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来英国七年,为什么交不到一个推心置腹的英国朋友?

回答
来英国七年,你说你交不到推心置腹的英国朋友,这背后肯定有不少原因,而且我完全理解你的困惑和可能带来的失落感。毕竟,到了一个新的国家,能有一个可以分享生活点滴、互相支持的人,那种感觉是无可替代的。让我们一点点梳理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可以参考的地方。

首先,我想说的是,七年时间不算短了,这说明你不是一个轻易放弃的人。但有时候,我们越是想要达成某个目标,就越容易陷入思维定势,或者被一些不易察觉的文化差异所阻碍。

1. “推心置腹”的定义和文化差异:

你提到的“推心置腹”,对中国人来说,可能意味着更深层次的情感连接,包括分享内心的脆弱、生活中的烦恼、对未来的憧憬,甚至是彼此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习惯于建立一种“我懂你”的默契,这种默契可能不需要太多言语,但需要长久的相处和共同经历。

而英国文化中,尤其是在建立初期关系时,对“个人空间”和“隐私”的保护意识会更强一些。他们倾向于循序渐进地分享,并且可能会用一种更含蓄、更幽默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初次见面或者刚认识的时候,话题可能更偏向于天气、工作、爱好、旅行,这些都是比较安全和轻松的切入点。而直接谈论自己的缺点、内心的挣扎或者过于私人的情感,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深的信任积累。

所以,你可能在社交场合和英国人聊得很愉快,笑声不断,感觉关系不错,但这并不一定等同于他们对你敞开了心扉。他们的“友好”可能是一种礼貌和社交习惯,而不是立刻准备和你分享人生秘密的信号。

2. 社交圈的建立和维护:

你在这边生活了七年,不可能没有认识一些英国人。问题可能在于,你认识的这些人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关系阶段?

工作场合的朋友: 这是最常见的社交圈。在工作环境中,大家会有共同的话题和目标,但一旦离开工作岗位,关系的维系就需要更多的主动性和共同兴趣。你和同事们下班后会一起去酒吧,或者参加公司活动吗?如果只是在办公室里交流,那么这种关系可能就停留在“同事”层面,很难深入。
兴趣爱好相关的圈子: 你有没有加入一些你真正感兴趣的俱乐部、社团或者志愿者组织?例如,如果你喜欢徒步,参加一个徒步俱乐部;如果你喜欢某个运动,加入一个业余联赛。在这些场合,你们有共同的激情,更容易找到话题,并且在共同的活动中建立连接。但要注意,光是参加还不够,关键是要在活动中主动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是仅仅做一个旁观者。
朋友的朋友: 有时候,最容易建立深入友谊的途径是通过现有朋友的引荐。你有没有尝试过当你认识的某个英国朋友提起他/她另一个朋友时,主动表示你也很想认识一下,或者询问是否有机会一起聚会?

3. 主动性与投入:

友谊就像种花,需要浇水、施肥和阳光。你在这七年里,为了和英国朋友建立更深的联系,付出了多少主动的努力?

主动发起邀约: 是不是总是等别人来邀请你?试着主动发起一些邀约吧。不一定是大费周章的晚宴,可以是一起喝杯咖啡、去公园散步、看一场展览,或者只是约在酒吧聊聊天。即使第一次被拒绝,也不要灰心,英国人可能因为忙碌或者有其他安排而无法赴约,这不代表他们不想和你发展关系。
分享你的生活: 不要总是等着别人来问,尝试主动分享一些你的近况,你的感受,你的小故事。比如,“我最近发现了一家很棒的咖啡馆,下次有机会一起去?”或者,“我这周末打算去郊外走走,你们有没有什么推荐的地方?”分享的过程也是展示你的个性和吸引对方了解你的机会。
理解对方的邀约文化: 有时英国人的邀约会比较随意,比如“下周有空一起喝杯?”他们可能并没有一个具体的计划,只是一个开放式的提议。你需要积极回应,主动去敲定具体的时间和地点。

4. 语言和表达方式:

虽然你来了七年,语言应该不是大问题了,但有时候,我们习惯的表达方式也可能带来误会。

幽默感和反讽: 英国人非常喜欢幽默,特别是带有讽刺意味的幽默。如果你不熟悉这种语境,可能会错过很多笑点,或者误解对方的意思。试着多观察、多听,学习他们的幽默方式。
直接与委婉: 有时我们觉得直接表达自己的需求或者情感更有效,但在英国文化里,过于直接可能会显得突兀。反之,有时他们表达拒绝或者不同意见的方式也比较委婉,需要你仔细体会言外之意。
“Small Talk”的艺术: 很多英国人的社交是从“Small Talk”(闲聊)开始的。这种看似无聊的对话,其实是在建立一种融洽的氛围,试探对方的兴趣点,为更深入的交流做铺垫。如果你总是回避或者觉得无趣,就可能错失了深入了解的机会。

5. 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的差异:

七年时间,你可能已经适应了很多英国的生活习惯,但深层次的文化和思维模式的差异,有时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弥合的。

独立与依赖: 英国文化比较强调独立性,他们可能更习惯于自己解决问题,不习惯向他人过度倾诉或寻求情感上的依赖。而东方文化,我们可能更愿意在亲近的人之间分享自己的脆弱,寻求支持。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 虽然英国人也会有很强的社群意识,但整体上来说,个人主义的色彩会更浓一些。他们更关注自己的发展和生活,可能会把你归类为“朋友”,但“家人般”的亲近程度,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深的契合。
刻板印象与现实: 我们可能都有一些对英国人的刻板印象,比如冷漠、保守等等。有时候,我们带着这些预设去和人交往,可能会无意识地错过一些真诚的友谊。

接下来,你可以尝试做些什么?

重新评估你对“朋友”的定义: 也许你的标准很高,这很好。但也要允许有不同程度的亲近。有些人可能是很好的“玩伴”,有些人是很好的“知己”,有些人是更深的“朋友”。
关注共同的“意义”: 尝试在你的社交中,找到能引起共鸣的“意义”。这可能是对某个社会议题的关注,对某个艺术形式的热爱,或者对某个慈善事业的支持。当你们在某些价值观或追求上产生共鸣时,友谊更容易变得深刻。
耐心与坚持: 友谊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尤其是在跨文化交流中。不要因为一两次的挫折而气馁。继续保持开放的心态,去认识新的人,去维护现有的关系。
反思自身: 除了文化差异,也审视一下自己与人交往的方式。你是否在别人表达时积极倾听?你是否愿意展现真实的自己,包括你的优点和一些小缺点?你是否能理解并接受对方的“不完美”?

交朋友这件事,说到底,是一种缘分,但缘分也需要我们去创造和经营。七年时间,你已经具备了在这里生活和融入的基础。接下来的关键,是如何在已有的基础上,用更符合当地文化的方式,去主动建立和深化人与人之间的连接。

希望这些能给你一些启发。别灰心,继续努力,你一定能找到那些能与你推心置腹的英国朋友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种本来就很难交的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