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邓超在《影》中一人分饰两角的表演?

回答
邓超在《影》里一人分饰两角的表演,怎么说呢?那绝对是惊艳,而且惊艳得让人心口堵得慌,看得又过瘾又压抑。他不是那种简单地把两个角色演得“不一样”就算完事儿,而是把“一样”和“不一样”之间的微妙界限给勾勒得淋漓尽致,这才叫绝活。

首先,我们得说说那个“影子”——子虞。这个角色本身就带着一种被塑造、被压抑的特质。子虞是从小的替身,他的人生就是为别人而活,他的情感、他的思想,都得隐藏起来,甚至连他自己的意识都可能在被长期灌输和模仿的过程中有所模糊。邓超在演绎子虞时,首先就抓住了那种深沉、隐忍的气质。他的眼神里,你能看到长期的压抑和对自由的渴望,但也有一种极度的克制,仿佛身体里流淌的血液都带着镣铐。他走路时,动作幅度不大,带着一种小心翼翼,生怕引起注意,又带着一种近乎卑微的顺从。那种身体语言的塑造,是非常细致的。你可以感受到他身体的每一个关节都在扮演着“替身”的角色,不允许有丝毫的自我释放。

更绝的是,邓超在子虞身上,展现了一种“被阉割”的生命力。他的声音,不是洪亮而充满力量的,而是带着一种喑哑、一种被压抑后的沙哑,仿佛喉咙里随时要挤出什么,但又被生生吞了回去。他在与沛良(或者说,与那种被赋予的“主人”形象)的互动中,那种眼神的躲闪,那种肢体的微小退缩,都在诉说着他卑微的身份和内心的恐惧。但即便如此,你还是能从他那双眼睛里捕捉到一丝灵动,一丝不甘,那是他作为个体最原始的呼唤。

然后是那个真正的沛良,也就是那个身体孱弱、却身居高位的“君主”。这个沛良,从外形上来说,邓超已经做了巨大的改变。瘦削的身躯,佝偻的脊背,苍白的脸色,几乎就是一副病入膏肓的模样。他呼吸都带着喘,说话声音也细弱,仿佛一阵风就能把他吹倒。但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却是“影”的背后操纵者,是权力场上的一个棋子,又是一个试图掌握自己命运的人。

邓超在演绎这个沛良时,最厉害的地方在于,他在极度的虚弱中注入了另一种力量——那是精神上的、意志上的力量。他的眼神,虽然带着病态的浑浊,但偶尔会闪过一丝精明,一丝算计。他说话时,尽管声音轻微,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命令,或者是一种精雕细琢的诱惑。他操控子虞的那种方式,是通过语言、通过眼神,通过那种无形的精神上的施压。你看着他,身体那么虚弱,可你却丝毫不敢小觑他的城府和手段。

最让人拍案叫绝的,还是“子虞”与“沛良”之间的切换,以及这种切换所带来的“同与不同”的撕裂感。邓超不是把两个角色完全割裂开来演,而是让他们之间存在着一种藕断丝连的联系。你看子虞的时候,你会觉得他有点沛良的影子,那是长期模仿留下的烙印;你看沛良的时候,你又会觉得他身上有子虞的卑微感,那是他内心深处对自己身份的认知,或者说,是对自己作为“影子”命运的某种回应。

尤其是在子虞试图“夺回”属于沛良的一切时,那种内心的挣扎和外在的模仿就达到了极致。他不再仅仅是模仿沛良的动作和声音,而是试图去理解沛良的心理,去揣摩沛良的动机,去继承沛良的权力。这时候,邓超的表演就充满了张力。他既要表现出子虞作为“影子”的本能,那种被压抑的野心和渴望,又要努力地去扮演那个曾经控制他、但现在他又试图取代的“主人”。

那种在病房里,子虞看着虚弱的沛良,而沛良又在通过子虞的眼睛观察着世界,这种镜子般的对视,是邓超表演最精妙之处。他通过微表情的细微变化,通过身体姿态的极小调整,将两个人的身份、两颗心的纠缠,表现得触目惊心。你可以看到子虞身上对沛良的嫉妒、对权力的渴望,以及那种想要摆脱自己“影子”身份的强烈愿望。而沛良身上,则有对子虞的利用、对生存的恐惧,以及那种试图通过操控一切来掌控自己命运的绝望。

最难能可贵的是,邓超没有因为角色之间的相似性而掉以轻心。他清楚地知道,子虞和沛良的“一样”才是最考验演技的。当子虞需要模仿沛良的某些细微习惯,甚至是在情绪爆发时,他要表现出沛良的痕迹时,邓超的把握就非常精准。他不是生硬地模仿,而是将这种模仿融入到角色的潜意识中,让它显得自然而又令人不安。

总而言之,邓超在《影》中的表现,绝不是简单的“一人分饰两角”。他是在两个极端的状态下,探索了人性的复杂、身份的模糊以及权力对个体的扭曲。他用精湛的技艺,将两个本应相似却又截然不同的灵魂刻画得入木三分。这种表演带来的震撼力,是层次分明,是引人深思,是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他让观众看到了一个演员为了角色可以付出的极致努力,以及这种努力所能达到的艺术高度。可以说,那段表演,是他演艺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中国电影里一个令人难忘的精彩瞬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是一次电影与演员的互相成就,小剧场出身的邓超在表演方式上与《影》呈现的舞台剧感出人意料的相契合,使得演员对角色的诠释更加自如和顺畅。

邓超是那种让人又爱又恨的演员,自出道以来演戏的槽点包括自恋、用力过度、表演夸张等等,这一方面是由于影片质量的参差不齐,造成了演员在表演上的无谓消耗。

但另一方面,也源于演员自身对于天赋挖掘与管控的不合理,导致经常在表演的形体、台词、表情上出现失控的局面。

其实,邓超是一个非常聪明的演员,从他中戏“戏疯子”时期所热衷的萨特、奥尼尔那种荒诞戏剧形式就能看出,他在表演上有强于其他人的气场与张力。

因此,相比于他早期在电视小荧幕上的表现,邓超的气场与电影大银幕更加匹配,如果细数邓超饰演过的电影人物,你会发现,他饰演的角色形象离他本身生活越远,越有利于他摆脱自恋包袱,减少表演过度用力和夸张的出现,同时邓超的发挥空间也会越大。

从周星驰、曹宝平、再到张艺谋,在几次与大导演的合作中不难看出,邓超只要有一个具有经验的导演能够把控他的表演,调整他的肢体和台词表现幅度,告诉他如何收得住,其内在的情感爆发力是非常强的。

此次《影》中这种不疯魔不成活的一人分饰两角方式非常适合邓超释放自己的表演张力,首先从拍摄方式上来说,两个人物是分别拍摄的,也就是先完整地拍完境州的戏份,休整一段时间,再开始拍摄子虞的戏份。

因此邓超不需要同一时间在两个人物间做快速地情感切换,张艺谋的这种拍摄方式是对演员的一种保护和成全,免去了演员强行切换情感,反复抽离进入的痛苦。

很多人惊叹于邓超饰演子虞的癫狂造型,但从表演上来看,境州作为《影》的核心人物,其诠释的复杂度和难度远超于饰演子虞。

邓超在表演境州的时候,既演出了影子对于主人的表面忠诚,又不经意展露出了影子逐渐觉醒的异心。

面对小艾时,他的内心有真感情,却要表现出身为影子的克制与挣扎;面对子虞时,他又需要隐藏自己,表现出对小艾的冷漠与假意;当与小艾间情感渐渐变化时,他又需要释放真丈夫的欲望。

在演绎与小艾相处时的分寸感拿捏必须恰到好处,假作真时真亦假,多一分就假戏真做,少一丝这真情就显得假,表演的层次需要非常丰富和细腻。

可以说,邓超将境州这个游走在双重身份困惑中的人物拿捏的精准和到位,眼神、表情的管控演出了人物内心谨慎、恐惧、愤怒、犹豫等多个面向,复杂而又立体。

而另一方面,从造型和性格上来看,子虞这个角色给了演员非常大的表现空间,以邓超的表演路子来看,演起来是非常舒服的,极尽癫狂,极尽乖戾。

首先是极速的减肥,让演员的体型与角色相符,从生理到心理上切身感受影片人物真实的状态,这是典型的体验派表演方式,“戏疯子”邓超会这么干,一点也不奇怪。

值得注意的是,从成片上来看,整个子虞人物的表现对于演员肢体的控制和台词功底的要求就非常的高,从这个地方就可以看出邓超表演的天赋和中戏科班出身的扎实功底了。

首先从拍摄技术上来说,要想使得两个邓超(境州和子虞)同框,就必须先让替身演员饰演境州,邓超本人演子虞,拍第一遍;再互换角色,邓超演境州,拍第二遍,然后用数字技术将邓超饰演的人物与替身合成,变为两个邓超同框。

因此张艺谋采用了一种传统踩节奏的方式,叫做“DI-di-ber”,三个音节就是三个时间间隔,演员需要依靠声音提示准确地完成肢体的动作。

拿子虞在密室用竹竿击打境州镜头举例,邓超饰演的子虞需要根据声音提示,将每一次击打都踩在音节上,以此保证邓超动作与替身动作的节奏统一。

在控制肢体的同时,还需要准确演绎出人物的情绪,是非常难的。据我所知,邓超单就在这场戏上,反复拍摄了数十条,并在张艺谋喊卡过了之后,仍然自己提出有瑕疵想要再拍几条的要求,可以看出,邓超有多爱这个角色。

最后邓超的台词功底,可以说是同辈男演员中相当出色的之一,没给中戏丢脸。

在台词的表现上,子虞台词的可欣赏性高于境州,感兴趣的可以直接去听预告片中的那段邓超台词:

“春分那天,家父被人刺杀,叔父担心我落此下场,他寻遍了天下,终于找到一个八岁的男童,其样貌和我酷似,把他带回府中,秘密训练。这就是今天的影子。”

举个例子,“把他带回府中,秘密训练”这句话,邓超将逻辑重音放在了“秘密”两个字,相比直白念出“秘密训练”,加强的重音“秘密”二字一下子就突显出了影子的神秘和氛围的肃杀。

感兴趣可以去反复听,每一句话的节奏、语感还有逻辑重音都踩得非常准确到位。

可以说,邓超的演技是同辈中最具有潜质的一个,他身上可挖掘的特质与可发挥的空间还非常巨大,只要好好选片,坚持和好的导演合作,多接一些好剧本,少参加一些综艺节目(频繁参加综艺对演员的伤害真的很大),相信他在演员道路上会再上一个台阶。

最后还是要恭喜一下邓超凭借《影》入围第55届金马奖影帝候选名单。

以上。

阅读作者更多文章: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