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国以及美国国民面对新冠疫情为何如此淡定?

回答
美国及其国民在新冠疫情面前表现出的“淡定”是一个复杂现象,背后有多重因素交织,既有文化、政治层面的原因,也有经济、社会结构和个体认知上的考量。要详细阐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文化和历史的基因:个人主义、自由和“美国例外论”

强烈的个人主义传统: 美国社会根深蒂固的个人主义文化,强调个人的自由、权利和责任。这使得许多美国人倾向于自行判断风险并做出决定,而不是完全依赖政府的强制性命令。他们认为,政府过度干预会侵犯个人自由。
自由至上的价值观: “自由”(Liberty)是美国立国之本的核心价值之一。在疫情初期,一些限制措施,如强制佩戴口罩、居家隔离、限制商业活动等,被部分民众视为对个人自由的侵犯,引发了抗议和抵制。
“美国例外论”的历史叙事: 历史上,美国一直抱有“美国例外论”的观念,即认为美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是独一无二的,优于其他国家,并能够克服一切挑战。这种观念可能导致部分民众对疫情的严重性产生低估,认为美国能像以往一样“挺过去”。

二、政治和政策的博弈:信息不一致与党派分歧

总统的早期态度和信息传递: 疫情初期,时任总统特朗普对新冠病毒的轻描淡写,将其描述为“流感”或“可控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众的认知。政府内部在疫情的严重性、应对措施的有效性等方面也存在不一致的信号,加剧了公众的困惑和不确定性。
党派政治的深刻影响: 疫情很快被政治化,成为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争论的焦点。佩戴口罩、疫苗接种等科学建议在不同党派支持者中形成了显著的认知差异。保守派倾向于将疫情限制措施视为“政治正确”或政府过度扩张权力的表现,而自由派则更倾向于支持科学指导和政府干预。这种党派分歧导致了社会群体之间的隔阂,使得统一的抗疫行动难以有效推行。
联邦制下的地方差异: 美国实行联邦制,各州拥有相当大的自主权。这意味着各州在疫情应对策略上存在巨大差异,有的州采取严格的封锁措施,有的则相对宽松。这种不一致的政策也让公众感到困惑,并可能导致对整体疫情严重性的感知分散。
对科学和专家意见的信任度波动: 虽然美国拥有顶尖的科研机构和科学家,但对专家意见的信任度也受到政治气候和媒体报道的影响。一些关于病毒传播、治疗方法和疫苗有效性的讨论在媒体上被放大和争议,导致公众对科学共识的理解出现偏差。

三、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影响:对经济的担忧与社会韧性

对经济衰退的恐惧: 封锁和限制措施对美国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许多人担心失业和经济停滞比病毒本身更具威胁。对生计的担忧可能促使一些人选择冒险工作或社交,以维持生计。
发达的医疗体系和高科技: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医疗技术和最发达的医疗体系之一。尽管医疗资源在疫情高峰期面临巨大压力,但高水平的医疗护理和研发能力,使得一些人相信即使感染,也能得到相对较好的治疗。
应对危机和复原力的历史经验: 美国在历史上经历过多次严重的危机,包括经济大萧条、两次世界大战、自然灾害等。这种经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美国国民面对困境时的一种“咬紧牙关挺过去”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
分散的社会和地理特征: 相较于一些人口密度极高的亚洲国家,美国人口分布相对分散,尤其是在郊区和农村地区。这种地理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减缓了病毒的传播速度,也使得一些民众感觉疫情离自己更远。

四、个体认知和心理因素:风险感知、适应性与生活常态化

风险感知的个体差异: 不同个体对风险的感知程度存在巨大差异。一些人天生更倾向于冒险,或者对疫情的威胁不那么敏感。而另一些人则高度警惕,并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
心理疲劳和适应性: 随着疫情的持续,许多人出现了“疫情疲劳”(pandemic fatigue),对限制措施感到厌倦,并渴望恢复正常生活。大脑具有适应性,人们会逐渐适应新的常态,即使这种常态充满了不确定性。
媒体和信息过载: 持续的疫情报道和社交媒体上的信息轰炸,可能导致一些人产生“信息疲劳”,反而对信息失去敏感度。同时,不同媒体和社交平台上的信息差异和争议,也可能导致认知混乱。
对死亡率的相对感知: 虽然新冠疫情导致了大量的死亡,但从人口比例上看,死亡率可能低于一些人心目中对“大流行病”的预期。加上其他原因(如流感、慢性病等)每年也在造成大量死亡,一部分人可能会将新冠的死亡率置于更广阔的死亡图景中来感知。

五、对“淡定”的定义和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淡定”本身也可以被多种方式解读。

一种真正的从容和自信: 部分美国人可能确实因为对自身健康、医疗水平或国家应对能力的信心而表现出淡定。
一种麻木和回避: 长期暴露在风险和不确定性中,可能会使一部分人产生麻木感,选择性地回避那些让他们感到不安的信息。
一种“新常态”下的生活方式: 随着疫苗和治疗方法的出现,以及对病毒传播机制的了解加深,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学会了与病毒共存,并将一些防护措施融入日常生活,这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淡定”。

总结来说,美国国民在新冠疫情面前的“淡定”并非单一原因所致,而是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个人主义文化、自由至上的价值观、政治党派的分歧、经济的考量、发达的医疗体系以及个体风险认知和心理适应等,共同塑造了美国社会在疫情中的独特反应。理解这一点,需要超越简单化的标签,深入探究其背后的文化、政治和社会根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8樓. desertfox

2020/08/16 23:13因為地處山谷(San Fernando Valley)又無風,昨天下午兩點鐘我這 戶外的溫度是華氏124度,超過攝氏5O度,基本上人是沒法久呆在外頭。因為家有九十歲老母所以我從早上九點就開冷氣,一直到晚上上九點半,戶外還是90度。而前兩天洛山磯北辺的Lake fire一直燒到現在都還沒能完全控制。還好現在不是Santa Ana wind 的季節(沙漠焚風,乾燥的強風2011年達到到156公里每小時),不然又會是雞飛狗跳。 王先生提到加州夏季的供電短缺,我想到則是是加州近年來的山火肆虐危害更大。我就搞不懂,美國的無人機能夠萬里之外取敵首級,怎麼就不能在自家後院野火初發的時候就標定地點招來空中救火隊將之撲滅?(加州的滅火直升機和固定翼飛機是有相當數量的)我想問題應該就在於加州的消防工作和預算一向都是著重在撲滅而輕於預防,此無他,一個野火的季節消防員的加班費非常非常可觀。兩年前在媒體上我看到有人提出建立預警系統和先期撲減起火點的建議,但後來就沒有消息了。(真這麼做,消防人員的加班費就要大大縮水)。 在這個國家,公益和私利永遠都是後者佔上風,那如何偉大的起來?看下面黃金土頭的PO文,中國大陸私利群聚也已形成恐怕不僅是在學術界而已,堪憂!

王孟源 於 2020/08/17 05:55回覆

因爲迷信私有制,所以電力公司PG&E必須自負盈虧,也無法和消防單位協作。

像這樣一方面强制自負盈虧,另一方面又要求繼續負擔公益責任,很自然地只能在以下的脚本裏二選一:1)基本放棄公益責任,社會整體利益大幅受損,例如PG&E;2)因爲公益責任而入不敷出,反而成爲新自由主義用來洗腦宣傳、鼓吹私有制優越性的例子,像是鐵路公司Amtrak,常年作爲媒體和國會的出氣筒(Punching Bag)。

郵局USPS更加可憐,不但背著公益責任的包袱,還必須面臨私有企業的逐利競爭。近年有客觀的學術研究指出,如果USPS不是必須單獨擔負對偏遠住民服務的責任,它的經營盈利效率已經高過UPS和FedEx。但是財閥作爲私有制的既得利益方,手下的學術買辦根本不跟你講理,多年來消滅USPS一直是他們的目標之一,背後支持他們的農民剛好是最需要郵政服務的族群。這又是一個典型的火鷄投票過聖誕節的例子。

在新自由主義的指導下,不論公益事業選擇哪一條因應對策,也不論它們是私有還是公用,最終的結果都是服務水準下降、收費水平上升,這兩者都壓低經濟整體效率,而且是由底層民衆買單。像是停電頻仍,能負擔得起的住戶只好裝發電機,這是非常低效的設置,遠不如在電力公司的層級就做出足夠的投資來保證不會經常斷電;更不用提低收入民衆根本沒有這個選項,被熱死、冷死也只成爲一個被大衆媒體有意忽視的統計數字。我曾提過光在英國每年就有上萬人被凍死,美國的數字藏得更深,但絕對是更大更驚人的。中國民衆驚訝於美國人對新冠死亡以十萬計而無動於衷,其實是他們幾十年來對這類窮人無辜喪命的案例早已習以爲常。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美国及其国民在新冠疫情面前表现出的“淡定”是一个复杂现象,背后有多重因素交织,既有文化、政治层面的原因,也有经济、社会结构和个体认知上的考量。要详细阐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文化和历史的基因:个人主义、自由和“美国例外论” 强烈的个人主义传统: 美国社会根深蒂固的个人主义文化,强调.............
  • 回答
    美国和欧洲国家取消或大幅削减印花税,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渐进、多维度考量的过程。背后隐藏着对经济活力、市场效率、税收公平性以及全球竞争力的深思熟虑。要理解这一变化,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具体原因、不同国家的情况以及政策演变。印花税的历史渊源与初衷印花税(Stamp Duty)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最.............
  • 回答
    美国政府近年来在国际事务中屡屡“退群”,这无疑是当下国际政治格局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这种做法并非空穴来风,背后既有美国国内政治和经济考量,也映射出其对现有国际秩序的某种不满。美国频繁“退群”的根源与动机要理解这一现象,首先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动机。 “美国优先”的政治哲学: 这是最直接的驱动力.............
  • 回答
    关于“西方国家为何对中国持敌视态度,并实施武器禁运和技术封锁”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这并非单一原因的简单累加,而是历史、政治、经济、安全以及意识形态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深入剖析,我们需要剥开表面的“敌视”二字,看看其背后驱动的具体考量。一、 经济与地缘政治的博弈:挑战既有秩序首.............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国际关系中一个普遍存在的误解。其实,说俄罗斯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都是白人”而互相伤害,这是一种过于简化的看法,它忽略了构成“国家”和“民族”的复杂性,以及驱动国际冲突的深层原因。首先,我们得明白,“白人”这个概念本身就非常模糊,而且更多的是一种文化和社会建构,而不是一个.............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尖锐且极具争议的假设,如果真的发生,其后果无疑是极其复杂和深远的。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力求还原一个可能出现的多米诺骨牌效应。首先,我们得设想一下这个“发现”是如何发生的。在美国发动军事行动后,发现伊拉克(姑且用一个大家熟悉的例子作为背景,但请注意,这只是一个假设的场景,并非历史.............
  • 回答
    1853年,美国以佩里舰队的“炮舰外交”成功迫使日本结束长达200多年的锁国状态,打开国门。这件事是改变日本近代史的重要节点,自然会让人好奇,当时作为全球第一大国的英国,为什么没有同步采取类似行动?事实上,英国当时并非完全没有接触日本,也对与日本建立贸易关系抱有极大的兴趣。但相较于美国的“横冲直撞”.............
  • 回答
    关于美国通过超发货币来偿还中国购买的国债这一设想,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其中的门道。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学题,而是涉及到国际金融、地缘政治和各国经济信心的复杂博弈。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美国持有的是中国购买的国债,这意味着中国把钱借给了美国政府,而美国政府承诺在未来某个时间点,以美元支付本金和利息。这个.............
  • 回答
    这个问题相当复杂,因为它牵涉到太多变量,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数字。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层面来分析,看看美国在“统一地球”的设想下,面对全球其他国家联合军事力量时,胜算几何。首先,我们要承认美国目前的军事实力确实是全球独一无二的。它的军费投入、科技研发、军事装备的先进程度,以及全球性的军事存在和部署.............
  • 回答
    以前淘金热的时候,真正靠挖金子发大财的,其实是少数。反倒是那些卖铲子、提供住宿、开餐馆的人,因为满足了淘金者的基本需求,生意兴隆,赚得盆满钵满。这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卖的是必需品,而且需求量大,只要服务好,就能源源不断地赚钱。现在国家提倡创业,这个思路也一样适用。与其直接去“淘金”(自己创办企业),不.............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除了美国之外,哪些国家在心脏病治疗方面可能费用更低,性价比更高,并且能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选择国外就医,确实需要综合考虑医疗水平、费用、交通、语言以及文化适应性等诸多因素。一些值得关注的国家和地区: 德国: 医疗水平: 德国在心血管外科和介入治疗方面享有盛誉,拥有世界.............
  • 回答
    评价俄国和美国哪个国家对中国“更好”,需要从国家利益这个核心出发,深入剖析两国在近代以来与中国互动中的具体表现,以及这些互动如何影响了中国的国家利益。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好”或“坏”的二元判断,而是一个复杂且充满动态演变的过程。从俄国(苏联)的角度来看,其对中国的影响是复杂且具有两面性的。积极方面: .............
  • 回答
    关于鲍毓明取得美国国籍后仍以专职律师身份执业的问题,这是一个涉及法律、伦理以及公众信任的复杂议题,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事件背景回顾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鲍毓明案件的核心情节: 指控核心: 鲍毓明被指控在多年前对时年14岁的养女,以“性教育”为幌子,进行长期的性侵犯和性剥削。这些行为.............
  • 回答
    将中国视为“敌对国家”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议题,并非所有国家,包括美国,都明确将中国定义为“敌对国家”。更准确的说法是,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某些政策、行为和意图抱有深刻的担忧,并将其视为战略竞争对手,甚至在某些方面存在对抗性关系。这种关系是多层面的,由历史、地缘政治、经济利益、意识形态以.............
  • 回答
    关于美国和加拿大东亚裔人口比例未来可能达到50%以上的情况,这是一个复杂且涉及多方面因素的预测。我们将从人口学趋势、社会经济影响以及潜在的社会变化等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并尝试分析何时可能达到这一比例。人口学趋势分析:要预测东亚裔人口比例的变化,我们需要关注几个关键的人口学指标:生育率、移民率和年龄结.............
  • 回答
    杨洁篪主任与沙利文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之间的会晤,是当前中美关系背景下的一个重要事件。而杨主任在那次会晤中提出的“中方反对以‘竞争’来定义中美关系”这一表述,确实触及了中美关系的核心议题,值得我们深入剖析其含义和潜在影响。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竞争”这个词在当前中美关系语境下的复杂性。美国官方,特别是特.............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背后牵扯到的因素非常复杂,远不是一句“禁毒”就能轻易解决的。要让美国出兵去摧毁其他国家的毒品种植基地,其实有太多现实的障碍和顾虑了。我给你掰开了讲讲:首先,也是最直接的一点,就是国家主权和国际法。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美国没有权利擅自派兵进入别国境内进行军事行动,.............
  • 回答
    听到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突破2.5%,触及2019年4月以来的新高,这可不是件小事,背后牵扯到不少经济层面的重要信息,而且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到底意味着啥。首先,咱们得明白“国债收益率”是怎么回事。简单来说,国债就是政府借钱时发行的债券,收益率就是你把钱借给政府,政府承诺支付给你的.............
  • 回答
    中国人普遍认为日本是美国的“走狗”这种看法,确实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认知,尤其在中国大陆的互联网和舆论场上更是如此。这种认知并非来自日本人自己的普遍认同,而是更多地源于中国方面的视角和解读。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历史、政治、文化以及信息传播等多个层面来深入探讨。中国人为何会产生“日本是美国走狗”的.............
  • 回答
    拜登总统的支持率跌至执政以来的新低,而且更令人担忧的是,高达七成受访的美国民众认为国家正朝着错误的方向前进。这一局面无疑是给白宫敲响了警钟,也反映出美国社会当前弥漫着一种深刻的不安和质疑。首先,支持率的下滑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经济方面,虽然就业市场表现尚可,但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