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邓超导演新电影《银河补习班》?

回答
邓超导演的电影《银河补习班》(英文名:The Big Shot)是一部具有话题性和争议性的国产影片。它于2019年上映,由邓超和俞白眉联合执导,主演也是邓超本人。这部电影试图探讨“教育”这个深刻的社会议题,以父子情为核心,讲述了一个充满父爱和励志色彩的故事。

要评价这部电影,我们可以从 故事、表演、导演手法、主题表达、观众反馈 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1. 故事与剧情:

《银河补习班》的故事围绕着一位不按常理出牌的父亲马皓文和他的儿子马飞展开。马飞因为考试作弊被学校开除,而马皓文作为父亲,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甚至可以说是非主流的教育方式)来引导儿子,让他重新找回自信和学习的动力。

核心冲突与设置:
家庭与学校的矛盾: 影片试图展现传统教育模式的僵化与个体差异化的教育需求之间的冲突。马皓文的教育方式与学校格格不入,被视为离经叛道。
父子情感的修复与升华: 马皓文在儿子最困难的时候陪伴左右,用自己的经历和智慧来影响马飞,展现了深沉的父爱。
时代背景的变迁与对比: 影片穿插了马皓文年轻时的故事,将上世纪80年代的教育环境与当下进行对比,试图说明教育理念的演变。
一个“大事件”的牵引: 影片最令人印象深刻(也最具争议)的桥段,莫过于马飞在成年后,作为航天员,在一次紧急情况下利用自己儿时父亲教授的知识成功排除故障,挽救飞船的事件。这个设定被很多人认为过于戏剧化和不合逻辑,是为了强化“父爱成就一切”的主题而设计的“金手指”。

优点:
情感真挚: 影片在父子情感的描绘上,确实能够触动一部分观众的内心,尤其是那些经历过类似父子关系或者渴望父爱的观众。邓超的表演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这份情感。
关注教育议题: 影片勇于触碰“中国式教育”这个敏感而重要的话题,试图引发观众对教育方式、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的思考。

缺点:
剧情逻辑硬伤: 如上所述,影片最受诟病的就是剧情的“强行推进”和“不合逻辑”。尤其是成年马飞在关键时刻依靠儿时父亲的“知识点”解决航天器故障的情节,被认为过于巧合和理想化,削弱了影片的真实感和说服力。
叙事节奏问题: 影片在不同时间线(过去与现在)的切换上,有时显得不够流畅,部分情节的铺垫和发展显得仓促或冗余。
主题表达的单一化: 尽管影片探讨教育,但最终落点似乎过于简单化地将“成功”归结于“父爱”和“特立独行的教育方式”,而忽略了其他更复杂的社会因素和个人努力。

2. 表演:

邓超(饰演马皓文): 这是邓超主演和导演的作品,他倾注了大量的情感。在父亲的角色上,他展现了粗犷、不羁却又深情的形象。在一些煽情段落,他的表演具有一定的感染力,但也存在用力过猛的争议,有时显得过于煽情和程式化。
“小马飞”和“大马飞”的扮演者: 孩子扮演的马飞在片中展现了童真的可爱和面对挫折的迷茫,表现可圈可点。成年后扮演马飞的演员也在有限的戏份中完成了自己的角色。
配角: 严厉的老师、严苛的母亲、嘲笑马飞的同学等角色,都较为脸谱化,为剧情服务。

3. 导演手法:

影像风格: 影片的画面风格较为明亮、有活力,尤其是在描绘童年回忆的场景时。剪辑上,有意识地运用蒙太奇手法来连接过去和现在。
音乐运用: 影片配乐在烘托情感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一些催泪的桥段,音乐的渲染非常明显。
创新与保守: 邓超和俞白眉尝试用更具个人风格的方式来拍摄家庭教育题材,但整体上,在叙事结构和情节设计上,还是较为传统的商业片模式。

4. 主题表达:

“爱与自由”的教育理念: 影片的核心主张是反对填鸭式教育,提倡因材施教,鼓励孩子自由探索和成长。马皓文代表着一种“不被定义”的教育方式,他相信自己的儿子是独一无二的。
父爱的重要性: 影片强调父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关键作用,父爱可以成为孩子克服困难的强大力量。
质疑与反思: 影片也客观上引发了观众对中国现有教育体系的讨论,例如对“分数至上”、“应试教育的弊端”等问题的反思。

5. 观众反馈与口碑:

《银河补习班》上映后口碑两极分化严重。

支持者认为:
影片情感真挚,父子情动人。
成功触及了教育的痛点,引发了社会共鸣。
邓超的表演很有感染力。
是一部有社会意义的电影。

批评者认为:
剧情过于狗血、煽情,逻辑不通。
教育理念过于理想化,甚至有些“伪科学”。
为了煽情而牺牲了故事的合理性。
邓超的表演过于夸张。
是“打着教育旗号的煽情片”。

票房表现: 影片在票房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说明它还是吸引了相当一部分观众的喜爱,尤其是在家庭观影群体中。

总结评价:

《银河补习班》是一部 优点和缺点同样突出,且极具争议性 的电影。

它 成功地将“教育”这一宏大而严肃的社会议题搬上银幕,并以父子情作为载体,试图传递一种温暖和力量。影片在情感的渲染和对家庭关系的描绘上,能够打动一部分观众,引发共鸣。

然而,其 最大的短板在于剧情的逻辑性和合理性。为了强化影片的主题和情感冲击力,导演在情节设计上显得过于刻意和“神化”,特别是高潮部分的航天器故障处理,让影片的写实感大打折扣,落入了“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窠臼。这使得影片在深度和艺术性上受到了质疑。

从导演的角度看,邓超和俞白眉在商业片的操作上已经相当成熟,懂得如何抓住观众的情绪点,但在这个故事的打磨上,他们似乎更倾向于“感性优先”而非“逻辑严谨”。

总的来说,《银河补习班》可以被视为一部“好心办坏事”的电影。 它有值得肯定之处,即对社会议题的关注和情感的表达,但由于剧本和叙事上的明显缺陷,未能成为一部真正优秀和经得起推敲的作品。它更像是一部 饱含着某种理想化教育情怀的“情怀片”或“类型片”,而非一部严谨深刻的现实主义力作。

如果你希望看到一部温情脉脉的父子情电影,并且对教育话题有所关注,或许能从中找到一些共鸣。但如果你对电影的逻辑严谨度和叙事节奏有较高要求,可能会感到失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邓导再度证明了中国娱乐圈的主流人群没有一个读过书的现实。

我理解邓导和俞编想表达热爱生活以生活为师的老套主题,可他表现的太反智。我们就拿这二位“致敬”的两部印度电影来说吧——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说的是主角上电视答题节目,恰好每道题的答案都与他历经的苦难生活有交集,所以才答对了。

《三傻大闹宝莱坞》的主角成绩也没有吊车尾,只是比较有批判精神。电影还有个伏笔说太空笔的经典谣言,其实主角才是错的。

人家一没有说贫民小子逃学旷课旷成了学霸,二没有说发明家批判体制批判成了体制内航天员。

说来说去,还是杨绛的那句话——

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user avatar

全片有很多感动点,但作为一个了解中国航天的人,最让我感动的地方在哪,赌你们猜不到。

在这部电影的第一个镜头。


全片第一个画面,是中国新一期载人航天任务出征的记者会,这次任务的飞船名为“曙光十六号”




所有人都知道“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天宫”系列空间实验室——

“曙光”号是什么?一个凭空虚构的飞船代号?

还真不是。


“曙光号”计划,又称714工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载人航天计划。





1965年1月8日,钱学森向当时的国防科工委递交了一份报告,提出中国航天事业对载人卫星需要“有所准备”。得到批示:只要力量上有可能,就要积极去搞。

8月,中央专门委员会批准了卫星十年发展规划。

1967年一天,钱学森给我们的第一代航天人带回消息,上面已经同意,第一艘载人飞船就叫“曙光号”





1968年1月,宇宙飞船计划被正式命名为“曙光一号”。与之相关的航天医学研究、航天员选拔、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建设等工作全面展开。





“曙光一号”原本计划在1973年发射,但由于当时国力不足等原因,最终在1972年5月13日被迫取消。


虽然计划取消,但在这几年中,远望号远洋导弹监测船队已经成功建立了起来,去往世界各地,担负起了我国之后数次人造卫星、洲际弹道导弹、以及后来“神舟”系列飞船等任务的监测重任。

电影中,火箭发射升空后,飞控大厅报告“长江三号双捕完成”——成功进行双向捕获的“长江三号”,就是远望号海上监测船。






除此之外,“曙光号”计划建立起的多座模拟太空环境的实验室、系统化的实验设备,都为后来家喻户晓、让所有国人骄傲的“神舟”计划打下基础。





可以说,曙光计划的经验,以及钱学森为代表的众多科学家、航天人的贡献,对之后的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奠基作用


片中的“曙光十六号”,则像是平行世界里的另一个可能:如果当年的曙光一号如期发射,如今我们国家航天事业将会如何书写自己的篇章?







从电影的第一秒画面,主创就在告诉观众,这是一个深深源起于我们民族历史记忆的故事——


“曙光十六号”,它所致敬的,是一代航天人未完成的梦。

user avatar

其他的不评论,为了戏剧冲突,把一个学校各项职务全放一个人身上。大家都是读过中学的,真这么完全不顾真实情况吗?


1.开篇阎主任介绍是教导主任。教导主任做什么的? 维持教学秩序,往往全校学生最恨的人,守校门剪短发,晚上巡逻寝室,是不参与教学的。权限上副校长都算不上。

2.坐拥大办公室,校史墙,决定学生去留,教师转正资格,这是校长的权限。

3.最后阎主任还直接改高三学生语文试卷,这学校NB,教导主任直接干了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活

4.最后带领教育领导参观,准许毕业生全校狂欢啊,这不妥妥的校长或者党务书纪吗

user avatar

中国队长升职记?

user avatar

只用四年时间,当真能让一个导演从《恶棍天使》进步到《摔跤吧爸爸》?这部《银河补习班》,是导演邓超试图交给影迷观众的一份答卷。他很有诚意,很用心,确实尽力了。

影片中出现数次的手写体【永远不认输】,可说正是连续经历了《分手大师》《恶棍天使》两部导演作品的口碑差评后,邓超用以激励和自勉的话语。从坚持2个半小时(147分钟)的上映时长,不为争取排片妥协而做剪辑;到离正式上映提前两周,就开始大规模点映,试图复制去年《我不是药神》的口碑扩散+票房爆棚历程,充分体现了他对这部新作确实充满自信,是现阶段投入了全部心力和热情的心血之作。

而这部影片本身,可说是邓超和俞白眉二人组在抛弃了装疯卖傻模式恶俗喜剧之后,努力迎合新阶段观众口味和观影需求,“加大量、味管足”,给观众们熬的一锅又香又浓的鸡汤。影片本身的优缺点都十分明显。

去年主演了张艺谋导演的《影》,邓超在一个月内减重40斤,同时出色塑造了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经历了一场从身心到筋骨的血火淬炼后,论演技水准,确已达到了【重剑无锋、大巧不工】,收放自如,几近随心所欲而无矩的境界,在他这个年龄段的中生代男星中,已臻第一流水准。

演技一直有口皆碑的实力派演员任素汐,在本片发挥一如既往的稳定,然而和邓超一对照,就明显分了层次差,稍显得“刻意”和“匠气”,当然,这也是因为她的角色定位完全脸谱化,不似《无名之辈》那样有充足的个人发挥空间。

饰演“教导主任”的李建义老师,作为影片设定的对立面人物,应试教育的代表,虽然每个表情和细微动作,都算是完满地完成了表演任务,但角色本身同样是极扁平化的“工具人”,远不如此前“季检察长”来得惊喜。

不止是任素汐和李建义,包括“成年马飞”白宇、继父“孟叔叔”梁超、宇航员“顾星河”邵兵、甚至包括客串“总指挥”的吴京,他们在邓超的这部影片中,实质上都沦为一部单属于邓超的“大男主电影”的功能化“工具人”,发挥都不错,相对圆满地契合了角色,但从更高层面的要求说,确实——无惊无喜。

如果和去年此时的《药神》比,黄毛(章宇)、吕受益(王传君)、思慧(谭卓)、牧师(杨新鸣),假药贩子(王砚辉)到只出场一次的老奶奶,每个角色都有充足令人惊艳的片段,则这部《银河补习班》参演的众多好演员,充其量都只有“刑警队长“(周一围)级别的表现。

和邓超对戏最多的“少年马飞”孙浠伦,这个孩子确实选的不错,灵气十足,而且从长相也同时和白宇、和童年小马飞契合了,还能让邓超调侃他们和任素汐的相似脸型(笑)。可以因为剧情本身的一些硬伤(后文会提到),作为影片核心部分的父子之情,也不够十分圆满。

综上所述,演员邓超,已臻化境,无懈可击。导演邓超,仍有相当欠缺和不足。在镜头语言、场景调度、剪辑取舍等基础方面,他证明了自己已不再是半途出家的业余外行,更不再是纯为跨界圈钱的骗子,已经有了相当专业水准,对观众也有了足够的诚意,但距离一个真正成功的青年导演,如郭帆、文牧野相比,仍可说是差距巨大。

而比之导演水准的欠缺,这部影片更大的缺陷,在于剧本立意本身:【反对应试教育、提倡素质教育,不以唯分数论英雄】,这样的立意是很好很理想的,可惜广大人民群众偏不喜欢。

教育资源分配极其有限的残酷现实;一代代年轻人十年寒窗苦读、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和同龄人竭力拼杀的残酷现实;人材就业市场和用人单位,对非本科学历、非一本学校、非985/211名校、非清北毕业的歧视链现实,从录用到升职种种赤裸裸的差别待遇;——决定了高考确实就是无数普通人家孩子能否【跨越阶级】的唯一出路。

所以,如今年播映的《老师好》《少年派》这样的影视剧,书山题海铺就青云之路,才更贴近我们绝大多数人的现实;于谦老师饰演的“苗霸天”和《银河》的“大反派”教导主任,才代表着我们现实中的正确

而邓超饰演的“马皓文”,他那套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包括相关情节,全都犹如童话,完全不接地气、不切实际。

邓超身为高级工程师,根本没展现任何辅导孩子数理化知识的镜头,仅有的辅导情节给了古诗词和作文素材;在经济条件和居住环境十分恶劣的情况下,不惜去卖血、卖表、当苦力,给儿子购置1998年时,还是高端产品的家用电脑,不是为自己工作需要,而是为儿子玩游戏!在临期末考试前半个月,还带着儿子逃课,去珠海看航展……凡此种种,怎不令人瞠目结舌,这已经不止是“二十四孝好爸爸”了,而完全近乎于溺爱。

一所出过省高考状元的全市最好重点中学,一个成绩倒数第一名的孩子,在所谓“快乐教育”下,半个学期进步到倒数第五名,临考前又逃课半个月,回程又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在生死关头被困了整整三天,侥幸得救后最后一刻才赶到考场,然后在作文被打零分的情况下,总分只比全年级前十名少21分??——这是神话,匪夷所思!

一个省高考状元,只因为大二时某门功课考了58分,回去见家长遭遇冷漠态度,就愤然跳楼自杀,没摔死却成了疯疯癫癫的乞丐。将他苦心栽培、视如亲子的养父,也就是本片反派“教导主任”,从此对他置之不理。阎主任更因为这一隐情被邓超抓住痛脚曝光,于是他坚持了几十年的理念,就在校长和同事面前一败涂地。——这是笑话,荒谬绝伦!用这种离奇剧情来否定“应试教育”,实在太无说服力了。

一个省重点中学的年轻貌美的女班主任,见到一个声名狼藉举市公敌的差生家长,一个穷困落魄、没有固定职业的刑满释放人员,便对他一见钟情,为他不顾非议舍弃前途,结婚十几年后,没有婚礼、不要孩子,从此一直共住在男方局促破旧的单位分房中(只做了基本内部装修)——这是童话,天方夜谭!——就算这个人帅如邓超,也绝无可能,导演同志能不能别这么杰克苏?

“马飞”被塑造成一个极度自我、完全不体谅家长和老师苦心、也没有半点责任心的熊孩子,哪怕父亲对他再好,也能一不如意就推搡父亲和大吼,只知索取毫无担当,比《少年派》“林妙妙”最脑抽时也要顽劣何止十倍,和《流浪地球》“刘户口”一样极不讨喜。

他的母亲和继父对他都可说已经是仁至义尽,然而他功成名就时再不见二人踪影;他的父亲对他恩同再造,然而他却宁可父亲不去申诉、永远沉冤,也不能影响自己的锦绣前程。〈而且这个剧情本身就是逻辑硬伤,航天英雄的父亲,是沉冤得雪被平反好,还是劳改释放人员更好?

邓超那句感慨「我对你的教育,完全失败了」,倒是比他那些天马行空的教育理念,更能令人认同,何其讽刺!

如果是一部恶搞喜剧片,再怎样光怪陆离的剧情,都没人会真当回事和深究。但一部宣发营销中对标《摔跤吧爸爸》《我不是药神》,走亲情催泪路线的剧情片,故事剧情就是重中之重,各种细节必须契合常理,经得起推敲。显然,《银河补习班》在这个重要环节上是非常欠缺、甚至失败的,也让影片掺杂的各种说教大道理,都变成了没有说服力的不切实际的纯心灵鸡汤,而由此引发的观众反思,对这部电影评价本身,更可以说是负面的。

已经是一个收入丰裕行业的佼佼者,邓超的孩子们自然是可以“快乐学习”“素质教育”,无忧无虑度过青少年时光,

可惜我们绝大多数普通人的孩子,依然要走我们这代人的老路,学海无涯苦作舟,题山铺就青云路。而且在未来很多年内,恐怕这种局面也看不到改变的可能。

恰恰相反,对“阶级固化”和“阶层下降”的恐惧,只会使得年轻的家长们,将远比自己这代人更多几倍、几十倍的教育投入和对应压力,加诸于子女身上。谁不心疼孩子?舍此之外,别无他法。

所以,一切教育普通人孩子去“快乐学习”“素质教育”的心灵鸡汤,就算再好喝,再美味,也比不上影片中用来举例的,反复蒸馏过的已经索然无味的馒头,更能填饱肚子。

当然,这部影片因为提出了颇具争议性的主题,最终评价注定两级分化,有笔者这样不以为然的,相信也有很多支持素质教育的朋友,会将其奉为“中国版《三个傻瓜》”级别的神作。较之导演此前两部之前作品《分手大师》《恶棍天使》,确实是进步巨大、诚意十足了。

笔者早在半年前的预期,是票房6~8亿,豆瓣7.5分猫眼9分,对标女主角任素汐前作《无名之辈》,邓超就能彻底洗掉两部前作的差评,竖立个人导演口碑,可以满意了。

当然,今年暑期档几部国产热门片下档,华语片成为观影刚需,就连《扫毒2》这种流水线港片眼看都要突破10亿、冲击13亿票房了。

所以,天时地利人和皆备,《银河》最先期口碑不错,又敢于大规模点映,更有猫眼+光线的王牌宣发,犹如一番要复制去年《药神》神话的架势,因此笔者的期望值,不由得调高到了20~25亿。

不过今天看了点映成片后,对影片本身确实有些失望。不过豆瓣7~7.5分,猫眼9分还是极可能实现的。(点映首日,猫眼评分已经达到惊人的9.5分)如果最终票房能过14亿,对标黄渤的《一出好戏》,就足以充分证明邓超的个人号召力了。

而这样的结果,也足以令邓超凭着一番票房数据的巨大优势,(继吴京之后第二个一番票房破百亿),进一步巩固当今华语中生代影人前三名的位置,与吴京、徐峥鼎足而立。

所以,在继续支持【演员邓超】之余,笔者也对【导演邓超】转为支持立场了,虽然说了很多个人一孔之见的异议,还是十分支持他在导演艺术的探索之路上继续前行。他究竟能达到怎样的极限,确实无比期待。

user avatar

没看过额,不过对邓超的映像还是有一点的。他是不是演过中国合伙人?这部电影不会是第二部吧?

就着我老婆对邓超的评价:聪明,但是他的那个表情表达不出来。

我一直对老婆的看人水平深信不疑,真的是看肉看骨的那种,比如她就说我很帅很有钱,成天抱着屏幕。

我觉得这个行业的老师真的很会选男演员,都是一些特型演员:长不大的宝贝儿,酒窝不消的小明,石眼空洞处不惊的大石头,英皇气势大瞪眼美人痣,贵气照人还照路,以及邓超,前段时间的那个破冰模特男主跟他也是一类演员,很特型。邓超的特点是走到哪都是一股子招牌气质:乡土气息但是人也倔,以为懂了但是末了空无物。

可能跟他的所处时代和人生经历相关吧,太顺了,开始琢磨自己怎么会成功,但是研究的路子偏了。

咳咳,老婆刚才骂我走错了片场,不好意思,我有罪,我先逃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