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看完《我的姐姐》,你对当下年龄悬殊太大的二胎有什么想法?

回答
看《我的姐姐》这部电影,确实让很多人对当下这种年龄差距很大的二胎家庭有了更深的感触,包括我自己。

电影里那个姑姑,她本身的生活过得也不是那么如意,还要肩负起一个突然出现的、比自己小很多的孩子。这让我联想到现实中一些二胎家庭,尤其是父母年纪偏大,或者第一个孩子已经很大了,再生一个小的。

首先,第一个孩子的心态是最大的挑战。

电影里的安然,她的人生轨迹被弟弟的出现彻底打乱了。她原本有自己的规划,想去北京,想过独立的生活。但弟弟的出现,让她不得不放弃,承担起监护人的责任。这种“被剥夺感”,尤其是当孩子已经习惯了被父母关注、宠爱,并且开始有了独立意识和生活圈子时,突然要面对一个需要自己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婴儿,内心肯定会有巨大的落差。

我认识一对夫妻,他们大女儿今年上高中,学习压力很大,他们又生了一个二胎,是个小男孩,现在刚上幼儿园。我听他们说,大女儿刚开始是有点抗拒的,觉得弟弟很吵,占用了父母的时间和精力。虽然她也知道弟弟可爱,但内心还是会有点不平衡。她的父母也很努力地想平衡,但有时候真的顾不过来,就会觉得亏欠大女儿。

这种年龄悬殊大的二胎,大孩子很容易有“被冷落”的感觉。他们可能已经习惯了父母是自己的“全部”,现在突然要和另一个小生命分享,这种分享对他们来说,可能不是“爱”的延伸,而是“责任”的负担。他们可能还不具备成熟的情感能力去理解父母的辛苦,更不会像大人一样去体谅。

其次,父母的精力分配也是一个大问题。

电影里安然的父母已经去世了,这让问题更尖锐。但即使父母健在,高龄父母再生育,精力本身就是个问题。他们可能已经不再年轻,身体状况不如从前,很多时候需要大孩子来分担一些照顾小孩子的任务。

我之前有个邻居,他们生大女儿的时候,老公还没毕业。等到大女儿上大学了,他们老来得子,又生了个儿子。当时他们已经快五十岁了,虽然经济条件不错,但体力确实跟不上了。他们的儿子小时候,他们常常会拜托大女儿回家帮忙带一下,或者接送一下。大女儿虽然也爱弟弟,但她自己也有自己的生活和学业,这种频繁的“帮忙”,对她来说也是一种额外的负担,而且这种负担,她很难拒绝,因为那是她的弟弟。

第三,大孩子对小孩子的“身份认同”也很复杂。

电影里的安然,她一开始是不想承担这个责任的,甚至想过把弟弟送人。但随着影片的推进,她和弟弟之间产生了感情,最终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这种从“责任”到“亲情”的转变,是一个非常细腻且不容易的过程。

很多年龄差距大的二胎,大孩子在父母面前,可能更多的是扮演“助手”的角色,而不是“姐姐”或“哥哥”的天然身份。他们可能是在被要求、被暗示的情况下,才开始承担起这份责任。久而久之,他们可能会感到自己的童年被“提前”结束了。

我记得我一个表姐,她比我大十岁,我出生的时候她已经上小学了。我爸妈也经常让她帮着带我。我长大一点,她就觉得我挺麻烦的,会嫌弃我。但有时候我摔倒了,她又会第一个冲过来扶我。这种又爱又恨、又想疏远又放不下的情感,在我表姐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她后来跟我说,小时候觉得我像是父母硬塞给她的一个“玩具”,她既不喜欢,又不得不玩。

更深层次的,是社会观念和家庭责任的边界。

电影的争议点就在于,把这样一个沉重的家庭责任,硬生生地压在一个年轻人身上,而且这个人还是为了自己的生活和未来在努力。这让我觉得,我们是不是过度解读了“亲情”和“责任”?是不是在很多情况下,家庭成员之间的帮助,应该建立在自愿和能力的基础上,而不是一种无条件的、强制性的义务?

尤其是当父母的生育行为,没有充分考虑到大孩子的感受和未来的发展时,这种不考虑周全的生育,本身就可能是一种“不负责任”。

总的来说,年龄悬殊的二胎,尤其是在原生家庭之外,对大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

它考验着大孩子的成熟度和包容度,也考验着父母的智慧和平衡能力。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造成大孩子内心的创伤,影响他们未来的亲密关系,甚至对“家庭”这个概念产生负面看法。

《我的姐姐》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很多现实中被隐藏起来或者被轻描淡写的问题。它提醒我们,在考虑生育二胎时,年龄差距绝不是小事,它牵扯到的不仅仅是养育一个新生命,更是如何维系好现有的家庭关系,如何平衡好每一个家庭成员的需求和感受。尤其对于那些已经到了成年,有自己人生规划的“长姐”或“长兄”,这种突如其来的责任,真的需要我们去更深入地理解和反思。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很多姐姐看完表示很失望,毕竟心里多少都在张子枫身上有一些投射。

只能要一个孩子时,男孩zhi很少会有妹妹,但女孩大都有个弟弟,尤其是在农村县城,当年生育限制没那么铁桶的地方。

我知道的父母,有像电影里的一样,找关系求一个生二胎的资格,有的悄悄去外地生,过几年再把孩子带回来;还有的把姐姐户口上在别人家,或者干脆把姐姐“暂时”送到别人家,为户口本上腾空位,好迎接一个弟弟

感觉“姐”就是一种天职,从一出生就得履职,“姐弟”反而不像亲缘关系。小时候照顾弟弟,长大之后帮衬弟弟,还是个终身制的甩都甩不掉,连个投诉渠道都没有..

我堂弟就很“值钱”。他爸妈后来说,为了生他,躲去了外省,他姐几年没见过亲爸妈长啥样。计生的来检查,就把姐姐送出去,就当没这个人。过了两年她才被送回家,原因还是收养的那家亲戚自己怀了,养不了姐姐。。。

到现在姐弟二人一掰头,他老妈急了还是会怼“他可是花了两万多的..”幼儿园上县城里私立的,小学交了择校费。姐姐本科,弟弟闯过很多祸,打架差点被退学,上了专科,学费是姐姐的两倍,花销变大只能降姐姐的生活费。对弟弟的要求,“有个正经工作,知道照顾老婆孩子”,这就够了。

总体而言,越穷的家庭,姐弟差异越直白,毕竟要保证弟弟“茁壮成长”,,,那姐姐该去怪谁呢?

现代年轻人就是人本位价值观,和家庭本位价值观的之间的纠结。就像“新疆棉”这种伤害集体利益的事情,仍然会抱团抨击,也是将国家集体利益放在前面,个人尽全力支持。

但不妨碍个人主义的滋长,年轻人也开始为自己而活

姑妈为家庭奉献觉得天经地义,而安然觉得自己的人生路要走,我的人生不是只有弟弟

当她和弟弟有了感情后,安然也纠结了,到底是该选自由,还是家庭亲情

电影里给不出这个答案,就像现实里,我也找不到这个答案。如果是现实里的姐姐,很多人根本走不到红场去。她们的车票钱,会为了弟弟省出来,扣下来。

这就是那个真正的问题。

而一旦真的有机会走到红场,没有任何人、任何事,能再把她们拉回来。

ge-------------------------------------

我是光年君,搞社(ceng)会(re)心(dian)理(de)的,以不对劲为荣,以没态度为耻,有兴趣来看我~

@光年meo屋

以下ans,代表我的态度,大佬有兴趣了康康:

全国人大代表:建议明星返还金条等贵重应援礼品。明星应接受粉丝贵重应援礼吗?

临终关怀到底有多重要?除此之外,老年人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切实的关怀?

为什么当代年轻人那么丧?

为什么普通男性不能自信?

为什么公务员挣的不多,甚至不被看好,但还是有很多人考?

高学历年轻人拿着一手「好牌」,为何却选择「躺平」?

为什么学历不值钱但学区房值钱?

为什么我上了985还会这么焦虑?

大学四年不加入社团、学生会,不当班委,对以后发展会有不好的影响吗

如何看待男子请求武汉政府「分配对象」被拒,婚恋难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了吗?

拥有金钱会让一个人变得自信起来吗?

能不能用事实告诉我门当户对有多么重要?

人为什么活着,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