病毒对于老年人、有基础疾病人群的严重威胁。即使年轻人感染了,也可能成为病毒的传播载体,间接导致更多脆弱人群的死亡。
疫情的峰值可能尚未到来。 如此高的单日死亡人数,往往是几周前感染高峰期的滞后反映。这意味着在意大利,病毒的传播可能在过去几周内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平,而这些病例的严重后果现在才集中显现。这给未来的预测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为什么意大利会成为欧洲疫情的重灾区,并且出现如此严峻的状况? 这背后可能有多重原因在起作用:

1. 早期发现和应对的滞后。 就像许多国家一样,意大利在疫情初期可能也存在对病毒的认识不足,或者对潜在风险的低估。当病毒开始在社区传播时,如果未能及时采取大规模的检测、隔离和追踪措施,病毒就可能已经广泛蔓延,形成难以遏制的局面。
2. 人口结构和生活方式。 意大利是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老年人是新冠病毒感染后发展为重症和死亡的高危人群。此外,意大利人普遍热衷于社交活动,家庭聚会频繁,这也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3. 医疗资源分布和响应机制。 虽然意大利整体医疗水平高,但不同地区之间的医疗资源分布可能存在差异。当疫情集中爆发在某些地区时,当地的医疗系统可能无法迅速响应,导致情况恶化。
4. 封锁措施的执行和效果。 尽管意大利实行了严格的全国性封锁,但在执行过程中可能面临一些挑战,例如民众的配合程度、交通管制的效果等。封锁措施能否有效阻断病毒传播,关键在于执行的到位程度和持续时间。

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应该如何看待?

保持警惕,绝不能放松。 意大利的数字是所有人的一记警钟。即使在采取了严厉措施后,疫情依然会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并造成巨大的生命损失。这提醒我们,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前,任何放松警惕的想法都可能是致命的。
理解和支持医护人员。 每一位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他们是这场战争中最勇敢的战士。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为挽救生命而努力。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最崇高的敬意和最坚定的支持。
关注科学和数据。 面对如此复杂的疫情,我们需要依靠科学家的研究和数据分析来制定应对策略。了解病毒的传播规律、致病性,以及不同干预措施的效果,对于战胜疫情至关重要。
加强国际合作。 病毒没有国界。意大利的经验和教训,对其他国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各国应该加强信息共享、技术交流和资源互助,共同应对这场全球性危机。

意大利目前的数字无疑是令人痛心的,它反映了新冠病毒的强大破坏力,以及我们在这个未知敌人面前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但这绝不意味着我们应该绝望,而是需要更坚定、更科学、更有组织地去应对。这场战役的胜利,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和付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无底洞,意大利现在正在进行实质性的第三次世界大战。

确诊率虽然开始降低,但是每天监测人数的增长太少了,无法覆盖感染人数的增长,可以说数据有些失真了。

死亡率达到了10.8%,并且病毒点出了气溶胶传播天赋,院内感染难以控制,意大利医护人员也大批被感染,死亡的医生已经有51位了。

意大利6000万人里,有23%是65岁以上,如果只算5%的老年人被感染,应该也会死10万以上。所以即使在这么绝望的情况下,后面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光是老人,这病毒还对年轻人的睾丸进行攻击。病毒的靶点ACE2在睾丸中的蛋白质和mRNA表达几乎是人体内最高的,包括间质细胞和输精管细胞。对上年纪的搞致死,还要对育龄影响生育,我们以为它在第三层,实际上他在第五层。

它还是一个变异性很强的RNA病毒。在大量感染的情况下,RNA病毒会出现无数的变异,到时候不只是AB型病毒,还有CDEFG型病毒排队在等着你,甚至在你身上一起狂欢,冰岛就发现了一起同时携带两种病毒的患者。

还有,如果你被这些病毒反复感染,还可能小概率出现冠状病毒的ADE效应。ADE效应是指,如果你得了A型新冠痊愈了,体内有了A型抗体,这种抗体有小概率反而可以增强B型病毒的毒性,让B型病毒绕过你的免疫系统直接攻击你。ADE效应会导致病毒致死力往往会增加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就拿登革热来说,登革热的ADE效应,能让登革热0.1%的致死率上升几百倍,死亡率最高甚至能到30%,新冠的ADE效应,运气不好就是触发即死判定

互为矛盾的传播性和致死性有可能以这种方式出现在了新冠身上,仿佛是感染了足够多人以后得到了进化点数,你现在说它是外星人设计的我都信了。

还有什么亡国绝种的生殖攻击、跨物种传染、突破脑血屏障……全世界潜在的感染者恐怕是千万级别了,我们也不知道病毒最终会养出个什么蛊王来,说不定养出来一群会分工合作的蛊王。

言归正传,意大利这死亡人数,实质上是在进行着和病毒之间的第三次世界大战。

区别就是,意大利不太可能有足够的增援,而病毒也不接受投降。

user avatar

从3月19日开始,意大利的单日新增病例就一直在5500上下浮动。

整个累计病例的走势,也在3月19日附近,几乎呈现了完全直线往上的趋势。

这说明,意大利的疫情防控彻底失去了中线的拐点机会:

由此,意大利疫情进入了长线期。

长线期的特点在于,病毒的传染速度和检测速度相当。每日检测出一定量的病例,同时也会新传染同样的潜伏病例数。

意大利单日新增在5500病例附近,假设意大利的有效传染数R=2.23,那么可得病毒的传播速度为14.55%,可得存在潜伏病例37800人。

由于检测出来的病毒大多是重症,而潜伏病例轻症更多,死亡情况主要出现在已经检测出来的病例身上,自然得出的死亡率会比实际更高。例如,新冠的死亡率取值1%,假设总病例为10万人,检测出了5万人,那么观察到的死亡率就是2%。也就是说,社会上存在的潜伏病例越多,我们观察到的死亡率越高。

由此也可以得出,高死亡率的法国,社会上潜在病例远远高于死亡率更低的德国。法国疫情更大规模的爆发,是迟早的事情。

有效传染数R和基本传染数R0,不同在于,有效传染数R是随着防控大环境逐渐变化的。无论医院出现交叉感染,医疗体系崩溃,自我隔离出现意外等等各种因素,都可能提高有效传染数R。

当前意大利医疗体系内的病例基数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医疗体系已经被击穿,有效传染数R有很大的可能性会升高。

例如,有效传染数R升高到R0的平均值3.77时,可得新冠病毒的单日传播速度会达到28.2%,潜伏的37800病例,单日传播病例将高达10660人,几乎是意大利当前确诊病例的两倍。

至于像西班牙妇女节当天的大游行,有效传染数达到100也并不是不可能。

可见,防控期间,但凡出现任何意外,造成防控体系的崩溃,后果不堪设想。

如果说高检测量是战胜疫情的先锋军,那么扎实的防控体系,就是战胜病情的大后方。

不过,意大利当局,现在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

从3月26日开始,意大利的检测量已经提高到了3.5万附近,确诊率已经降低到了15%附近。只要能保持这个数以上的检测量,未来几天确诊率降低,几乎是可以预期的事情。

如果不出现意外造成有效传染数提升的话,意大利的新增量会逐渐降低。不过考虑到意大利的社会现状,降低的速度会比当初中国至少缓慢一两倍。意大利出现疫情拐点,至少也得到4月中旬去了。

而那个时候,意大利的累计病例大约在15万左右。

当然,随着潜伏病例的逐渐被确诊,意大利的总死亡率也会逐渐降低下来。

前期是医疗状况能够不再继续恶化,已确诊的病例能够妥当的安置,不出现与健康人群大量交叉感染的情况。

最后再补充一点:

意大利的高死亡率,还和严重的老龄化有关。同时,也不排除,社会上可能还存在比预估更多的潜伏病例,那样的话,极有可能存在完全不在检测人员视野之内的传染链。诸如像伊朗从长线到现在,继续出现爆发的趋势,极有可能是不在检测人员视野之内的感染群体,已经再度达到了爆发阈值。

这里,再简单提一提日本。从日本当前存在大比率的未知传染源病例来看,不在日本检测人员视野内的潜伏病例至少近千人以上。我们姑且认为,日本之前的防疫的确是很成功的。但如果不提高检测量,并严控,到4月疫情爆发将成为必然。

至于日本,之前的防疫为什么是成功的,有空在日本疫情相关问题下再做分析了。

不过,有兴趣的,可以先看看这个回答: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