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健身之后,是否要等身体的酸痛完全消除后才继续下一次锻炼?

回答
关于健身后是否要等身体的酸痛完全消失再进行下一次锻炼,这其实是个挺常见的问题,也确实是个值得好好聊聊的。简单来说,不是绝对的,得看具体情况。

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个“酸痛”是怎么回事。健身后感觉肌肉酸胀,专业点叫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这通常是因为你在锻炼中对肌肉纤维造成了微小的撕裂,身体在修复这些撕裂的过程中,就会产生炎症反应,从而带来酸痛感。这就像是给肌肉做了一次“装修”,修复好了会变得更强壮。

什么时候可以继续练?什么时候需要等等?

这里面有几个关键点需要考虑:

1. 酸痛的程度和性质:

轻微酸痛: 如果你只是感觉到轻微的酸胀,活动一下感觉有所缓解,并没有影响到你正常的活动能力(比如走路、上下楼梯都很轻松),那么通常是可以继续进行下一次锻炼的。甚至有时候,适度的活动反而能促进血液循环,帮助缓解酸痛。
剧烈酸痛: 如果酸痛非常严重,让你走路都费劲,或者某个动作会带来剧烈的疼痛感,这时候就得打个问号了。剧烈酸痛可能意味着你的肌肉受到了比较大的损伤,强行继续锻炼可能会加重伤势,延长恢复时间,甚至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关节疼痛: 如果你感觉到的是关节疼痛,而不是肌肉酸痛,那更是要警惕了。关节疼痛往往是受伤的信号,这时候就绝对不能忽视,需要休息和专业的评估。

2. 下一次锻炼的计划:

同一肌群: 如果你的计划是锻炼同一个肌群,而这个肌群还有明显的酸痛感,那么通常不建议马上继续。肌肉需要时间来修复和生长,反复在未恢复的肌肉上进行高强度训练,可能会适得其反,难以获得进步,还容易进入过度训练的状态。
不同肌群: 如果你上一次锻炼的是腿部,而这次计划锻炼的是上肢,即使腿部还有点酸痛,只要不影响你做上肢动作的稳定性和发力,是可以进行的。这是“交叉训练”的好处,让不同部位的肌肉得到轮流休息和锻炼。
锻炼强度和类型: 如果你下次计划的锻炼强度很低,比如做一些拉伸、泡沫轴放松或者非常轻量的有氧,即使有点酸痛,也是可以的,这反而有助于恢复。但如果你想进行下一次高强度的力量训练,就得慎重考虑了。

3. 身体的整体感觉和恢复能力:

睡眠质量: 好的睡眠是肌肉恢复的关键。如果你最近睡眠不好,身体整体感觉疲惫,即使酸痛不剧烈,也可能需要更长的休息时间。
营养摄入: 充足的蛋白质摄入有助于肌肉修复。如果你的营养跟不上,恢复速度也会受到影响。
个人恢复速度: 每个人的身体恢复能力都不同。有些人可能两三天就能完全恢复,有些人则需要一周甚至更久。要学会倾听自己身体的声音,了解自己的恢复节奏。

什么时候可以主动进行“动态恢复”?

前面提到了适度活动可以促进恢复,这叫做动态恢复。如果你的酸痛是轻微的,并且你感到精力充沛,可以考虑以下方式:

轻量有氧: 散步、慢跑、骑自行车等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可以增加目标区域的血液流动,带走代谢废物,缓解酸痛。
拉伸和泡沫轴放松: 温和的拉伸可以帮助缓解肌肉紧张,泡沫轴按摩则能深层地放松筋膜和肌肉,促进恢复。
瑜伽或普拉提: 这些运动通常包含拉伸和低强度的力量训练,有助于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促进恢复。

总结一下:

不是绝对的“等完全消除”: 轻微的酸痛通常不影响下一次锻炼,甚至适度活动有助于恢复。
核心是“身体是否准备好了”: 判断的标准是酸痛的程度、是否影响正常活动、以及下次锻炼的计划。
倾听身体的声音: 这是最重要的。如果身体发出了疼痛或极度疲惫的信号,就不要勉强。
不同肌群轮流练,或采用低强度恢复是好选择: 避免在同一块肌肉上反复高强度训练。

记住,健身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合理的休息和恢复和训练本身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过度训练不仅不利于进步,还可能带来伤病,影响长期坚持。所以,学会观察自己的身体反应,灵活调整训练计划,才是最聪明的做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到很多回答都是转载的一些运动健身类文章的经验性说法,比如一提到肌肉酸痛就说乳酸,一提到缓解就是拉伸、泡沫轴、维生素什么的……其实并不是所有肌肉疼痛都与乳酸有关,如果理解了疼痛的原理——也就是运动后疼痛的病生理过程——那么这个问题就很好回答了。

运动后肌肉痛的病生理过程:

一般来说,肌肉酸痛分为急性运动酸痛和延迟性肌肉酸痛。前者是指在运动过程中和运动后即刻产生的肌肉疼痛,其主要原因就是肌肉细胞通过无氧呼吸反应供能时产生的乳酸堆积。当停止运动后,随着乳酸被带入血液循环转入肝细胞分解,所以往往在运动后几分钟至几小时内消失,对运动训练的影响作用不明显。

而后者——延迟性肌肉酸痛——指人体从事不习惯运动后所出现的肌肉疼痛或不舒适的感觉。由于这种疼痛不是发生在运动后即刻,而是发生在运动后的24~48小时左右,所以被命名为“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

DOMS不止常见于“零基础”的运动新手开始高强度运动健身的时候,那些本来就经常运动的人在突然改变训练模式或大幅度提高锻炼的时间、强度时,也同样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与急性运动酸痛不同,乳酸并不参与DOMS的发生,运动后24~48小时乳酸早就代谢干净了——所以但凡遇着有人跟你说你这肌肉酸痛是由乳酸堆积造成的,那他一定是对“乳酸堆积”有什么误解。

DOMS真正的原因,在于微观层面上的肌肉纤维损伤——未受过系统训练的肌肉参与高强度工作或者突然要求适应一种新的发力方式时。可能会使肌纤维发生损伤,由此产生疼痛。

此外,运动引起局部肌肉缺血导致再灌注损伤、肌纤维细胞的氧化应激反应,以及运动系统结缔组织的胶原纤维损伤都参与了DOMS的发生过程。

这些炎症反应释放出组胺、前列腺素等导致疼痛的介质,由于这个过程需要时间,因而就导致了延迟性的疼痛。

对于立志健身的同志们来说,发生DOMS却并不完全是一个坏事,这个道理也很简单——我(的肌肉)受伤了,但我也变强了。DOMS的缓解、恢复过程,就是受伤的肌肉纤维细胞自我修复的过程。得到修复的肌纤维,会比以前更加粗壮、有力,肌肉纤维组成的肌束、肌块也一样。

不过,这个过程确实是难受的。一般来说,DOMS的自行缓解需要4~7天左右的时间,且在运动后7天左右的时间内如果再次进行高强度的运动,DOMS不仅会再次发生,而且会比上次更加严重。

所以,问题的结论就清楚了,在运动后还有明显疼痛的时候,肯定是不建议再进行高强度的运动的。

不过,即使DOMS的恢复期相对固定,但我们也依然有办法降低DOMS发生的几率、缓解它带来的痛苦。

如何预防DOMS发生,缓解其带来的疼痛?

一、 避免过高负荷的离心运动;

所谓“离心运动”,指的是“在肌肉收缩的同时拉伸肌肉的任何一种运动”。

以锻炼肱二头肌的举哑铃为例——上举哑铃时,肱二头肌处于收缩的过程中,此时肌纤维细胞里的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纤维发生相向运动,肌肉的力量大于哑铃的负重——此时我们称之为“向心运动”:

而当我们下放哑铃时,肱二头肌处于被拉伸的过程中,此时肌纤维细胞里的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纤维发生相背运动——此时我们称之为“离心运动”,此时过大的负荷更容易导致肌纤维的损伤:

离心运动时,肌球蛋白纤维和肌动蛋白纤维是在试图相互夹持的情况下被拉开,从而造成肌肉损伤。在某些情况下,肌动蛋白丝可能会从通常锚固在肌肉内的地方连根拔起,就像肌腱从骨头上脱落一样。

所以,当在进行离心运动的过程中,要小心缓行——举起的哑铃要慢慢放下,必要的时候可以单手举起、双手放下,不要duang的一甩——不然不仅容易脱臼,还容易加重DOMS的发生,其他的运动亦然。

二、运动要避免“无休无止”,也要避免“过度休息”;

与很多人的直觉相反,避免DOMS除了不能夜以继日不顾伤痛“竭泽而渔”式的连续作战外,也要避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玩命练两天,疼了累了歇一两周乃至一两个月,再因为体重焦虑想起来运动,再玩命练两天……

但是,既然发生DOMS是肌肉因为过大的负荷而受伤,那么羸弱的肌肉就更容易受伤。如果不常常运动或者长时间休息(超过两周),那么身体反而更容易受到过量运动对肌肉的伤害。

所以,从长期来说,避免DOMS的最好方式就是拥有强壮的肌肉——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和节奏,外加上科学的训练和营养方式。

三、需要等身体的酸痛完全消除后才继续下一次锻炼吗?

并不是;

在DOMS得到基本缓解(不是彻底缓解)之前,的确是要避免高强度的运动,但是在这段时间里,也没有必要避免一切的运动。完全停止运动不仅无益于肌肉的修复,也容易让人变懒,此时可以尝试无负重的放松练习(如慢跑、伸展练习等),以运动时没有明显的疼痛加重为限。

DOMS的自行缓解时间大多在4~7天,所以可以在上次高强度训练后的5~10天左右开始下次高强度训练,最好不要超过2周。

四、缓解DOMS,没有必要靠硬扛

DOMS的疼痛程度是因人而异的——有些人可能只是轻微的不适,有些人则可能举步维艰,甚至起床和上下楼都变得举步维艰。如果你的DOMS症状明显地到了影响生活的地步——影响睡眠、出行上下都举步维艰,那么就有必要进行干预了:

不要搞什么按摩、针灸、电疗、热敷……不仅效果不明显,而且也折腾。

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服用解热镇痛药(又称非甾体类镇痛药)或抗组胺类药物

前者包括阿司匹林、水杨酸类、对乙酰氨基酚类药物,后者最著名的是苯海拉明。这些药物都是非处方药物,通过药店或其他的正规渠道就能很方便地买到,而且很便宜。

就如同前文所说,发生DOMS的关键病生理机制是肌肉纤维的损伤和前列腺素、组胺的释放。所以最有效、最快捷的方式,就是使用针对于这两类物质的药物。

有时口服药物多少有些麻烦,也有人担心口服药物的起效太慢或对其他脏器有副作用,所以更喜欢外用的药物(但不要贴各种乱七八糟的膏药)。实际上市面上现在也有专门针对DOMS及急性肌肉酸痛的外用喷剂,比如毛大夫在用的这款“芬妥”——复方水杨酸甲酯苯海拉明喷雾剂。

这是毛大夫家用小药箱里常备的一种外用消肿镇痛药。日常的运动损伤只要不见血,喷一喷就能够有效地缓解疼痛。它主要包括以下三大类成分:

  • 水杨酸甲酯——水杨酸甲酯(Methyl salicylate)又称甲基水杨酸、柳酸甲脂、冬青油、冬绿油。它最早是由冬青木树(wintergreens,又称白珠树)树叶蒸馏所得到的天然产品。其分子式为C6H4(HO)COOCH3。它是制备阿司匹林的原材料之一,同时本身也是一种高效的解热镇痛药,能够起到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炎症反应、抑制前列腺素(导致疼痛的主要化学分子)分泌等缓解运动损伤疼痛的作用。
  • 苯海拉明——苯海拉明属于抗组胺类药物,也就是常说的抗过敏类药物。过敏反应并非只有在过敏的过程中才会发生,在运动损伤的病生理过程中,患处同样也会有大量的组胺分泌,导致局部的肿胀、疼痛和血液循环障碍。因此,苯海拉明能够起到局部抑制疼痛、消肿和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 樟脑、薄荷、麝香草酚等辅助成分——它们主要起到止痒、止痛、改善局部皮肤不适感的辅助作用。

作为一种外用药物,芬妥的主要优势除了其复合了多种能够消肿止痛的有效成分外,还在于其喷雾剂型在使用的便利性,常见的闭合性疼痛——除了跌打扭伤、肌肉关节痛外,还有颈椎疼痛、肩周炎、过敏痛等——药物能够通过皮肤吸收快速作用于患处。不仅高效,对身体其他脏器的副作用也较同类药物的口服剂型更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需要注意的是,作为一种辅助缓解运动疼痛的药品,芬妥起到的作用是改善人体运动损伤恢复期的疼痛不适。它的效果是因人而异的,也不能预防或直接治疗运动损伤。对于服用此类镇痛药物后效果不明显的朋友,建议还是应到正规医院的运动医学科或骨科就诊。

此外,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使用此类药物。由于水杨酸甲酯与阿司匹林属于同类的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类药物,因此对于阿司匹林过敏、存在出血性疾病或开放性伤口是不能够使用的,以及儿童、老人、孕妇、哺乳期妇女等群体原则上也不宜使用。同时,使用的时候要避免与同类型药物(如阿司匹林片)合并使用,以免体内水杨酸过高导致中毒。

最后,祝大家都能享受“无痛”的运动,得到强壮的身体。

参考资料:

  1. nhs.uk/live-well/exerci
  2. legionathletics.com/del
  3. en.wikipedia.org/wiki/D
  4. strongerbyscience.com/d
user avatar

听好了啊,咱不复制粘贴也不说健身车轱辘话,给你个简单易用的办法:

新手训练完成后,身体肯定疼,原因是什么乳酸堆积啊肌纤维轻微断裂啊,各种原因就不说了,反正就是疼。

哪疼,就铁定不能练哪,但可以练别的地方。

看你描述的应该是做力量增肌训练,而且有教练指导。教练是肯定不会让你一天内把全身上下的肌肉都过一遍的,否则你可以去315投诉他谋杀消费者。

所有的练法都是分区块的分化式训练。

比方说今天让你练了胳膊,明天胳膊抬不起来了,但大腿没事啊!明天就练大腿。

后天大腿疼的走路拉拉胯了,没关系,肩膀练起来!

人身上的肌肉,每几块协作都主导若干个关节动作,每次训练避开上次做过的动作,训练没痛感的肌肉就是对的。

按照这个规律,一个礼拜三四次的频率,在你身体无恙年龄不老的前提下,一点都不难达成。

但是呢,有些动作看似没有关联,但用到的肌肉是有重叠的。

比如说你今天练了三头肌,胳膊后边贼疼。辣么你下次再训练,就避开练胸肌吧!

因为练胸肌是得做卧推的,卧推是需要三头肌发力的,而你三头肌还没缓过来,训练胸肌必然效果不好甚至受伤。

再有,两个大肌群之间的训练,中间尽量安插小肌群。

比方说你今天深蹲练臀腿了,尽管这是下半身肌群,但是你明天安排练上半身的背,对于老手可以,对于新手来说,慎重。

因为臀腿和背部,分别是上下半身最大的肌群,而你一个新手,营养的摄入量和吸收率,包括休养生息的质量等等,远远没达到老手水准。

那么,连续两次刺激大肌群,全身养分的供给就会亏空,效果也未必好,而且疲劳期会延长。

等你什么时候进阶了,奇经八脉打通,再考虑比较鬼畜的训练模式吧。

这些说的都是力量训练的节奏,假如你是减肥做有氧,那是另一码事。

几乎所有的有氧运动,都得同时募集全身肌群共同发力,发力程度轻微但全面。

所以刚接触有氧运动的人,第二天起床,不是力量训练内种局部疼,而是浑身都疼。

这个情况下,就得把节奏安排开。

比方说,前半个月,有氧一次,休息两天再进行下一次;半个月以后,有氧一次休息一天就够了;再过一个月,就可以连续有氧两三天,休息一天就OK。

因为随着你体能猛增,肌肉对轻度有氧适应,酸痛感是与日俱减的,到后来你会发现,今天跑步十公里,明天起床哪都不疼跟没事人一样。

总结一句话:

哪疼就躲着哪练,同时考虑肌肉的关联性选择练哪最科学,大小肌群穿插练,有氧酸疼越来越轻不要怕。

就全活儿了。收工。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