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我硬拉总是乌龟拉,怎么才能不这样?

回答
兄弟,你这形容挺形象的,硬拉像“乌龟拉”,也就是感觉启动慢、发力不顺畅,动作过程中总有点拖泥带水,或者感觉身体某一部分特别吃力,像是被什么东西卡住了。这确实是个挺让人头疼的问题,但别灰心,这其实是很多新手甚至一些有经验的训练者都会遇到的情况。

咱们得好好捋一捋,为什么会这样,然后怎么解决。

首先,咱们得搞清楚,为什么你的硬拉会像“乌龟拉”?

这背后的原因有很多,但我们可以把它们归结为几个大类:

1. 技术动作本身的问题: 这是最核心的,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
启动时机的错误: 很多人在硬拉的起始阶段,不是从下肢发力,而是过早地弯曲腰部或者手臂用力,这就导致力量传递断层,感觉身体像被拧住了一样。
杠铃位置不对: 起始时杠铃离你的小腿太远,或者离你的身体太远,都会让你需要花更多力气才能拉起来,而且姿势也容易变形。
背部弧度不对/驼背: 硬拉最忌讳的就是腰部和上背部在发力时发生过度弯曲,这不仅效率低,而且非常容易受伤。感觉“乌龟拉”可能就是因为你的背部没能保持一个相对挺直、稳定的状态。
核心稳定不足: 腹部和下背部的肌肉没有收紧,就像一个软塌塌的柱子,没法有效地把力量从腿传导到背部。
臀部过高或过低: 起始时臀部太高,就变成了罗马尼亚硬拉的架势,更多依赖后链发力,对新手来说很难稳定;臀部太低,又容易变成屈腿硬拉,动作模式不对。
全程发力不均匀: 感觉有某个阶段特别吃力,或者某个部位突然就“不动”了,比如卡在膝盖下方,或者卡在膝盖上方,这都说明你在某个节点的力量链条出了问题。

2. 力量上的短板: 即使技术相对到位,但某些肌肉力量不足,也会让你感觉“拉不动”。
后链(臀部、腘绳肌、下背部)力量不足: 硬拉很大程度上是靠臀部发力将身体拉直,如果臀部和腿后侧力量不够,就很容易卡住。
握力不足: 硬拉到最后阶段,很多人是因为握不住杠铃而失败,虽然这不是技术问题,但会让你感觉“乌龟拉”,因为你感觉力量还在,但就是抓不住。
上背部和肩胛骨稳定性不足: 保持背部挺直需要上背部和肩胛骨的稳定,如果这块力量弱,背部就容易塌陷。

3. 训练方法和安排的问题:
过度疲劳: 身体还没恢复好就进行大重量训练,状态自然不好。
训练量过大或不足: 练得太多导致身体疲劳,练得太少又没能有效刺激到相关肌肉。
缺乏针对性训练: 只练硬拉,但忽略了强化那些薄弱环节的辅助动作。
热身不足: 没充分活动开身体,肌肉和关节没进入最佳状态。

好,知道了原因,那怎么才能告别“乌龟拉”,让你的硬拉丝滑有力呢?

咱们得对症下药,一步步来。

第一步:打磨硬拉技术,从细节入手

这是最最关键的一步,宁可重量轻一点,也要把动作做标准。

视频分析自己: 这是最有效的方法。找个人给你从侧面和正面拍视频,从你站好姿势到杠铃落地,全程录下来。然后对比着专业硬拉教学视频,看看自己的哪里不对劲。
起始准备:
站姿: 双脚与肩同宽或略窄,脚尖微微朝外。
杠铃位置: 杠铃应该紧贴着你的小腿,几乎垂直于你的脚踝上方。
俯身: 弯曲你的髋部(屁股往后推),而不是弯曲你的腰。想象你要去勾住杠铃。
抓握: 手比肩略宽,找到一个你觉得舒适且能保持背部稳定的握距。
背部: 关键中的关键! 挺直你的背部,保持一个自然的生理弧度,想象你的胸部要挺出去,肩胛骨要向后收紧并向下沉。这叫做“背部夹紧”(Bracing the back)。
核心: 深吸一口气,然后收紧腹部(就像你要挨打一样),然后保持住。
臀部高度: 起始时,你的臀部应该比肩膀稍低或与肩膀齐平,并且在启动时,你的臀部和杠铃应该在一条直线上。
启动发力:
想象推地板: 别想着把杠铃拉起来,而是想象你用脚在用力“推”地面。力量应该是从脚传导到腿,再到臀部,最后是你的背部。
杠铃贴身: 在整个推起过程中,杠铃都要尽量靠近你的身体,理想状态是贴着你的大腿前进。
臀部和肩膀同时抬起: 在启动的一瞬间,你的臀部和肩膀应该以相似的速度和角度抬升。如果你的臀部先 올라ไป (先往上抬),你就容易弓背。
过膝阶段:
当杠铃经过膝盖时,你的身体应该已经接近直立。
这时,你需要主动将臀部往前送,同时用臀部和腘绳肌发力,完成“锁死”的动作。
顶峰动作:
站直,但不要过度后仰。肩膀后收,核心依然收紧。

练习“硬拉准备式”: 在每次硬拉前,花点时间站好,找到那个背部挺直、核心收紧的感觉,就像做瑜伽的“山式”一样,但要强调背部的挺直和力量的内收。

第二步:强化薄弱环节的辅助训练

如果技术上已经没大问题,但依然感觉“乌龟拉”,很可能是某些力量不足。

针对后链:
罗马尼亚硬拉 (Romanian Deadlift, RDL): 这是强化腘绳肌和臀部的好动作,它让你专注于臀部后推和背部保持稳定。做的时候,保持腿部微屈,感受臀部向后“坐”的感觉,直到腘绳肌有明显的拉伸感,然后用臀部发力回到起始位。
臀桥 (Glute Bridge) / 俯卧挺身 (Back Extension): 这些都是强化臀部和下背部的动作,可以作为热身或辅助训练。
早安式 (Good Mornings): 这个动作跟硬拉的起始和上半程发力非常相似,但对技术要求更高,重量不宜过大。

针对握力:
农夫行走 (Farmer's Walk): 拿一对哑铃或壶铃,用最大的重量走一段距离。这不仅能练握力,还能强化你的核心和斜方肌。
悬吊式握力练习 (Dead Hangs): 直接挂在单杠上,坚持尽可能的久。
杠铃划船 (Barbell Row) / 引体向上 (Pullups): 这些动作也能间接强化你的握力和上背部力量。
使用助力带(后期考虑): 如果是握力实在成了瓶颈,可以在大重量组时考虑使用助力带,但不要过分依赖,核心目标还是提升自身握力。

针对核心稳定:
平板支撑 (Plank) / 侧平板支撑 (Side Plank): 基础但非常有效。
死亡摇摆 (Dead Bug) / 鸟狗式 (Bird Dog): 这些动作让你在移动肢体的同时保持核心稳定。
腹轮 (Ab Wheel Rollout): 这是一个非常棒的核心爆发力训练。

针对上背部和肩胛骨稳定性:
面拉 (Face Pulls): 用弹力带或绳索,拉到面部,感受肩胛骨的收缩。
俯身划船 (Bentover Rows) / 器械划船 (Seated Rows): 这些动作能强化你的中上背部肌肉。

第三步:调整训练计划和策略

循序渐进,耐心积累: 别想着一口吃成个胖子,每次训练在技术允许的情况下稍微增加一点重量或次数。罗马尼亚语有句谚语,“festina lente”(慢慢来)。
重视热身和激活: 硬拉前一定要充分热身。可以做一些全身性的动态拉伸,比如开合跳、高抬腿、深蹲、弓步等。然后进行肩胛骨激活,比如弹力带外旋、肩胛骨滑行等。
不要过度训练: 硬拉是非常消耗全身力量的动作,如果在一周内安排太多高强度训练,身体可能无法充分恢复。合理安排休息日。
技术组和力量组分开: 可以在训练开始时,用轻重量做几组纯技术练习,找到感觉。然后再进行正式的力量组。
尝试不同变式:
相扑硬拉 (Sumo Deadlift): 如果你的腿部力量相对较好,但直立硬拉总是腰背吃力,可以尝试相扑硬拉。它通常能让你更好地保持背部挺直,并且缩短行程。
架上硬拉 (Rack Pulls): 从架子上启动,缩短了动作行程,可以让你在不牺牲背部稳定性的情况下,练习大重量的锁定。
暂停硬拉 (Paused Deadlifts): 在动作的某个关键点(比如膝盖下方或膝盖上方)暂停一秒再继续推起,这能有效增强你在那个节点的力量和控制力。

最后,给你一些特别重要的提醒:

倾听你的身体: 如果某个动作让你感觉疼痛(不是肌肉酸胀那种舒服的疼),立刻停止。硬拉最忌讳的就是带着伤痛去练。
找个明白人指导: 如果条件允许,找一位有经验的教练,哪怕只是帮你纠正一两次技术动作,都能让你少走很多弯路,甚至避免受伤。
录像习惯: 养成定期录制自己训练视频的习惯,这是进步最直观的反馈。

“乌龟拉”不是什么绝症,通过耐心、正确的方法和持续的努力,你一定能让你的硬拉变得强壮有力、丝滑流畅!加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个人观点(因为你不上图)

1.柔韧性原因你的背不能在最低点保持打直.

2.发力点有错误或完全错误.

3.动作不标准.

4.不适合传统硬拉.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