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劳荣枝在庭审最后痛哭道歉,称「可以说我不优秀,但不可以说我不善良」,如何看待这一说法?

回答
劳荣枝在庭审最后痛哭道歉,并称“可以说我不优秀,但不可以说我不善良”的说法,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极具争议的论断。要看待这一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包括其行为的本质、道歉的性质、自我辩护的逻辑以及公众的认知。

一、 理解劳荣枝的行为本质:

首先,必须明确劳荣枝被指控的罪行是极其严重的,涉及多起命案,手段残忍,给受害者及其家属带来了无法弥补的伤害。这些行为本身就带有极强的非人道性,是社会法律和道德所不容的。任何关于“善良”的论述,都必须建立在对这些罪行的清晰认识和否定之上。

二、 分析“不善良”的具体表现:

我们来看一下劳荣枝被指控的罪行中,哪些行为直接违背了“善良”的基本原则:

预谋和参与杀人: 这是最直接、最严重的“不善良”表现。杀害无辜生命,剥夺他人生命权,这是对人类最基本的尊重和保护的违背。
残忍的作案手段: 庭审中揭露的包括囚禁、殴打、折磨等手段,这些行为本身就充满了恶意和残忍,与“善良”所代表的同情、怜悯、关爱等品质背道而驰。
多次作案并逃亡: 劳荣枝在长达二十年的逃亡生涯中,继续犯下罪行,并且通过伪装身份、躲避追捕等方式,逃避法律的制裁。这种持续性的逃避和对法律的漠视,也难以与“善良”联系起来。
对受害者的冷漠和麻木: 在执行罪行过程中,劳荣枝表现出的冷静甚至可能是冷漠,没有展现出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他人痛苦的同情,这与“善良”是完全对立的。
对家属的伤害: 即使不直接参与杀戮,作为共犯,她也对受害家庭造成了无法磨灭的伤痛和恐惧,这种伤害同样是“不善良”的体现。

三、 审视“不优秀”与“善良”的关系:

劳荣枝说“可以说我不优秀”,这可能包含了两层意思:

1. 承认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不足: 比如文化程度、社会地位、或者在犯罪过程中“不够聪明”以至于最终被捕等等。
2. 试图区分“优秀”与“善良”: 她可能试图将自己的失败和罪行归结于“不优秀”,而将自己内心深处某个“善良”的角落独立出来,与罪行切割。

然而,“优秀”与“善良”并非完全割裂。在许多情况下,真正的“善良”是建立在一定的能力和担当之上的。“优秀”可以体现在一个人能够用积极的方式去帮助他人,去创造价值,去承担责任。而劳荣枝的行为,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不能称之为“优秀”。

更重要的是,将“不优秀”作为对“不善良”的辩解,本身就存在逻辑上的谬误。一个人即使不“优秀”,也完全可以做到“善良”;反之,一个人即使在某些方面“优秀”,也可能极其“不善良”。核心在于其行为本身是否违背了社会普遍认同的道德底线和法律准则。劳荣枝的行为显然已经跨越了这个底线。

四、 分析庭审最后痛哭道歉的性质:

真心悔罪的可能: 在法律的最终审判面前,一个人可能会因为恐惧、良心发现或者对后果的深刻认识而产生悔意。这种痛哭道歉,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包含了对过去行为的追悔和对受害者家属的愧疚。
求生欲和减轻罪责的策略: 也有可能是出于对死刑的恐惧,试图通过道歉和表现出所谓的“善良”,来争取一线生机,或者至少让量刑有所减轻。在司法实践中,认罪、悔罪的态度是量刑的重要考量因素。
自我安慰和认知失调: 在长期逃亡和罪恶感的压抑下,个体可能会出现认知失调,试图通过某种方式来缓解内心的冲突。她可能真的认为自己内心深处还有一丝“善良”,试图抓住这一点来构建一个相对可接受的自我形象。
表演的可能性: 作为一名经过长期社会打磨、善于伪装和操纵他人的人,劳荣枝的道歉也可能是一种表演,目的是为了影响法官和公众的判断。

五、 公众和法律应如何看待这一说法:

1. 坚持罪刑法定和证据原则: 无论劳荣枝如何辩解,法律的判决必须依据确凿的证据和法律条文。她过去的行为,尤其是那些残忍的罪行,是无法通过一句“不善良”就得以否认或轻描淡写的。
2. 区分“善良”与“悔罪”: 即使她现在表现出痛哭和道歉,这更多地应该被视为一种“悔罪”的态度,而不是她过去行为的真实写照。真正的“善良”体现在行为上,而不是临终前的忏悔。
3. 警惕辩解的迷惑性: 劳荣枝的话术可能是一种试图模糊事实、转移焦点的策略。公众和媒体应该保持清醒,不被这种看似“人性化”的辩解所迷惑,而是聚焦于事实本身。
4. 理解受害者家属的感受: 对于受害者家属来说,这句话可能只会加深他们的痛苦和愤怒。他们看到的不是一个“不优秀但善良”的人,而是一个夺走他们亲人生命、给他们带来无尽伤痛的罪犯。任何辩解都无法改变他们失去亲人的事实。
5. 反思“善良”的定义: 劳荣枝的说法也促使我们思考,“善良”到底是什么?它是否仅仅是一种内心的感受,还是必须体现在对外行为的善意和对他人的尊重?在法律和道德的语境下,行为是衡量一个人的重要标准。

总结:

劳荣枝“可以说我不优秀,但不可以说我不善良”的说法,是一种极具争议性的自我辩解。

从客观事实来看,她所犯下的罪行极其残忍,已经严重违背了“善良”的基本道德准则。 她通过杀戮和折磨他人,将自己推向了与善良完全对立的深渊。
她的道歉和辩解,无论出于真心还是策略,都无法改变她行为的性质。 法律的判断和公众的认知,都应该基于她过去的行为,而不是临终前的只言片语。
将“不优秀”作为辩护,是逻辑上的偷换概念。 一个人是否“善良”,与他是否“优秀”没有必然的直接联系,关键在于其行为是否符合道德和法律的要求。

因此,看待这一说法,最关键的是要回归事实,坚持原则,不被情感或辩解所左右。劳荣枝的罪行是压倒一切的客观事实,而她的道歉和辩解,更应该被视为她个人在法律最终裁决面前的反应,而非对其罪行的辩护或洗白。她的行为已经清晰地说明,她至少在很多关键时刻,并非一个“善良”的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句话对劳荣芝来说,一点问题没有,因为她没有同理心和同情心,是她内心真实的写照。

其实,我们看一些例如劳荣芝这样犯罪分子,都是一个心态,缺乏人类共有的同理心和同情心。

南医大杀人案凶手麻某钢,也是这样认为,他自己说,自己不是坏人,只是有些顽皮。

韩国素媛案赵斗淳也是,他认为自己只是喝醉了酒,还要和受害人谈心见面,大概还想“一笑泯恩仇”。

还有一个女凶,谭蓓蓓,为了给自己老公寻找生理发泄对象,以孕妇的身份欺骗无辜善良的小姑娘,还以为自己是典型的贤妻良母。

这些和劳荣芝的思维如出一辙:别人的生命在他们眼里和一件普通的没有生命的物品一模一样,打碎一件普通物品是犯罪吗?不是!他们是善良的,是可爱的,是无辜的,只是不小心打碎了一件有呼吸的“普通物品”。

善良不是自定义的,劳荣芝被捕时的微笑,是对生命的蔑视,只有死亡才能让这样的恶魔感到什么叫生命的尊严!

user avatar

我原来说过,好几年前,网上有个上海交大的主动给我私信,他说他最看重就是女孩子人品,他要找善良的

我从那一刻起,就觉得这个男的太幼稚了,他不适合我,他适合找一个没有社会经验的所谓的善良女人,在社会改造她之前娶她

他问我的标准,我就跟他完全不同,我说我要求男人年薪必须超过我,超过我一分钱都算,所以我要问对方具体年薪


善良这个词,只有头脑简单的人才用

如果你跟我一样读过多次雅思的真题nature or nurture的耶鲁大学电击学生实验,你就应该知道,一个所谓具有各种良好品质的人,一旦进入一个邪恶的机构中,被告知目前他所做的事情尽管违背道德原则,但是有助于社会,他就会放弃他的道德原则,服从权威,去做他自己都想象不出的邪恶事情

雅思原文很好找,我给你们找了雅思文章里提到的耶鲁大学老师电击学生实验的相关文章,中文的

【明知可能电死人,为何“老师”还是选择接通“学生”身上的电极? - 今日头条】


也就是说,社会环境对一个人的行为有非常大的影响,很少有人能够抵制住这种影响

你不要以为你自己善良单纯,你换个环境就会依旧善良单纯

你幼年的各种美好品质会在这个新环境中流失,流失多少取决于你新环境的复杂程度

你可能在环境压力不大的时候,做了一件善良的事,比如送老奶奶过马路,你以为你依旧善良

但是你现在进入到竞争激烈的工作环境,上有老下有小,你不能失去工作,你的上级让你做他的耳目,平时有事要给他报告,你不得不从,这一刻你不善良

所以,除非我们身处无压力非常单纯的环境,否则我们随时会发现,环境的复杂性要求我们做出改变做出应对,我们是一个随时变化的个体,无法保持一致

虽然有革命烈士这一类保持一致的人,但是相比于革命时期,今天的社会是个分工更加细致,情况更加复杂的社会,蝴蝶效应随时发生,黑天鹅屡见不鲜,我们比过去的人们,更加难以保持性格品性上的一致

所以,用善良这么一个简单的词去描绘一个复杂环境下的动态个体都是不适合的


劳自己觉得自己善良,是指她脱离法子英的时候她的行为模式,但是当她置身于法子英环境之中的时候,她无法摆脱他的影响,所以善良不能概括她所有的行为。


我一直觉得,就男性而言,前面提到的上海交大那个男的是bat的,it企业的男性,给我的感觉就是,可能跟我一样社会经验没那么丰富,甚至比我还不丰富,因为我家庭的缘故,我看到了更多社会人的嘴脸,所以我认识社会更透彻,it男在这方面比不上混社会做生意的男的,也不爱读社科类的著作,所以想问题非常简单,我一般聊天都拉黑他们

至于硅谷大爷这样的渣男,保留它没拉黑是因为他能立即理解我在说什么,并且给予同等程度智商的回应,所以我保留它仅仅作为交流之用


我建议各位同学多读社科类的一些文章,我是熟读了几百篇托福雅思真题模拟题,因为我工作需要,雅思里社科类的更多一些,托福主要是科普,但是it男最大问题就是只读科普

我建议年轻朋友们平时少读文学仙侠,少看视频综艺,多读社科类的著作,结合自己的社会经验,丰富自己的认知

你不要盲目相信社科类著作的结论,毕竟很多实验已经过时或者以西方人为主,但是你需要它们给予你启发,结合你的亲身经验,做进一步的反思,然后再实践再反思,

要做一个头脑不简单知道如何巧妙应对社会变化的人,而不是一个 “善良”没有原则的人

我的其他高赞答案:

















user avatar

罪犯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借口为自己辩解的,无需为这些杂音干扰,无视即可。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