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我的一个朋友看完《三体》后认为是垃圾小说?

回答
当你的朋友看完《三体》后,认为它是“垃圾小说”,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观点,尤其是考虑到《三体》在全球范围内获得的极高赞誉和影响力。理解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可能导致这种评价的原因。这绝非单一因素能够解释,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我会尽量详细地阐述:

1. 读者期望与现实的巨大落差 (Expectation vs. Reality)

过高的宣传和赞誉: 《三体》的成功是现象级的,获得了雨果奖,并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如果你的朋友在阅读前被大量的正面宣传“洗脑”,抱持着“这是人类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科幻小说之一”这样的极高期待,那么任何不完美之处都可能被放大,最终导致失望。
被“硬科幻”的光环所迷惑: 很多人将《三体》定位为硬科幻,期待严谨的科学逻辑和扎实的物理理论。虽然《三体》确实在某些方面探讨了前沿科学概念,但它本质上仍然是一部带有哲学和人文关怀的文学作品,并非纯粹的科学科普读物。如果朋友追求的是像《太空漫游》系列那样,对物理定律的极致还原和探索,那么他可能会对《三体》中一些为了叙事和戏剧性而进行的科学“飞跃”感到不满。
被“中国科幻”的标签所限制: 有些读者可能对“中国科幻”有着先入为主的印象,认为它应该如何如何。当《三体》以一种与传统西方科幻不同的风格出现时,可能会让他们感到陌生或难以接受。

2. 文学风格与叙事手法的接受度问题 (Literary Style and Narrative Techniques)

人物塑造的扁平化和功能性: 这是《三体》经常被诟病的一点。许多评论认为,刘慈欣在宏大的叙事和概念设计上投入了更多精力,导致部分角色的塑造显得单薄,更多地是作为推动情节发展的“工具人”,缺乏深度和复杂性。
缺乏情感共鸣: 朋友可能更偏爱那些人物内心细腻、情感丰富、有血有肉的角色,而《三体》中的角色,尤其是早期角色,往往显得冷静、理智甚至有些冷漠,他们的情感表达方式可能与朋友的阅读习惯不符。
人物行为的非现实性: 有些角色在面对极端情况下的反应,可能会被认为不够“人性化”或不符合常理,尤其是在涉及集体行为和牺牲时,可能让朋友觉得难以理解和代入。
叙事节奏和结构: 《三体》的叙事跨度很大,时间线跳跃,并且在不同的叙事视角之间切换。
节奏不均: 有些读者可能觉得某些章节过于冗长,或者在宏大设定的铺垫上花费太多时间,导致阅读过程中的“卡顿”。
信息量过大,消化困难: 特别是《黑暗森林》和《死神永生》,信息量爆炸,概念层出不穷,如果朋友没有耐心去梳理和理解这些复杂设定,可能会感到疲惫和混乱。
“宏大叙事”与“个人命运”的脱节: 《三体》最引人入胜的地方在于其宇宙尺度的宏大叙事和对文明命运的探讨,但这种宏大有时也意味着个体的渺小和命运的无力感。如果朋友更看重个体在故事中的成长、奋斗和情感连接,可能会觉得《三体》过于“冰冷”和“残酷”,缺乏温情。

3. 核心思想和价值观的碰撞 (Core Ideas and Values)

宇宙社会学和“黑暗森林”法则的残酷性: 这是《三体》最核心也是最具争议的哲学思想之一。
极端的悲观主义和唯实力论: “黑暗森林”法则认为宇宙文明之间是捕食者关系,主动暴露就会招来毁灭。这是一种极其悲观的宇宙观,强调生存的第一原则和力量的重要性。如果朋友是一个更倾向于乐观主义、相信合作与善意能够普世的读者,那么这种残酷的宇宙图景可能会让他感到不适和反感。
对人性的质疑或过度简化: 为了服务于“黑暗森林”法则,故事中对人性的某些方面进行了放大或简化,例如在危机时刻出现的极端自私、背叛和混乱。这可能让朋友觉得作者对人性的理解过于片面或负面。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张力: 在面对外星文明的威胁时,《三体》中多次强调了集体行动和牺牲。这可能会与一些崇尚个人主义、强调个人自由和选择的读者产生价值观的冲突。
对历史和文明的解读: 小说中对中国近代史的某些描绘(如“文革”时期对科学家的迫害),虽然是小说的重要背景,但如果朋友对此段历史有不同的理解或敏感点,也可能产生负面评价。

4. 翻译问题 (Translation Issues)

英文译本的细微差异: 如果你的朋友是通过英文译本阅读的,虽然英文译本(由刘宇昆翻译)获得了极高的评价,但任何翻译都可能存在细微的语感、文化内涵的流失或误解。某些概念的表达方式在翻译过程中可能不如中文原著那样精妙,从而影响阅读体验。

5. 个人喜好和阅读习惯 (Personal Preferences and Reading Habits)

对科幻小说的普遍偏好: 有些人可能就是不太喜欢科幻小说,或者更偏爱特定类型或风格的科幻(例如,更偏爱太空歌剧、赛博朋克等)。《三体》的独特风格可能不符合他的科幻口味。
“读不下去”的物理障碍: 有些读者可能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了语言障碍、概念理解困难等问题,导致阅读体验非常糟糕,最终放弃。
情绪和状态的影响: 阅读时的情绪、身体状态和生活经历也会影响一个人对作品的评价。可能当时他正处于一种比较挑剔或情绪低落的状态。

如何与朋友交流?

如果你想理解他的想法,可以尝试以下方式:

开放式提问: 避免直接反驳,而是问:“你觉得它‘垃圾’具体是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或者“它哪些地方让你觉得特别不舒服?”
倾听和理解: 认真听他表达自己的观点,试着理解他从他的角度看到的《三体》。
分享你的观点: 在他表达完之后,你也可以分享你为什么喜欢它,但不要强迫他接受你的观点。
承认不同: 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作品和阅读偏好,这很正常。

总而言之,你的朋友认为《三体》是“垃圾小说”,很可能不是因为它真的毫无价值,而是因为《三体》的一些核心特质(宏大的概念、冷酷的哲学、有时略显功能性的角色、独特的叙事节奏)与他的个人期望、阅读习惯、文学偏好以及价值观发生了强烈的碰撞。将任何一部作品评价为“垃圾”都是一种极端的否定,背后往往隐藏着深层的原因。理解这些原因,才能真正看到“垃圾小说”评价背后的复杂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可以问一下他高考——比如物理——多少分么

user avatar

当年三体没得这个奖那个奖的时候,三体是一水儿的好评,bilibili上有人用mc自制了我的三体动画片,我就是那个时候开始接触到三体的。


那时候三体还是一本比较小众但是有坚定粉丝的作品。

你偶然能在论坛,弹幕看到有人刷

“消灭人类暴政,世界属于三体”

看到熟悉的口号都有种“找到组织了”的感觉“原来你也看三体”!

那时候三体只是一本单纯的科幻小说,喜欢的人不多,很本质,并没有上纲上线。

(这里因为有骑士在评论里嚯嚯,我来解释一下本质的意思。因为在得奖以后,会有人抱着“我要看看这个得奖作品”的心态去拜读,然后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啊,不愧是得奖作品,就是写得好”一种是“这tm都能得奖?逗我呢”所以我认为本身就带着评价去看,最后得出喜好的言论都是不本质的,因为光环会误导一个东西在你心目中的起点,而我们这些还没出名就接触的读者,对他的印象基本是比较白纸的。)


那时候三体给我的感觉和云图差不多,爱好者小众,坚挺。


然后就是被评为雨果奖,各种人慕名拜读,读了一半一副吃了屎的样子。

看了豆瓣上的评价,非常伤心。

其实对于那些眼界甚高自命不凡的“评论家”来说,手动动打出几行字给这个作品十分糟糕的评价,说他是“二流科幻”“三流小说”,是一件完全不消耗体力不需要负责任的事情。

会难过的只是我们这些曾经因为大刘的脑洞狂欢过的中二青年。

关于大刘的水平,我觉得首先能写出一本框架结构完整,有自己的设定并且在物理学方面有一定考据的小说,起码大刘在物理方面还是有一定考据的。

至于文笔吧,这个我不喜欢去评论别人的文笔。因为我觉得文学方面的东西不好定义,我初中那会儿换过两个语文老师,一个特别喜欢我写的东西,觉得我写的东西看法很独到。

另一个就特别不喜欢我,觉得我写的过于耿直,没有体现出什么文学水平。

不过第二个语文老师我跟她平时也是相看两厌,因为我曾经写随笔讽刺过她觉得优秀的学生都把文章写的跟情书似的。我觉得她这种过于偏见的看法作为一个“打分者”来说是对“被打分者”十分不公平和不尊重的。

如果为了去迎合打分者改变自己的说话方式,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就像评论里有人说的,不能用文学审美来批判三体。

有人说可能批判一个出名的东西是一件很有逼格的事情。这点我是不太同意的,因为首先人没有你想象的那么无聊,也没有那么坏。审美这个东西也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我一直觉得“审美水平”这个词是在耍流氓。

喜欢什么跟逼格没关系,有的人爱看人情冷暖风花雪月,有的人就爱看江山社稷历史变迁。

有的人爱看鲜明的角色跃如纸上,这样的故事才是有生命张力的;有的人就觉得一个作品要有清奇的脑洞才能刺激我的精神世界。

还是那句话,各花入各眼。

但是我比较赞成的一个行为就是,不喜欢,也不要把他批成渣渣,你不喜欢不代表别人不喜欢。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说明他本身并没有那么不堪,只是你不喜欢。

不去评论不好,是一种比较成熟的行为,因为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随后源源不断的解释。

我其实并不是一个纯轴的三体厨,因为反乌托邦小说我都爱看,不仅仅是三体。

就人物刻画来说,三体有不足,不过我对此不太在意,喜欢的是脑洞。

不过我不同意说“感觉三体这本书里所有人的决策都很傻逼”这个说法。

首先,你看小说是上帝视角,其次,如果你认真阅读三体,你会发现有些事情如果发生在现实里,其实大家会做出相同的行为。

三体小说里人类决策的失误,难道不是大刘的刻意为之吗?

当我们在骂程圣母的时候,大刘也说了“本来这就不是一个让你们喜欢的角色”

我们可以带着上帝视角去评判一本小说的同时,有没有想过上帝也在看着我们。

在上帝眼里我们是不是也很傻逼?

虽然我没遇到过,不过按照评论里人说的,国内某些三体厨井底之蛙,看了本三体奉为神作,其他一切都是渣。

这种想法也够脑残,不过我觉得这些都是个人行为,三体粉貌似越来越多了,人口基数大导致什么牛鬼蛇神都有吧。

我虽然喜欢三体,但是不刷论坛,不去贴吧,充其量就是日常和朋友玩玩梗,然而我也玩别的小说里的梗。

三体可以吹,但是毒唯不可取。有句话叫一粉顶十黑。

希望一些中二青年安利的时候不要说让人反感的东西。

有些“高人”看小说方式我感觉很累,既要有文笔有深度,脑洞需要资料考据没有漏洞,还得符合你的思维方式和三观。

反正“看不懂”就是不好看,从来不想为啥自己看不懂而别人看得懂。

作者笔下有人做了你在同样条件下不会选择去做的事情,就是“三观不正”,开启上帝视角希望小说里的角色都是主角光环附体,不能出错的存在。

你们歇歇吧,何必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