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对大一新生有哪些建议或值得分享的经验?

回答
嘿!收到你的问题,脑子里一下子涌现好多话,感觉像打开了一个老相册,回忆满满。作为过来人,看着你们刚踏入大学校门,那种既兴奋又有点迷茫的感觉,我太懂了!让我絮絮叨叨跟你聊聊,希望我的“老生常谈”能给你们点启发,少走点弯路。

一、心态调整: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思维切换

首先,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心态上的转变。你们现在不再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高中生了,你们是需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的大学生。这听起来有点沉重,但其实是迈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自由”的双刃剑: 大学最显著的变化就是自由度。没有了父母的时刻监督,没有了老师的定时点名,你可以支配自己的时间。但这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你可以更自由地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好的自律性,时间很容易被虚度。我见过太多刚来的时候特别high,每天打游戏、熬夜嗨,结果期末挂科一片,后悔莫及。所以,学会在自由中找到约束,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是第一课。 别一开始就放飞自我,那真的会飞得很惨。
告别“比来比去”: 高中时,我们总是不自觉地跟身边的同学比成绩,比名次。进入大学,你会发现同学们的背景、能力、兴趣都非常多元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与其纠结于别人的优秀,不如专注于挖掘和提升自己的潜力。 你的战场已经从狭小的教室转移到了更广阔的天地,你的对手也不再仅仅是同班同学,而是整个世界。
主动出击,别等别人来找你: 很多大学老师不会像高中老师那样主动关心你的学习情况,很多机会也不会主动送到你面前。你需要自己去争取,去发现。比如,对某个老师的研究方向感兴趣,就主动去他的办公室聊聊;看到有社团招新,觉得有趣就去试试。“厚脸皮”一点没坏处,很多时候跨出那一步,你就会发现新世界的大门。

二、学习方面:重新定义“学习”

大学的学习跟高中完全不一样,我得把这个说清楚了。

自主性是关键: 老师讲课更多的是引导,重点在于激发你的思考和自学能力。课本内容只是基础,更重要的是从课程中延伸出去的知识。学会预习和复习,主动查找资料,做课堂笔记(不是照搬PPT),思考老师提问背后的逻辑,这些都是让你真正掌握知识的秘诀。 我当时就有点“死读书”的惯性,觉得老师讲啥就记啥,结果听课效率不高,考试也磕磕绊绊。后来才明白,真正吃透知识点,是靠自己消化吸收的过程。
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学习方式。有人适合听讲,有人适合阅读,有人适合实践。多尝试几种方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 我发现自己是个“需要动笔”的人,每次复习都喜欢把重点概念写下来,画思维导图,这样印象会特别深刻。还有些同学喜欢小组讨论,大家互相提问,解释概念,也很有效果。
别让“看起来很忙”欺骗了你: 大学里有很多活动,社团、讲座、竞赛,很容易让人觉得“我好充实”。但如果这些活动占用了你大量的时间,却对你的学业没有任何积极影响,甚至让你顾此失彼,那就不太好了。学会做取舍,找到学业和课外活动的平衡点。 如果你的专业课很难,可能就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如果你的专业课相对轻松,可以多花时间在自己感兴趣的课外领域。
抓住课堂上的“干货”: 即使是老师的课,也有很多值得深挖的东西。有时候老师讲的一些案例、思路,比课本本身更重要。认真听讲,记下老师强调的重点、个人见解,课后再花时间去消化。 有些老师还会推荐额外的阅读材料,这都是宝藏,别错过。

三、生活方面:从“小公主/王子”到“独立个体”

大学是你们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独立生活的地方,很多生活技能都需要自己掌握。

时间管理大师养成记: 我上面提到了,时间管理非常重要。你们可以尝试用日历App、待办事项清单,或者最简单粗暴的纸质笔记本,来规划每天、每周甚至每学期的任务。把学习、吃饭、睡觉、运动、社交、休息都安排进去,你会发现时间其实够用。 一开始可能有点难,但坚持下去,你会成为时间管理的高手。
财务规划,月光族请警惕: 离开家,经济来源主要就是父母给的生活费。学会规划自己的开销,理性消费,别为了面子或者一时冲动而大手大脚。 可以记账,了解钱都花到哪儿去了,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我有个同学,刚来的时候每个月都过得很拮据,最后发现是因为把钱都花在零食和奶茶上了,太不值得了。
健康生活是本钱: 熬夜、不规律饮食、缺乏运动,这些都会慢慢掏空你的身体。记住,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尽量保证充足的睡眠,多吃健康的食物,找到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坚持下去。这不仅是为了健康,更是为了有充沛的精力去学习和探索。
宿舍生活是必修课: 你们将和来自不同地方的人生活在一起,这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学会尊重,学会包容,学会沟通。 遇到矛盾时,不要急于发火,尝试用更温和的方式解决问题。保持宿舍的整洁,也能让大家心情舒畅。我的室友跟我性格差很多,刚开始有点不适应,但后来我们学会了互相理解,反而成了非常好的朋友。

四、社交方面:拓展你的朋友圈,但也要保持清醒

大学是一个非常好的社交平台。

大胆尝试社团和学生组织: 这些是你认识志同道合朋友、锻炼能力的好机会。别怕自己能力不够,很多都是边学边做的。 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投入进去,你会收获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
认识不同类型的朋友: 不要只和和你背景相似的人玩。多认识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地域、不同兴趣圈子的朋友。 你们可以互相学习,开阔眼界,甚至在你遇到困难时,也能得到更广泛的帮助。
慎重对待爱情: 大学里感情萌芽很正常,但请记住,感情是锦上添花,而不是你大学生活的全部。 别因为一段感情而荒废了学业,或者失去自我。保持清醒的头脑,珍惜那些真正关心你、支持你的人。
网络社交,适可而止: 现在大家都很喜欢刷手机,但网络上的“热闹”很多时候是虚幻的。多花时间在现实生活中,跟身边的人交流,去感受真实的情感。

五、职业规划与自我探索:你的大学不仅仅是文凭

大学的意义远不止拿到一张毕业证。

早点思考“我想做什么”: 别等到大三、大四才开始考虑考研还是就业,那时候会很被动。趁着年轻,多去尝试,多去探索自己的兴趣和优势。 参加一些职业生涯规划的讲座,和学长学姐聊聊,看看不同行业的介绍,这些都有助于你更清晰地认识自己。
利用学校的资源: 很多学校都有就业指导中心、创业孵化基地等,里面有很多有用的资源。主动去了解,去利用。 参加招聘会、实习机会,这些都是你积累经验、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
持续学习,终身学习: 即使毕业了,学习也不会停止。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持对新知识的好奇心,这会让你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最后想跟大家说一句,也是我当年最想有人跟我说的话:

“尽情地去尝试,去犯错,去经历。大学是你们人生中最宝贵的四年,它是你们探索世界、认识自我的黄金时期。别害怕失败,失败也是成长的养分。勇敢地去拥抱大学生活吧,你们一定会收获一个精彩纷呈的四年!”

希望我的这些“老掉牙”的建议,能给你们一点点帮助。祝你们在大学里一切顺利,前程似锦!加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好像很多是在读大学生的回答……毕业多年的老学长来分享一下我的人生经(wan)验(lu)……

  1. 最重要一条:尽早做职业规划,关注你们专业的职业发展方向以及所需要的行业技能(包括想要走学术道路或想出国读书的学生)——这样你就有动力好好学习或者赶紧转专业了……像之前高票回答里说的,可以围观一下大四招聘现场,或者有条件的话,跟行业内人士以及HR多询问一下(走学术道路的跟国外读博的学长学姐们多练习,学会问问题),招人的时候最看重什么能力和经验。不要说你现在不知道将来想干什么,不知道就多看多想,不要等到大三大四再去思考这些问题——那时候黄瓜菜都凉了。还在读书的学姐学长的意见(包括选什么课),在这方面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除了哪个老师脾气好给分高这种事以外……
  2. 好好学习,好好学习,好好学习!无论你以后想要干什么,GPA在当前以及以后都很重要。不要老想着「少壮不努力,考研时逆袭」,通常来讲,日后走向招聘会/未来深造的时候,人家还是会看你本科表现的(除非你是社招),最重要的就是GPA和学的课程。尽管GPA能冲到多高这件事主要还是看天分和缘分,但只要保持努力和端正的学习态度,维持在3.5-3.6左右,应该还是不难的。GPA低=你早早就断送了很多可以走的道路。当然了,也有很少一部分GPA不好但是能力很强的人——但我还是强烈建议你,不要总妄想自己是这类有毅力有能力的人,因为一般来讲,刷GPA这件事情比获得(能在简历和面试中出彩的)能力这种事情要来的容易……
  3. 选课要慎重,多选点有用的课。至于什么课有用?请看第一条。
  4. 有用的课要深入滴学明白,没什么用的课刷高GPA。有些大学在读的年轻人嘱咐题主不要挂科——在我看来,你们的要求实在是太低了
  5. 选了的课,就要去上,哪怕是没有用的;尊重所有的老师——不说别的,给老师一个好的印象对刷高GPA这件事有极大的助力……你永远都预料不到你会遇见什么迷之类型的老师……我大学的时候,有一门经济史的课,那个老师觉得我们班学生不够尊重他(出勤不全、上课时对他的回应不积极),最高分就给了60多,全班挂了一半的人。。。年轻气盛的时候觉得老师有病,现在想一想,值得吗?老师想要挂你们/给你们低分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文理科都一样。
  6. 多跟你的任课老师交流,尤其是专业课老师,尽量保持好关系。如果老师人品不行(并不是说性格讨厌),那就离他远点。
  7. 如果你的职业规划很早就很清晰了,那么要尽早开始跟行业相关的实习(或者去实验室搬砖/抱老师大腿跟着研究项目打杂)——所以说想清楚你的职业规划是很重要的,尽早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是很重要的,跟专业老师保持好关系也是很重要的!否则你想要抱大腿都抱不上。不要做杂七杂八的兼职/实习,什么发小传单、卖卖小东西一类的……都没什么卵用,那都是是在没得写了才弄上简历充数的。做什么样的实习/上过什么课有什么技能,能够为你找下一份实习的时候加分,这一点要多找资料和人(比如HR)问。
  8. 多加一些已经毕业的学姐学长的群,群里时不时就会发一下实习资源。
  9. 可以多参加一些有助于提升专业技能的活动/社团——这其中不包括管理技能(是啊我说的就是学生会,没用卵用),因为本科生在大学里是没有办法提高你的管理技能的除非你自己真正的去市场上创业了。如有需要并且时间实在充裕的情况下,社团活动可以刷一刷简历(比如说如果你要申请国外商科,社团活动有一定帮助),前提是你在社团里真的有做事,而不是只在里面玩……至于玩耍,延续自己的小爱好即可,没必要为了社团而参加社团。
  10. 保持好的作息和生活习惯;用笔记本电脑的时候记得买个支架;年轻的时候就要保护好颈椎……早年作的死,在你30岁的时候会一点一点找回场子来的。

大概就这样。想到了什么再补充。

user avatar

看着这个问题下面这么多回答,我就想提醒一句:不要向失败者咨询成功。

其实这类问题的回答里,有的答案很中肯,但有的答案连答主自己都没做到,他只能告诉你他的一种设想,却不能告诉你实际做的过程中会遇到怎样的困难。

有人说,要抓紧学习,刷高GPA,但他自己可能就是个学渣。当你真的按他说的每天泡图书馆的时候,发现做社会工作需要时间,认识新朋友需要时间,谈恋爱需要时间,这些都要挤占学习的时间,应该怎么办?答主没法给任何有益的建议。

有人说,不要加学生会,不要当班长,要远离这些乌七八糟的事情。但他自己可能就是个大一选班长没选上,后来在学生会也混不好的角色。他怎么能告诉你,一个学校的主席需要应对哪些困难,又能经历怎样的有趣的事情呢?

有人说,要学德语法语,要学计算机,要培养运动爱好,要有自己的终生追求。这些拉拉杂杂说半天,都是空口说白话,谈何容易!

就像很多人都会有“如果我当初怎样怎样就好了”的想法,这种答案不是在真诚的给建议,而只是把自己的懊悔转嫁到了年轻人身上。

这样的回答,除了误导新人,没有多大帮助。

我的建议是,如果你想学习,去问学霸怎么学习的;如果你想当主席,去问主席怎么当选的;找肌霸问如何增肌,找社交达人问怎么结交朋友。想出国留学的多咨询申请上好学校的学长学姐,想找工作的多问问成功拿到优质offer的学长学姐。想当律师,不妨问我,如何考研还是算了。

最怕的就是盲人骑瞎马,老牛拉破车。共勉。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