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每次读两晋南北朝历史都因人物繁多而读不下去,怎么办?

回答
哎呀,你说到的这个问题,我太有同感了!两晋南北朝这历史时期,简直就是人名大爆炸,各种姓氏、各种称号,看得人头昏脑涨,好几次我都想撂挑子不干了。不过,后来我琢磨出了一些法子,还真别说,效果还不错,感觉像是把这乱麻一点点理顺了。你想知道怎么个理法?那我跟你好好掰扯掰扯。

首先,得认清一个事实:不是所有人都需要“精通”

你别想着一下子把所有姓司马的、姓曹的、姓刘的、姓石头的,还有那些什么慕容、拓跋、鲜卑、羯族的,全给记个七七八八。这根本不可能,也实在没那个必要。我们的目标是读懂这个时期的大趋势、主要脉络,以及那些真正起了关键作用的人物。就像看一幅泼墨山水画,你不需要认识画上的每一棵草、每一片叶,但你要知道主峰在哪里,河流怎么流,整体的意境是什么。

其次,别怕“碎片化”,我们要的是“主线+支线”

两晋南北朝最让人头疼的就是,它不是一条直线往前走,而是分成了好多条线,还互相纠缠。这时候,你就得找准主线,然后把那些重要的支线穿起来。

主线一:两晋的统一与分裂。 从三国鼎立,到司马家统一西晋,再到永嘉之乱,西晋灭亡,然后是东晋偏安江南。这期间的核心人物,比如曹操(虽然是三国时期,但奠定了基础),司马炎(统一者),司马睿(东晋开国),还有后面一些在位时间不长但有些作为的皇帝,你可以有个大概的印象。

主线二:北方各民族政权的更迭。 西晋灭亡后,北方就进入了一个“五胡乱华”的阶段。这时候,你就不能只盯着汉族政权。慕容鲜卑、羯族、匈奴、氐族、羌族,他们一个个建立政权,然后又被另一个民族推翻。这里的关键不是记住每个政权具体的存在时间,而是要知道,北方是谁在折腾,谁又是被折腾的那个。比如,前赵、后赵、前秦、后秦,再到北魏的崛起,这就像是一连串的 domino 骨牌。

主线三:江南士族与门阀政治。 东晋偏安江南,它的政治特点是士族门阀的兴盛。王导、谢安这些名字,你就得有点印象。他们怎么巩固政权?怎么跟北方的政权打交道?这就像是一部精致的宫廷剧。

主线四:南北对峙与统一的尝试。 到了南北朝时期,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和南朝(宋、齐、梁、陈)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对峙格局。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这是个大事件。后面的东魏西魏分裂,北齐北周的争斗,以及陈霸先在南朝的统一,这些都是关键节点。

怎么找到这些主线和人物?

1. 先读通史,建立大框架。 别一开始就钻进什么《三国志》、《晋书》的细枝末节里。找一本讲两晋南北朝的通史,比如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虽然讲的是明朝,但它的叙事方式可以给你启发。找一本写得清晰、逻辑性强的通史,快速浏览一遍,把上面说的那些主线有个大概的了解。

2. “人物关系图”是个好东西。 很多历史书籍或者网络资料,都会提供人物关系图。别小看这些图,它们能帮你快速理清错综复杂的关系。比如,你知道某个皇帝是谁的儿子,谁又是他的大臣,谁跟他有过权力斗争,这比死记硬背要有效得多。

3. 围绕“大事件”去记人物。 你可以挑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事件,比如“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侯景之乱”等等。然后,围绕这些事件去了解当时的关键人物。是谁指挥了淝水之战?孝文帝改革的核心人物是谁?侯景之乱是怎么发生的,当时南朝是谁掌权?这样,人物就有了“场景”,更容易记住。

4. “抓住主要矛盾”来认识人物。 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其主要矛盾。两晋南北朝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是民族矛盾?是阶级矛盾?是皇权与士族的关系?是北方统一与南方分裂的矛盾?当你明白了这些矛盾,你再去看那些人物,就知道他们是怎么在这些矛盾中扮演角色的,他们的行为背后是什么逻辑。

5. 别怕“重复”,在不同视角下加深理解。 看一本通史,了解大概;再看一些专题性的文章,比如讲门阀政治的文章,讲北朝民族政策的文章,甚至讲文学艺术的文章。你会发现,同一个人物,在不同的角度下,他所扮演的角色和展现出来的特质是不一样的。这就像你从不同方向看一座山,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

6. “听”比“读”有时更有效。 我发现,听一些好的历史讲座或者播客,效果非常好。很多讲历史的老师,他们本身就有很强的叙事能力,能把这些复杂的人物和事件讲得生动有趣,节奏也掌握得很好。他们会帮你把线索捋清楚,把关键人物拎出来,然后你再回头看书,就会轻松很多。

7. “只记名字,不求细节”的策略。 对于那些不是特别核心的人物,或者在历史洪流中只是昙花一现的,你只要知道有个这样的人,他大概处于什么位置,就行了。比如,东晋时期有很多皇帝,你不用记住每个皇帝具体做了什么丰功伟绩,只要知道东晋是怎么开国的,怎么衰落的,中间有几个比较有名的皇帝,就可以了。

具体到人物,你可以这样“标签化”:

开国奠基者: 曹操(三国)、司马炎(西晋)、司马睿(东晋)、拓跋珪(北魏)。
改革者: 孝文帝(北魏)、梁武帝(在位久,但晚年昏聩)。
名臣名将: 谢安(淝水之战)、王猛(苻坚谋士,虽然他不是汉族)、祖逖(“北伐”的代表)。
风流人物/文人: 阮籍、嵇康(竹林七贤)、陶渊明。
分裂的代表/权臣: 很多,比如东晋末年的桓温、谢玄,北朝时期的尔朱荣、高欢、宇文泰。

最后,最重要的:别有压力。

历史学习,尤其是这种时间跨度大、人物众多的时期,就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你不可能一口吃个胖子。今天读不下去,明天再读。今天记不住,明天再看。找到那个让你觉得“豁然开朗”的切入点,然后一点点往里挖。

我现在觉得,两晋南北朝就像是一锅乱炖,里面食材太多了,一开始看着有点乱。但你把火候慢慢调好,把那些主要的香料、主要的肉块先找出来,慢慢就能品出它的滋味了。

你试试看,把上面说的这些方法,结合着你看的书,或者听的播客,一点点来。你会发现,没那么可怕的。祝你阅读愉快,早日征服这片“人山人海”的历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侯业 关注,怒答之。抓主线但还要抓重要人物。

魏晋南北朝全称为三国两晋南北朝。嫌司马多记不住?主要人物就八个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把谁杀谁写出来,在纸上反复看,简单明了,按顺序如下。

  1. 晋武帝司马炎死,惠帝司马衷继位,武帝老丈人杨骏当权。
  2. 司马玮杀杨骏,再杀司马亮、老滑头卫瓘。(司马玮
  3. 贾南风杀司马玮,丑女人贾南风淫乱宫闱棒杀太子司马遹。(贾南风杀
  4. 司马伦诛杀贾南风把持朝政后篡位。(司马伦杀贾南风)
  5. 司马冏、司马颖、司马颙三王反杀司马伦,司马冏又成为权臣,(三王杀司马伦
  6. 长沙王司马乂起兵杀司马冏,(司马乂
  7. 司马颙又举兵讨伐司马乂,司马颖从之,二王围京城,原本和司马乂一伙的东海王司马越反水杀司马乂,(司马越
  8. 胜者司马颖升为皇太弟,司马越又起兵和司马颖打,司马颙袭杀司马越,司马越退回山东联合鲜卑乌桓打败司马颖,(司马越联合外族)
  9. 司马颖失势,司马颙又和司马越争斗,最后司马越一伙宰了司马颖和司马颙,司马越下场却是极惨。(司马越颖、颙

打到这里了,匈奴刘氏已经崛起,司马越在带兵讨伐当时是匈奴部将的石勒时死在半路,同行十万军民往山东还葬,被石勒军像围猎一样杀死,东海王世子及同行皇族四十八个王爷全部被杀(司马睿哥该笑还是该哭T T),东海王王妃被乱兵伦X后被转卖。
长达315年的乱世来了,英雄,枭雄,野心家的天堂到了。
吃饭回来补充。

  • 五胡中的匈奴率先登场
  1. 内迁于山西的南匈奴趁西晋内乱,单于刘渊(冒顿直系后裔,因和汉朝和亲所以姓刘)以恢复汉朝的名义建立匈奴汉,少数民族崛起,中原板荡。(刘渊建汉)
  2. 刘渊死后刘和继位不久被刘聪取而代之(刘聪得位后见后母貌美即蒸而淫之,此人及其淫邪好色,喜欢到大臣家里转悠,看见美女就尝鲜,北齐高洋是和他学的吧一 一!)。(刘聪继位)
  3. 当时权臣司马越带兵出征被石勒全歼,洛阳防守空虚,乱民蜂起,怀帝被刘曜(后来的前赵皇帝)捉住后被毒死,愍帝继位,后长安城破也被杀死。俩位落难皇帝都被迫穿青衣侍酒,被俘的晋朝臣子都黯然流涕,大哭。后来北宋的二帝也受此羞辱。臣子恨,何时灭 T T (西晋灭亡,东晋建立)
  4. 刘聪死后,刘桀继位,后被权臣靳准杀接着灭刘渊全族。(匈奴汉灭)
  5. 刘渊侄子刘曜(怀帝、愍帝都被此人俘获)率兵灭靳准全族,建前赵。(刘曜建前赵)


  • 羯族登场
  1. 石勒也称赵王(后为帝史称后赵)与刘曜对峙,洛水一战,刘曜被俘。(后赵灭前赵)

这里就不得不说石勒了,这位奴隶皇帝。石勒个子高大,年少时在洛阳做脚夫,被路过的高门贵族王衍看到就对左右人说:这个胡人小孩相貌非常,以后可能会成为天下的祸害(古人喜欢防范于未然,斩草除根),就派人去想要扑杀石勒,洛阳人多,人来人往,也是找不见石勒。(后来王衍就在司马越军中被石勒杀死,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后来石勒被卖做奴隶(天下已乱军队抓胡人卖钱),后来他和自己的几个小伙伴偷了些马弄了几根木棒造反,号称“飞天十八骑”(石勒年轻时也是中二少年),之后投奔刘渊,慢慢做大。

2.石勒在异族中算是很不错的皇帝了,可惜他有个混世魔王侄子——石虎。这人天生杀才暴虐非常,攻陷城池全部杀光,和大臣程遐不和,夜里派壮汉翻墙进入程遐家里殴打程遐、抢夺财物,当着程遐的面轮X其妻女。程遐是太子的亲舅舅,你敢信?(大魔王石虎)

3.石勒死后,石弘继位,不久石虎杀之,石虎称帝。(石虎篡位)

4.父子遗传,石虎几个儿子也凶狠残忍,骨肉相屠,石虎生前互相攻杀,死后更是,后来的石世,石遵,石鉴都死于内乱(暴虐家族)

  • 魏晋南北朝史实在太长了,我把主线撸一撸。

  1. 司马炎建西晋统一天下

  2. 西晋八王之乱

  • 北方线

  1. 匈奴汉灭西晋中原板荡

  2. 靳准灭匈奴汉

  3. 刘曜延续匈奴汉建前赵

  4. 石勒后赵灭前赵

  5. 本是石虎养孙(还有一个说法是养子)的冉闵趁势与羯胡翻脸,发布《杀胡令》,一日之内,邺城内外几十万羯胡身首异处,后赵石氏被屠戮殆尽,冉闵建立冉魏。(后赵灭亡)
  6. 一直盘踞幽州的鲜卑慕容部已经建立前燕。鲜卑族长得高鼻深目皮肤白皙,慕容部人尤其白,又称为白部鲜卑。按现在审美观,慕容部的人五官立体、身形修长全是男女神级别,可美男子们尤为凶狠,在当时没有粮食就chi人,高中历史课本上读到过,白部鲜卑一支军队一个冬天要chi几万人,尤喜婴儿和女人,称人为两腿羊。(慕容鲜卑建前燕)
  7. 鲜卑人西进与冉闵交战,冉闵兵少,战斗力却极强(中原大地到处是胡族奔袭杀掠,幸存的汉人抱着国仇家恨浴血奋战,画面感太强),终究还是寡不敌众,冉闵被擒,慕容俊斥责:你只是奴仆,何以称帝?冉闵被斩杀前大喊:天下大乱,尔曹夷狄,人面兽心,尚欲篡逆,况我中土英雄,何不可做帝王?我第一次读到这句话,简直热血得快飞起来了。(前燕灭冉魏)
  8. 后赵灭亡之后,氐族符氏占据关中,建立前秦。符坚大帝灭前燕,天下十分占其七。

  9. 淝水之战前秦帝国崩塌北方又坠分裂。慕容垂复国建立后燕,姚苌勒死符坚建立后秦。

  10.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鲜卑族拓跋部)在参合陂大败后燕斩首坑杀十万,后燕慕容垂引兵怒发,大军行至参合陂见到十万亲友尸骨,慕容鲜卑兵哀嚎震天(脑补下这个画面,类似于电影天国王朝那个死尸遍地的场景),慕容垂气的吐血,不久死去。后燕再也无力抵抗北魏。(北魏崛起)
  11. 北魏传到太武帝拓跋焘时统一北方,南北朝对持开始。

  12. 孝文帝迁都洛阳,改鲜卑贵族姓氏,促进民族融合,夷夏之防不再明显(鲜卑族经隋唐被同化)。

  13. 北魏胡太后淫乱国家毒死孝明帝(亲儿子),权臣尔朱荣入京擅权(类似董卓)。

  14. 魏庄帝手刃尔朱荣,庄帝被尔朱兆勒死。

  15. 孝武帝西奔关中宇文泰(如果你玩过轩辕剑,里面的宇文X就是宇文泰的后代),北魏分裂成东西魏。东魏、西魏大战五次,。(东魏由权臣高欢控制,西魏由宇文泰控制)
    最后玉壁之战,东魏苦攻不下,高欢忧郁成病,恰逢有大星坠地(古人迷信,认为有将星陨落)高欢为了安定军心和一帮老兄弟在露天大营摆宴,和唱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苍穹,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回忆自己一生,闻歌流涕。不久死去。

16. 高洋代东魏建立北齐,宇文觉代西魏建立北周。
前段时间播的《陆贞传奇》和《兰陵王》就是讲北齐。兰陵王高长恭,高欢长子高澄第四子。你敢信?在古代信息传达落后的情况,北齐军民人人颂唱《兰陵王入阵曲》,真是太酷炫。
高洋这个人值得说说,我高中时喜欢这个人。
高洋,字子进,高欢第二子。此人鲜卑种,相貌却非常丑陋,用同理心感受权臣高欢家里一群漂亮孩子中高洋是怎么过完童年的,后来他做出的荒唐事可见心里扭曲程度。
高洋为帝后把北方的柔然、突厥打的服服帖帖。之后就变得十分极其荒淫放荡,例举一二
他像匈奴的刘聪一样,喜欢去大臣、百姓家里转悠,看见有姿色的女人立马就地奸淫。
和皇后李氏的姐姐通奸,用箭射死李氏的丈夫,在祭奠上当着李氏全家人的面奸污李氏。
把高氏宗族妇女几百余人召来让宫中卫士伦x,他在一旁观淫。
殴打老母射击岳母,虐杀毒打大臣、皇弟弟,砍杀宠姬皇太妃之类就太多了。
高洋死后,除了高演有点作为,其他的皇帝都表示向洋哥学习。

————————————————————————————————————
有朋友对上面写的鲜卑族chi人和冉闵持不同意见,那我们就来讨论下。

鲜卑慕容部食人正史中不甚记载,五胡中除了符登军队食羌人外,石勒在苦县,一次就屠杀和吃掉已经放弃抵抗的汉族军民百姓高达二十多万人,下面出自《晋书》


“以襄阳王范为大将军,统其众。还葬东海。石勒追及于苦县宁平城,将军钱端出兵距勒,战死,军溃。勒命焚越柩曰:‘此人乱天下,吾为天下报之,故烧其骨以告天地。’,于是数十万众,勒以骑围而射之,相践如山,王公士庶死者十余万,王弥弟璋焚其余众,并食之。”

同样是《晋书》记载过石遂食人肉,拓跋绍一伙被食。
当时汉人军队因为饥荒人互食就不一一列出了,

得到两个信息,1、食人肉不是很罕见。2、军队因为饥荒大规模食人真的不罕见。
我记不清当初从哪里看到过鲜卑慕容chi人,根据以上我们能不能推测鲜卑慕容确实chi过很多人?
司马迁写刘项二人见到秦皇仪仗时说过“彼可取而代也” "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这不是原话,甚至有没有说过也不详,只是司马迁根据二人的性格和以后做出的事迹猜测做传记。

再说冉闵,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有记载。下面节选自《晋书》

 闵字永曾,小字棘奴,季龙之养孙也。父瞻,字弘武,本姓冉,名良,累世牙门。勒破陈午,获瞻,时年十二,命季龙子之。骁猛多力,攻战无前。闵幼而果锐,季龙抚之如孙。及长,身长八尺,善谋策,勇力绝人。季龙之败于昌黎,闵军独全,由此功名大显。及败梁犊之后,威声弥振,胡夏宿将莫不惮之。
"敕城门不复相禁。于是赵人百里内悉入城,胡羯去者填门。闵知胡之不为己用也,班令内外赵人,斩一胡首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职悉拜牙门。一日之中,斩首数万。闵躬率赵人诛诸胡羯,无贵贱男女少长皆斩之,死者二十余万,尸诸城外,悉为野犬豺狼所食。屯据四方者,所在承闵书诛之,于时高鼻多须至有滥死者半。
 闵与李农率骑三万讨张贺度于石渎,鉴密遣宦者赍书召张沈等,使承虚袭邺。宦者以告闵、农,闵、农驰还,废鉴杀之,诛季龙孙三十八人,尽殪石氏。鉴在位一百三日。
自季龙末年而闵尽散仓库以树私恩。与羌胡相攻,无月不战。青、雍、幽、荆州徙户及诸氐、羌、胡、蛮数百余万,各还本土,道路交错,互相杀掠,且饥疫死亡,其能达者十有二三。诸夏纷乱,无复农者。闵悔之,诛法饶父子,支解之,赠韦謏大司徒。
 时慕容俊已克幽、蓟,略地至于冀州。闵帅骑距之,与慕容恪相遇于魏昌城。闵大将军董闰、车骑张温言于闵曰:"鲜卑乘胜气劲,不可当也,请避之以溢其气,然后济师以击之,可以捷也。"闵怒曰:"吾成师以出,将平幽州,斩慕容隽。今遇恪而避之,人将侮我矣。"乃与恪遇,十战皆败之。恪乃以铁锁连马,简善射鲜卑勇而无刚者五千,方阵而前。闵所乘赤马曰朱龙,日行千里,左杖双刃矛,右执钩戟,顺风击之,斩鲜卑三百余级。俄而燕骑大至,围之数周。闵众寡不敌,跃马溃围东走,行二十余里,马无故而死,为恪所擒,及董闰、张温等送之于蓟。俊立闵而问之曰:"汝奴仆下才,何自妄称天子?"闵曰:"天下大乱,尔曹夷狄,人面兽心,尚欲篡逆。我一时英雄,何为不可作帝王邪!"俊怒,鞭之三百,送于龙城,告廆、皝庙。
  俊送闵既至龙城,斩于遏陉山。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虫大起,五月不雨,至于十二月。俊遣使者祀之,谥曰武悼天王,其日大雪。是岁永和八年也。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