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拿出一张软盘的照片给00后的小伙伴看,问他这是什么,回答道:这是存档按钮
这么多答案,很多别人都说过了。说点有意思的吧。
估计很多人都没见过软盘了吧,,,更加没人会想到win95还有软盘版本,没记错的话,一共21张,第一张是引导盘,引导完了就一张一张的放盘。装个系统加驱动,得好几个小时。
另外,win98好像也有软盘版,只是我没用过。
顺便提一下,电脑里a盘是3.5软驱,B盘是5寸软驱。(经评论区两位朋友提醒修改下,ab都是分给软驱的,谁先装谁就是a。)3.5寸的软盘容量常见的是1.44M,后期出的3.5寸软盘,可以用超密的写法,制成2.88M,索尼的原厂软盘我就试过。
在u盘出现以前,还有种超高压的软盘出现过,容量可达250M,传说中的zip盘,但得专用软驱跟专用盘才行。这个在很多主板的启动项里,还能找到。
依稀记得过去的科幻电影里面,,未来人类们,拿出个大号软盘安装航天飞机的飞控。。哈哈,,,过去的人想不到未来还有U盘。
win95 97 98 me,都可以在dos下执行setup.exe进行安装,还可以加各种参数,/s什么的,当年还有个高大上的名词是无人应答安装。先提前把问答选项填好,这三系统装到一半都是要输序列号的。所以外面买的盗版光盘,上面都会写上一段序列号。当年装系统还有个问题。光盘质量参差不齐,最佳方法dos下分区以后,先把系统的安装文件copy到电脑的其它盘上,再进行安装。不然你装一半光盘读不出了,你会吐血。
那年代各电脑城都有个莫名其妙的虎头版windows98,后来的xp也有虎头版,找不到图了。随意放张意思一下。
9x系统用得好的话,其实很少蓝屏的,并没传说中这么脆,,当然你想让系统蓝屏也简单,放张光盘进去,随便点开光盘上内容,然后弹出光盘。。。必蓝
还是安装问题。当年会装系统必须先学dos,除了基本的dos,还要加载高端内存,emm386之类的。不然你装一天也别想装完。
这几个系统都带了制作引导盘的功能。格式化的时候选一下就行。。dos下也能直接打sys命令制作引导软盘,,
这几个系统都可以简单的把一个标准的bmp文件改名并放到c:LOGO.SYS就能替换开机画面。对颜色有点要求,只能256色。
win95时代,硬盘容量超过1g的还很少见,硬盘还有全高的,大约现在两个硬盘厚,还有5寸的硬盘,估计很少有人知道了。当年服务器上用过个ibm的1g硬盘,全高,后来坏了,手贱拆开,里面有八盘片。。。现代硬盘,4盘片都很少见到了,一般是两盘片。
win95 win98系统的极致精简版,只保留最基本功能的话,只需要5m大小的文件。当然啥也没了,桌面还是有的,基本文件管理也有。
win98系统装驱动最麻烦的是声卡驱动。因为自动搜索那些通用驱动包安装,很有可能把瑞丽的声卡比如8738装成cmi的声卡驱动。估计是驱动签名的问题,,要是注册表没备份的话,恭喜你,重装系统吧。只要装错就蓝屏死机无药可救。
顺便提一下,声卡上那个很大的串口(黄),又叫midi口,除了连接乐器外,最大的用处是用来插当年的游戏手柄。当年也有转接线,可以一分为二的接任天堂红白机/小霸王的手柄用。
win98还有个装得多的东西是摄像头。301驱动。
装驱动以前也是问学门,一般是先装主板驱动,然后装各种总线,比如usb,搞错顺序是装出来会出各种你想像不到的问题。
win9x的安装包,都可以单独用专用工具提取内容的,所以以前系统损坏了那个文件,直接替换上去就是,注册表也是默认有备份的。但默认备份只在第一次安装系统时有用,所以你恢复也是恢复的初次安装状态,对于系统足够熟悉的话,差不多可以无损修复。
当然,9x系统有个最强大的地方是可以覆盖安装。真的是一个一个文件的替换,如果你有备份好注册表,直接覆盖安装,再把注册表恢复过去,你之前电脑上所有的软件都是原模原样,就连桌面上的东西也全都在。
上面这两点。到了xp以后就不行了。文件太多,也没那时间去记,加上ntfs格式dos下并不能很好的支持。很多修复手段就用不了了。9x天生就带有dos实模式。
9x时代还有个硬盘逻辑锁病毒,系统启动时bios默认从0磁道加载然后开始读引导扇,比如从什么盘开始启动,那病毒修改了指向到一个不存在的地方,结果就是无论如何也启动不了,解决的办法是用DEBUG改硬盘的0磁道的64k那一段(这一段记不太清楚了),受这个启发,后来就有人写出了逻辑锁开机密码,这个是改硬盘的引导扇,这时候操作系统都还没介入,高于操作系统级别的,所以你不管是重新分区,重新分区并不会修改引导信息,还是重装系统也没用。不会弄的硬盘就废了。。跟现在修改MBR达到的逻辑锁方式有点不同。那时候中了逻辑锁,重建mbr也没用。
再补充一点。以前的硬盘用的是ata线,ata还分两种,40芯跟80芯,一般40芯用来插光驱,速度慢,,如果你用来插硬盘,,嘿。
跟ata线长得很像的是软驱线,软驱线也很有意思,一排线,中间有一组是扭转的。
如果说win9x最有代表性的纪念,除了那些零零总总有意思的东西以外,还有9x时代及以前,电脑开机时自检软驱内的步进电机发出的那一声卡-卡-卡。。
后来还有很多利用这玩意。。。编曲
又想到个
之前有人提到破解网管限制,有的说是通过输入法的帮助文件来进行文件访问,这个太low了,网管软件很多都是锁鼠标移动范围的,我来说个微软的传奇漏洞吧,智能abc输入法 你只要切换成这个输入法,然后打 V 向上键 del 空格,百分百输入法会连同着被输入的软件一起崩溃,从95到2003系统都一直有效。。所以,网吧以前就能用这个直接崩溃掉那类收费系统。至于原理嘛,应该是输入法打v以后是特殊字符的选择,向上的话就选了个不存在的地方,删除再空格,就给目标输入了一个不存在的字符。
睡前再更一下,前面有人提到:现在可以安全的关闭计算机了,,这个模式是老式at电源的模式,老式at电源,机箱按键都是超大个的一个四芯开关,,,后面直连220v电的,相当于一个物理开关,还见到过漏电的,,,按一下你就麻一下,所以关机为了不掉数据(防止你在关系统前关机),先操作系统关闭,然后告诉你可以安全关机,,,
,现在用的电源,插电就有个5v的待机电源,开关机就安全多了,都是主板可以主动控制的,操作系统可以执行先关系统以后,顺便自已关机,电源待机,,,直到xp、2000、2003,vista, win7其实也保留at这种古老的模式,,改的方法是,设备管理器里的acpi的驱动,改成老式的at,你就能重现这一段话。win10我没试过。顺便吐槽一下,win10是不是被印度人玩坏了,微软以前可没这么烂啊。
还有很多老梗,啥时候想起来再更一点吧。
181127 继续来更新。
win9x跟之前的win3.1之类的相似的是,可以先进dos,然后再打win回来,来加载9x操作系统。
跟现在的人理解的不一样的是,多媒体电脑这个概念也是486dx以后才有,,现在主板上的蜂鸣器,主要是开机的时候滴一声告诉你自检完成,,而dos以及9x时代,蜂鸣器真的是可以当喇叭用的,可以用来编程播放midi,所以很多dos游戏都用这玩意来发声,有没有声卡都可以听“音乐”。所以以前的电脑里面的蜂鸣器,真的是个喇叭,尺寸大的甚至超过1寸。。。当然,95以后电脑都开始用声卡加喇叭发声了,但当年很多老程序,还是在用蜂鸣器。
windows95 97 98 me,算是一个体系,win97是确实存在的,说白了就是给95加上了IE还有tcp/ip协议,安装过程全程还是显示的win95,但安装完了,开机会显示win97(当年我确实见过win97的开机画面,并非自行修改的那种,自行修改替换LOGO.SYS开机画面的话,下面的滚动条是不是转的。),win97之所以没有广为流传,主要是当年微软整合ie并免费提供吃了场官司,之前的浏览器霸主是收费浏览器网景,微软免费以后直接把网景拍死,从此ie几乎垄断地位霸占全网入口,差不多所有的网站都以ie为兼容基础,直到现在很多网站也只能很好的兼容ie。为这事微软差点拆分。网景就是现在的火狐,虽然微软的ie被人从头喷到尾,却从没有提过微软的浏览器,从来都是免费的。特别是那个年代。
后来这一招,被360学去了,免费以后,瞬间杀得各大杀毒软件丢盔弃甲,不管现在有多少人跟风喷360,但当时当事,360的伟大又有多少人记得。360带的好头,差不多所有杀毒软件或跟风免费,或降价,再也没有多少电脑处于“裸奔”病毒们的这条传播途径得到彻底封杀。很多病毒就此绝迹。。。杠精们可以傲娇的声称现在的电脑完全可以裸奔,然后嘲讽360如何流氓,别忘了,十几年前的病毒们是如何绝迹的。,,,这样吹360很容易遭喷,我也很少用杀毒软件,毕竟自已还算懂。但对于那些牛逼的公司,牛逼的人,始终还是有敬畏之心
曾经有个都市传说曾经有个windows99,属于微软的内部代号,甚至还有个win99的开机画面也广为流传,很久以前我也做过考证,全网寻找,在国外网站上下载到过windows99的安装盘,还是全英文的,比较了下内部文件,基本就是win98无疑,或许是国外有人恶作剧,也有可能是微软一次尝试,然而微软官方连windows99的版本号都没有。
跟网上大多数人云评测跟风黑的windowsme不同的是,winme其实并不差,只是生不逢时,各方面,稳定性都比98要强的,只是对硬件要求稍高。得最少256内存才能玩得爽,做为一个用过winme的老用户,弱弱的发个声。
95开始突破性的正式列装注册表,算是一个飞跃,从此所有软件硬件的安装信息可以统一管理,不用每个程序都配备大量的ini之类文件,,那微软的注册表后来有没有更重大的改进的。有的。那就是组策略,几乎注册表里常用的所有操作都整合进去,不用再面对记也记不住的那些注册表键值,gpedit.msc,强大到不像话,差不多所有操作系统重要开关都在里面。
当然,注册表与组策略,普通人也是用不上的。
20181128
跟很多人想像的不一样的是,windows98就有触摸版本的,之前遇上过一个富士通的洋垃圾平板电脑,运行的windows98系统,但是没有笔,可以手按触摸,触摸屏不知道是通过什么接口连接的,不是走的usb,而且找不到触摸屏的驱动,这点很奇怪,但使用起来完全没问题。
接上一条的是windowsxp,也有专用的触摸版本,有运行xp的平板电脑,这版本比较难搞。系统的安装文件也大一截。
到了vista,win7以后,基本就全系统都能原生支持触摸操作了,前提是你有触摸屏。
所以别说啥苹果发明平板电脑。。。苹果的平板,主要是改善了交互界面。当然,微软不争气也是事实。
最早windows的nt架构原本并不是打算用来跑x86架构的,原本是配合intel的安腾设计的,dec的最后遗产。后来DEC倒下了,nt继续用在服务器上并转向x86,而windows9x也是参考了大量nt系统,界面都差不多。当年微软对民用与商用分得很细。服务器系统对多媒体的支持也一直挺烂的,比如nt4.0,直到windows2000这个nt架构系统的发布,人们通过盗版惊喜的发现nt稳定性比9x高多了。很多人都装上了win2000,,,微软也这样认为,于是微软从widnows2003(也是nt架构)开始,砍掉了民用的9x系统,把服务器系统阉割几刀,当民用的xp。windows2008阉割几刀,成为vista。。。
从此微软花开两朵,各表一支,,,最后只剩一朵
还想到两个有意思的小玩意。
鼠标跟键盘,现在基本都是用usb接口了,以前存在过多种接口的,比如RS232串口鼠标,还有ps/2接口,键盘用的还有种大口好像叫AT大口,有专用的转接线,可以转成ps/2
图上这个大球在上的,就是轨迹球鼠标,现在还有生产的,主要用于一些特殊行业。用手搓球来代替鼠标移动。
第一代的光电鼠标,还需要专用的鼠标垫子才能用,鼠标垫子上有横竖密集的线,当时鼠标光学引擎识别度还不高,只能用那种垫子(用复印机复印一张也成)
另外再提一下当年的电脑光驱,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光驱上会有个耳机口,
实际上是这样用的,当年的光驱都自带解码器,可以单独当CD机用的,前提是你得给它供电,以前很多教程都是教如果不开机,用电脑自带的电源给光驱供电,来当cd机用,,
买光驱的时候盒子里也送了一根线,是用来连接光驱与电脑主板上的音频输出口的,(虽然当年也没多少人知道,哈)
现在的光驱都阉割掉了这个功能了。
2018-12-07
还有上古神器,大法珑管显示器。。当年拥有这玩意的绝对是享受。不管是显示效果还是细腻程度,都不是现在看着液晶可回味的。缺点是贵,另外特别重,一个显示器50斤。。。
珑管显示器除了显示效果好以外,内部带宽也比普通的要高多了,没记错的话,刷新率能到120以上,普通的只有85,珑管的分辨率一般也能打到1600*1200。
前面提到硬盘的时候,忘了当年还有硬盘的容量墙事件,还有内存的容量墙,受寻址范围的影响,640m硬盘,137g硬盘,谢 @乐园 提醒(具体数值不太记得了,有记得的谢告知),都有个容量墙,超过这个大小的硬盘,在当年的主板上是无法识别容量的。
单盘超过2t的硬盘在前几年的硬件上也不能正确识别。
很多人没办法理解的是,在整个电脑系统里面,机械硬盘的技术难度与门坎是相当高的,仅次于芯片行业,大小芯片厂全球有上百家,而全球能造硬盘的公司一直没超过十家,后来不断兼并,现在只剩下东芝西数希捷了。
dec硬盘事业部被昆腾吃了,昆腾被迈拓吃了,迈拓被希捷吃了(谢@野兔子提醒)
ibm硬盘事业部被日立吃了,日立被西数( @大盗黑白 谢指正)吃掉一半,剩下一半成了现在的东芝,东芝吃掉了富士通硬盘。
三星硬盘火了一小段时间,后来也被希捷吃了。
其实当年中国也有硬盘公司的。长城硬盘跟易拓硬盘,长城貌似是代工走向自主(有了解的望评论一下),易拓是收购了ibm的玻璃硬盘生产线(ibm硬盘当年就是因为这事拆分的)这两家原本寄于厚望的公司,可惜了。
内存的话32位系统3.5g限制大部分人都知道。。。说个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windows2000的数据中心版本(nt4.0 windows2003也一样分成多种版本),可以支持(经@corder stanch提醒,改正一下,应该是64g,)的内存。当然这个也没用,普通人那来这么大的内存。
在Windows Server 2003中,各版本支持的最大内存如下:
==================================================
标准版的 32位版本支持4GB RAM,64位版本最高可支持 32 GB RAM。
企业版的 32 位版本最高可支持32 GB RAM, 64 位版本支持 1 TB RAM
数据中心版的 32 位版本支持 64 GB RAM, 64 位版本支持 1 TB RAM
说到上古神器,当然还有被软件行业耽误的外设厂微软罗,
除了雷蛇的金环蛇鼠标,打星际魔兽的神器,只是雷蛇的微动质量真不怎么样。外号双击蛇。另外想吐槽雷蛇真的是反人体工程学,握感真心远不如微软跟罗技
intel当年真的出过独立显卡的。
我还有一张在家里。
后来到了810主板时代,就把这玩意整合到了主板里面。
不过这已经是win98末期的事了,从此很长时间里intel系列主板区分高低端,就是看主板有没有集成显卡。比如i810与i815,i845g与i865P(中间还有个半废的i820芯片组)低端只有集显或半速(i848)的agp接口,高端没集显。i8xx系列还有个i875,是服务器或工作站用的板子。原生带阵列,
说到95,就不得不提一下大部分从dos时代过来的人都接触过的dos下的汉字平台。
dos原生并不支持中文,根本不带字库,显示与输入都是不行的。受容量影响,还需要汉卡之类的玩意,当年必须先加载中文平台,天汇,利方四通,中文之星之类,再进wps之类。
印像中最早的英文win95,也需要装个中文平台。(远古的事了,还有记得有没),后来95以后自带中文,这类中文平台也就没落了。
看到评论区里有人提到了光驱,顺便提一下,以前光驱分为cd与dvd,cd标准容量650m,也可以像软盘那样实际超录,用刻录机最多能写入700m多一点,
普通的cd光盘是只读光盘CD-ROM,工厂用机器一次成型的,
可以一次性写的是cd-r,
还有种可以反复写入还能擦除的是CD-RW,
对应的dvd也是一样,但dvd还有个双面高密度盘,容量更大
dvd的激光头的波长跟cd的不一样,dvd光驱当年刚上市要一千多,dvd刻录机更贵,
不少人的电脑上就同时装有双光驱
所以当年有种能读dvd盘,但又能刻录cd的光驱,叫康宝。
98时代的杀毒软件们,都是奇葩,,,差不多都有桌面宠物。比如瑞星的狮子,,金山的小医生。
当然,最让人受不了的是卡巴斯基杀毒的时候。。。会发出如同杀猪一样的叫声。。
以前同事的服务器中毒了,四个160g硬盘组的阵列,外加两个硬盘当主盘。还是中的蠕虫病毒,买了个正版的卡吧斯基装上去,刚开始听到卡巴杀毒的声音还挺兴奋的,结果是卡巴学猪叫,,叫了整整一个晚上。后来嘛,连续杀了近一个星期。感觉还没搞干净。杀了几十万个病毒。
卡巴斯基跟诺顿这两杀毒软件印像真的不好。当年的电脑,装上这两玩意,立马从奔三变赛羊2,,,,病毒都没拖慢电脑,装上这玩意比中毒还卡。而且这两玩意的误报情况非常多。对国内当年的很多流氓软件查杀并不理想。
顺便说下,现在的人,估计想不到当年大部分人,连杀毒软件都是盗版的吧,病毒库都不敢更新,更新了杀毒软件就用不了,,,所以就算当年有装杀毒软件的,也是在自欺欺人。
当然,当年也流传一些杀毒软件的企业sn,可以跟正版一样更新,但随时也有可能会封。
零零总总碎碎念一样的写了好多东西,随便看下就好。有时间归类整理下单独发次吧。
再放一点我的老硬件们。
1、当年intel被ibm逼着开放x86授权,当年能生产x86的厂家有近20家。我手里只有几块。
下面这个就是CYRIX公司的cpu,传说中的686,,嗯,抢注的,,,后来intel一气之下,改586名字为奔腾。而CYRIX家的cpu,就这样慢慢没落了,后来被via收购,via也就这样有了x86授权。原本amd也好不去那,然而amd连续出了k6,k7,k8,这三个时代硬是从intel嘴里抢了一堆肉,,有谁还记得铅笔大法好,哈。
从右到左,奔腾1MMX,也算开山怪了,第二个是solt1接口的奔腾2,实际上486时代前,不管是intel还是amd,或别的兼容cpu,接口都是一样的。solt1接口,说白了就是不想跟别家兼容了,,,左1是图拉丁,左2左3就是奔4了,中间还有奔腾pro跟462接口的p4,不过我没有
当年amd也搞了个SLOT A接口来正面回应intel,准确的说,是联合intel一起绞杀其它所有x86兼容cpu厂家。
内存的话,从左到右,下面是72线内存,sdr内存,ddr1,ddr2,在sdr跟ddr1之间,还有个RDR内存,跟上面说的423奔4是配套( @付丹阳 谢指正)的。我也没。
2018-12-08
再提个现代人想不到的东西。
很久以前还有种网卡。用的并不是网线,而是同轴线,跟以太网星型拓扑结构不同的是,这种网卡组的是环型网(令牌网)。或总线网,,整个网络所有计算机用一根同轴(类似有线电视线)环形组网,优点是省线(笑),缺点是类似击鼓传花式的数据交换。
跟这个网卡同时代的产物还有Novell Netware,当年风靡一时的服务器系统。年龄大点的朋友当年上学的时候应该都见过。。学校机房用的无盘dos系统有蛮多就是基于这个做的。
原本只是一时兴起,不想写了这么些了,因为年代久远,很多东西都记得不太清楚了,也是随性写了点回忆类的东西,有些细节部分也没去细纠,贻笑大方了,感谢评论区各位的友好指证。
受 @mensl 提醒,恰好快快百赞了,晚上我回家去找找当年的电脑爱好者跟电脑报。发点过去的报价单。。。哈哈
20181209
现在新生代没办法理解的还有传奇这款游戏了吧。垃圾一样的画质,人的动作只两帧(四个方向每个方向两帧,加翻转),传奇这游戏的是是非非不谈,终就是一代人的回忆了。
顺便推荐个小说《法师传奇》起点中文网有的。对那段历史讲得还是很深的。
我一直算单机党,星际魔兽cs才是最爱,传奇也就陪朋友玩过几次,很多段子跟梗都是通过小说了解的。
星际的话,也有小说的。不是指官方小说,推荐无罪写的:《流氓高手》,《sc彼岸花》。
后来,在网战平台上玩刀塔或lol的时候,有时我也会打个show me the money,可惜没多少人知道这个梗了。
魔兽有个同人小说,《footmen的日记》,
暗黑2,也有个同人小说,《恶搞暗黑破坏神》。
这几个小说,只有那个时代过来的人,看了才会心一笑。哈
----------------------------------我是分隔线,华丽吧-------------------------------------
20181212
看了评论区有人提了下电视卡。 @杨光中
在网速不够在线直播的情况下,插根有线看电视也是可行的。
分两种,一种是外置式电视盒,一种是内置式电视卡。电视盒的优点是可以免开主机,电视盒直接连接显示器。电视卡优点是你可以边看边录。可以完整的把电视内容都录下来。相当于视屏采集卡。现在网上很多远古视频,不少都是用电视卡录的。
当然,正统的视频采集卡,还是以1394卡为主
1394卡现在也快绝迹了,主要是录相设备的存储介质从磁带变成内存卡或硬盘了。不用再次转录。
95-98年代,其实国内能上网的电脑并不多。主要是当年上网太贵。拨163上网差不多5块钱一小时,。说白了就是类似打电话,,,当年固话都还没普及呢。
拨号的时候,蜂鸣器也会发出类似固话那样的声音,DU-DU-DU-滋滋滋,,,
然而当时速度也很感人,最开始只有32kb,后来56kb,,要是回到过去,估计一个小时你也看不完我现在发的这些段子。。。
MODEM又被人谐音为猫,,,驱猫上网,多图杀猫,就是这么来的。
当年比较激进的玩法有多猫并连上网,开两个固话,电脑上装两猫,同时拨号并做好负载平横。。。
后来宽带的到来,adsl速度从512k起跳,以前的小猫就成了过去式了。
当然,宽带到来以后,多线多号多播,单线多号多播,单号多播,这类技术也一直存在的。
多线多号多播,跟多猫上网类似,,
单线多号多播,因为adsl实际上一根电线话可以承载8个信道,所以只要在MODEM后接交换机,然后分出多条网线连到同台电脑的多个网卡。用不同的宽度帐号拨号并做好负载平横就好。实际上adsl总信道最多可以跑到8m以上的。
还有个单线单号多播,这个在前几年比较流行,有些运营商没限制单帐号重复拨号,而有些路由器刷入第三方固件以后,就能实现同个帐号重复拨号,网速叠加(具体可以找各种教程)
20181213
今天看到@yhz yhz提到了电信锁路由的事,也一并提一下。
在路由器刚兴起一两年,电信(按电信利益的角度来看这样做倒无可厚非,那时好多都是一个宽带负担一栋楼)确实搞了个封锁路由器的事,用的玩意叫“网络尖兵”原理是实时扫描全网用户是否有snmp服务,并扫描同一ip地址下数据包是否包含多个mac地址的请求。
当时的破解的办法倒也简单,搞台专用的电脑来当服务器做网络共享就可以了。
延续到现在,电信也是绑定mac地址的。只是不再封锁路由了,也就是说你的宽带帐号,只能由最开始拨号的设备的那个mac地址,你要换路由或换台电脑拨号,那就得打电话去刷新(解绑)一下。
联通跟铁通貌似没有这高科技。
想起来一个以前常拿来整人的小代码。
---------------------------------我是分隔线-------------------------------------------------
on error resume next
dim WSHshellA
set WSHshellA = wscript.createobject("wscript.shell")
WSHshellA.run "cmd.exe /c shutdown -r -t 30 -c ""喊老公,不喊老公就关你机,不信,试试···"" ",0 ,true
dim a
do while(a <> "老公")
a = inputbox ("喊老公,就卜关机,快撒,说 ""老公"" ","说不说","不说",8000,7000)
msgbox chr(13) + chr(13) + chr(13) + a,0,"MsgBox"
loop
msgbox chr(13) + chr(13) + chr(13) + "早说就行了嘛"
dim WSHshell
set WSHshell = wscript.createobject("wscript.shell")
WSHshell.run "cmd.exe /c shutdown -a",0 ,true
msgbox chr(13) + chr(13) + chr(13) + "哈哈哈哈,真过瘾"
-------------------------------分隔完了----------------------------------------------
先把电脑上所有杀毒软件都关掉,然后把上面分隔线里的代码复制到一个文本文件里面,然后保存为一个vbe文件,比如
最新的网上优惠.vbe
然后就可以发送给想调戏的小姐姐了。 当然,得对方没有杀毒软件才行。。不然直接被误杀
现在这个不好玩了,因为qq自动查杀,打包成压缩文件倒是可以一试。
再提个小玩意,题首那个软盘的事,其实现在还有很多设备,还在用着软驱跟软盘的,古老的工控机现在还在用,比如纺织机,锈花机之类的,但现在有种仿真软驱了,可以把u盘模拟成软驱来用。
20181214
今天来写下9x时代的外设吧。
首先,,最开始各家键盘倒没个统一的标准,直到ibm推出兼容pc,比较远的有83键、87键、93键、96键。
直到后来的IBM101标准键盘,基本确定了现代键盘的布局。
把键盘分为四个区,(1)打字键盘区,(2)功能键区,(3)数字小键盘区,(4)编辑区
后来出现的IBM104标准,增加了win键为主的几个针对windows操作按键。也叫win95键盘
基本上很多人接触计算机,都是从这两种键盘开始。
以前的好键盘,键貌高度都是有层次的。除了符合人体工程学,也是为了盲打更方便,减少误触。
后来在win98发布的时候,还有个标准108/107键盘,增加了电源、休眠键之类的。也是针对系统带的功能而更新的。(不过这种键盘现在貌似不多了,反倒是104键盘居多)
值得一提的是,那时的键盘,基本都是采用人体工程学的,都有一个适应手部舒适的弧度。
提到外设当然还要顺便提一下微软,微软算是人体工程学做得最好的软件厂,比如花一个亿美元来设计xbox手柄的舒适度。键盘领域微软也做得极致,9x时代的2000系列,用的是波浪式布局。
而人体工程学键盘达到巅峰的我觉得应该是微软的4000系列(2005年出的,算是98末班车吧,后来出过复刻),
两只手是两边扒开的,一个最舒服的角度。当然这玩意当年也很贵。
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现在的键盘都成了唯机械论,唯外观论,有点讽刺的是当年人们花了几十年才从一成不变的机械键盘,进化成人体工程学键盘。
特别想吐槽当年苹果的外设,含现在的。。。强行扁平化,或为了好看而好看。手感烂得一逼,简直反人类,或许有些人能够习惯,反正我用着是不爽。
现在人体工程学键盘也基本要绝迹了。真不知道是进化了,还是退化了。
其实想想,现代人没办法理解那个年代的很多事物也是合情合理的,就像我们这代人没办法理解60年代那批人喜欢整无线电,自造收音机之类的,或自造土炮(音响)一样,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玩法。以前物质与经济条件影响下,用最少的钱,攒出,或改造合适又好用的硬件,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科技逐步发展,我感觉一代人比一代人的动手能力差了(只是个人看法)。应该也是好事。
20181221
看到不少人对于windowsnt系列系统对应的版本号存在疑问,这里统一做一下解答。
顺便讲一个冷知识,在光盘时代,一张cd容量只有650m,即便用超录的方式,最多也就700多一点点。。那么问题来了,那时候特别流行的4合一光盘,比如一张盘里包含有windows2003的四个不同版本,是怎么做到的,要知道一个系统的体积都有500多M(应该差不多,看精简程度),那是用什么样的黑科技来实现的呢?
当时有种软件(刻录软件?记不太清楚了),可以自动比较内容,自动提取四版本相同的内容,存放一处,另外四版本有差异的地方,再分开保存,等安装的时候,按你选择的不同版本,先解压通用的那一部分,剩下的差异部分再自动解压到对应位置就可以了。如果我没记错的话,2003的各版本差异只有100多m的文件大小区别。
微软从win2000以后,服务器系统与民用系统就开始统一开发,只是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阉割或增加部分功能.
--------------------这面这一段为引用--------------------
Microsoft Windows NT (新技术)是Microsoft 在1993年推出的面向工作站,网络服务器和大型计算机的网络操作系统,也可做PC 操作系统。它与通信服务紧密集成,基于OS / 2 NT基础编制.OS / 2由微软和IBM 联合研制,分为微软的Microsoft OS / 2 NT与IBM的IBM OS / 2.协作后来不欢而散,IBM继续向市场提供先前的OS / 2版本,微软则自自己的OS / 2 NT的名称改为Windows NT,即第一代的Windows NT 3.1 。微软公司从数字设备公司(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雇佣了一批人员来开发这个新系统。“NT”所指的便是“新技术”(新技术)之意。“NT”除了可以解释为“新技术”之外,有另一个版本指“NT”是来自微软在1860上开发NT时所使用的模拟器“N10” (N-TEN)。
----------------------------引用完成-------- ----------------
今天有空,来聊一聊网卡上的这个接口,估计很多人都没见过了,见过也很多人不知道这接口是干什么用的,这个接口主要是用来插启动芯片的,比如rpl芯片(dos、95、98),pxe芯片(win2000及以上),可以实现无盘启动或网络克隆。以前的学校跟网吧用得比较多。还有一些公司做整体部署有用到。有这个芯片就能实现网络启动。现在网络启动功能都整合到主板的bios里去了。所以现在基本看不到了。
另外还可以用来插还原卡芯片。这个学校用得最多,有盘工作站,每次重启都自动还原,但这个功能后来被软件层次的还原替代了,比如冰点还原。
另外想起一个远古的笑话,当年灰鸽子流行的时候,PLMM老是找着电脑高手聊天聊去,啥事都要问一下,有一天MM端着一杯咖啡,左右纠结该放在什么地方,高手后来烦了,直接远程给MM弹出光驱,您放那吧。(好有年代感的梗)
笑话归笑话,以前灰鸽子确实是个很好用的工具,在qq没有远程协助前,这玩意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20190122
@momo owo 提到一个有意思的问题。win98的纯dos模式下是不是支持中文。
这个确实是有的,不管是win系统下或者是进入win98的实模式dos下,都可以敲pdos95命令来进入中文模式。
而且界面右下角会提示win95中文dos模式(98下为啥会是95中文?哈真的是这样)
这玩意实际上是个批处理,前三个文件应该是加载中文环境(字库),后面的pinyin,shanpin,quwei,guobian,加载中文输入法,拼音,双拼之类的。
win98的实模式,是工作在dos7.1的,直接打ver显示的是win98的版本号而不是上面包含的dos的版本号。
上面这图,感觉98的dos实模式,应该就是延续用的win95的那一套。dos7.0是随win95一起发行的,上面的中文模式也是运行在msdos7.0chinese version,下面的msdos6.22 那行应该是字体为16*16点阵。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98的dos中文模式,会显示win95中文dos了,,,额,好像我的水印刚好跟那行字重叠了,将就看看吧
另外,关于windows98的原版安装光盘,引导后是可以直接进入系统安装的,start windows98 setup from cdrom,选这一项就是。
下面两项可以进入dos。可以分区之类的简单操作。
比如,fdisk
慢找图更新
慢慢的纠正之前的一些错漏的地方,再次谢评论区各位,有不足之处还请明言,有想了解的也可以提出来,一起来回忆一下那个时代。
想到再更吧
是时候祭出上古“网盘”—— Win95 公文包。
1995年8月24日,Win95 操作系统横空出世!那时候互联网还没普及,什么百度网盘、阿里云盘、金山快盘、坚果云、有道云笔记、Dropbox 都还没出生。
但 Win95 已经高瞻远瞩地提出了跨设备同步文件的解决方案——公文包。
用户创建“公文包”,将需要同步的文件拷贝到“公文包”中,“公文包”就会自动记录文件名称、大小、创建时间、来源计算机等信息,然后将“公文包”拷贝到软盘中随身携带。
用户将软盘插入另一台电脑并编辑“公文包”中存放的文件。每次编辑都会留下时间戳和记录,更新后就可以同步全部更改。
这简直就是95年版的 GitHub!!!
不管您怎么想,反正我是服了。
进微机房要穿鞋套。
3.5英寸软盘上要写名字班级。
下课之前挨个检查鼠标里的小球球还在不在。
评论还有很多人提到了一个小龟画图
那个我也玩过
一直到初中,才知道微机老师让我们背了一遍又一遍的“日额破额A特”的意思是“repeat”
莫吐槽,我上学那会大东北树林沟沟里的小学并木有英语课。
插优盘要先用软盘装驱动
以软盘为安装介质的正版 Windows 操作系统。
当然,计算机在中国正式开始快速发展的时期实际上是在主要以光盘作为分发介质Windows 98发布后,加上当时的中国人均收入水平的因素以及软盘的种种缺陷(例如脆弱、重量重、容量小),因此导致很大一部分早期的计算机用户普遍使用以CD作为介质的操作系统和软件,因此一部分早期的计算机用户可能也对以软盘作为软件介质的操作系统软件不是很熟悉。
之前在某鱼上收了一盒Windows 95 RTM 简体中文零售版本,箱说齐全,使用软盘作为安装介质,包含了用户手册、正品证书(COA)、用户登记卡等物件。
操作系统软盘共有24张,还有一张是用于最先引导计算机启动及格式化硬盘的Boot Disk(Windows 95升级版中并没有这张引导磁盘),同样也是Windows95系统系列软盘的一部分。前文谈到软盘的弊端之一:重量大,而这份软件重量也不轻,可能有一斤多重。
软盘是3.5寸DMF高密磁盘,颜色接近于米色。装配的时间是1996年,经过测试,除三号盘不可读以外,其他的软盘均可读写,下文再说。
这份零售Windows的正品证书(Certificate of Authenticity, COA)和后续将COA印在包装盒外侧的Windows版本不同,这个时期的正品证书更像是一份「证书」,它是一片单独的卡纸,卡纸上印有产品密钥和粘贴的防伪标记。
如果你稍微看了正品证书正面图片一眼,你会发现卡纸上有一张为了防盗所设计的全息图片,这张图片也在包装盒的侧面上。
最初这张图片的主要场景是一个男孩坐在计算机旁边,当从另一角度观看图像时,男孩的胳膊会指向计算机屏幕,而计算机屏幕上会出现一个Windows Logo。
但在后续的版本中,这个男孩穿上了衬衫,由于时间匆忙,在后续版本(我手上的这份就是所谓的“后续版本”)上并没有手部动画。[1]
还有Microsoft 用户登记卡,在网络并不发达的时代,这是零售软件中常见的附件。
用户登记卡一直存在到Windows XP时代,而Windows XP零售彩盒中的用户登记卡样式和Windows 95 时代的用户登记卡样式一模一样[2]。
除此之外还有Windows 95入门手册,也是简体中文版本,通过这份入门指南的成色可以看出来,空气对纸质物品的影响很大——它几乎是全新的,可能在这几十年来被埋在盒子的深处。
前面提到手上这份Windows 95 系列软盘共有24张,而提取它们的软盘映像(img、ima等格式)则会耗费更长的时间,每张软盘在现代Windows PC上需要1-2分钟的时间读取(使用IBM 40K1692外置软驱,在老PC上只会更慢。),总共花费时间约一个小时左右——如果在安装过程中有一张软盘出现故障并且你没有备份盘,则意味着你这一个小时的劳动成果毁于一旦。
也可能是我的运气好,收来的软盘除了DISK3以外都可以正常读写,Windows 95的安装程序有个防盗版措施:在第一次使用软驱安装Windows 95的时候,填写系统用户信息过后进入拷贝文件阶段时,Windows安装程序会向当时正在软驱中的软盘(DISK3)的引导区(6601后面)写入用户信息和产品密钥,这样就会导致在今后他人再用不同的用户名等信息通过同套软盘安装Windows 95的时候,安装程序会跳出来一个警告——警告你违反了EULA,但你仍然可以选择继续安装。
最后,分享一则有趣的软盘版Windows小故事,这是我在查找相关信息时从《Windows编程启示录》中找到的,这里节选部分:
2.14 一个字节曾经价值一美元
当软件还是通过软盘(还记得软盘吗?〉 来销售时,用来计算 Windows 搭贝成本的经验公式是“一个字节价值一美元”,
换句话说,考感到材料的皮本、附加的制造时间、对产品重量的分雄,以及替换材料的成本(因为这些软盘在高开工厂之后可能会发生破损,例如,在运输途中),再加上数据的压缩等,折合起来大约是:在Windows 产品中每增加 1M 的字节需要花费1000000 美元(或者说相当于每个字节价值 1美元),这是一个很酷的经验公式,这个公式使你在增加代码时有了一个货币价值(无可否认,这是有些人为的)的参考标准。例奶,你可以通过这个公式来确定值不值得为某个功能增加磁盘空间?
当然,光盘作为主要的软件产品分发媒介的出现改变了这个数学公式,但人们还是非常关心操作系统的大小。
“您现在可以安全的关闭计算机”
怀念我的童年
想到哪说到哪,可能跟大家说的重复(几百个答案实在翻不动),也可能有些概念到现在依然存在。
智能ABC输入法。
很老的中文输入法了,当年最早学用拼音打字的时候就是使用的这个。
但是我要说的,是智能ABC输入法里的一个非常著名的bug。
在任何程序界面下,按Ctrl+shift切换到智能ABC,然后依次按下键盘上的V ↑ Del Enter,就会强制结束当前的进程。
小学时候上信息技术课,课堂电脑都会被安装课堂控制程序,老师可以在教师机上操作和查看学生的电脑。当时上机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先调出被控端的关于界面,然后用智能ABC的bug关闭整个进程,这样上课时候别人在看教师机的演示动画的时候,我就可以玩软盘里带来的小游戏了。
记得当年玩的好像是这个
然而现在在玩这个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甚至往后几年到XP时代这个bug依然存在,用这个bug还能卡掉一部分网吧管理软件,从而实现免费上网……当年在学校周围黑网吧就是这样玩的。(当时黑网吧用的是万象网管,都是交5毛钱预定半个小时,时间到了自动锁机。所以把网管软件卡掉之后就算到了时间也不会被锁机了。)
对叻,这个时候用的都是机械键盘,死沉死沉的!学校机房统一采购的海信的计算机,当时好像还没有薄膜键盘吧,键盘都是带有一整块钢板的机械键盘,机箱也是外层是白色和墨绿色塑料壳,里面还有一层钢板的超厚重的机箱。当然,机械键盘这个概念是差不多10年后才知道的……
=================================================================
不知不觉都近400赞了!只是做了一点微小的事情,很惭愧,谢谢大家。
说到输入法bug,我记得好像还有一个很著名的输入法bug,也用过一阵子。姑且一起说一下吧。
不记得是什么年代的了,应该是98到xp前期吧。记得那时候家里为了防止我总是玩游戏,给电脑设置了登录密码。
当时正好(好像还是abc输入法吧,那个年代好像还没搜狗)还有一个“帮助文件”的bug,大概是这样:
输入文字的时候,快捷键切换到abc输入法,然后右下角状态栏点右键,最底下有个帮助…菜单项,点击会打开一个帮助文件
大概就是这样的一个东西
然后在标题栏上点右键,除了常规的最大化 最小化 关闭,以外,会多出一个菜单项叫做跳转到URL…
然后点击这个跳转到url选项,会打开一个类似运行一样的对话框,可以输入网址,在这个帮助文件窗口里直接打开网站。
这时候只要输入C:还是file://C:来着,就会打开本地磁盘的内容!然后就可以直接绕过密码运行各种游戏了……
有人在评论里说我小学时候怎么会知道这么多东西啊 其实很简单,我们小学时候学校里订阅过一本杂志叫《少年电脑世界》,基本上可以说是打开了我电脑启蒙的道路吧。那时候家里还没上网,每个月拿到新杂志后玩附带光盘里的各种游戏应该说是最开心的事情了。
上了初中之后改看《网友世界》,内容会比小学生的杂志进阶不少,上面那两个输入法bug没记错的话就是从这里看到的。在家里没上网的年代,获取新的内容除了跑黑网吧以外就是每月的这基本杂志了。当时就是用这种方式在黑网吧省下来几块钱来买新杂志……呵呵
当时网友世界光盘里还有新番动画的连载,大概算是我看日语动画的启蒙了吧。《热带雨林的爆笑生活》《校园迷糊大王》《奇幻少年》还有《校园兵人》(实际上就是《全金属狂潮第二季》啦)等等,都是在这种情况下才看到的,养成了日后追番的习惯。
w95时代!1996-1999年。
最怕装系统!
重点是装声卡驱动!
系统自己能识别的声卡很少很少!
那时候,声卡厂家多如牛毛,但是未必都有靠谱的驱动程序,
那时候,还没有发达的网络,没地方下载,
所以装新机,做系统,最怕找不到声卡驱动。
那时候,卖光盘的,会有声卡驱动合集。
但是经常找不到对应的驱动!
这个问题要等到网站时代,驱动精灵诞生才解决。
第二个,杀毒软件。
电脑里所有的软件都是买光盘来的,只有杀毒的是正版。
王江民来我们大学演讲,卖签字版kv98还是什么的?版号忘了。
60大元!
大学生排着队买!
可升级的正版杀毒软件!
一般要198元的!
3、我的电脑替代95的不是98,不是xp,
是winme,是95系列集大成者,最稳定的!
4、可以扫雷整整一夜!
空当接龙我玩了20年,win10版的界面难看,不玩了。
5、信电系某师兄毕业设计是一个电视卡,pci槽的,这个师兄很厉害,30+就是地级市市长了。
6、显卡基础上,要加一个显示增强卡,巫毒,古墓丽影专配。不知道多少人因为这个卡玩古墓丽影,或者多少人因为古墓丽影买这个卡。
7、加一个前95时代的配置。。某师兄大拿,淘了一台学校实验室退下来的386,100元,把沙丘2分到20张1.44兆的磁盘上,每次玩需要先解压、安装20张磁盘。
这个机器跑三国志2很顺畅。
8、局域网没条件,两台电脑之间拉根线,玩红警(后来是帝国)对战。
9、光盘的世界不亚于现在网络的世界。里面什么都有!
10、仙剑是前95时代的游戏。486就能玩的。
11、光驱可以带遥控器的,虽然没什么卵用。
光驱的激光头是可以调的。为什么我知道?因为有些盘不调光驱读不出来。
12、有时候电脑坏了,一块橡皮就能修好。
13、cih病毒很多人都说了,还有千年虫bug。2000年的时候,彷徨了很久,还好无事发生。
14、没事喜欢清理鼠标滚轮、滚轴。
15、ghost是神器!
16、会修电脑在中老年群体很受欢迎。
17、知道系统垃圾在哪个文件夹,会手动清理就是高手了。
18、杂志是重要知识来源。上一辈的电脑高手都是80年代看《无线电》杂志的。90年代开始流行《大众软件》,还有《电脑报》。
19、深藏于居民住宅的,一般只有10台电脑的黑网吧,帮助很多人赚到了第一桶金。
拨号上网是真会有噼里啪啦的一连串不断变调的噪音的,就跟医院里的磁共振机运行的噪音差不多……
重装系统可以拍婆子
现在很多人还试图用这一招拍婆子,可是少年们,你没有没有想过,少女们如果连百度一下一张光盘重装系统的事情都要叫你,这特么不叫拍婆子,这叫人家看上你了(至少是拿你当牛做马了)。。。
还有很多人揣了一安装盘(现在都是揣一个系统安装U盘)巴巴的等着有少女喊自己重装系统。。。
少年,这事儿,真真儿的是二十年前的事情,属于那个年代计算机专业男生的骄傲。
因为那个时候的网速和能搜到的东西,少得可怜,就算能搜到,详细的安装方法少女们看见就眼晕,所以这时候就需要计算机少年们那独步天下的能力了。
其大概步骤如下:
1,搞一个安装序列号。
2,找一个安装盘。
3,在DOS下运行安装程序。
4,制作一个启动盘。
5,安装驱动。
好吧,知道上面那5步,对于重装windows98,大概就等于:
因为操作复杂耗时长,还要处理各种感叹号,所以可以跟少女们聊好久,有效地增进友谊。
所以说重装系统可以拍婆子。
当然,少年们现在别再幻想了。。。
献个丑
年轻的已经没有听说过这几个系统了吧~
当年古墓丽影游戏试玩版,容量5MB。我决定要下载下来玩。
于插上电话线,打开拨号程序,输入163,163,163,点击拨号!一阵嘟~、叽~、哗啦~声后,连上互联网了。右下角显示网速48Kb/S。(调制解调器“猫”,理论最大速度为56K,但实际就46到53)。
打开下载软件网络快车Flashget,下载!软件里把这个下载量分成一个个点,下载到哪里点就是哪个点在闪,点亮所有的点就是下载完成。最大下载速度显示为4KB/S左右(48Kb转换到字节最大为6KB)……但是断断续续……
于是……于是……在下载……半天后,5MB的古墓丽影试玩版终于下好了!
更新:
上网期间的电话线是属于占线状态,电话是打不进来的!!!在手机还不发达的时代,固定电话是找人沟通事情的主要方式。所以,连续拨号上网几个小时,除了费钱外,还费人~~~电话总是占线,挨一顿暴打是免不了的。
C盘要单独分一个区,不超过20G。
很多人把这当作一种神秘的仪式,只知道照着做,但不知道为什么。
我现在用的QQ号,是当年用QQ号码注册机注册的。
怎么个注册法呢?点一下,一次申请20还是50个号,然后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就好了。
其实就是一次性搞几十个号,你想用哪个就用哪个。
还有那个时代普遍没有网络安全意识,木马软件遍地都是。
我一个玩了小半年电脑的人,就能用冰河去控制一些不知道在哪的人的电脑了。
不是我有多牛,而是大家都没有安全意识。
其实那时候我只会几个dos命令。
那时候的冰河很强大,可以每隔几秒抓一次屏幕。因为那时候的网速只能这样。用现在的网速的话,就是实时观看中了木马的人的屏幕。
是不是挺可怕的?
再后来xp时代我发现写个vbs脚本,用winrar打包自解压,再换个图标,就是一个杀毒软件无视的官方木马。
原理就是开启系统自带的telnet服务。
我把它和QQ宠物助手捆绑到一起,发给网友,成功地在她硬盘里通过get命令得到了她一直不肯发给我的照片。
后来觉得这么做很不道德,就不玩了。
现在的安全软件,只是一个小改动,都会报警,安全多了。
95 98 xp 时代的互联网,感觉就是一个混乱的战国时代。
现在的互联网,只要不作死,已经很安全了,现在的新生代,被保护的很好了,靠想象是很难理解那个混乱的。
(1)win95没有自带光驱驱动,安装光驱后,要用驱动软盘;
(2)win98se没有自带U盘驱动,插入U盘要安装驱动才能用;
(3)以上两者安装驱动的时候,都以软驱为第一优先搜索序列,而且不能更改,也就是说如果有3.5寸和5.25寸驱动器各一个,会先吱吱吱搜索下A:(三寸驱),再吭吭吭搜索下B:(5寸驱),不能取消,不能改变顺序,win98可以没有软驱,win95认为没有软驱是大逆不道的,没有软驱的话,win95在搜索驱动和浏览磁盘文件时,甚至会假死几分钟;
(4)win98se不支持1G以上的内存,否则开机进入系统就会退出,显示“可以正常关闭计算机”;
(5)是的win95时代还没有ATX电源,AT电源的系统关机时就会显示(4)的信息,然后手动再把电源开关关闭;
(6)win98se及以前的系统,都需要先安装dos,然后在dos下加载光驱来安装,十年前sata接口开始普及,dos下的sata设备驱动兼容性极其不好,十次有九次会卡死或无法识别;
(7)最早的win95安装盘,是14张软盘;
(8)我辈网管狗,背win98的安装序列号是基本技能;
(9)PS/2的鼠标、键盘,接口有方向防呆设计(然而基本防不住),不能热插拔(热插拔烧主板PS/2是常事);
对着三维迷宫发呆。
重启电脑进入bios setup,修改软盘设置,从 1.44MiB 改为 2.88MiB,完毕后插入软盘,格式化,容量瞬间翻番。
(经评论区众人指正,需要2.88MiB高密度软盘才可奏效,2.88可以低级格式化成1.44,在此补充更正)
两次 Ctrl-alt-delete 重启电脑。
拿着一摞软盘,里面有一个大概10MiB的硬盘版游戏,ARJ分卷压缩,然后一个一个插到电脑里解压。
26号不能开电脑,不然分区表就会挂,甚至bios也会挂。
开机突然跳出蓝色scandisk屏幕,看也不看,直接 space 退出。
开机,F8,再 shift+f5 可以直接中断启动流程进入 MS-DOS。可以方便查毒,系统救援。
在 MS-DOS 下试图运行 Windows 程序。
把 exe 文件后缀名改为 com,然后验证它还能不能用。
打开 MS-DOS 方式(命令提示符),切换窗口到全屏幕,假装是在用 MS-DOS。
命令行程序退出后,“MS-DOS 方式”窗口标题会标注“已完成”,供用户复盘程序的标准输出和标准错误(有点像 macOS Terminal)。后来的命令提示符窗口(Windows Console / conhost)则会随程序结束直接退出。
随身携带承载 MS-DOS 7.10(实际 version string 是 Windows 98,微软从未单独发行过 MS-DOS 7.10)的启动盘、江民杀毒盘以备不测。
我的公文包。(现在都不知道是用来干啥,属实产品经理觉得用户有需求)
打开 C:WINDOWSMedia,尽情欣赏微软重制版midi世界名曲。
(说实话,我最喜欢的还是后来增加的 town.mid,现在还用做铃声)
还有两个非 win95/98的内容:同时代流行的 Award BIOS 主板固件。直接上图:
后来 Award 被 Phoenix 收购,后续产品为 Phoenix/Award BIOS,也基本保持这个风格。但到了现在,基本上见不到 Phoenix BIOS 了。
真的蛮喜欢 POST screen 左上角的小人,以及右上角“能源之星”logo。(当时很多电脑外壳也有能源之星标志)
后续看热度待补充
updated Sat Apr 2 00:31:58 CST 2022:
补充部分截图。
1、win95时代,电脑用户可以自由修改自己硬盘上的任何一个文件。我的电脑我做主。顶多是破坏重要文件以后系统没法启动。还可以用命令行模式进入DOS,继续使用系统。
2、当时已经有了智能翻译(金山词霸),语音输入(viavoice)。只不过太低能,不实用。不过文字扫描识别已经很成熟。
3、当时上网,源代码都是公开的,你浏览器里读到的就是服务器上的。没有前后台,是穿透的。当时传输文件用FTP方式,直接把文件从服务器真实的物理位置传到自己电脑。是点对点的。
4、用modem上网,你的IP地址是独享的(虽然不是固定的),只要你愿意,可以直接作为服务器用的,其他电脑只要用你的IP地址就可以访问。我们当时会在家里用这种方式联网打帝国时代。
5、用modem可以自己组局域网,只要拨你朋友的电话号码,两台机器就连成一个局域网。不需要给ISP钱,只要一方付普通的电话费。
6、用MODEM上网,不存在翻墙问题。只要拨国际长途到外国ISP,就完事了。当然费用是天文数字。
当时网上除了用户的身份是匿名的,其他一切都是透明、共享、直接的。现在正好相反。
【我写了25条,手机写的,太长了,慢慢看吧。】
1、超级解霸还有没有人记得?
2、局里面上上下下开会讨论了多少次,层层领导审批,终于决定了,买一台清华紫光的,扫!描!仪!
3、玩儿《三国群英传2》,单位里不知道谁弄来一套秘籍,玩儿起来特别爽。只不过那秘籍用纸抄的,不知道谁给弄丢了。几个人就轮流试啊,反正是一个字母配三个数字。终于!试出来了。R110、R109……直接出武将技啊!
4、1999年,你想想,通常整个单位就那么两三台电脑,我们那时候叫微机!上面领导来视察,每次必定给炫耀单位的微机。反正领导也不懂,就让人随便玩儿个游戏,然后旁边有单位宣传口子上的人使劲儿吹。把《极品飞车2》说成是自动化交通行驶模拟,把《帝国时代》说成历史事件计算机化模拟。领导被唬的一愣一愣的,“好好好!这是高科技啊!还可以投入!加大投入。”第二年我们单位每个科室都有一台电脑了,哈哈哈哈。
5、好像是哪个地方的扶贫办吧,上面拨款买三台微机,有个南方人买了三台那种键盘式的游戏机,又买了三台电视给装好送去了。领导说要看打字,他就打英文给领导看,那其实就是单纯的英文的打字功能,不能储存的。领导说别的单位电脑都能打汉字,这南方人说打汉字的软件很贵,过些时候就便宜了。领导信了,那人把钱骗到手就跑了。这事儿在我们当地搞电脑的人里一时成为笑谈。
6、那会儿没网络,想玩儿游戏都得买光盘。正版的特别贵,一百多。盗版的一开始单碟的十块,双碟的三十或者二十。就是那种光碟套了个塑料套,装进彩色纸封那种。小一点儿的游戏通常一个碟就能装上。反恐精英,这就算大游戏了,得先把第一张碟放进去,装一半儿,会提示你放另一张碟,再毕恭毕敬的放进去。装好了以后一个游戏就能翻来覆去的玩儿半年,那个着迷啊!
7、每个单位都有那么一两个打字员。特别神气!穿白大褂,戴袖套,穿鞋套。领导秘书毕恭毕敬的把手写稿子交过去,她们郑重其事的接过来,敲打,最后检查三遍,签字,交接,存储。现在想想,真赶上升国旗的仪式感了。不过我们单位不这样,领导是个老革命,不怎么管我们这些年轻人。进门儿一看我们攒在电脑跟前玩儿游戏(一个人玩儿,其他人看),就说:“玩儿游戏机呢?”大家都是“嗯嗯嗯”这么答应着,没人郑重其事的说局长您来了我给您倒杯水。玩儿游戏快迷死了。然后局长说,下午你们把业务报告给我拿过来啊,别忘了。几个人依旧时盯着电脑“嗯嗯嗯”的答应着。领导就走了。很怀念我们的老领导啊,像个父亲一样。现在呢?你上班儿时间玩儿电脑?纪委给你逮住就是丢饭碗。死也不在单位电脑上干别的。
8、当年采购的电脑都是方正,清华同方这些。彻底的国产品牌儿。
9、那会儿有很多电脑门外汉开电脑室,订了二十台机器,放上鞭炮就开张了。请我去看,现在回想起来,我的天啊!二十台机器,配了二十个音响,每台机器还都有光驱。电脑和电脑之间连局域网都没有,开业前三天免费玩儿,只听见整个电脑室游戏声此起彼伏,声音越大,越吵到自己,玩儿电脑的人就把自己音响的声音放的越大。那酸爽,我那开电脑室的朋友还觉得热闹。对了,一小时两块钱,小孩儿们都五毛五毛的玩儿。
10、DOS输入命令,黑黑白白的屏幕就变成白色的了,可以玩儿超级玛丽。
11、那会儿看电视,有少儿节目,几期特别节目讲的是未来的网络生活。只见一个小女孩儿给表弟演示网上订餐,在DOS上输入了一些英文按了回车,不过几分钟,有人送来麦肯姆的汉堡薯条可乐,我当时被唬的一阵一阵的,想着卧槽真牛比。现在想来挺搞笑,DOS输入命令就能订餐,哈哈哈哈。但是现在网上订餐真的实现了啊。
12、有一次去呼和浩特,在亲戚家里看见他玩儿《帝国时代2》,我了个去!好高端啊!回来以后花了一百多买了个正版的,卧槽装不上去,看配置,打电话给维护单位电脑的供货商问电脑的配置,才知道单位的电脑配置太低,玩儿不了,真是哭笑不得。
13、单位给配了个U盘,可以戴在脖子上,有那种绳子。啊!每天挂在胸前那个装比啊!其他单位的小姑娘问我那是什么,我轻描淡写的说U盘,不用软盘和光驱拷贝的,她们那个羡慕啊,崇拜。
14、千年虫,只听说过,没碰见过。感觉买那些杀毒软件没什么用。
15、第一次遇见装杀毒软件装卡巴斯基,不装瑞星的人,感觉好高端啊!高冷的感觉。
16、自从我们单位有了扫描仪以后,我们都很少打字了,上面来文件,直接扫描存下来。其他单位的人累成狗了,一直手打。后来发现居然有扫描文字录入的功能,特别膜拜。
17、鄂尔多斯那会儿还叫伊克昭盟。我们这儿玩儿台球的时候,呼和浩特玩儿大型游戏机。我们这儿开始上马大型投币游戏机,人家那边儿开始流行索尼《拳皇》、《越南战役》这些。我们这儿刚玩儿上索尼PS1,人家那边儿又时兴电脑室里玩儿《超级RV战警》、《红警95》了。等我们这儿开始玩儿电脑单机游戏时,他们那边儿又席卷局域网游戏的潮流,《反恐精英》、《半条命》这些。我们刚接触这些,他们马上玩儿起了《传奇》,网游啊同志们!网游来了!好吧,我那开电脑室的朋友开始上网络吧,电脑室向网吧转换。呼和浩特又流行上黄网了……我有一次在呼市网吧和朋友玩儿,挺费解怎么找黄网的,我那呼市朋友教我:“你看着啊,在这个地址栏输入http://www.baidu.com,百度,然后在这个百度里输入,色情……”这是我第一次使用百度。
18、紧接着,更大型的网游慢慢出现了,没到寒暑假,我们本地上学的小孩儿,来了就联机玩儿《反恐精英》、《红警2》这些。家里条件好的,在呼市或者北京上学的,放假回来也去网吧,进门儿就问,有《奇迹》没?有《大话西游》没?你如果说没有,他们扭头就走。这群孩子比本地上学的孩子有钱,通常一玩儿就是好几天,稳赚。不像本地上学的孩子,最多每天玩儿个三四小时,到时间了还不下机,你催着他才磨磨蹭蹭的下机。没办法,我那开网吧的朋友就打算花钱买网游。没错,花钱买网游,我记得当时从北京花了两千多买的《奇迹》网吧版,回来以后挨机器都插上光驱用光盘装。没错,你没看错,当时网吧装网游就是用光盘装,还有时限好像,几月几号以前必须装完,过期作废好像。
19、当时开网吧的还算有社会公德心,小孩儿玩儿的太晚会催着回去。有小孩儿在角落里看黄网,会要求他别看,再看就让他下机。
20、QQ横空出世,我网名一开始叫冷酷男孩。基本男生都这样取网名,常见的还有快乐男孩,阳光男孩,忧郁男孩。我觉得当年上网的女孩子比例比较大。女孩就叫冰雪女孩,动感女孩,快乐女孩什么的。西门吹雪,这就算很有逼格的网名了。独孤求败,也很有逼格。很多男生泡姑娘的幽默感其实是在网聊上一点一点练出来的。
21、比起Win95、98,其实我看到最多的还是97。97这个数字就像有魔力似的,感觉Win97的电脑很快,《拳皇97》也很好玩儿。97年对我来说也是个有很多记忆的一年。97年以前,大家也就是感觉在一年一年的过,97年开始,倒计时开始,就感觉马上要进入新千年了,各种新鲜感。
22、偶尔会梦到我回到了那个年代,中午我在办公室沙发睡了一觉,醒过来时瑞星那狮子还在睡觉打呼噜。我起身拿起暖壶去锅炉房打开水。BP机上有她的留言我却不想看。
23、我记得自己最痴迷的一个游戏是抢滩登陆战2000,一开始就很普通的玩儿,能打到二十多关,到了天黑的关就打不过去了。打不过就气的再点一根儿烟,三块钱的黄美登。现在已经没有了。
24、2003年吧好像,单位花了好几百块钱从呼和浩特买了一套蒙科立蒙文输入软件。97的系统里装不上去,就装了2000的系统,说实话我不喜欢2000的风格,那个图标太奇怪了。
25、用2000没过多久,又装了me,感觉不太稳定,又装了XP。感觉好强大啊。对电脑系统的感觉就像一年又一年的过。95年的来临还没让我适应,刚刚能保证写年月日时不会错写成94年,96年就来到了。9x年这样写年代我刚适应,又要开始2打头写年代。00年到10年在我眼里如白驹过隙,一闪而过,这2016年又马上快到了。系统也是这样,我好像还是很习惯简单的Windwos97,却突然2000,me,XP,这么连番冲击,最近刚学会用Win7,我们朋友使劲儿撺掇我用Win10……我真想打人……IOS更是一种梦魇。很喜欢苹果的本儿,买了,IOS是什么鬼?那么难用……装上微软的系统又很烫……
【总结】:
我知道,我们都在怀念那个年代,怀念那个很多坏人想坏也坏不起来,很多好人和坏人毫无瓜葛的年代。怀念能抽烟的电影院,怀念打一场台球五毛钱,怀念她总是做好饭装进铝饭盒儿里给你拿到单位让正在玩儿游戏的你吃,怀念街上最好的车也就是桑塔纳富康,怀念你有个很腼腆安静的媳妇儿,怀念一块钱租一个电影碟很她看的夜晚……
当岁月如楼顶狂野呼啸的冬夜寒风,你们在安睡之中,我却感受着这种冰凉的凛冽。怀念无限过往所产生的忧郁悲苦,我用对未来无限的憧憬和期待来泯灭。历史终究是大人物的符号涂鸦,最近一段期间,我只因为她,记得那个1997年。
我说说那个时候更先进的一些东西吧,,,,
1、一秒关机。
那个时候的电脑要关机的话只要按一下,一秒钟不到就piu~~~的一下关掉了。开关按下去就是开,弹起来就是关。
2、一秒超频。
嗯,也是一个按钮开关按下去就超频了,再按一下就不超频了。
3、超静音电脑。
没错,那个时候没有什么风扇,连电源都没有风扇。
4、操作系统带着走。
是的,一张软盘就能装一个操作系统,带到哪里都能用。
5、喇叭会唱歌。
那个现在只有电脑在出故障的时候才会叫的PC喇叭那个时候是真的会唱歌的。当然现在也会唱,不过没人听了(好可怜)。
6、安装系统只需要几分钟。
现在启动电脑都要几分钟。
我说的应该是DOS时代了。
鼠标用半年以上,要拆开用针挑灰。
显示器上盖一层“保护视力”膜。
喜欢折腾msconfig和 regedit
知道dir/w和/p的区别
“网”不是实时在线的,“上网”是个主动技能。
为了消除开机那一声“滴”,像拆弹部队一样学会了剪线。
光驱能不能弹出是一个概率事件。
游戏可以拆成十几张3.5寸磁盘搬运。
人们的安全意识极其薄弱,木马改个后缀名就中。以至于黑同学电脑,翻他硬盘,看他聊qq成为我的日常娱乐活动。
蓝屏频率以小时计,重装是家常便饭。因为当年重装的太多以至于我现在偶尔重装一次都会有一种意犹未尽之感。“这就完事儿了?”
所有的键盘都是机械键盘。
外网随便上,从来不知道有墙。
有个网站叫www。whitehouse。com
对了,我们不管自己叫“WIN98一代”,我们管自己叫“藏经阁一代”。懂的自然懂。
既然是95/98,那么最值得说的难道不是
bootgui=0
bootmulti=0
dos=high
device=c:windowshimem.sys
device=c:cdromcd.sys /d:mscd000
c:windowscommandmscdex.exe /d:mscd000
开机先开显示器电源,再开主机电源。
1.下载神器,网络蚂蚁:
2.超级解霸,看VCD/DVD专用:
3.
“儿子!我刚才打家里电话打不通,你是不是偷偷在上网?”
以前windows98时代有个屏保是这样的。
迷宫自动走,走到尽头有个小人,看到小人再开始下一关。
没有游戏玩的时候,光盯着这个就能看好几个小时。
尽管他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但他却以另一种方式存在于我们的电脑中。
截图自Word 2016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