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 Netflix 纪录片《制造杀人犯》(Making a Murderer)?

回答
Netflix 的纪录片系列《制造杀人犯》(Making a Murderer)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它深刻地影响了公众对美国刑事司法体系的看法,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评价这部纪录片,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核心内容与叙事手法:

《制造杀人犯》的核心是讲述了史蒂文·艾弗里(Steven Avery)和他的侄子布兰登·达西(Brendan Dassey)被指控谋杀特丽萨·哈尔巴赫(Teresa Halbach)的故事。

艾弗里的冤案: 纪录片花了大量篇幅讲述了艾弗里在1985年因性侵罪被判入狱18年,其中32个月在冤狱中度过。他在1995年被翻案后释放,成为刑事司法改革的倡导者,致力于推动改变威斯康星州的面部识别证据法。
哈尔巴赫谋杀案: 故事的重点转向了2005年哈尔巴赫神秘失踪后,艾弗里和达西被逮捕并最终定罪的事件。纪录片通过大量采访、法庭录音、警方文件和当时的影像资料,试图描绘一个警方草率办案、蓄意陷害的可能性。
叙事角度与剪辑: 纪录片采取了明显的同情艾弗里和达西的叙事角度。通过精心剪辑的画面和对话,它呈现了警方调查中的疑点、证人证词的矛盾、艾弗里和达西被审讯时的压力和困惑。这种手法旨在让观众质疑检方的指控,并对艾弗里的无辜产生怀疑。

引发的争议与批评:

尽管《制造杀人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和广泛关注,但它也受到了严厉的批评,其中最主要的争议点在于其“选择性呈现”和“偏颇性”:

未呈现的证据: 批评者认为,纪录片故意忽略或淡化了对艾弗里和达西不利的证据,例如哈尔巴赫的车被发现属于艾弗里家,她的DNA在艾弗里的车和房子里被发现,以及达西在警方审讯中的招供。
断章取义的采访: 一些参与审判的警官、检察官、律师以及陪审团成员认为,纪录片对他们的采访进行了断章取义,扭曲了他们的原意,以达到其“揭露冤案”的目的。
过度的煽情和误导: 批评者认为纪录片为了制造戏剧性,过度煽情,暗示了广泛的警察腐败和司法阴谋,但缺乏确凿的证据支持。例如,关于警方向艾弗里家种证物(Planting Evidence)的暗示,并没有被明确证实。
影响司法公正: 许多人担心,纪录片可能会对公众舆论产生过大的影响,甚至可能影响未来审判的公正性,因为陪审团成员可能会被影片中的信息所“污染”。
对受害者家属的影响: 特丽萨·哈尔巴赫的家人对这部纪录片感到痛苦和愤怒,认为它试图将焦点从受害者身上转移,并对他们失去了亲人感到不尊重。

积极影响与重要意义:

尽管存在争议,《制造杀人犯》的出现也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引发对司法体系的深刻反思: 纪录片成功地将公众的注意力引向了刑事司法体系中可能存在的缺陷,如警方权力、审讯策略、证据采信、辩护律师的作用等。它促使人们思考,在追求正义的过程中,是否存在冤假错案的可能,以及如何防止类似事件发生。
推动了案件的重审与关注: 纪录片播出后,公众舆论的强大压力促使案件得到了进一步的关注。艾弗里和达西的上诉律师团队得以获得更多资源,并找到新的法律论据。虽然在纪录片第一季结束时,两人的定罪并未被推翻,但第二季播出后,达西的定罪最终在2017年被撤销,并获得了重审的机会(尽管后来重审结果依然维持原判,但这一过程本身就体现了纪录片的影响力)。
提高了公众的司法素养: 许多观众通过观看纪录片,开始了解刑事审判的流程,学习如何辨别证据,以及对警方和司法机构的权力保持警惕。
揭示了刑事司法改革的必要性: 艾弗里本人在被捕前的经历,以及他对冤案的抗争,都为刑事司法改革提供了生动的案例,促使人们思考如何确保无辜者不被定罪,以及如何保障被告人的权利。
案例研究的价值: 尽管存在争议,这部纪录片依然是媒体研究、法律研究和犯罪学研究的重要案例,其叙事手法和引起的社会反响都值得深入分析。

总结:

《制造杀人犯》是一部极具争议但影响深远的纪录片。它成功地将一个复杂的刑事案件呈现在公众面前,并引发了关于司法公正、权力滥用和真相的深刻讨论。

评价这部纪录片,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衡量。

从传播和引发关注的角度来看, 它是一部成功的作品。它成功地吸引了全球观众的目光,并促使了相关案件的进一步发展。
从事实准确性和客观性的角度来看, 它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它的叙事是选择性的,意图性明显,未能完全呈现所有证据,也未能充分反映检方和警方观点。
从其对司法体系的批判和反思来看, 它具有重要的价值。它提醒我们,司法体系并非完美无瑕,需要持续的监督和改革。

最终,观众需要以批判性思维去观看这部纪录片, 结合其他来源的信息,形成自己的判断。它是一个引子,一个提问,而不是最终的答案。它促使我们去思考“真相”是什么,以及我们如何才能接近真相。它的遗产在于它所激起的讨论和对司法体系提出的挑战,而非它本身所提供的“事实”。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来说一说这部剧在美国到底引发了多大的雪崩般反响吧!


IMDb评分9.2


烂番茄新鲜度接近满格


《纽约观察家》评价道:

《制造杀人犯》是一部让人惊讶、恐慌、愤怒的真实故事,我告诉你,这个故事会让你绝望。



影迷们更是把内心最真切的感受表达了出来:

除了如潮的好评,全美国也一夜之间掀起了一场对美国司法系统的大讨论


13万人来到白宫官方网站,签署请愿书,呼吁总统特赦被冤枉的STEVEN AVERY

这个是奥巴马执政期间的新政策,所有人注册个账号都可以发起和支持petition,到达10万人情愿白宫就必须回应。对于这个问题的回应是:这个案件是州级别的案件,总统只能特赦联邦案件罪犯,无法特赦州级别的罪犯。


所有主流媒体,清一色刷屏跟踪报道该事件

夜间脱口秀主持人感叹这部剧的震撼,免费给Netflix安利。

图片来自late show with stephen colbert
图片来自the daily show with Trevor Noah


从某种程度上讲,《制造杀人犯》已经远不止一部剧这么简单了。


这是有正义感的影人,在克服经费不足,当地政府的重重阻挠,HBO和PBS拒绝播出等一些列艰难险阻之后,力图向全世界还原的一个真相。


下面我们来总结梳理一下整个案件的疑团和证据,相信很多朋友只看了一遍,很多细节都忘了,或者只看了B站上的第一集,不知道后来又发生了什么。


一个所有人都应该知道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Steven Avery,智商只有70


从小就到处惹是生非,破坏公物、打架斗殴都是常事,有一次甚至在别人的唆使下把一只猫扔到火力活活烧死。


Steven似乎对于“对与错”没有太多的判断能力。但是每当警笛响起,他从不狡辩,从不抵赖,认真录口供,交保释金,努力提醒自己“下一次不能再这样了”


但这不能改变的事实是:Steven所在镇上的警察一提到他就咬牙切齿


时间来到了1985年,一天下午,一个叫Beerntsen的女士在海边跑步,被一男子盯上后拖进树丛性侵。


接案的警察在听完遍体鳞伤的Beerntsen女士的描述后,一下子就想到了劣迹斑斑的Steven,并立即将其抓捕归案。尽管女士的描述和Steven本人长相有诸多不同。


尽管Steven有充分到小学生都能理解的不在场证明

至少有22个人可以为他提供不在场证明


但当所有带着偏见的警察都觉得这事儿是他干的时候:


真相似乎突然不那么重要了


他们甚至捏造出了所谓的嫌犯画像

这张sketch后来被证明是照着Steven照片画的


最终,在警方的诱导下,记忆模糊的受害者指认了Steven


凭着这两项证据,Steven被判入狱32年,这一年,他23岁


时光飞逝,转眼间十年过去了,时间来到了1995年。这天在隔壁县发生了一起和1985年类似的性侵妇女案,凶手Gregory被缉拿归案。


隔壁县的办案警官发现Gregory和10年前那场臭名昭著的Steven案件中对凶手的描述惊人的相像,而且作为性侵惯犯的Gregory在1985年案发当天,逃离了警方的监视,失踪了一天。


当办理Steven案件的警局得到这个消息,说他们可能抓错人时,他们选择了沉默,没有说一个字。于是Steven在监狱里又继续蹲了8年


其实在这18年间,Steven不止一次的被告知:


“只要你认罪,你就可以马上得到保释,不用呆在这监狱了”


但是Steven没有妥协,他说:


“如果我做了,我绝不狡辩,但是我是无辜的,I am gonna stay strong”


时间来到了2001年,DNA检测技术开始应用于案件取证,在“清白组织”的帮助下,


Steven案件被重新审理,实验室对当时发现的阴毛做了DNA检测,证明其中有一根阴毛,就是来自Gregory。


就是这项重要证据让Steven重获自由,也让当地司法机构的形象跌到了谷底。


这一年,steven已经41岁,身体发福,胡子拉碴。


第一任妻子也在他服刑期间离开了他,那个曾经简单快乐的家已经不不复存在了



然而当记者问道:


“含冤入狱18年,你不愤怒吗?”


Steven微笑地回答道:


“现在自由了,之前的愤怒也消失了,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


重获清白的Steven引起了广大民众对美国司法制度的反省,连州长都亲自接见Steven,


并签署了一项以Steven名字命名的法案,旨在改革州司法体系,避免冤假错案


讲到这里,可以说这已经是一个曲折动人的故事:


警方捏造证据,无辜者含冤入狱18年,神秘凶手浮出水面、DNA证据力挽狂澜。


纪录片拍到这里绝对已经足够精彩!但我要告诉你,这个故事,才刚刚开始...


Steven和家人团聚后不久,决定起诉当地警局和检察院,要求他们为自己在监狱中逝去的18年赔偿3600万美金


就在当地警局接受渎职、过失调查时,就在律师在和政府就赔偿金数量讨价还价时,就在Steven以为自己要和未婚妻过上平静的生活时


2005年11月5日,

Steven再次因谋杀罪被逮捕。


因为一个叫做Teresa的女摄影师失踪了数天,而众多证据都将矛头指向了Steven


  • 证据①:她的汽车在Steven打理的汽车回收厂找到。


  • 证据②:Teresa被焚烧后的骨头在Steven房间旁边被挖了出来。


  • 证据③:Teresa的车钥匙在Steven房间被发现,并且钥匙上有Steven的DNA


  • 证据④:带有Teresa 的DNA的弹头在Steven的车库被发现


  • 证据⑤:Steven的血迹在Teresa的车内被发现


  • 证据⑥:还有最骇人听闻的一点:
    Steven的侄子Brendan指证自己和舅舅一起杀死了Teresa,并把她分尸焚烧





确实,当这六项证据呈现在你面前时,你不得不这样想:

确实,


18年的监狱生活对一个人的改变太大了,

原本不是杀人犯,现在却成了杀人犯。


这部剧的名字《Making a Murderer》可以理解成两种意思:“捏造了一个杀人犯” 或是“把人逼成了杀人犯”。


没错,上面这些就是我看到这六项证据时,心中的理论:也许还就是Steven干的。


但是,当我看到之后发生的事情,我的观点来了一个180度大转变


在Steven侄子Brendan的认罪视频中,我们明显看到了这个只有16岁智商不足70的内向男孩,被两个经验丰富的侦探牵着鼻子走。


调查员哄骗Brendan如果承认罪行,你就有希望减刑


当对Brendan供认不满意时,他们就说“我觉得你在撒谎”


噤若寒蝉的Brendan这时立马改口成警探想要的答案。


连法庭为Brendan指派的公共律师和调查员,都在不断的诱导Brendan赶快承认罪行,而不是为他辩护和争取利益。



大家注意,Brendan是一个智商很低,惟命是从的孩子,面对经验丰富的律师和侦探,怎么可能有招架之力?而Brendan的证词也立即成为了指控Steven有罪的最重要证据。



我们似乎又看到了1985年Steven第一次被指控的情景:警方先认定Steven就是凶手,然后不择手段地去寻找甚至伪造证据。


没错,就是伪造证据,前面那五项证据,很有可能全是伪造的!全是伪造的!


第一项证据:Teresa的车在Steven汽车回收厂找到。

  • 拜托,Steven是运营汽车回收厂的啊,如果他想处理掉这辆车,为啥不把它压成薄片呢?这样不是很难被找到吗?


第二项证据:Steven房间旁边发现焚烧的骨头。

  • 这些骨头在分散在三个不同的地方,很可能是从别处移动到这里的。


第三项证据:Steven房间内发现Teresa车钥匙。

  • 警方在Steven家中搜查了数日无果,突然有一天,在地板上一个很明显的位置,这把钥匙神奇地出现了,而且上面只有Steven的DNA,竟然没有主人Teresa的DNA


发现这个证据的警官叫Lenk


第四项证据:带有Teresa DNA的弹头在Steven的车库被发现。

  • 之前为期十几天的搜查,没有发现任何证据,而这个弹头是在案件发生后4个月,突然有一天被发现的。

发现这个证据的警官叫Lenk...




第五项证据,Steven的血迹在Teresa的车内被发现。

  • 虽然经检测这确实是Steven的血,但车内没有任何Steven的指纹,而且,Steven的律师在调查过程中惊人地发现:1985年案件抽取的Steven血样试管盛放盒,封条竟然是断开的。


  • 打开一看,盛血的试管竟然被扎了一个小眼


车内发现的Steven的血迹,很有可能就是从这里抽出来抹在车里面,用来陷害Steven。


而负责管理Steven 1985年的

卷宗和证物的警官叫Lenk

!!!


  • 而这个Lenk警官就是1995年,忽视了另一个凶手可能存在的重要信息,让Steven多坐了8年牢的警官。
  • 按照规定,他本人应该回避这个案子,但他依然主动提出搜查Steven的住处,汽车、血迹、钥匙、弹壳这四项重要证据被发现时,他都在场
  • 这是当时出入的记录,上面有Lenk的名字


不过跳出来想想看,那么多警察费这么多功夫陷害一个人,可能吗?


天性善良的我最初是不相信的,但后来我觉得:十分可能!


首先,案发时,Steven正在要求冤枉自己的有关部门赔偿自己3600万美金,如果成功,整个当地警局肯定会破产。所以警局绝对有作案动机


最后结果是,Steven不得不接受40万美金赔偿金,只为雇2个优秀的律师为自己辩护。


然而,尽管公诉方提供的证据疑点重重,但是Steven的律师也拿不出实质性证据:证明这些证据就是假的。


于是,在经历了法庭上的你来我往的陈述、雄辩过后,陪审团得出了自己的判决:


谋杀罪成立,终身监禁


Steven侄子同样受到指控,在证据只有自己那段被胁迫下说出的证词的情况下,也被判谋杀罪成立,刑期为终身监禁


两人屡次上诉未果,到今天为止,仍在监狱服刑。


美国舆论一片哗然。


著名黑客组织Anonymous日前通过twitter公开声明已经找到了检方在邮件内商量如何勾结陷害Steven的证据,不久后就会公布。


说到这里,这桩案件的故事我已经交代完了,Steven是否有罪,我们心中自有罗盘。但是今天,我不是当福尔摩斯来探案的。


也许18年的监狱生活真的把Steven变成了一个冷血杀人狂魔;也许Lenk警官伪造证据,就是为了在Steven的棺材上多钉几个钉子;又或许是有一个特别聪明的人,利用了警方对Steven的偏见,杀人后栽赃到Steven头上。


不管真相是什么,正如这部剧的两位主创说的那样:


“我们拍这部剧的核心诉求,

是向大家展示美国司法体系的失败”


我们不确定凶手是谁,但Steven的这两个案件的审理中暴露的司法漏洞是显而易见的:


  • 没钱的Brendan请不起好律师,法庭指派的免费律师迫不及待地要置他于死地


  • 严重利益冲突的警官,竟然不避嫌继续参加重要的搜查。


  • 警探用所谓的“技巧”诱导认罪


  • 陪审团内部有着严重的偏见和歧视。决定判决结果的12位陪审团成员,有一些在庭审发生前就已经认定Steven有罪。小道消息称”陪审团里面还有好几个人和警察局的人还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 两位主创接受采访的时候也曾透露,有一位陪审后来觉得内心有愧打电话向她们揭露当时在小房间里还发生了“trading votes”的行为


Steven的律师Dean Strang最后甚至哽咽地说:

“我是多么希望Steven是有罪的,因为只要想到Steven连续两次因为同样的制度含冤被关监狱,我内心就无比恐惧。”


这让我不禁想起前不久刚看的一部纪录片《the Jinx》里的一段话:


总有一些人,纵使他们倾家荡产,也难以逃脱本不属于他们的判罚。可是总有一些人,他们能够凭借高超的辩护技巧,让自己逍遥法外。
There are some people,that no matter much money theythrow at the case were convicted and shouldn’t have been. And there are people that escape responsibility , because they are able to mount a really effective defense.

这公平吗?这不公平。但是我们在一个资本主义体制,有钱的人可以开凯迪拉克,没钱的只能买辆二手车。Do I think it is unfair? Yeah I do think it is unfair. But we are in a capitalistic system,and the people that make the money can drive the Cadillacs,and people don't make as much money have to buy a used car.



在这样的司法体系下,法庭的裁决很多时候站在了“有道理”的一方,而不是正义的一方。因此造就的许许多多的冤案,也给无数律政类美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


但是,如果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看,这也恰恰是美帝值得敬佩的一点:

它深知自己的体系没能做到尽善尽美,但它对于自己的错误从不狡辩,从不粉饰。它从不惧怕揭开自己的伤疤给全世界看。它从不阻挠影人们对骇人听闻案件的准确还原。


也许只有在这样一个相对宽松的舆论环境中,才会有像Laura Ricciardi 和Moira Demos这样的人心甘情愿付出10年青春,只为还原事件本貌。


我们才能听到在美剧《嘻哈帝国》里的那一段段为黑人群体鸣不平的呐喊


才能看到把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前华尔街自欺欺人丑态讽刺的体无完肤的电影《The Big Short》



这个社会永远会有问题,

但是当问题发生的时候:


媒体在全方位追踪报道,还原事件真相
影人在用镜头拍摄记录,为后世留下反省
普通民众可以愤怒地说出"F.K"来宣泄自己内心的不满
脱口秀主持人敢用最犀利讽刺的语言攻击着错误的始作俑者



在我看来:

这才是一个民族应有的骨气

说实话, 在中国生活了这么多年,读了那么多年书,修了那么多法律的课程,但我对祖国司法体系的了解程度,远远不如美国。

前段时间快播受审直播,才算是第一次看到中国法庭现场的样子。



还记得去年大概这个时候,全中国也都在讨论一部制作精良的纪录片,不知具体因为什么原因,触犯了哪方利益,这部记录片后来被全网下架。刚刚开始的全民讨论随着预告片的下架而失去了热度。


有时候我们在乎的真的不是谁对谁错,就像今天我们故事里的Steven到底有没有罪一样。我们只希望能有一个自由、开放的渠道,供大众辩论、思考…因为:


The truth always comes out.

---Steven Avery


--------------------------------------------------------------------------------------------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Netflix 的纪录片系列《制造杀人犯》(Making a Murderer)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它深刻地影响了公众对美国刑事司法体系的看法,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评价这部纪录片,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核心内容与叙事手法:《制造杀人犯》的核心是讲述了史蒂文·艾弗里(Steven.............
  • 回答
    Netflix 纪录片《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The Social Dilemma)无疑是一部引人深思的作品,它直击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议题——社交媒体的运作方式及其对我们个人和社会的影响。这部纪录片就像一个警钟,用一种近乎令人不安的直白方式,揭露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屏幕背后隐藏的巨大驱动.............
  • 回答
    Netflix 的《诈骗王》(The Tinder Swindler)这部纪录片,像是一场在现实生活中上演的、披着浪漫外衣的惊悚剧。它不仅仅是关于一个男人如何利用一个约会应用来欺骗女性,更是深挖了人性中脆弱、贪婪和渴望爱的那一面,以及在数字时代,我们如何轻易地将自己的信任交付给一个精心包装的谎言。故.............
  • 回答
    Netflix 原创纪录片《美国工厂》(American Factory)是一部极具深度和影响力的作品,它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角,深入探讨了中美文化、经济和政治的交织与碰撞。这部纪录片由普利策奖得主朱莉娅·赖歇特和切尔本·赖歇特夫妇执导,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奖,其影响力可见一斑。整体评价:《美国工厂.............
  • 回答
    Netflix 的那部纪录片,《尖端医疗的真相》(The Bleeding Edge),最近看了,确实让人挺触动的。它不是那种让你看完之后拍案叫绝,觉得世界大同了的纪录片,而是让你在看完后,心里头七上八下的,开始认真审视自己过去以及未来与医疗器械的关系。这片子最直接,也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点,就是它非.............
  • 回答
    Netflix 的新作《奥斯曼帝国的崛起 第一季》(Rise of Empires: Ottoman Season 1)最近上线了,不少观众和历史爱好者都在关注。作为一部带有纪录片性质的电视剧,它试图用更具戏剧性和视觉冲击力的方式,重现那个改变历史进程的关键时刻——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攻占君士.............
  • 回答
    《太空部队》(Space Force)这部Netflix美剧,在塑造中国形象方面,确实是既有槽点,也有一些值得玩味的地方。它作为一部喜剧,自然是以夸张和讽刺为基调,所以对任何国家的描绘都难免带着戏谑的成分。首先,从整体定位来看,《太空部队》里的中国,很大程度上被塑造成了美国在太空领域的“假想敌”或者.............
  • 回答
    Netflix 的新韩剧《李尸朝鲜》(Kingdom)绝对是近期最令人惊喜的作品之一。它巧妙地将历史权谋、丧尸惊悚以及社会议题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了一种既熟悉又极具新鲜感的观影体验。首先,从历史背景来说,《李尸朝鲜》设定在朝鲜王朝,一个充满宫廷斗争、饥荒和政治阴谋的时代。这为丧尸题材增添了一层厚重的历.............
  • 回答
    关于《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二季的评价,可以说是毁誉参半,甚至很多人认为它不如第一季。当然,这主要还是基于个人口味,毕竟这是一部风格极其多样的合集。不过,如果要仔细聊聊,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入手,看看它到底好在哪里,又让人觉得差在哪里。首先,制作水准方面,依然是无可挑剔的。 Netflix 的钱确实花.............
  • 回答
    Netflix出品的《白虎》(The White Tiger)这部电影,改编自阿瓦·万德梅(Aravind Adiga)斩获布克奖的同名小说,在我看来,绝不是那种看完就忘的消遣之作。它更像是一记响亮的耳光,直接打在那些习惯了对印度光鲜亮丽一面歌功颂德的人脸上,迫使你直面那个隐藏在华丽外表下的残酷现实.............
  • 回答
    《夜魔侠》第三季,就我个人而言,绝对是 Netflix 漫威系列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甚至可以说是这个系列中最优秀的一季。它不仅仅是“好”,而是达到了某种令人惊叹的艺术高度,将我们熟悉的角色和黑暗现实主义的叙事推向了新的巅峰。要评价这一季,我得从几个关键点说起:1. 故事的深度与复杂性:这一季的编剧玩得.............
  • 回答
    Netflix 的《黑镜》系列,尤其是第四季,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存在。说是爱,是因为它总能精准地捕捉到当下社会科技发展中的敏感神经,用一种令人不安却又充满智慧的方式,展现出我们正在走向的未来。说是恨,则是因为它的某些集数,有时会显得过于晦涩,或者剧情的推导逻辑让人捉摸不透,甚至有些故事的.............
  • 回答
    Netflix 的《全裸导演》(全裸監督)绝对是一部能让你在观看时感到五味杂陈的作品。它讲述了日本成人电影巨头村西透的传奇一生,但远不止是简单的人物传记,它更像是一次对日本社会文化、情欲、以及那个年代特殊创业精神的解剖。故事核心:一个时代的野心与癫狂这部剧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塑造了一个极具争议但又异.............
  • 回答
    Netflix在全球扩张的步伐,除了那片我们熟悉却又遥远的土地,几乎无远弗届。这无疑是一场史诗级的文化输出和商业帝国构建,其影响力之深远,值得我们细细咂摸。首先,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Netflix的全球服务是一次空前的文化洪流。它不仅将好莱坞的成熟内容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世界各地,更重要的是,它给了本.............
  • 回答
    Netflix 的《毒枭:墨西哥》第三季,总的来说,是一次更加沉重、更加注重体系剖析的延展。如果你是从前两季那种相对聚焦于特定人物命运的叙事期待过来的,那么第三季可能会让你在最初感到一些不适应,但深入下去,你会发现它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和观感。整体基调与叙事重心:这一季最显著的改变,是将焦点从单纯的“.............
  • 回答
    Netflix 的纪录片系列《Surviving Death》(《死而不亡》)确实是一部引人深思的作品,它试图触及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最普遍的好奇和恐惧——关于死亡,以及死后的可能性。这部剧的亮点在于它没有简单地断言或否定任何一种观点,而是呈现了一个非常多元的视角,让观众自己去思考和感受。首先, 《S.............
  • 回答
    Netflix 的《粉雄救兵》(Queer Eye)真人秀,无论是之前的 O.G. 版本还是现在这个广受欢迎的重制版,都称得上是一档现象级的节目。它不仅仅是关于“改造”,更是一场关于自我接纳、情感连接和社区力量的温情之旅。节目核心:五位“Fab Five”的魔法这档节目的灵魂在于五位才华横溢、个性鲜.............
  • 回答
    Netflix 的韩剧《我的名字》(My Name)绝对是一部让人肾上腺素飙升的硬核动作剧。如果你是那种喜欢看着女主角一个人闯龙潭虎穴,然后一路打到黑的故事,那这部剧绝对能满足你。故事的驱动力:复仇的火焰剧集开篇就抛出了一个极具冲击力的死亡场景:女主角尹智友(韩韶禧 饰)的父亲在她生日当天惨死在她面.............
  • 回答
    《天空侵犯》这部Netflix推出的原创动画,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新之处,也存在不少槽点,总体评价相当复杂。亮点: 独特的设定与压抑的氛围: 毫无疑问,《天空侵犯》最大的魅力在于其极具想象力的世界观。一个被巨大“面具人”占领,所有人都被逼上绝境,必须不断攀登、逃亡,甚至是相互.............
  • 回答
    《松树谷》(Pine Gap)这部剧,确实是一部挺有意思的澳大利亚科幻惊悚剧,而且是网飞出品,这本身就自带了一层光环。刚开始看的时候,我挺被它吸引住的,主要是因为那种将科幻设定与现实政治巧妙结合的叙事方式。故事背景设定在澳大利亚北部的“松树谷”——一个真实存在的、用于情报共享和卫星监控的联合基地。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